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摘要:近年來,伴隨我國教育體制的逐步優(yōu)化改革,新課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也日益嚴格。然而當今小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低下,影響學生探索新知識、挖掘新潛能的水平,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積極革新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者主要探究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旨在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高。
關鍵詞:生活元素;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基礎部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調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成了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地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學習能力的差異化,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及分層教學。同時教師也需啟發(fā)學生善于在語文學習中發(fā)現(xiàn)生活元素并積極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使其學習變?yōu)閻蹖W、樂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們要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其重點在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總結學習規(guī)律,充分將生活元素納入語文教學中,努力建設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嚴格遵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并實施素質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其具體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一)教師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如今受我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在課堂上仍采用傳統(tǒng)的“灌鴨式”教學模式,沒有嚴格將生活元素合理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沒有進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二)教學方式?jīng)]有突出實踐性與靈活性
當前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點實施靈活多變的生活教學,教學內(nèi)容幾乎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無法體驗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造成相當數(shù)量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缺乏充分利用各種語言文字符號來總結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無法使學生了解他人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極大地阻礙學生學習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不利于我國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升。
二、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jīng)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高山流水、清風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的塞外風光;草長鶯飛、山清水秀的嫵媚江南;人生的悲歡離合,求索的艱難坎坷等都是語文課堂里鮮活的內(nèi)容。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生活元素,這樣學生也不會養(yǎng)成觀察生活、體味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學生無法在生活中感知和思維,也無法形成自身的語文生活實踐能力;其次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尚未成熟,比較天真、稚氣、好奇心強,因此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到小學生的興趣特點,意識到語文與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語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務于生活的一種語言工具,盡力將語文課堂變成活生生、五彩斑斕的生活,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進一步為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生活元素調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興趣的有效措施
上面我們分析了目前影響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因素,并明確科學合理地將生活元素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務必緊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將生活元素融入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確保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形象化,從而大大增強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其具體有效的措施主要體現(xiàn)在:
(一)使課堂教學情景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
使課堂教學的情景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是運用生活元素調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興趣的前提條件。要想調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對自身有著嚴格的要求,定期地進行培訓學習,以逐步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基礎知識;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教師在不斷教學經(jīng)驗中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教育不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學生實際生活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應該注重對生活化課堂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深入挖掘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所蘊含的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生活并認真做好記錄,以此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
再次,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努力營造一個相對溫馨和諧的生活化語文課堂,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而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形象,進而通過生活增強學生的認字能力。
(二)使教學方式實踐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使教學方式實踐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是運用生活元素調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興趣的關鍵要素。如今受我國高考制度的影響,教師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抓緊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強化,卻忽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比較缺乏,教師應該多采用實踐化的教學方式,尤其教師在講解難理解的人物類文章時候,可以先讓學生提前去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然后課堂上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再次,教師在布置假期作業(yè)的時候,多以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完成作業(yè),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懂得感恩并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并注重實踐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能夠細心地觀察生活并體驗語文在生活中的獨具魅力,以此來促進學生趨向于全面、創(chuàng)新型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敏.淺析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