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
摘 要“教育生活化”主要指,大多數(shù)文化知識的源頭,均來源于對生活的總結與感悟,因此教師在制定教育計劃的過程中,也應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知識。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5-0042-0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觀念,與現(xiàn)行人才培養(yǎng)計劃相符合。將其應用與美術啟蒙教育階段,能夠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學習水平,且為后期的教育也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從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的研究入手,對其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提出具體策略。
一、結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從生活中提取美術素材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先傳授給幼兒必要的繪畫知識以及繪畫技技巧,保證幼兒能夠基本的繪畫能力,這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以“春天”為繪畫主題對幼兒提出“你知道春天有哪些特征嗎”“你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春天到了”等問題,并鼓勵幼兒進行問題的回答。但是在幼兒進行問題回答時,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必要地引導,使得幼兒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題目的解答中。而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問題的回答后,教師便可以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春的蹤跡尋找,并將其繪制在紙上。同時在第二天上課時,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將自己課下所看到春的蹤跡進行匯報,這時有的幼兒會說“草兒發(fā)芽了”“樹兒發(fā)芽了”,也有的學生會說“河水解凍了”“人們的衣服有厚棉襖變得單薄了”,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幼兒進行獎勵,讓幼兒樹立學習自信。最后,教師便可以讓幼兒將自己所繪制的“春天氣息”進行展示和講解,并及時對幼兒的畫作進行評價和打分。通過這種將生活引入到美術教學中的方式,既可以讓幼兒感受生活的魅力,提升幼兒美術繪畫能力,又可以讓幼兒體會到美術課堂的樂趣,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
二、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提高幼兒學習美術的主動性
陶行知先生認為只有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學習效率才能達到最大。部分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太過重視自我講解,認為教師的職責便應該是講解問題,且由于幼兒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差,部分教師便忽略了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教學流程由于缺乏趣味性和實踐性,很難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普遍較低。當然課堂氣氛太過沉悶壓抑,也可能會使得幼兒產(chǎn)生厭倦學習的心理。由此,在美術教育過程中,也應插入趣味性較強的內(nèi)容,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對于大多幼兒而言,觀看動畫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幼兒對于動畫素材,會有一定的興趣。教師可在進行素材賞析及繪畫實踐之前,讓每名幼兒寫下其最喜歡的動漫角色,這時幼兒就會寫出“粉紅豬小妹”“喜羊羊與灰太狼”“灰姑娘”“大耳朵圖圖”“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多部動畫片,隨后教師可就其進行整理,挑選具有代表性且較易繪畫的角色,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搜索部分動畫橋段及圖片,在課堂上利用投影工具對其進行放映。如教師可以選取“粉紅豬小妹”動畫片中的豬小妹讓幼兒進行繪畫。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粉紅豬小妹”動畫視頻,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豬小妹的動作以及身體形態(tài),而后向幼兒介紹豬小妹的繪畫技巧,并提醒其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對于幼兒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有較大作用,因此必須在啟蒙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為長久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從生活教育入手,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樣重要。美術是一門與生活相貼切的教學科目,生活本就充滿創(chuàng)造性,因此美術教學也應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在幼兒美術教育過程中,拼圖與積木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教師可利用簡易拼圖,來考驗幼兒的動手能力。如在課前教師可以為所有幼兒發(fā)放“火車拼圖”或者“大象拼圖”的完成品圖案,并提醒幼兒要認真觀察畫面的主體內(nèi)容,在上課后教師需將所有幼兒的拼圖打亂,并提醒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將凌亂的圖片拼成一開始火車或者大象的形狀,用時最短完成者,可獲得一定的獎勵。而在幼兒進行拼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引導,避免幼兒因無法完成拼圖喪失信心。此類方式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與空間思維能力,為后期的美術教學做準備。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可結合特定的素材賞析內(nèi)容,讓幼兒感受友誼、親情、生命等的可貴之處。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強,是開展美術啟蒙教育的黃金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提高幼兒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從生活教育入手,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全面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結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從生活中提取美術素材等多項措施,為幼兒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顧梅芳.鑒陶行知思想,玩中撕出大講究——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小班幼兒撕紙的幾點思考[J].新智慧,2019,000(004):116.
[2]王瑞卿.讓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比翼齊飛——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