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明
【摘要】實施素質(zhì)教育方略,宗旨就是要全方位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F(xiàn)行版《語文教學大綱》也把訓練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掌握好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良好的語文習慣自然而然就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關鍵詞】語文能力 ?能力培養(yǎng)過程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8-0029-01
當今中國的語文教學,要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則是包括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這四種能力在教學中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只有學生整體都提高了它們,那么整個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所以說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共同構成語文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我認為基本的語文素質(zhì)教育應該包括三種能力:接收知識能力,思維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概括地說,接收知識能力是圍繞具體的學習指標,對語文知識進行認知、理解和應用的能力;思維操作能力,應該在具體的語文學習目標指導下,讓學生學習對相關的語文知識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領會、分析以及運用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最終需要應用的能力,用通俗優(yōu)美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日常生活交流的語言表達能力。
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呢?總結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采取以下幾種的具體方法。
1.教給學生以方法。
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作為語文教師“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切實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因此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而是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授學生以漁。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來進行新知識點的學習。比如教學古典詩詞中的邊塞詩時,教師講解邊塞詩中的思想情感一般有熱情奔放和低沉幽怨兩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學生自己可根據(jù)這樣的方法對其他邊塞詩進行分析對照,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和體會幾乎所有的邊塞詩了。
2.優(yōu)化知識結構。
知識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人類經(jīng)驗的總結、從發(fā)展趨勢看,知識可隨年齡的增長不斷積累、豐富、而知識的結構體系掌握對學生語文能力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才是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途徑呢?首先,掌握的知識是系統(tǒng)化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易于形成“知識鏈”的系統(tǒng)知識,學生可以融會貫通來掌握新的知識。其次,要將課堂所學方法及時用于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同樣以古典詩詞教學為例,將古典詩詞按照內(nèi)容情感進行一個系統(tǒng)分類,學生依據(jù)這些分類方法可以去學習所有的古典詩詞,這樣的知識結構體系才能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語文能力。以學生的作文能力為例,學生要從教師的作文教學指導以及語言表達的講解中,掌握結構化的作文寫作知識,再經(jīng)過理解和思考,把教師講解的作文知識與自己思考感悟到的知識發(fā)生關聯(lián),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再去進行實際的作文寫作,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寫作實踐,這便是知識體系中的“理解—吸收—運用”能力,這種能力如果不斷的反復,不斷的拓展,那么學生的知識就得到廣泛的運用,語文能力自然而然就得以提高。
3.努力促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智力活動是普遍存在的。閱讀時掌握詞匯,同時也就形成作為思維細胞的概念。沒有這些常用的最基本概念,學生的思維就不能順利的展開。語文學習中的聽話和閱讀要求學生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理解,思考內(nèi)容,并借助語言分析和邏輯分析兩條途徑來訓練思維、開發(fā)智力。聽話時要求學生仔細地捕捉連貫講出的一系列句子,并且聯(lián)系已有知識加以理解。閱讀課文不僅牽涉到字、詞、句、段等語言問題,而且還牽涉到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等思維問題,又有文學形象、詩歌意境、散文韻味、戲劇沖突等靈感思維問題。
4.培養(yǎng)學習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時,高昂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習語文提供了無盡的推動力,這將更加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勤奮刻苦自然換來好的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會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此循環(huán),學生的能力便在這種良好的循環(huán)中得以提升。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趣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要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全面地得到發(fā)展。其次,要建立“大語文”教學體系。語文知識無處不在,教師要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引領學生多方參觀訪問、感受社會生活,從社會中學習語文知識。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素質(zhì)教育的偉大號角已經(jīng)吹響。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傳播的同時,一定要設身處地地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有效地注重語文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切實把知識技能轉化為直接服務于社會的實際能力,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