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高效課堂教學漸漸深入到了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當中,這一教學模式給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新的路徑,而且也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拋棄了傳統(tǒng)模式下老師單純地“傳授”、學生刻板地“接受”的模式,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小學生們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觀念也都獲得了提升,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農村地區(qū)受到傳統(tǒng)觀念、基礎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的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著諸多弊端,對義務教育在農村地區(qū)的普及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十分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受到新課改的影響,保證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已經(jīng)受到了愈發(fā)廣泛的關注。高效課堂教學,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中絕對的主導地位,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滲透到了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農村地區(qū)的有效教學,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更加深入地針對高效課堂進行研究和實踐探索。
一、 “高效課堂”內涵
對教學來說,課堂是主要的陣地,是否能夠保證教學的效率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發(fā)展的水平。高效課堂指的是借助先進的教學理念,保持高效率、高效果的教學進程來完成目標,主要是時間以及質量上的最優(yōu)效率值。高效課堂從整體上來說是有效教學的升華,必須要從每個細節(jié)入手,予以優(yōu)化提升,才能夠進一步深化高效課堂。
二、 當前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老師角度
首先,老師自身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難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始終對于高效教學這一課堂模式保持觀望態(tài)度,不敢上手,有的老師甚至還會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受到?jīng)_擊而對高效教學產(chǎn)生抵觸情緒,教學活動中依然堅持使用填鴨式的傳統(tǒng)模式,課堂上也依然以自己為主體,不會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考條件。
其次,師資力量上,很多相對偏遠的農村小學都沒有配備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甚至很多農村小學還是以支教志愿者為教師主體的形式,由于這種模式較為不穩(wěn)定,老師流動性比較大,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另外,還有一些固定負責教學的老師,大多都年事已高或者能力和經(jīng)驗都比較薄弱,導致教學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綜合多種因素,大部分農村小學語文老師都不能對課本知識進行充分的認知和消化理解,自然課堂授課的過程也“囫圇吞棗”,學生一知半解,教學效果不理想。
最后,城鄉(xiāng)之間政策傾斜相對不均衡,很多農村地區(qū)的小學在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上都遠遠不及城鎮(zhèn)地區(qū)的小學,直接造成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改革速度明顯低于城鎮(zhèn)地區(qū)。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導向的影響,很多骨干教師的名額和培訓機會都會更加傾向城鎮(zhèn)地區(qū)的小學,導致農村小學的老師始終無法實現(xiàn)更好的自我提升。
(二)學生角度
因為農村地區(qū)家長對于孩子是否能夠接受高等教育都不是非常積極,而且因為外出務工的原因,很多家長常年在外工作,無法為學生提供輔導,導致這些學生嚴重缺少家庭方面的教育支持,大多由隔代人撫養(yǎng),自律性比較差。因此,當前農村地區(qū)的學困生以及后進生都比較多,加上基礎薄弱,即便到了中高段,整體水平依然比較低,直接導致老師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即便家長沒有外出務工,也因為文化水平的原因無法為學生提供家庭輔導,也不知道該如何做,也對高效課堂構建產(chǎn)生了阻礙作用。
(三)督導質量
對高效課堂進行督導的過程中,因為農村小學大多地處偏僻,很多上級部門督導散漫,不愿意到實地進行調查;另外,學校自身也因為這一缺陷導致很難獲得及時有效的教育指導和支持。除此之外,督導人員上的不足,也導致農村小學的督導不足。
三、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探索
(一)積極調整教學觀念
受到素質教育作為核心內容的新課改的影響,在農村的小學教學中,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是否能夠在學習中保持較為顯著的自主性。對小學生來說,在校5~6年中都是身心成長非常關鍵性的階段,會對其未來成長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由此,老師必須要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幫助學生們逐漸養(yǎng)成良好且健康的學習習慣。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逐漸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性的學習。課前預習當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文章的整體思想以及主體思路,降低學生在學習期間要面對的困難;實際授課中,老師則起到引導和啟發(fā)的作用,依照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將知識點分散成小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合作學習,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在保證不會阻礙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使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學習的途徑獲得知識。例如,五年級下冊《月是故鄉(xiāng)明》,老師就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古詩詞,或者平時課外讀物中看到的和“月亮”有關的作品,并選擇同學們了解得比較集中的內容,組織深層討論“月亮”在人們的意象中都是什么樣的情感的體現(xiàn),同學們紛紛表示“思鄉(xiāng)”的情緒比較多,由此就能夠順利引入“月是故鄉(xiāng)明”的主題。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對任何科目的教學活動來說,師資力量都是改革進程的踐行人,想要實現(xiàn)更加完善的高效教學,必須要保證師資力量能夠跟上教學進度。由此,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必須要組建出一支擁有良好素質、作風優(yōu)良,且能夠耐得住長久考驗的師資隊伍,承擔起教學改革的踐行重任。作為教育部門,必須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幫助老師們進行自我提升,可以定期考察老師們的業(yè)務素質,提供培訓機會,幫助老師進行自我提升,組織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等。而從老師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需要建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積極地接收新型教學理念,對于語文課程教學的相關書籍也需要主動閱讀學習,吸取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時刻保證自己知識結構的時效性。
(三)設置良好教學情境
事實上,針對小學高段教學,因為學生已經(jīng)不同于中段和低段時期對事物懵懵懂懂的時期,他們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世界觀,對于小學高段學生,即使是已經(jīng)從事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的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沒有進行認真的備課也是很難順利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活動。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是否能夠保證良好的備課,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
對于這種情況,老師需要先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透徹的研究,必須要將其中的知識點都提煉出來并保證基本理解,在此基礎上,適當設計合理的提問時機,選擇一些開放性比較強,且具備一定矛盾點的問題,可以指引同學們進行熱烈討論,給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打下基礎和前提,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假如學校有條件使用多媒體設備,可以適當使用音樂或者圖像的形式幫助情境創(chuàng)建。如果是課文內容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有合適的情境輔助途徑,也可以直接應用。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八組中《開國大典》這一課,因為有很多的書籍資料或者是影像資料記載了當時的盛況,老師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激起小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老師予以適當引導,就能夠將課文的深層含義傳達到學生的記憶中。
(四)探索更多教學資源
對農村地區(qū)的學校來說,大部分情況下,教學資源比起城鎮(zhèn)地區(qū)都會更加落后一些,甚至有很多學校沒有配備諸如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用具,連基本的幻燈片播放設備都無法提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部分教學內容僅僅依靠老師的口頭描述和板書演示,可能會讓學生難以充分理解,所以,在客觀環(huán)境條件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在當?shù)貙ふ乙恍碛刑厣慕虒W資源,尤其是農村獨有的資源,也同樣能夠滿足教學目標,實現(xiàn)同樣理想的高效課堂。教學行為上也盡量發(fā)揮出農村地區(qū)所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取長補短,令高效課堂在農村小學中同樣能夠“生根開花”。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草蟲的村落》中,老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鼓勵學生們結合自己在田野中、樹林中看到的小蟲子或者小動物進行一次自主創(chuàng)作,字數(shù)和題材都不限制,讓小學生們模仿文章中描寫“小甲蟲”的內容進行自由發(fā)揮,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五)實行家校合作模式
作為農村小學,需要始終堅持將家長引入教學的方式,構建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強化和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這樣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拉近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夠降低家長因為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而對學校和老師存在的偏見;另外,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座談會等,鼓勵家長隨時到學校參觀,并安排老師或者后勤人員為家長展開講解,讓家長能夠理解高效課堂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狀態(tài),有助于家長在課后為孩子提供家庭輔導。語文老師可以向家長提出邀請,請家長協(xié)助工作,更好地完成語文課程的預習和復習,配合高效教學的順利推行。
(六)提升教學督導力度
作為教育行政單位,必須要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督導規(guī)劃,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領導人員身上,對其進行負責,安排督導人員分工合作,明確劃分工作區(qū)域,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結合的督查模式,針對高效課堂是否落實展開督導。另外,還需要保證高效課堂的溝通聯(lián)系方式,有助于學校,尤其是相對較為偏遠的學校進行高效課堂教學中遇到阻礙的時候能夠立刻獲得指導。督導人員需要隨時深入基層課堂,避免形式主義,了解課堂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予以可操作、建設性較強的意見和改善建議。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受到新課改的作用影響,在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高效課堂有較為顯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城鄉(xiāng)小學進行語文高效教學最為重要的任務,它強調小學語文所具備的獨特魅力,維護小學生天性的基礎上,也緩解了老師的教學壓力。盡管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落實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和壓力,不過,經(jīng)過持續(xù)性的積累和不間斷的探索,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勢必會發(fā)展到更高的高度,令更多的農村小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林元仙.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有效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3):164.
[2]趙子鵬.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9-50.
[3]云草尕.淺談如何在農村小班額視域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8(10):30.
[4]徐群友.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信息周刊,2019(6):247.
[5]張永燦.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小品文選刊:下,2019(7):72.
[6]高明玉.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究[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2019(7):344.
作者簡介:
馮真勇,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