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發(fā)展需要社會文化的支撐,更需要多元文化的滋潤。特別是在新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對于音樂美術類文化的追求成為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無論是在學界還是在民間領域,對于文化藝術的探索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入。在諸多的音樂研究中,中國民族歌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女性藝術形象的塑造和設計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女性藝術形象的設計和塑造是我國民族歌劇發(fā)展至今的重要推進力,以《白毛女》等作品為代表的經典演繹則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女性角色和女性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歌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標志和重要內容。筆者試圖結合角色設計、角色語音、音樂的搭配以及角色設計中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三個方面,談新時期中國民族歌劇女性藝術形象設計的主要特征,進而為實際業(yè)務的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角色塑造;民族歌劇;女性角色
【中圖分類號】J82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032-02
【本文著錄格式】曹明明.以角色塑造視角看中國民族歌劇中女性角色的設計[J].北方音樂,2020,06(12):32-33.
引言
對民族歌劇做出相關的研究,不僅符合新時期文化自信相關內容的購物件要求,也對中國歌劇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指引和實踐作用。以《白毛女》為代表的中國歌劇在20世紀以來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其中所塑造的諸多經典女性藝術形象設計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也走進了群眾的生活,更是真實設計的重要標志和主要內容。特別是對于一些經典作品的研究,無論是從角色的外在設計角度考慮還是從其音樂特征角度考慮,或是其文化內涵角度入手,都可以挖掘出很多在角色塑造方面打造的特點以及所展示出的時代特征,這對于藝術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發(fā)價值。近幾十年來,中國歌劇中流傳最廣泛、傳唱最多的旋律幾乎都是女主人公所演唱的。因此,筆者試圖對此展開研究,特別是就其中的角色分析做出相應的討論,進而為實際業(yè)務的推進提供理論基礎。
一、角色設計豐富
民族歌劇中,女性角色設計十分豐富。在二十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民族歌劇發(fā)展經歷了一段別樣的時期,在角色設計方面,無論是風格還是格局或是和音樂素材的結合都開始了新的探索,相比于過去出現了很多的不同點[1]。早在李錦輝時代,兒童歌舞劇和表演藝術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形象設計就成為了主要的討論話題,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葡萄仙子》《可憐的秋香》等,就可以看出這方面的內容。兩幕歌劇《秋子更》可以看作是那個時代女性形象設計頗具代表性的一個,其所塑造的秋子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反映出了人間疾苦,在精神上情感上生活上給予了群眾巨大的支撐。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歌劇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形象設計依舊是以努力解放的受壓迫受奴役、受剝削女性群體作為實際的表現對象,主要的做法就是凸顯社會最底層的人物生活之不易。不過相比于以往,女性角色設計中更多夾雜了人物形象的民族精神自我崛起、自我覺醒等方面的要素,使女性形象在命運面前凸顯出了角色設計所賦予的性格獨立、渴望自由、奮起反抗等特征。比如秧歌劇《兄妹開荒》《白毛女》中的喜兒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角色設計則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充分的聯(lián)系,一方面新中國成立之初內外戰(zhàn)爭的影響還是相對比較大的。因此,很多的女性角色設計都凸顯了英雄贊歌等時代背景,比如女性英雄《洪湖赤衛(wèi)隊》中的韓英、《劉胡蘭》中的劉胡蘭和《江姐》江姐中的江姐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此外,在這一時期女性的思想解放和個性獨立也開始更多地融入到了歌劇之中,女性的角色不再是歌劇中的犧牲品,而是成為了能夠自我追逐想要的生活、愛情理想等新女性。比如,《小二黑結婚》中的小琴、《劉三姐》中的劉三姐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經歷了“文革”后,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洗禮下,中國民族歌劇帶來了更加多元的音樂風格和精神內涵,這也使其中所包含的女性角色設計更加貼近生活,整體上的藝術性打造更加多遠。比如《原野》中的金子就是自由追求的,代表他對于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很多女性的在與時代結合方面都充分體現出了藝術性,也反映出了時代的在與時代的結合方面都充分體現出了藝術性的同時,也反映出了時代的特征。
二、音樂形象鮮明
中國民族歌劇中女性角色設計和音樂素材的融合以及由此所凸顯出的音樂形象是十分明顯的,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民族歌劇中角色設計和音樂素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什么樣的音樂背景就會塑造出什么樣的歌劇人物,這是歌劇歷史上十分重要的真理。因此,除了戲劇結構和角色設計以及表演體系之外,歌劇中女性人物的角色設計也需要充分考慮其音樂旋律素材,以至于整體的設計更加立體[2]。
在塑造打造方面和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結合也更加緊密。作為中國民族歌劇的一個標志,特別是女性角色形象設計的標志,《白毛女》若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個,其借鑒了西方歌劇的概念,在手法上也做出了多元的融入,以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根本,加入了很多的西洋樂器元素,最終樹立起了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新中國歌劇旗幟以及新中國女性角色設計氣質,不僅在演出上大獲成功,在學術上也引發(fā)了學者們對中國歌劇創(chuàng)作以及發(fā)展道路的探索。
在女主人公喜兒的音樂形象塑造設計上,作曲家們結合著很多梆子等素材,充分地融入了一些其他地區(qū)的元素,在滲透融合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經典唱段,使《白毛女》成為了中國歌劇表演舞臺上經久不衰的經典曲目,也是很多音樂愛好者頗為追捧的一個。此外,在《小二黑結婚》中也充分地吸取了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西梆子、蓮花落等音樂語言,以優(yōu)美的旋律和氣息打造出了一個別樣的女性特征,凸顯出了小琴這個女性角色的真摯情感及細膩的少女形象。在《劉胡蘭》中則結合地區(qū)的音樂素材融入了很多的山西民間音樂,使女主人公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這類西方歌劇的表演模式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有機結合,使戲曲的樣板和民族的素材得到了巧妙的融合,同時也更加凸顯出了女性角色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時代的特征。
三、文化內涵深厚
此外,還需要注意女性角色設計的文化內涵以及所蘊含的底蘊。首先,中國民族歌劇以女性形象作為主人公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延續(xù)的過程[3]。無論是在比較久遠的年代還是在新時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女性角色設計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女性的視角來凸顯出文化內涵,也是很多創(chuàng)作者都在試圖打造的主要模式。女性形象及角色的塑造很多都和戲曲民歌做出了充分緊密的結合,正如上文筆者所提到的那樣,在旋律素材方面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這顯示出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將女性的角色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在戲曲世界中,女性角色設計也是頗具特點的,無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年人、雍容華貴的皇宮貴婦,或是渴望愛情的民國小姐,都有自己別樣的特色。因此,在歌劇的設計過程中也充分融入了這方面的內容。大部分的女性角色設計在文化方面都以母親、妻子作為主要的設計對象,通過描寫她們對于生活愛情、家庭的渴望來反映出以男性為絕對主導古代社會萬象的錯誤以及她們生活的艱辛,代表著不同時期女性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的追求。
在藝術創(chuàng)造方面,女性則更加充滿裝飾性,這也是其角色的文化內涵體現所在。除了包括優(yōu)雅靈活的身段和細膩委婉的唱腔之外,女性本身所蘊含的藝術魅力也可以在角色設計中更加凸顯,特別是對于一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要素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出來。其實,中國民族歌劇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也順應了政治局勢的變化,在政治因素方面有著相對比較多元的影響,這也是其文化內涵的凸顯。比如,在改革開放過后,由于政府對于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支持以及各項政策的推出,整體上歌劇的發(fā)展速度十分快速,整體上的模式也更加多元,體現的女性形象也更加豐富。
在這個時期,女性角色的塑造也體現出了社會本來的面目,更加貼近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關注。在上個時期由于整體的政局不穩(wěn)定,所以很多的女性角色都和時代的命運融合到了一起,這都是其藝術形式表現及角色塑造和文化內涵時代背景充分融入的展示。
除此之外,與西方歌劇有所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歌劇的表達方式影響也是更加直接的。在中國民族歌劇女性藝術形象的塑造和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韻律的美學境界[4]。西方的很多表演模式大部分都是以華麗的唱腔和完美的人物塑造來打造出不同的女性形象,相比于那些光輝女神般的存在,中國的女性角色塑造更加真實、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能夠展示出中國女性的真實面貌,由此所凸顯的韻律也更加符合我國的文化內涵。
四、結語
整體來看,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經歷了很多時期,在每個時期也有不同的特征,無論是在哪個時期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角色塑造中她們或具有艱辛的命運,但不屈服于命運、頑強反抗或處于美好的生活時代,在為自己的生活和愛情做出拼搏和追求、或是處于戰(zhàn)火中為民族和國家的復興奉獻自己,都塑造了眾多血肉豐盈、情感飽滿、品格高尚的女性藝術形象,這對于學界的發(fā)展人員技術重要的研究對象,也是中國民族歌劇能夠得以傳承的重要積累。因此,無論是在事業(yè)追求上,還是在藝術價值的傳承上,對于相關從業(yè)者而言,都應當繼續(xù)地做出大力的挖掘和探索,進而為新時期的歌劇表演和研究界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宮妮.中國歌劇《悲愴的黎明》女性人物角色演唱的分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27(02):86-88.
[2]鄧光輝.民族歌劇《運河謠》中女性角色人物分析——以關硯硯為例[J].當代音樂,2019(04):39-40.
[3]修雪卿.關于中西合璧的探索——以歌劇木蘭詩篇中的木蘭唱段研究為例[J].北方音樂,2017,37(14):253-254.
[4]劉蓉.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遍地開》中“桂花”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16(08):139-140.
作者簡介:曹明明(1982—),女,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省滄州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