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創(chuàng)新之舉是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思維訓練并使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交際是閱讀教學的研究重點。本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文學閱讀教學中比較和對比訓練展開研究,旨在為教師設計比較和對比訓練提供可借鑒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思維品質;閱讀教學;比較和對比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況的反映,是借助語言揭示事物本質特征以及內部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過程(車文博,2001)。思維能力是指大腦通過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而對事物進行全面深入認識的能力。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比較力、概括力、想象力、推理力、判斷力、創(chuàng)造力等。青少年階段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指出:“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由此可見,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開啟心智、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判斷,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
思維品質主要體現(xiàn)了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征以及心智發(fā)展水平,其發(fā)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當前思維品質培養(yǎng)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教材較少關注思維訓練,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表層信息的獲取,以及零碎的主題判斷和簡單的深層意義判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思維訓練不夠重視,缺乏系統(tǒng)的訓練設計。有些教師認為語言知識是有形的,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需要檢測;而思維是無形的, 無法測量, 因此不重視思維的培養(yǎng),導致思維教學活動設計往往浮于表面,引發(fā)外語教學 “思維幼稚化”的問題(劉道義,2018)。為解決這些問題,本研究通過在英語文學閱讀教學中開展比較和對比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語言同思維有著特別密切的關系。語言和文化學習是社會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推動力是思維。同時,學習和使用語言又能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程曉堂、趙思奇,2016)。
作為英語教學中一項重要的語言輸入方式,閱讀是語言和思維互為促進的過程。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掌握高效的閱讀策略,還可以通過語言輸入、文化熏陶和思維訓練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英語文學閱讀因其豐富的教育文化內涵體現(xiàn)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學習者思維培育方面具有其他任何閱讀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蘭春壽,2015)。英語文學類文本包括小說、詩歌、傳記等。在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系統(tǒng)訓練,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歸納、建構、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高思維能力。
比較和對比是判斷兩個對象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Silver(2010)在研究中總結了比較和對比訓練對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作用:(1)比較和對比訓練能加強學生記憶關鍵信息的能力。(2)比較和對比能推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發(fā)展。(3)比較和對比聚焦重要細節(jié),使抽象的想法變得更具體,減少相關概念之間的混淆,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4)在課堂上使用比較和對比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以下思維習慣:靈活思考、批判思考、縝密思考、聯(lián)想、遷移創(chuàng)新和交流反思。比較和對比的有效運用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語言和思維方面的知識,還要考慮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和對工具的運用能力,達到對學科思維啟迪和培養(yǎng)的目的。
1.提供真實語言環(huán)境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語言習得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真實語境促使學生去思考“真實的問題”,為學生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思維訓練和真實交際提供機會。真實語境的建立需要更為經典和規(guī)范的語言材料,除課本的語言素材外,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語料資源,如小說、傳記、報刊文章等,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和思維訓練的參與度,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有敏銳的觀察、豐富的聯(lián)想,才會出現(xiàn)主動探究、創(chuàng)造性運用等思維過程。
2.引導學生換位思考
思維訓練的主體是學生。在文學閱讀中,只有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真正的觸發(fā),思維訓練才會真正產生實效。教師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中,感悟文本中的背景、事件、人物、氣氛等,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嘗試從不同視角去思考問題和理解人物,觀察、判斷人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分析語篇所承載的觀點和意圖。只有讀懂字里行間的意思,學生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才能運用語言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與表達。
3.構建信息結構圖
信息結構圖是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有效工具之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結構圖幫助學生獲取、整理和歸納信息,并將所有信息交匯整合,轉換成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合理的圖表。信息結構圖架設了文本與學生、語言與思維的橋梁(胡欲曉,2018),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閱讀中的思維過程以及理解程度;引導教師和學生關注目標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及其之間的關系,利于學生提取、整合信息,發(fā)展審辯式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徐國輝,2017)。
1.文本簡介
小說Freak the Mighty曾被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評為最佳青少年讀物,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在1998年上映。小說講述了兩個美國初中學生Kevin和Max之間的真摯友誼,貼近學生生活,容易觸動學生心靈,故事代入感強。小說對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語言生動有趣,情節(jié)跌宕起伏,讀到最后令人潸然淚下。主人公Kevin被稱為“怪胎”,有一個嚴重殘疾的身體和一個天才的大腦;而Max身體健碩卻有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外號“傻大個”。Max把Kevin扛在自己肩膀上,給了他一個健全的身體;Kevin為Max帶來了智慧和信心。他們的組合所向披靡。
Kevin和Max看似有天壤之別,卻成為患難中的好朋友。為什么Kevin和Max會成為好朋友?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xù)追問:好朋友應該具備哪些品質?如何交友?如何學會包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進行文本比較和對比,啟發(fā)學生從錯綜復雜的信息中識別關鍵問題;綜合分析各種信息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推理出其邏輯關系;通過歸納和概括讓學生建構新的概念或新的認知,并在實踐中用于處理、解決新問題,形成獨立的判斷與思考。
2.教學實例——人物比較和對比
Step 1 提出核心問題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 Kevin as a friend.
[設計意圖]
提問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引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三個問題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隨著課堂活動的展開,學生將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生成回應。三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了遞進的問題鏈。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認真體會人物描寫,一邊比較和對比,提取有效信息,一邊分析、歸納,這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Step 2 演示維恩圖(Venn diagram)的使用
[設計意圖]
教師用PPT向學生演示維恩圖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維恩圖是由兩個或多個重疊的圓構成的信息結構圖。維恩圖使用重疊的圓對兩個或多個不同人物、事物、背景或事件等之間的相似和差異進行可視化描述。相似的描述表現(xiàn)在圓的重疊部分,而差異的描述表現(xiàn)在圓的非重疊部分(見圖1和圖2)。教師選擇維恩圖引導學生對Kevin和Max進行比較和對比,利于學生換位思考、推敲細節(jié)、理解人物,形成更為客觀的分析與推斷。
Step 3 確定比較類別(category)
[設計意圖]
教師指導學生確定可以用來比較和對比兩個主題的類別(見表1)。例如,考慮Max和Kevin的年齡、性格和愛好等。同時,根據(jù)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三個問題,學生頭腦風暴與其相關的類別,把相關程度高的類別保留下來,如:兩個人的外貌、家庭環(huán)境、智力、品行等,把無關的淘汰。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聚焦問題來確定類別,使學生的思考有主線、有方向、有深度,強化比較和對比中的邏輯概念。
Step 4 熟悉標志詞(signal words)
Brainstorm some signal words that show differences (e.g. however,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ities (e.g. both, similar to).
[設計意圖]
教師為學生搭建語言和思維的支架。不同語言的不同結構體系造成思維方式的差異。英語是一門從屬結構的語言,連詞使用頻率高,以邏輯思維為主;而漢語是一門并列結構的語言,連詞出現(xiàn)頻率低,人們更習慣形象、直觀的思維。梳理比較和對比中的標志詞(見表2),也就是承接比較和對比的連詞,可為學生后續(xù)的口頭交際和寫作提供必要的語言輸入,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學習、使用語言。
Step 5 構建維恩圖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制作維恩圖的思維過程是先對比(發(fā)現(xiàn)不同點),然后比較(找出相同點),最后依據(jù)對比和比較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和判斷(圖3和圖4)。教師讓學生依據(jù)比較類別關注Max和Kevin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完成維恩圖中對比和比較的內容。學生在使用維恩圖對比和比較人物時,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融合。他們細讀文本,通過觀察、記憶、歸納、分析,一步步走向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情感,調動心智,實現(xiàn)對人物的深層理解和評價性理解。
Step 6 開展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三個核心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如下: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S1: When Max is with Kevin, hell become smart and confident; when Kevin is with Max, he can see more and go wherever he wants to go. They help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 As a result, they become best friends.
S2: Each boy has the quality the other lacks. When they team up,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t is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them best friends.
S3: Max and Kevin are quit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but the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each other: Max can read with Kevins help and Kevin becomes the knight in shining armor, so good friends make each other complete.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S4: Were supposed to accept differences and respect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S5: We should consider things from their points of view so that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them. I think understanding is a basic part of friendship.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Kevin as a friend.
S6: Having Max as a friend is amazing. Max looks huge. He lives alone in his basement. I think he must be very lonely. He is nice to me like my big brother.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with him, I didnt think he was smart, which didnt prevent us from becoming best friends. Im disabled. Max is kind enough to let me sit on his shoulders. As a team, we beat Tony D., the bad guy. We did a good job together, didnt we? In my free time, I help Max with his reading, hoping that one day he can join me in my gifted class.
S7: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come friends with Kevin. We have nothing in common. Hes short while Im strong. Hes intelligent and imaginative while Im struggling in school. When Im with Kevin, he helps me find my confidence by showing me how to read. He doesnt think its a big deal that we have little in common. Actually, he never looks down upon me. Because of him, I know what a friend is and how to be a friend.
[設計意圖]
維恩圖幫助學生在比較和對比中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的軌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整合信息、更新想法,獲取新的認知與發(fā)現(xiàn)。在頭腦風暴中,學生積極活躍,主動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也在學習做人。學生通過自身的理解與感悟去領會文本中的優(yōu)秀文化和精神力量,并能主動思考身邊的人與事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將文本中尊重、理解、包容的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
1.閱讀文本的適切性
閱讀文本是實現(xiàn)思維品質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文本材料難度之間的匹配。教師選取小說等文學類文本時要考慮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發(fā)展需要,要分析材料相對應的思維訓練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顒釉O計應遵循由淺入深、由低階思維(觀察、記憶、理解等)向高階思維(歸納、比較、推理等)漸次提升的原則。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文本建構思維能力,為學生思維品質搭建發(fā)展的平臺。
2.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系統(tǒng)性
思維品質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在設計思維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jù) Fisher和Frey(2014)的“責任逐步釋放教學指導框架”(the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Instructional Framework)(見圖5),系統(tǒng)地實施活動步驟,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循環(huán)互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蚣苤袃蓚€三角形代表了師生在不同階段的責任含義。教學起始,教師的責任包括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介紹相關工具,如信息結構圖,這是“I do”階段;進入到“We do”階段,指導學生實踐是教師的主要責任。通過提問、示范等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語言支架、思維支架和策略支架,使學生在實踐中為“You do”階段作準備。“You do”階段包括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兩部分。教師要學會放手,確保學生思維訓練的必要時間與空間。
3.思維訓練活動的開放性
教師作為思維訓練中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積極因素,要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環(huán)境。首先,教師應適時增加開放式問題,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生成更有意義的思考。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級的思維訓練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和發(fā)展需要,確保全體學生認知水平的共同提高。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如“閱讀圈”),教師將比較和對比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自主閱讀和主動交流中內化語言、深化思考,集思廣益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力、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見圖6)。
4.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為教師引導學生全程參與評價的過程。首先,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思維訓練的評價標準,目的是讓學生在訓練之前理解要求,而理解評價標準最好的方法是創(chuàng)建評價標準。在創(chuàng)建評價標準的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不再是分數(shù),而是如何做才能達到相應的標準。然后,學生在活動中繼續(xù)開展自評和互評;主動尋求教師和同伴的反饋信息;依據(jù)反饋和自我反思為自己設定新的學習目標,確定下一步的學習行為。參與評價使學生明確了思維訓練的目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動力。通過“真做評價、做真評價”,學生的評價意識和思維能力共同提高。
英語文學閱讀教學的內在核心是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和啟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用英語思維的真實情景,關注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搭建思維訓練的平臺,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想切實落實核心素養(yǎng),應從自身做起,用科學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心智,在不斷實踐與創(chuàng)新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用英語理解、用英語表達,用正確的思維做正確的事,思維的發(fā)展自然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Fisher, D. & Frey, N. 2014. Better Learning Through Structured Teaching [M]. Virginia: ASCD product.
Rodman, P. 1993. Freak the Mighty [M]. New York: the Blue Sky Press.
Silver, H. F. 2010. Compare & Contrast[M]. Virginia: ASCD product.
車文博. 2001.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程曉堂,趙思奇. 2016.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程·教法,(5): 79—86
胡欲曉. 2018. 信息思維結構圖在初中英語原版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學習(下半月刊), (8): 21—24
蘭春壽. 2015.基于思維過程的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架構[J].課程·教程·教法, (12): 82—89
劉道義. 2018.談英語學科素養(yǎng)——思維品質[J].課程·教程·教法, (8): 80—85
徐國輝. 2017.例析圖形組織器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 (11): 13—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欲曉,北京市第四中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