王珍菊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思維導圖的相關概念介紹,從而引出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其中包括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兩大過程。在詞匯方面,主要通過對三種類型詞匯的闡述表現(xiàn)出思維導圖的作用;在閱讀方面,主要通過對教學前的預習和教學后的總結兩個階段的描述表現(xiàn)出思維導圖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詞匯?閱讀?系統(tǒng)化?聯(lián)想
一、關于思維導圖
人們通常把思維導圖定義為一個簡單高效的思維梳理工具,按照思考者的邏輯,將想到的關鍵詞或者思路方法用線條、圖形和符號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梢哉f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思考模式并且將思考結果具象化的科學方法。所以我對于思維導圖的理解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關鍵詞:聯(lián)想、發(fā)散、觸類旁通。
思維導圖應用于很多方面,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和學習,將思考出的內(nèi)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輸出都不失為一個系統(tǒng)且高效的方法。當然,這里主要探索的是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和效果。因為英語的很多知識點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都是不夠系統(tǒng)化的,比如相對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shù)學來說,英語知識的分布較為零星,所以在形成知識網(wǎng)絡這一塊就屬于一個教學難點。思維導圖正好可以“對癥下藥”,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更加脈絡化、系統(tǒng)化、高效化和具象化。
二、關于思維導圖在詞匯和閱讀中的應用
在我看來,關于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大板塊:一是詞匯,二是閱讀。當然,思維導圖的作用絕不是僅僅在這兩個方面有所發(fā)揮,只是說本人僅對初中英語的這兩個模塊的思維導圖略有體會,在這里分享拙見而已。
先談談詞匯方面。眾所周知,詞匯量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和關鍵。如果把學習英語比作蓋房子,那么詞匯就是那一片片磚瓦。然而初中生現(xiàn)在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詞匯量,單純地“死記硬背”肯定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科學的記憶方法才可以讓學生記得快、記得牢。思維導圖就是其中很適用的一種科學手段。因為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記憶英語單詞的時候進行適當?shù)穆?lián)想,記住了一個單詞,就可以衍生出更多相關的單詞、搭配的詞組以及用法。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聯(lián)想方式來完成“觸類旁通”的詞匯記憶。
(一)分類式詞匯思維導圖:通過不同類別來記憶單詞,當然分類的依據(jù)因人而異,只要能夠取得記憶單詞的效果,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分類習慣去記憶。比如以“animal”(動物)這一大類作為思維導圖的關鍵詞或者說記憶樹的主干,那么分支就是“giraffe”(長頸鹿)、“zebra”(斑馬)、“eagle”(老鷹)等。這樣的記憶就會更加系統(tǒng)化、有序化,而且在不斷地學習和更新中,這棵單詞樹也在不斷地生出分支和新葉。
(二)意思相近式詞匯思維導圖:學生們遇到的很多詞匯意思都是相近的,我們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抓住這類詞語的共通性,以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辨析其中的差異,在正確的語境中選擇合適的用法。比如表達“聰明”的這一系列高頻詞匯,clever,intelligent,wise,bright等。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詞匯的使用對象以及表達的程度來給這些單詞進行排序,在辨析了這些細微的差別以后,也很好地完成了這一系列單詞的記憶。
(三)拼寫相近式詞匯思維導圖:其實相對于上文提到的意義相近式詞匯來說,拼寫相近式詞匯更讓學生們頭疼。所以我們更加需要科學的記憶方法,把拼寫類似的單詞作為一個系列來完成一張思維導圖,并且將每個單詞的中文意思記錄在旁邊,會幫助我們區(qū)分這些長得太過相像的單詞。當然拼寫相似的部分就是思維導圖的起點,在學生明白了相似點以后,再去延伸分支,以此使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變得完整。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幾類,合成詞和派生詞也是很適用于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記憶的兩類詞匯。因為合成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更容易記住拼寫和含義,而派生詞可以取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運用思維導圖不僅有上述的這些顯而易見的“表面化”結果,對學生來說還有著更有廣泛意義的兩點優(yōu)勢。一是提高了興趣:在面對枯燥乏味的詞匯時,畫詞匯樹無疑是調動興趣的一個有效手段。二是畫詞匯樹的過程,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又一個提升和鍛煉,能夠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再說說閱讀方面。其實和記憶詞匯方面一樣,思維導圖在閱讀方面也發(fā)揮著很多類似的作用。因為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思維的表達方式,它利用了聯(lián)想和連線將相關聯(lián)的知識結構化。學生對于符號和圖形的理解和記憶也是更加簡單而高效的。我從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閱讀方面可以發(fā)揮以下三大優(yōu)勢:①幫助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結構層次;②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及思維的發(fā)散;③有利于學生“抽繭剝絲”,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在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以前,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自學。這樣可以更加快速地把握文章大意,也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以外研版九年級教材中的“Save our world”這篇文章為例,該篇文章以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保為主題,詞匯難度較大,所以在正式學習課文內(nèi)容之前,我要求同學們在預習以后以簡單的思維導圖的形式概括一下文章內(nèi)容。當然收上來的作業(yè)“五花八門”,就A同學畫出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來看,我覺得她很好地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敘述結構。也有同學的作業(yè)內(nèi)容比較豐富,甚至有同學的作業(yè)太過“雜亂”。但是我在課堂上告訴大家,這份作業(yè)沒有標準答案,我從一些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中判斷出了一些學生有很好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也從很多內(nèi)容豐富的思維導圖中看出了很多學生的思維邏輯很跳躍,聯(lián)想很豐富,這同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然,在這個模塊的正式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大家的學習事半功倍,這都得益于思維導圖的運用。
剛剛我們提到的是思維導圖在預習課文時的作用,進而直接帶動了整個課堂教學。但其實在學習完課文的知識點以后,思維導圖還有更為長遠、更為有意義的效果。在學生們已經(jīng)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理解和認識以后,通過發(fā)散我們可以再次挖掘到更多豐富的信息,進一步提煉和升華知識點。有位作者在他的文章中寫道:“從同一層次的節(jié)點數(shù)目我們能看到學生思維的廣度,從一個分支的長度我們能看到思維的深度,離中心節(jié)點近的為主要信息和想法,離中心節(jié)點遠的為對主要信息或想法的進一步發(fā)散?!边@句話在上文A同學在學習完課文以后完善補充的思維導圖中就有了很大的體現(xiàn)。而圖2,第三部分——“我的建議”是A同學進一步發(fā)散思維后補充的結果,或者說這是學生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直觀體現(xiàn)。A同學在學習完文章內(nèi)容以后,也提出了自己對環(huán)保的一些可行性建議,所以她把這個補充到了前期的思維導圖中,具體建議包括樹立環(huán)保意識、成立環(huán)保小組以及每周完成五個環(huán)保小行動。
當然一張完整豐富的思維導圖往往來自集體的力量,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聯(lián)想是相對有限的,但是每個小組的聯(lián)想也就相對無限了。所以無論在詞匯還是閱讀甚至語法等方面,我們都可以通過“以英語學習小組為單位,以思維導圖為形式”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這里不再贅述。
總之,思維導圖可以在你思考問題時,幫助你形成一個焦點和層次結構,把你了解到的知識點整合起來,然后以圖形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同時提供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和興趣。最后,希望讀過這篇文章的每個英語教師都能有所收獲,這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系列叢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陸榮.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3]何克抗.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中小學教學模式的變革[EB/OL].現(xiàn)代教育技術網(wǎng).
責任編輯: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