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丹鳳
兩千多年前,它們是仇敵;兩千多年后,它們是同處一室的『朋友』……
“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恨了嗎?”自從父親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害死后,為了不忘殺父之仇,吳王夫差派人每天如是提醒自己。每當(dāng)此時,夫差總會敬謹?shù)卮鸬溃骸鞍?!我絕不敢忘?!彼B(yǎng)精蓄銳,不敢松懈,意圖伺機消滅越國,一雪前恥。
后來,夫差果然得償所愿。越國戰(zhàn)敗,勾踐為俘,一代越王成了夫差的馬前卒。然而,夫差的好夢不長。勾踐身在吳宮,復(fù)國之心始終不死?;貒笏P薪嘗膽,蟄伏十年,終于乘勢而起,戰(zhàn)敗吳國,逼死夫差,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這對宿敵,曾數(shù)次沙場相見、兵戈相向,又曾多年“形影不離”、日日相對。生前,他們斗了數(shù)十年;死后,他們的御用武器—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也以另一種方式詮釋了它們主人之間的“相愛相殺”。
“朋友”再見
1983年,湖北省江陵縣馬山楚墓出土了一支春秋時期的青銅長矛。該矛全長29.5厘米,中線起脊,兩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后端各鑄一獸頭,矛體滿飾菱形幾何暗紋,矛上還刻有錯金銘文“吳王夫差自作用矛”。很顯然,這支矛是吳王夫差的御用青銅矛。
吳王夫差矛的出土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因為18年前,就在距離馬山楚墓不過2000米遠的望山楚墓中,考古學(xué)家曾發(fā)掘了一件與吳王夫差矛同時期的青銅武器—越王勾踐劍。此劍是越王勾踐的御用青銅劍。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
人們討論的無非兩點:一是為何吳、越兵器會出現(xiàn)于楚國故土?二是兩件兵器的出土地點為何如此接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湖北曾是楚國腹地,這里的楚墓星羅密布,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物眾多,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只能算其中之一二。但因這兩件兵器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青銅冶煉藝術(shù)的高水平代表,故二者在湖北楚墓乃至春秋戰(zhàn)國文物中均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如今,這兩件兵器均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常陳列于同一個展廳。
兵器之“王”
越王勾踐劍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脊殴ぷ魅藛T在內(nèi)棺中的墓主人尸首骨架左側(cè)的漆木劍鞘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越王勾踐劍。據(jù)說,出土?xí)r,這把埋藏數(shù)千年的青銅劍不僅沒有生銹,還依舊鋒利無比。
對比其他斑斑銹跡的青銅制品,越王勾踐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不可謂不神奇。起初人們推測可能是此劍含有特殊成分,但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xué)檢測,該劍所含的主要成分銅、部分錫、少量的鉛和鐵,均是一些再正常不過的金屬元素。專家們普遍認為,由于1號楚墓常年與空氣隔絕,故越王勾踐劍未曾氧化生銹。
從外觀上看,越王勾踐劍的柄長8.4厘米,黑色,飾凹紋;劍身長55.7厘米,寬4.6厘米,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兩刃鋒利,前鋒曲弧內(nèi)凹。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嵌綠松石。該劍正面近格處刻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無論是在審美還是在實用方面,越王勾踐劍在一眾兵器中可謂出類拔萃。專家學(xué)者們認為,越王勾踐劍足以代表春秋末期吳越地區(qū)短兵器制造工藝的最高水平,故稱其為“天下第一劍”。因此,自出土后,在國內(nèi),越王勾踐劍一直是藏而不展,直到20世紀(jì)90年代始才露臉。
這是不是意味著吳王夫差矛就遜色了呢?當(dāng)然不是。若將吳王夫差矛與越王勾踐劍兩相比較,從外觀看,兩者很相似,但矛身較劍身短且無柄,矛刃下口扁圓,口沿內(nèi)凹,矛身中空,便于裝插握桿,這種矛也是后世兵器鐵槍的前身。而且,兩者紋樣風(fēng)格類似。在鑄造工藝上,吳王夫差矛也足以與越王勾踐劍相媲美。
勾踐好劍,但夫差并不是只用矛,他也用劍。目前,全國多地均有吳王夫差劍出土,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等地,但夫差御用矛卻僅見于馬山楚墓一例,足見吳王夫差矛的價值。
吳人敗越
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緣分匪淺”,這從二者的出土和收藏地均可看出。又因為這兩件兵器的主人—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恩怨糾葛,它們引發(fā)了人們無限的遐想。
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之間的宿仇由來已久。吳、越兩國本同屬百越族,同俗共氣,唇齒相依,但兩國關(guān)系卻一直不善,這其中少不了晉國和楚國的推波助瀾。春秋時期,晉、楚是南北方的兩大霸主,兩國相互較勁,為逐鹿中原而扶植和拉攏小國。晉國扶植吳國以抗衡楚國,楚國則扶持越國。因此,吳、越兩國在開始時難免淪為傀儡,摻和進晉、楚兩國的斗爭。當(dāng)晉、楚衰弱時,吳、越兩國的矛盾卻越演越烈。
吳、越斗爭正式開始于魯襄公(前575─前542年)時期。那時,吳王余祭在看船時被越俘一刀殺死,這是吳人最早吃到越人的虧。之后,吳人破楚國郢都,越人乘機攻吳,吳人又吃了越人一個大虧。
春秋魯定公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嗣位,吳人想乘越國國喪時伐越報仇,卻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不僅輸給了越國,當(dāng)時的吳王闔閭也受重傷,繼而離世。吳人賠了吳王又折兵,心中不忿可想而知。因此,嗣位的吳王夫差對越國恨之入骨。
可真到大仇得報的時候,夫差又優(yōu)柔寡斷了。魯哀公元年(前494年),夫差帶兵伐越,在夫椒(今江蘇省蘇州市太湖中)打敗了越兵,又順勢攻破越都。勾踐敗逃,派人向夫差請和。夫差竟忘了父仇,答應(yīng)了越人的和議,班師回國。勾踐淪為俘虜,成為夫差的馬前卒。
越人滅吳
吳國在夫差統(tǒng)治下國力大增,雄霸一方,連楚國都十分忌憚。夫差企圖爭霸中原,便忙于北上經(jīng)營,頗費心血,卻給了越人可乘之機。
越人乘夫差在中原與晉會盟之時,起兵伐吳,大敗吳軍,攻破吳都,還殺死了吳國太子。夫差急忙回國,與越人講和。越國成功復(fù)國。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十年之前吳、越對峙的局面。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與越國一戰(zhàn)后,吳國又迎來了楚國這個舊仇敵,兩國打了兩戰(zhàn),以吳國失敗告終??吹絽菄鋽。饺擞肿蛔×?,乘吳國荒年伐吳,在笠澤(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湖中)大敗吳兵。
越人大有不把吳國消滅誓不罷休之勢。笠澤之戰(zhàn)幾年后,越人有意侵楚借以迷惑吳人,使他們不設(shè)防備。次年,越人矛頭一轉(zhuǎn)突然大舉攻吳,把吳都圍困了三年,終把吳國滅掉。
慘敗的夫差也曾試圖與勾踐和談,想借前日之情說動勾踐,但勾踐果斷拒絕,回天無力的夫差自縊而亡。一場涉及幾代人的吳、越尋仇公案終告結(jié)束。
夫差與勾踐終以你死我活的方式結(jié)束了兩個家族、王國之間的恩怨情仇。此后,吳、越兩國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吳王夫差矛與越王勾踐劍卻被留存了下來。假若夫差與勾踐知曉他們的兵器在幾千年后竟然同列于一室,兩人又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