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榮榮
摘要:女性主義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研究的視角,它對傳統(tǒng)翻譯理論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進行了全新的詮釋,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差異的解釋成功地解構(gòu)了原作和男性的霸權(quán)地位,為翻譯研究中的忠實、文化差異、譯者主體性以及語言的本質(zhì)等重要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角度,進一步提升了譯者和譯作的地位。本文試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探討譯者主體性,并結(jié)合張愛玲在翻譯《老人與?!愤^程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揭示女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主體性。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譯者主體性、張愛玲、《老人與?!?/p>
1.女性主義與翻譯研究
20世紀中后期,受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現(xiàn)代翻譯研究出現(xiàn)了第二次轉(zhuǎn)向——文化轉(zhuǎn)向。隨著西方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女性主義與翻譯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了女性主義翻譯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路易絲·馮·弗洛圖(Louise Von Flotow)、謝莉·西蒙(SherrySimon)妮姍蘇·德·哈伍德(SuzannedeLotbliniere-HardWood)、芭芭拉·戈拉爾德(BarbaraGodard)等。隨著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發(fā)展,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學者提出了女性主義翻譯觀,并將“創(chuàng)造性叛逆”翻譯策略應(yīng)用到翻譯實踐中,充分彰顯了譯者主體性。
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在許多方面都服從于男性。例如,在政治上的弱勢,道德上的制約,社會中的偏見等等,都使得男女性別之間上存在巨大差異。一些女性主義作家開始意識到: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手段,也是一個操縱的工具,因此翻譯成為女性發(fā)聲的主要途徑之一。女性譯者運用翻譯技巧將文本重寫,研究女性譯者在翻譯中發(fā)揮的作用也為翻譯研究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相對而言,女性譯者在翻譯活動中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更為細膩的重寫,更富有與女性作者與女性角色的同理心等。
2.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下譯者主體性的彰顯——以張愛玲漢譯本《老人與海》為例
2.1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下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特征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學者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豐富和充實了翻譯標準,進而打破了譯者的從屬地位,凸顯了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理論中的西方闡釋理論、操縱派理論、解構(gòu)主義理論及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等,都對提升譯者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表現(xiàn)特征:
(1)否定原文與原作者的中心地位,強調(diào)譯文與原文的平等地位。(2)質(zhì)疑傳統(tǒng)譯論的“忠實”原則。女性主義譯者以獨特的女性翻譯策略實現(xiàn)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以女性主義價值觀介入翻譯,重寫譯本。這使其成為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強調(diào)譯者的主體性作用。(3)突出女性意識。女性主義譯者將性別意識引入翻譯理論,強調(diào)女性譯者的作用,認為譯者應(yīng)在譯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及個性,彰顯女性特色,從而使女性的聲音和身影出現(xiàn)在譯作中。
2.2張愛玲漢譯本《老人與海》案例分析
《老人與?!肥?952年出版的一篇中篇小說,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講述了一位老年漁夫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堅強、勇敢、敢于面對暴力和死亡、敢于向命運抗爭和挑戰(zhàn)的硬漢形象。而這樣的英漢,雖然堅強,卻又感情豐富、細膩而敏感,他與孩子的對話也處處充滿著柔情。而這樣總體上是描述男子漢的堅毅和剛強的書,由張愛玲這樣一個充滿女性意識的、文筆細膩而注重內(nèi)心描寫的女作家、女譯者來翻譯張愛玲在翻譯時,必然會發(fā)揮其主體性,對原作進行改寫,以追求男女平等,提高女性的地位。
例 1:He felt the light delicate pulling and then a harder pull when a sardines head must have been more difficult to break from the hook. Then there was nothing.
譯文:他舉得那輕微的細致的拉拽,然后又一次拉的重些,一定是有一條沙丁魚的頭很難從鉤子上扯下來,然后什么也沒有了?
從例 1 看,張愛玲的文筆和心思較為細膩,將原文中細致的動作描寫、微妙的心理感受翻譯得很到位。比如,將“l(fā)ight delicate pulling”,譯為:“輕微的細膩的拉拽”,特別是其中的“拉拽”,精確傳達了老人捕魚時細微的觸覺感受,體現(xiàn)了老人高超的捕魚技術(shù),也表現(xiàn)了女性的柔美。這樣女性化的用詞,使譯文具有女性味道。
例2:He always thought of the sea as la mar which is what people call her in Spanish when they love her. …bought when the shark livers had brought much money, spoke of her as el mar which is masculine.
譯文:他腦子里的海永遠是“海娘子”,在西班牙文里,人們愛她的時候總是這樣稱她?!€有小汽艇,那是他們在鯊魚肝上賺了錢的時候買下來的—他們稱她為“海朗”,那是男性的。
例2中,“l(fā)a mar”和“el mar”是西班牙外來詞?!薄昂Q蟆保╩ar)既可作陰性名詞,也可作陽性名詞;而其中的“l(fā)a”表是陰性,“el”則表示陽性,是有關(guān)性別的詞語。張把“l(fā)a mar”譯為“海娘子”。以“娘子”詞綴形式表達外語的形態(tài)意義。這樣的增補,展現(xiàn)出了女性譯者的主體性。因為在漢語中,“娘子”是對女性的稱呼。這更符合漢語的習慣表達,也表現(xiàn)了譯者的性別立場。
例 3:It is what a man must do.
譯文:活總是要干的。
《老人與海》主要刻畫了一個堅毅、勇敢、最終戰(zhàn)勝自然的硬漢形象,其語言大多充滿了男性的優(yōu)越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女性的地位。例 3 中,張譯中并沒有把原文中“man”翻譯成通常意義上的“男人”或“男子漢”,而是委婉地把人類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樣便提高了女性地位,賦予其女性意識,打破了男性話語權(quán)的專斷。
3.女性主義翻譯策略的運用
自從女性主義思潮進入中國以來,女性作家的作品就開始逐漸被學界廣泛研究。一些批評家試圖從女性主義視角重新審視張愛玲的作品。盡管張愛玲從未公開標榜過自己是激進的女性主義作家,但從她的文學作品和翻譯作品中都能看到她在細節(jié)處無意識表現(xiàn)出的女性主義傾向。張愛玲的作品大都與女性主題有關(guān),她所選擇翻譯的作品也不例外。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她更是自由操縱文本,考慮到文化差異而進行大量改寫,力求傳遞原作暗含的女性主義思想。
本文嘗試從著名女性主義翻譯者費洛圖定義的實踐方式:前言和注腳,增補和劫持出發(fā),分析探求其譯作背后的性別意識及女權(quán)主義。
3.1前言和腳注
通常被一般譯者用來解釋自己的翻譯意圖以及運用的翻譯策略等內(nèi)容。對于女性主義譯者而言,這種翻譯技巧不是單純地解釋原文背景、作者意圖、勾畫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取的翻譯策略等,而是旨在通過此種方式凸顯譯者的女性身份,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以女性主義身份及其在意義的創(chuàng)造中作為一個積極參與者,讓人注意到她們的工作過程。最典型的做法是在“譯者前言”中宣稱其翻譯是為女人說話。
3.2增補
增補策略是指對源語和目的語兩種語言的差異之處予以平衡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等同于一些理論家所說的補償(compensation)。譯者基于自己的立場在增補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改寫。此種策略是譯者主動介入文本的行為,一般翻譯者也常使用,但女性主義譯者則更注重補償原文表達性別的意義。
3.3劫持
它是相對而言較有爭議的翻譯策略,女性主義譯者所運用的劫持策略是指女性譯者基于自己的觀點,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或者愛好對原本不屬于女性主義的觀點進行帶有女性主義傾向的操縱。女性主義翻譯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方式和意愿來重寫原文中任何違背女性主義的內(nèi)容。西方女性主義翻譯家經(jīng)常在原文中注入其強烈的女性主義的意識。而張愛玲卻沒有那么激進,她把自己獨特的敏銳和細膩的體會滲透到譯文中,來提高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以致不被輕視。
4.結(jié)語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引入了性別維度,為譯者主體性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為研究女性譯者翻譯活動提供了一個全新方向。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視角下,通過分析譯者主體性,發(fā)現(xiàn)張愛玲在翻譯《老人與?!愤^程中采用了多種女性主義翻譯策略,如添加前言、增補、劫持等,在忠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賦予了譯作女性主義思想和較強的性別意識。
參考文獻:
[1] 廖七一,重寫神話:女性主義與翻譯研究[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106-109.
[2] 蔣驍華,女性主義與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4,(4):39-41.
[3] 范德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譯者的主體性——以張愛玲漢譯本《老人與?!窞槔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64-65.
[4] 海明威,老人與海[M],張愛玲,譯.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 馬福華,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