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軍
【摘 要】初中語文預習這一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常被許多師生所忽視,從而導致語文預習效果極差。初中語文有效預習的目標應直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內容應立足于教材,檢測反饋應有助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筆者的做法是:增強預習意識,做好預習準備;明確預習目標,搭建內容體系;注重檢測反饋,走向深度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預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2-0145-02
預習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師生常忽略預習在教學中的地位。師生預習意識薄弱,預習目標和內容不明確,在預習過程中,教師未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檢測反饋,不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不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使預習和教學脫節(jié),語文預習低效。
有效預習是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學會質疑,并且將預習情況得以有效反饋給教師。通過有效預習,“以學定教”,走向“深度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對初中語文有效預習要有正確的認識
(一)預習目標應直指核心素養(yǎng)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掌握知識,提升素養(yǎng)的過程。語文有效預習應以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因此,教師應科學合理地構建預習內容體系,設置合理的預習任務,進行有效的預習檢測。
(二)預習內容應立足于教材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工具,教材是多年教育教研探索的成果,其內容體系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理念。語文有效預習應將教材作為構建預習內容體系的依據,以求全面而有序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預習內容的確定應遵從“一課一得”的原則
語文教材有科學而有序的體系,每一學段、每一單元、每一篇課文都有不同的素養(yǎng)側重點。教師在確定預習內容時應當依據部編版教材的編排序列,根據教材內容設置預習任務及恰當的預習路徑,讓學生在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中扎實前行[1]。
(四)預習反饋檢測應有助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預習檢測是對學生預習成果的評判,它能反饋真實的學情。教師應該通過豐富多樣而有效的預習檢測手段,全面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已知與未知,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與不疑,并在學生提出的各種疑惑中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分析,從而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及策略,以帶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以預習的高效奠定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初中語文有效預習的策略
(一)增強預習意識,做好預習準備
首先組織家長和學生召開“初中語文有效預習”動員大會,引導家長和學生在思想上充分認識預習的重要意義,使學生能夠主動預習、自覺預習,家長能夠勤督促孩子預習,多指導孩子預習,幫助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明確預習目標,搭建內容體系
預習內容的確定,對學生預習效果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在確定預習內容的環(huán)節(jié),要突出重點,一課一得,科學合理地確定預習內容,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逐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整合教材,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預習內容的確定應直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樣才能有目的地實現(xiàn)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在確定預習內容時,要整合教材,借助教材的輔助體系,如教學建議、單元說明、課后練習、自讀提示等,合理確定預習內容。要科學、有序地確定預習內容,讓預習內容的指向性更明確,為學生深度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注重學思結合,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在確定預習內容時,既要有文本知識性問題的落實,也要留足學生思考的空間,更要堅持“一課一得”的原則,抓住重點,將文章重點列入預習內容[2]。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階段,既掌握了淺層次的知識點,也對重點問題有自己的思考,也可以讓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質疑”,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步驟,從而真正幫助學生走向深度學習,讓課堂變得高效。
(三)注重檢測反饋,走向深度學習
預習的“檢測”是對預習成果的評判,而“反饋”則是用這些預習成果來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預習的“檢測”與“反饋”反映了真實的學情,影響著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決定了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注重預習的“檢測”與“反饋”,是預習高效化的重要保障,是師生走向深度學習的必經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以學定教”教學構想的關鍵[3]。
1.分類檢測,反饋“未知和質疑”
“漢字常識”“文學文化常識”“文體知識”等知識類預習成果可采用量化檢測的方式??陬^或書面呈現(xiàn)檢測題目,以小組為單位實施檢測,而后讓學生記錄下未知或陌生的知識點以供進一步學習與識記。
“內容感悟”“課外閱讀拓展”“文本質疑”等非量化預習成果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檢測形式。讓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悟”或“疑”,然后共同探討,互相答疑,最后,得出結論或提出無法解決的疑惑。
2.“群學”討論,生成教學內容
經預習檢測后,每一學習小組都能生成小組的“未知和質疑”記錄清單。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梳理、整合,以生成可待深入學習的教學內容。
3.“以學定教”,確定教學方法
適合深度學習的教學內容生成于討論與展示之中,是集體舍異存同的結果,其含義和形式皆是多樣的。相應的,不同的教學內容應匹以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深度學習質量的關鍵。在教學內容的產生過程中,教師需對學情進行分析,而后根據學情來確定與之相合的教學方法[4]。
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預習的核心目標,以初中語文教材為安排預習內容體系的依據,以“以學定教”“走向深層學習”為預習反饋的導引,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這樣語文預習就能變得高效,就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勇靜.初中語文預習學案有效設計和使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2]汪生萍.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3).
[3]陳冬間.教學目標導引下的閱讀教學預習作業(yè)設計[J].課程教學研究,2015(3).
[4]馮雯,王麗瑩.部編版初中語文預習有效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