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云
摘要:水彩傳入中國已逾百年,隨著社會主義中國日益繁榮昌盛,水彩也迎來了黃金時代,近些年水彩藝術家之觀念隨著時代潮流迅速革新,其藝術視野與繪畫題材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中國水彩藝術正煥發(fā)著蓬勃的生命力,它融入時代、融入生活,與中國社會文化、生態(tài)文明、民族特色等相融相生,再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舉,引領著新時代的水彩趣味。
關鍵詞:中國水彩黃金時代 革新 探索 引領
一、中國水彩黃金時代
千禧年以來水彩作品形式多樣,以往被外界所詬病的“藝術感染力蒼白”“藝術觀念滯后”“將透明輕快、水性,視為唯一標準”,也逐漸發(fā)生著改變。這得益于水彩藝術家們繪畫觀念的轉變,他們將視野環(huán)顧古今中外,別出心裁挖掘出千千萬萬新的題材。受水彩藝術持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的影響,熱愛水彩的新生代青年越來越多;全國各省、市組織水彩寫生采風活動,舉辦寫生創(chuàng)作展覽也日益增多,這帶動著各地水彩的教學、寫生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與此同時,網絡水彩平臺與水彩雜志,除了關注的人數增多了,展示在平臺與雜志上的水彩作品質量也蹭蹭地往上升。這引發(fā)水彩藝術形式不斷碰撞,從而生發(fā)出了新的水彩藝術形式;
在水彩作品的相互交流下,水彩藝術家探索出了又一片新的天地。
二、積極的學習和探索
藝術的形式豐富多樣,各有其美。其中,水彩藝術不斷突破,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這歸功于中國水彩藝術家們積極的學習和探索。首先就是探索審美趣味的提高。審美趣味是鑒賞和審美的能力,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能力。當代社會,美以千姿百態(tài)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是審美獵奇者的天堂。藝術家作為美的獵奇人,不僅收集美,更從中提煉美。對于水彩藝術而言,審美趣味決定了水彩作品美的趣味。18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大衛(wèi)·休謨說,快樂構成美的本質,是美的特征,是美和丑的全部差異。當代中國水彩藝術家們積極地探索與學習,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研討會、寫生采風活動、作品展、優(yōu)秀作品集等是不錯的佐證,也是水彩藝術家獲取藝術新養(yǎng)分的途徑之一,在此基礎上,水彩藝術家獵奇美的能力與提煉美的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審美是可被教育培養(yǎng)的,藝術家的人生閱歷、學習環(huán)境、知識面及老師的影響、后天的努力等等,都直接影響我們的審美,雖然水彩藝術家們審美趣味一直在提高的路上,但路漫漫其修遠兮。
探索生活與藝術的關系。水彩藝術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作者從生活實踐中搜集素材。哲學上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啟迪著生活。人的一生總會有起伏。順境、逆境會導出相應的藝術意識,生發(fā)出不同的審美趣味,從而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藝術作品。例如歷史上一些偉大的藝術家:梵高、米開朗基羅、貝多芬、曹雪芹等等,生活中的不幸孕育了他們的藝術,其藝術作品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和普通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他能在任何生活情境中發(fā)掘出他想要的東西,通過一雙慧眼能在最普通平凡的生活中發(fā)掘出他要謳歌的事物。藝術是情感的再現,水彩畫作中不同形式的表現方法又何嘗不是水彩藝術家各式各樣生活的再現呢?當下水彩藝術家深入生活,用作品表達生活,不斷探索和學習如何在生活的不同情境中用適宜的水彩藝術形式去表達,在琳瑯滿目的“美”中,再挖掘出新的美的形式或使之升華為更高級的美。
三、引領新時代水彩趣味
水彩作為一種逐漸壯大的畫種,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釋放魅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新生代水彩愛好者。因為水彩的即時性、豐富的表現性以及與中國水墨極為相似又實為不同的特性,使得水彩成為頗具繪畫性的種類。在我們當下的時代,能抓人眼球的事物太多,爭先創(chuàng)造、制造出有視覺沖擊力的事物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繪畫作品的藝術視覺沖擊力也在這趨勢潮流中。水彩的繪畫性催發(fā)著水彩藝術的千萬種生機和生趣,使水彩藝術的生命無窮盡。水彩畫是舶來品,在中國傳承百年,中國的水彩藝術家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了屬于中國的水彩畫傳統(tǒng),屬于中國的水彩畫趣味,屬于中國的本土水彩藝術。它不僅豐富著這個世界的美,在水彩逐漸輝煌的今天更引領著新時代的水彩趣味。
21世紀祖國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也給予文化與藝術以高度的重視。水彩藝術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水彩藝術的喜愛、市場對水彩藝術的需求。相信在水彩藝術家勠力同心的進取與探索中,中國水彩必將前程似錦一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