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鑒于當前部分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脫離實際、簡答說教”而排斥這門課的現(xiàn)狀,旨在從教法上探索一種能走進學生心里的“對話式”教學,以期通過心靈交流實現(xiàn)道法課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空洞枯燥;對話;心靈碰撞交流;內(nèi)化;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課(義務教育階段目前稱之為《道德與法治》課),長久以來被社會各界公認為是一門“空洞枯燥、簡單說教、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假”課。初中學段,認為該學科沒意思、不愛上的學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部分道法教師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導致這一偏見和后果的重要原因。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很多教師認識到了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授課不能“滿堂灌”,應多提問,讓學生多發(fā)言。的確,師生間的問、答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教學實踐中又出現(xiàn)了不少流于形式的“簡單”問答對話,老師問一些表層的顯而易見的“傻瓜類”問題,學生只需不假思索隨聲應和即可。這樣的問答對話,只有提問之“形”,沒有提問之“質(zhì)”,只會再次陷入又一種“假象”。這樣的對話可稱之為無效對話,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相去甚遠。
真正的課堂提問,應該是師生間真誠平等的“對話”,是彼此間思想與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對話可以是直接的語言交流,也可能是表現(xiàn)于肢體語言的心靈溝通。通過心與心的交流,實現(xiàn)學生自我說服、認可、接納,并逐漸自覺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從而實現(xiàn)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話法教學在具體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課堂對話要貫穿“情感教育”
立德樹人,澆花澆根,育人育心。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人文學科,本質(zhì)上是做人的工作,尤其在初中階段,要想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以情動心、以情育心,必須堅持把情感教育貫穿教學始終。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具體到“對話法”教學中,通過提問展開的對話首先要有溫度。
比如在學習“生命的意義”這一課時,學生對“生命雖然平凡,但也能時時創(chuàng)造偉大”這句話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課堂上我結合當前的抗疫熱點,先給學生展示了幾幅一線小護士摘下口罩的照片,再對比了她們之前的生活照:一張是疲憊的、滿是壓痕的受傷的臉,一張是青春的、陽光明媚的臉,這種視覺上的對比沖擊給學生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在照片底部,我摘錄了這樣一段話: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小姑娘披上戰(zhàn)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看到這里,學生紛紛為之動容。借此,我和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你覺得這些護士姐姐的生命有意義嗎?
生:有意義(非??隙ǖ兀?。
師:為什么在幾十天前,她們還只是一群還顯稚嫩的小姑娘,經(jīng)歷了湖北抗疫戰(zhàn)以后,她們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呢?
(提出這個問題后,教室里異常安靜,看得出學生都在用心思考,片刻后,是一番爭先恐后甚至是群情激昂的搶答。)
生1:因為他們挽救了生命。
生2:因為她們保護了人民,防止了疫情擴散。
生3:因為她們?yōu)閲易鲐暙I了……
生4:……
經(jīng)過上述對話,達成了學生對教材以下這句話的完全認可,即:“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甚至有同學還不自覺地把這段話讀出聲來,我想這段關于生命意義的真情對話,會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心中,以情育心,關于人生觀的這部分教育我們成功了。
二、課堂對話要有思想性
教育的生命是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zhì)。新課標在思想性方面指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對初中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具體到對話法教學中,通過提問展開的對話要有思想性。例如:在講增強“四個自信”中的“制度自信”時,課堂上和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同學們說說我國的“制度自信”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
生:嗯……不知道。
師:那同學們知道我國的哪些制度?
生:我國的經(jīng)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學生說出具體內(nèi)容)
師:在這次抗疫斗爭中,我國為什么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和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有無關系?
(在短暫思考后)
生1:我明白了,正是因為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我們才能快速調(diào)動各方力量團結抗疫。
師:同學們的理解很正確。這就是我國的經(jīng)濟制度優(yōu)勢的體現(xiàn)。那么全國人民為什么能響應黨的號召團結抗疫呢?這和我國的政治制度有無關系?
生2:我國的各項政治制度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深得民心,所以人民有主人翁意識,能自覺服從國家號召。
師:同學們的理解有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這場疫情中經(jīng)受住了檢驗,實踐證明,我們有理由堅定我們的制度自信。
這場有一定思想內(nèi)涵的對話,既拓寬了學生的思想深度,又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對話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羅素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指出,“不注意心理發(fā)展的節(jié)律和性質(zhì),是教育上代表無效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主要根源?!闭n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精神成長,關注學生的人格生命與情感世界。具體到對話法教學中,問題對話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切忌提出遠超學生認知范疇和思想境界的問題,否則不僅對話無法進行下去,還會讓學生失去對話和探討的興致。久而久生,會認為“課太假”而喪失對道法課的興趣。
最后,課堂對話可以是師生間的,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間的;既然是對話,老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老師。當然,教師在對話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切記:對話的內(nèi)容不應過于簡單,因為一種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實踐。只有經(jīng)歷頭腦思考、碰撞、斗爭、說服的結果,即解決了“真問題”,才能為學生真正接受,才能有助于道法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孔德海,趙翠芬.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探討[J].神州(上旬刊),2017,000(021):102.
[2]唐亞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2017,000(034):P.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