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城鄉(xiāng)沖突里中國兒童的精神成長史

2020-07-17 09:49曾海津
南腔北調(diào) 2020年6期
關鍵詞:妮子小春鄉(xiāng)土

曾海津

曾小春是我國十分有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堅持在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20余年,幾乎每寫出一篇作品就引起不同程度的反響,特別是,他的兒童小說作品集《公元前的桃花》榮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八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曾小春7歲時就開始為隊里牧牛,少年的他經(jīng)常去遠山割草砍柴,艱辛和歡樂浸潤著的童年,給了他的小說真實的鄉(xiāng)土氣息,也使他能夠比別的作家更深刻地思索鄉(xiāng)土生活以及成人世界。他的作品根植于故土,直面現(xiàn)實生活,既冷峻又富有詩意,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故土和親人的真摯感情。我們讀曾小春的小說,猶如觀賞一幅美麗生動的江南鄉(xiāng)村生活畫卷,在他的作品里,我們可以看到安徒生、狄更斯、葆拉·??怂?、查理·金斯萊等大師的面影。他以慈愛的胸懷關注著中國當代兒童的精神成長史,探尋他們當下的生存狀態(tài),并反映他們?nèi)绾纬娇嚯y,獲得心中的明亮之光的歷程。面對著兒童文學作家中的“這一個”,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曾小春的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文本,并由此梳理出我對兒童小說的看法。

一.永遠的鄉(xiāng)土記憶

當代兒童小說的創(chuàng)作大體上經(jīng)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是一個取得了特殊成就的時代;二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批中青年作家懷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沖破兒童小說在題材和主題方面的禁區(qū),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三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大批新生代作家,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當代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心靈成長,這其中又以曹文軒為代表的“唯美派”和楊紅櫻為代表的“快樂派”最具影響。曾小春的兒童小說并沒有追隨“唯美”或“快樂”的潮流,而是堅持著自己的特色,他和曹文軒一樣立足鄉(xiāng)土,可是他并不僅僅用筆墨寫鄉(xiāng)土,寫鄉(xiāng)村孩子,他更是用心靈去感受,去走近、關懷那些鄉(xiāng)土里的生命,同時,他優(yōu)美的描寫還展示了鄉(xiāng)土記憶和人性的魅力,充滿了對故土的深情回憶和溫暖眷戀。

曾小春對鄉(xiāng)土的情感是復雜的,一方面,他童年成長的記憶都保留在那里,鄉(xiāng)土是他生命最初的記憶,可是當成人后,他又遠遠地離開了鄉(xiāng)土,進入現(xiàn)代化的都市,享受舒適現(xiàn)代的生活,和曾經(jīng)的生活斷裂。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很多作家都有同樣的境遇,于是故土變成了遙遠的文學載體,曾小春也不例外,可是他的鄉(xiāng)土情結顯得更為樸實,他本來就是鄉(xiāng)村的孩子,他對那里的眷戀是深刻真實的,所以他可以毫不費力地寫出動人的挽歌。比如《穿雙棉鞋回故鄉(xiāng)》就是這樣一篇讓人感動、令人深思的作品。

幸子和福子的爸爸想改變清貧的生活,背井離鄉(xiāng),南下廣東辦廠,結果遭遇金融風暴的襲擊,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一起合作的二叔陳東海見形勢劇變臨陣撤股,使工廠瀕臨破產(chǎn)。陳東方想盡辦法,終于克服困難力挽狂瀾于既倒,不但使工廠保存了下來,而且不斷發(fā)展壯大。為了讓一家人團聚,陳東方把還在家鄉(xiāng)的女兒幸子也接來了,但此時,二叔卻因為賭博欠下巨債,耍了一個“陰謀”,巧妙地綁架了侄子福子,以致福子始終被蒙在鼓里。陳東海騙取了陳東方的20萬元后,銷聲匿跡。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福子在中心廣場發(fā)現(xiàn)二嬸帶著小晴姐姐在拔草,得知他們生活很艱難,陳東海一家不計前嫌,請他們回家團聚,并讓小晴她娘重回廠里工作。這個故事看似反映的是成年人的生活,但小說卻是兒童的視角,所有的情節(jié)和心理描寫都是通過幸子和福子的角度展開的,而且,小說不但展示了成人社會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和人性問題,還把童心世界里最質(zhì)樸的一面也折射了出來。

“陰謀”雖然在任何社會都有可能存在,但在現(xiàn)代社會商業(yè)文明的籠罩下更顯得突出,因為現(xiàn)代社會是被種種膨脹的欲望所推動的,對金錢的貪婪、對被利用對象的控制等,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不擇手段,小說中的“二叔”陳東海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小說的敘述在鄉(xiāng)村與城市之間徐徐展開,不斷跳躍和轉(zhuǎn)換。一個是現(xiàn)代都市商人性格的典型——二叔陳東海,一個是單純的鄉(xiāng)村娃代表——福子,兩人性格相映成趣,巨大的反差之下,蘊涵了作家對傳統(tǒng)鄉(xiāng)土的迷戀和頌揚。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棉鞋”的形象,其實就是故鄉(xiāng)的象征,它樸素,但是卻有著故土的溫暖和溫情?!凹亦l(xiāng)的冬天異常陰冷,穿著媽媽留下的棉鞋,就像媽媽的手捂著那樣溫暖。幸子年年都在長高,而每雙新棉鞋,穿起來都是那么熨貼合腳,好像媽媽剛剛量過她的腳做出來的。一年又一年,衣櫥里的棉鞋少了空了,最后只剩下這一雙。”[1]幸子的棉鞋就剩下最后一雙,這其實也是作者對鄉(xiāng)村生活,鄉(xiāng)土人情淡漠現(xiàn)象的暗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橫行,鄉(xiāng)土及其所象征的傳統(tǒng)文化空間正面臨商業(yè)資本、工業(yè)文明與消費主義的圍追堵截,鄉(xiāng)村文化的樸實和溫情瀕臨被摧毀的危險。曾小春通過孩子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這一事實。可悲的是,小說中所有的人都安于城市的生活,只有福子惦念著鄉(xiāng)村的生活。

幸子有些煩躁地說:“弟弟,我就不明白,東莞這么好,隨便掰下一個角角,都比家鄉(xiāng)漂亮,干嘛老掂念家鄉(xiāng)那些事?”

福子委屈地說:“姐,我會說家鄉(xiāng)話,但不知道家鄉(xiāng)怎么回事哩?!盵2]

這是一代人記憶斷裂,福子急切地想知道所謂的故鄉(xiāng)是什么,可是那些知道故鄉(xiāng)的大人,卻沉浸在追求財富的物欲都市中難以自拔?,F(xiàn)代文明正逐漸占據(jù)上風,帶來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巨大改變。但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城鄉(xiāng)二元的對立中充滿種種矛盾、沖突和陣痛。這種不可避免的陣痛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既體現(xiàn)在幸子一家和二叔之間的矛盾沖突,同時也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與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文明的沖突、矛盾與斗爭中。作家通過兒童的對話、兒童的視角,去極力描寫那些被成人忽略了的鄉(xiāng)土氣息、鄉(xiāng)土風貌。對比都市里的喧囂,鄉(xiāng)村簡直像一首牧歌那樣優(yōu)美。正如著名評論家譚旭東所言,“曾小春的兒童小說主要講述鄉(xiāng)村孩子的故事,把筆墨傾注在對鄉(xiāng)村小生命的關懷上,展示鄉(xiāng)土人物的人性魅力,追問時代變革下的人的本質(zhì),很有力度和分量?!盵3]作者謳歌了鄉(xiāng)村孩子的單純,其實也是對鄉(xiāng)土文化的頌揚。同時,他的小說無形中也是對都市文明的一種抵抗,就如一曲悠揚而哀怨的鄉(xiāng)土挽歌。

二.人性的反思與拷問

鄉(xiāng)土是很多作家的主要題材和靈感源泉,可是這一類的作品很容易陷入自我回憶自我抒情自我沉醉的狹隘范疇。曾小春在小說中表達了對鄉(xiāng)土文化的眷戀和贊揚,但是與眾不同的是,在書寫鄉(xiāng)土的同時,他并沒有沉浸在自我回憶里,而是能夠跳出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關注時代發(fā)展下的鄉(xiāng)土文化變遷,并且思考叩問在時代洪流下,鄉(xiāng)村少年的生活變化和心靈感受。曾小春以一支妙筆刻畫了亙古不變的復雜的人性人情,他的小說觸及了很多尖銳的現(xiàn)實問題,體現(xiàn)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

曾小春小說最大的亮點在于展示了鄉(xiāng)村小生命的本色,并對這些小生命的童心和鄉(xiāng)土人性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藝術書寫。比如《月光水井》,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小說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如何在心理斗爭后偷偷地為自己的嬸娘,一個與母親關系不和的長輩“細婆”挑水的感人故事。他可憐孤苦伶仃的親人“細婆”的境遇,卻又怕媽媽知道,就在晚上偷偷地幫她挑水。月亮升起之時,是“小從子”為“細婆”到水井挑水之刻,也是人性與倫理蛻變重生的過程。小從子肩上擔著的不僅僅是甘甜的井水,更是一個孩子心底最純凈的善良與樸實。小從子的這一行為也得到了外婆的支持,外婆每次都提著燈幫他照路。兩代人之間久已形成的恩怨,因為一個孩子夜晚擔水的行為得到了消解。小從子的行為感動了母親,引起了她的反思與叩問。為了免除擔水之苦,后來小從子的母親在給自己打水泵的同時,還主動給上街的“細婆”也打上了壓水泵。小說圍繞小從子為父母贖過的種種細節(jié),細膩地表現(xiàn)了他的心靈深處的淳樸和善良,同時也圍繞小從子這個人物,展現(xiàn)了外婆、爸爸和媽媽等成年人的形象和性格,表現(xiàn)了成年人觀念強加于兒童的痛苦和悵茫,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

留守兒童問題也是曾小春小說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一直以來,留守兒童處于被社會遺忘的角落里,他們既缺乏父母的關愛,又得不到來自社會和成人世界感情上的關注和補償,可是曾小春看到了這些孩子內(nèi)心的缺失,感受到了他們成長中的苦惱和缺憾,他的長篇小說《手掌陽光》真實描寫了留守兒童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留守”這一行為對他們心靈的成長和生活道路的影響。

《手掌陽光》中的騎子嶺女孩蘭妮子,可以說就是這個“空巢”時代里留守兒童的典型。蘭妮子的父親本是村長,但卻在后來的競選中失利,從而失去工作,不得不外出去廣東打工,他們不希望蘭妮子受苦,把她留在小鎮(zhèn)姨父家里,讓她與小表哥劉水在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在山里已經(jīng)無獵可打的火種爺爺,也來到鎮(zhèn)上守果園,與兩個孩子朝夕相處。剛開始的那段日子,蘭妮子明顯是寂寞的。誰不希望在自己跌倒時,孤單時,無助時,幫助自己的不是還有點生疏的表哥,而是朝夕相處的爸媽,但越是這段日子,蘭妮子越是堅強走了過來。她心里知道,遲早有一天爸媽會回來,所以一定要讓他們看到健康快樂的自己。而遠在廣東漂泊的爸媽,希望決不可能比蘭妮子弱。他們有重大的包袱,他們還要照顧蘭妮子,他們還要彌補給蘭妮子更多的愛,所以,他們一直努力。可日子并不會一帆風順,“天有不測之風云”,蘭妮子娘因超負荷的加班被機器壓斷了左手腕?!澳锏淖笫謥G在了廣東!蘭妮子以前的廣東夢,像一只氣球,蹦的一聲,破了?!盵4]蘭妮子父母回到家鄉(xiāng),老巴子靠打工賺來的錢買了一輛車,通過做運輸生意致富,后來還在鎮(zhèn)上蓋起了新房子。由于劉水、蘭妮子表兄妹倆都很努力,他們一起考上了縣中,讀中學后的蘭妮子一副陽光女孩的形象,而與蘭妮子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小說中的小表哥劉水。劉水雖然聰明善良,但當他家與蘭妮子家出現(xiàn)了貧富懸殊的反差之后,城與鄉(xiāng)的沖突使他心緒復雜,導致一度心理失衡而對表妹進行了人為的疏離,兩個孩子的關系差點變僵,小小心靈飽受磨難。好在,還有以往的生活點滴支撐著他們,希望的火苗并未因此而熄滅。在劉水、蘭妮子他們獨自山間夜行冒險之后,劉水終于戰(zhàn)勝自我,獲得了全新的認識和自我的超越。太陽出來了,兩個孩子,手牽著手,再次仰著頭,朝太陽拼命地伸出手臂,又做起了手掌陽光的游戲,這象征著他們已經(jīng)走出困惑的泥潭,獲得了心中的明亮之光。

曾小春的小說不僅揭示了鄉(xiāng)村中存在的很多現(xiàn)實問題,還向生活在鄉(xiāng)村這片土地上的一些特殊個體投去關懷的目光,比如《丑姆媽,丑姆媽》就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書寫人情冷暖的優(yōu)秀作品。小說中的丑姆媽是一個悲慘的鄉(xiāng)村婦女形象,她喜愛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逗孩子玩,可是生活卻給了她一系列的打擊:丈夫去世,左腿殘疾,眼圈潰爛……她還是頑強地活著,后來,靠著撿破爛收養(yǎng)了一個孩子,并且給他起名叫“瓦片”。丑姆媽對這個孩子萬般寵愛,但孩子卻生性頑皮,甚至還嫌棄她這個丑丑的媽媽。讀到這里,我們不禁為丑姆媽傷心,她本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可是平靜的生活被命運打破,滿腔的母愛又無人接受,作者用淡然的筆調(diào)去敘述,似乎要告訴我們,這沒有什么稀奇,在廣闊的鄉(xiāng)土,這樣的人有很多,這樣的母親也有很多。不過,小說最后還是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結局,“瓦片”在要去學堂的那個早晨,終于緊緊抱住了丑姆媽,他長大了。

這篇小說淡定而超然地給我們講述一個小鎮(zhèn)婦女的辛酸生活和一個孩子的成長歷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曾小春以“瓦片”這個養(yǎng)子為例來表達對人性的本質(zhì)的反思,不僅僅是因為親情,更是因為丑姆媽的獨特性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明的特點。作為一個女人,丑姆媽有意識地保留自己的母愛,因為,在生活的風雨中,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忘記自己作為母親的責任,才能夠建構起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身份認同。在小說中,丑姆媽的形象再次代表了這一點。為了“瓦片”,她不顧一切,走上坎坷的道路。而在漫長煎熬中,她始終保持著作為一個偉大母親的精神品質(zhì),充滿著質(zhì)樸的愛與寬容。

曾小春描述了母愛不被認同的尷尬處境,表達出對于人性中丑惡一面的深刻反思,為的是讓各位成長中的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要再帶著任性和叛逆的鐐銬上路。這體現(xiàn)了曾小春對鄉(xiāng)土全方位深層次的人文關懷,他的小說不是浮光掠影停留于表面,而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探尋,“瓦片”最終接受了丑姆媽,不僅消解了母親的心病,喚醒了親情應有的暖意,也使小說獲得人性的溫度和厚度。

三.兒童視角的成長敘事

童心和童趣是兒童認識世界和適應生活的方式,也是兒童文學的生命力所在。對成人來說,理解童心和童趣,才能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行為表達方式,才能真正成為兒童的朋友。而兒童文學作家,只有在作品中真實地展示兒童的心理和他們獨特的行為方式,才能贏得兒童讀者的閱讀興趣。曾小春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而且他眷戀童年,用兒童的視角去審視生活,創(chuàng)作出的小說非常真實動人,深度發(fā)掘了童心之真,童趣之美,把人們引入了童心童趣的審美殿堂,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

我們都知道兒童喜歡聽故事,曾小春在小說《空屋》中寫了一個喜歡聽故事的孩子:

枕著外婆柔軟的臂彎,孩子便痛苦而興奮地走進外婆的故事中去,每一個故事都是外婆臉上那曲折不幸的皺紋。迷蒙中,孩子睡著了,他聽到天國里響著歌似的誦經(jīng)聲,他看到松鼠野兔狼虎豹百靈鳥……在木魚的仙樂中翩翩起舞;在釋迦牟尼佛的光環(huán)照耀下,不幸的人們正凈化著靈魂,超度茫茫塵世……[5]

用“痛苦而興奮”來形容一個聽故事孩子的心理,可謂新鮮,但是仔細一想,對于一個還沒有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每一個故事都能帶給他內(nèi)心的戰(zhàn)栗和顫動,他一方面興奮于新的世界向自己打開,一方面又因為超越以往的經(jīng)驗而感覺到痛苦,這種微妙的兒童心理,被作家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成人眼里,兒童的世界和生活都應該是單純簡單的,可是曾小春卻不這樣武斷地認為,他深入兒童的內(nèi)心,發(fā)掘他們心靈深處的小宇宙,于是發(fā)現(xiàn),在孩子的世界里,竟然也有那么多豐富的情感,無論是友情還是親情,孩子都比成人更加敏銳地感知著。在小說《西去的鈴鐺》里,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友情故事。生活在小鎮(zhèn)里的主人公“我”和山里孩子“安子”成為朋友,但是因為鎮(zhèn)子里的伙伴嫌棄安子是山里人,所以“我” 被迫和安子絕交。但是后來“我”被安子的友情感動,又重歸于好。在成人眼里,這只是小孩子平平常常的鬧別扭,耍性子,可是作者卻描述得分外真實?!拔摇笔且粋€過分自尊好面子的人,小說開頭,作者有這樣一段描寫:

“呵呵,吃奶都還不知飽,你就會挑水么?

人還沒桶大呢,別掉井里去了。

……

這種語氣夸張和略帶嘲諷的話語讓我十分受用。

在我聽來,這是大人們對我的一種委婉夸獎。”[6]

“我”去打水時為了博得人們的夸獎,吃力地挑著超過自己力量的水,而在回家的路上,“我和那小子空著手在后面跟著,我走快一點,他也快一點。我火了,干脆跑到前面去,他卻沒敢再跟我比。我不時回頭斜乜他一眼,他與挑柴的老人并排著走,腦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地看著眼前的小鎮(zhèn)?!盵7]這些小小的細節(jié),將一個爭強好勝,倔強不服輸?shù)男『⑿睦肀憩F(xiàn)得淋漓盡致。

童心和童趣是人類的天性,成人無非是在成熟的面孔下壓抑了這種天性,使它不輕易在大庭廣眾面前暴露罷了。但是,如果有適當機會,這種天性還會流露出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于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jīng)忘卻了的孩子世界的邊疆去,想著月亮怎么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盵8]兒童文學就該把握兒童的好奇心去創(chuàng)作,寫出他們有趣的生活。童趣既然是兒童認識人生并預演人生的方式,那么童趣就不僅有實踐實驗意義,也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開挖童趣中的人文內(nèi)涵,也是曾小春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又一著墨點。在小說《父親的城》中,曾小春是這樣寫小哎等待父親歸來時的心理活動:

他的頭發(fā)濃黑粗壯,臉龐白皙、稍長,或許是趕路沁出了細汗,他輕巧而優(yōu)雅地掏出方方的一塊白手帕,迅疾而從容地印去那些令他燥熱的汗粒。如果我這時嘿地脆叫一聲,他一定機警地頓住腳,仰臉看著山上,神情有些疑惑,但絕不倉皇,他微瞇著眼搜尋著,而我卻縮身于草叢之中了,緊張地傾仄耳朵,諦聽著山下他的動靜,但我聽到的是一陣心的狂跳。他沉著地不開口,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便又開步趕路了。我有些失望與不滿,拾一顆細石子朝腳步聲扔去,可他照樣走著,嘁喳嘁喳地走著,大步有力得很。我很委屈,卻也無奈,只好站起來,像電影里那樣大喝一聲:“站住!”[9]

小哎的父親來自遙遠的城市,那里對他來說無比陌生且神奇,他的父親在城市里工作,他的作品經(jīng)常在鄉(xiāng)村廣播里播放,這樣的一個父親,決定了小哎對其特殊復雜的感情。在這段描寫里,我們能讀到一個孩子的調(diào)皮和任性,他并不是像大人那樣倚門等待,也沒有興奮地跑去迎接,奔到父親懷里,而是先“嘿地脆叫一聲”,然后“拾一顆細石子朝腳步聲扔去”如果此時父親依然沒有注意到他,他就站起來大喝一聲。這一系列動作,把一個淘氣小孩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是,如果進一步思考,我們會想:為什么小哎要以躲起來的方式去迎接父親,這種方式,除了有趣和好玩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在小說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哎對父親是崇敬而仰望的,所以他內(nèi)心不自覺地有點怯,因此他潛意識里會選擇“躲”這種見面方式。在母親面前,小哎則完全不必掩飾。父親對于小哎,是陌生而奇妙的城市,所以他有距離,而母親,則是生養(yǎng)他的鄉(xiāng)村,使他感到熟悉和溫暖。

兒童本位的堅持也是曾小春小說的一個重要的特點。雖然說兒童小說是面向兒童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文學,可是在實際中,很多作家存在著“代言”現(xiàn)象,即小說的立足點不是兒童,而是借兒童生活與兒童形象,來表達作家自己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寄托一種別樣的情感。曾小春則在自己的小說中堅持兒童本位的立場,他從兒童立場出發(fā),發(fā)現(xiàn)兒童, 捍衛(wèi)童年,尊重兒童,把兒童世界真正地還給兒童。作家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它要求作家放下既定的成人思維,擺脫成人對兒童的看法,真正站在兒童的角度去寫作。成年人往往會以簡化的態(tài)度對待童年,不去注意它也有復雜、微妙、細膩的一面。其實童年的形態(tài)是各異的,每個不同的個體生命都有各自不輕易被人察覺的孤獨、委屈和迷惘,曾小春通過他的小說給我們繪制了多姿多彩的成長敘事和童年心靈鏡像。

比如他的小說《水字蘭亭序》就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本位的的創(chuàng)作理念。這篇小說沒有曲折的故事和情節(jié),只是描寫了一個兒童內(nèi)心稍縱即逝的瞬間,而這些瞬間在成人眼里不足掛齒,可是它們卻在少年心里留下痕跡,并且影響他的成長,如同小說最后那句:

那以后,我沒有再見過她。她既沒有再來,我們也沒有去探望她,盡管她住的地方離我們并不遠。但是只要有空,我就會蹲在廳里,一手端著水碗,一手執(zhí)著毛筆,在地板上練習書法。當然,寫得最多的還是《蘭亭序》。[10]

這篇小說曾被選入《青年文摘》,并且得到很多人的贊賞。著名評論家雷達贊賞這篇小說具有含蓄之美,他指出:“小說始終以少年‘我的視角來敘述,不慌不忙,從容道來,其情狀卻不是今天少年們經(jīng)歷的時事,而是隔著一層蒙蒙細紗和遙遠的時空,仿佛某個現(xiàn)代派作家筆下的恍兮惚兮的情景。有種久違了的陌生感。”[11]這寫法,使人想起魯迅筆下的英俊少年閏土,或者社戲里的意趣。我認為:這篇小說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富有懸念的情節(jié)設置和舒緩節(jié)制的氛圍營造,還在于作家對兒童本位的堅持和應用,小說完全摒棄成人視角,用兒童的目光去觀察,捕捉到一個兒童內(nèi)心稍縱即逝的瞬間,繪制了一幅幅飽含著作者種種新發(fā)現(xiàn)的童年心靈圖景,并且我們還可以感覺到,作者是努力和主人公一起成長的。在成長敘事中,“我”的內(nèi)心世界,“我”的情緒波動,都是真實可感的,讓讀者更能體會到兒童本位的真實的魅力。

作為當代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曾小春把鄉(xiāng)土融為一種自覺的文化意識,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們豐富的情感和心靈秘密,同時他還通過現(xiàn)代意識來觀照少年兒童的心理和性格,又試圖透過孩子心靈來折射時代的投影。正如著名作家高洪波所說:“曾小春的小說常用兒童視角來審視成人世界,許多故事就像小從子擔水的晚上看到的月光,有著淡淡的溫情與憂傷?!盵12]他的小說憑著真摯的感情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堅持著對鄉(xiāng)村兒童精神世界的守望和人文關懷。他的語言優(yōu)美而充滿詩意,表達出對鄉(xiāng)土自然的神往和憧憬,仿佛在召喚著我們,回歸鄉(xiāng)土、回歸傳統(tǒng)、回歸自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兒童小說準確傳神地描繪了城鄉(xiāng)沖突里中國兒童的生存狀態(tài),正如他的小說《手掌的陽光》中那首隱喻著希望和責任的一首詩:“爸爸背著兒子,兒子背著書包,書包背著全家的希望,書包壓著兒子,兒子壓著爸爸,爸爸壓著大地,大地壓著全家的重量?!蔽覀兏敢饴牭剑豆暗奶一ā返慕Y尾處,話筒里傳來朵閃的那一陣快樂的尖叫:“你們別忘了,我的桃樹也會開花!”

參考文獻:

[1][2]曾小春.穿雙棉鞋回故鄉(xiāng)[M]//公元前的桃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203、208-209.

[3]譚旭東.傾心書寫鄉(xiāng)村兒童——談曾小春的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N].文藝報,2008-10-13.

[4]曾小春.手掌陽光[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9:85.

[5]曾小春.空屋[J].少年文藝,1987(4).

[6][7]曾小春.西去的鈴鐺[J].兒童文學,2007(11).

[8]魯迅.魯迅全集(6)[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5.

[9]曾小春.父親的城[M]//公元前的桃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65-166.

[10]曾小春.水字蘭亭序[J].兒童文學,2008(12).

[11]雷達.含蓄的智慧——簡評曾小春《水字蘭亭序》[J].兒童文學,2008(12).

[12]高洪波.月光水井——盛世輝煌中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大獎作品選[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9:187.

猜你喜歡
妮子小春鄉(xiāng)土
小春
麻嬸的心病
我的愛情我做主
善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 提高史料實證素養(yǎng)
長的發(fā)
鄉(xiāng)土分外妖嬈
幸福,在我身邊
《小春》閱讀練習
小小說月刊(2007年7期)2007-05-14
最后的炊煙
白山市| 临西县| 武威市| 吴江市| 扬中市| 客服| 邢台市| 元朗区| 凭祥市| 淄博市| 兴和县| 来宾市| 辽阳市| 禹州市| 昂仁县| 商都县| 陆河县| 沙河市| 铜陵市| 息烽县| 城步| 竹北市| 南和县| 梅河口市| 普格县| 仲巴县| 永寿县| 红河县| 和静县| 黔南| 平顶山市| 济宁市| 勃利县| 札达县| 江津市| 浠水县| 巴彦淖尔市| 溧水县| 社旗县| 谷城县|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