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婷婷
(湘雅醫(yī)院 52 病室,湖南 長沙 410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機體下肢深靜脈系統(tǒng)中的血流出現(xiàn)非正常血液凝集現(xiàn)象的一種癥狀,該病癥誘發(fā)患者下肢殘疾的機率較高,甚至會造成血栓脫落,增加其患有致死性肺栓塞病癥的機率[1]。腦卒中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機率較高,發(fā)生率高達40%左右[2],為有效預防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應在其接受臨床治療期間輔以優(yōu)質護理干預,基于此,本文對預防腦卒中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過程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本院收治的50 例腦卒中患者,以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65.8±8.8)歲,其中腦出血9 例、腦梗死16 例;研究組男13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65.2±8.6)歲,其中腦出血8 例、腦梗死17 例,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有做好環(huán)境護理干預,定時幫助患者翻身以及每日對其患肢進行按摩等[3]。研究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靜脈保護:下肢穿刺操作誘發(fā)深靜脈血栓的機率明顯大于上肢穿刺,所以,在實施穿刺操作時應盡量選擇上肢完成該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免反復性穿刺對患者的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傷,在注入較為刺激的藥物時,應注意避免藥物外滲,例如在行股靜脈置管操作時,應注意盡早對導管進行拔除,以免置管時間較長。②抬高患肢:部分腦卒中患者存在偏癱癥狀,致使其體位姿勢較為被動,所以,應定期協(xié)助其完成翻身操作,勤變更體位姿勢,可將患者患肢抬高,以免患肢長期處于同一體位姿勢而對靜脈造成壓迫,進而對血液回流性造成不良影響[4]。③患肢功能鍛煉:應協(xié)助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早期被動運動,即對其相關肢體關節(jié)進行活動,例如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肘關節(jié)以及膝關節(jié)等,鍛煉內(nèi)容應有一定的節(jié)律性,以自下而上的原則對患者的腓腸肌進行擠壓,擠壓1 秒后放松1 秒。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盡早的主動開展運動鍛煉,即進行拱橋運動以及分腿運動等,若患者的病情已經(jīng)得以恢復,可鼓勵其盡早的下床進行活動。④穿戴彈力襪:穿戴彈力襪后將保障患者足部不同方位均產(chǎn)生差異不同的彈力,以自下至上的方式產(chǎn)生壓力,以此對患者患肢產(chǎn)生適當?shù)膲浩龋怪诖龠M其患肢血液循環(huán)性的基礎上讓下肢承受較小的靜脈壓,以此來降低其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機率,需注意的是,應結合患者患肢長度以及周徑等指標來為其選擇合適的彈力襪型號,以保持彈力襪適宜的松緊度。⑤氣壓治療:應根據(jù)患者可承受耐受力對其進行壓力治療,每日1 次,每次持續(xù)時間半小時左右,以大面積擠壓及按摩的方式進行氣壓治療,并適當對淋巴管、深部肌肉以及血管進行刺激,以促進其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性,起到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⑥健康指導:詳細告知患者家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不良情況,以提高其重視度及配合度,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及用藥,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注重對抗血小板凝集類藥物的服用,必要時可停用或減量該類藥物[5]。
1.3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包括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后血氣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P 值用SPSS 22.0 軟件計算,計數(shù)及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及計算方式為:前者用%表示,用χ2計算;后者用表示,用t 計算,統(tǒng)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2.1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 護理后血氣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血氣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腦卒中患者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癥狀,將進一步提高其致殘率及致死率,通常情況下,下肢深靜脈血栓多形成于腦卒中后1 周,且多出現(xiàn)在下肢體[6]。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造成:第一,腦卒中患者需長期臥病治療,這將導致其受重力因素及肢體活動受限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阻止靜脈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第二,腦卒中患者需長時間應用脫水劑類藥物,該藥物將減少其機體血容量,增加血液粘稠度;第三,部分腦卒中患者存在有肢體癱瘓現(xiàn)象,這將降低其肌力,以致于造成血流不暢及血管受壓現(xiàn)象[7]。
表2 護理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2 護理后血氣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血氧(飽%)和度(血m氧m分H g壓) 血小板(×109/L)對照組 25 76.38±10.75 71.48±8.39 207.19±23.69研究組 25 85.20±8.50 82.34±3.83 142.72±20.83 t - 3.2179 5.8875 10.2186 P - 0.0023 0.0000 0.0000
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機率的關鍵重在預防,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將有效預防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該癥狀的機率。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加快其血流速度,保障下肢血管充足的血流灌注量,以此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癥狀的發(fā)生[8]。該護理模式下將注重靜脈穿刺操作的精準性及科學性,通過盡可能選擇上肢穿刺及提高一次性穿刺率的方式來減少對患者血管造成的損害,抬高患肢及患肢功能鍛煉將有效促進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性,避免發(fā)生血栓癥狀,穿戴彈力襪及氣壓治療均屬于醫(yī)學物理療法,這兩項護理干預措施可通過對患者施加一定的壓力,來刺激血液回流,有效減少血液阻塞現(xiàn)象,另外,部分患者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知度較低,導致其治療配合度低下,通過詳細為其講解此癥狀原因及危害性,并提供科學的飲食及用藥指導,不僅可提高患者對該癥狀的認知度,且可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早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活動中來,避免該癥狀的出現(xiàn)。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4%明顯低于對照組32%,護理滿意度的8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且護理后的各項血氣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對腦卒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方面意義重大,可被廣泛推廣應用于臨床中。
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將有效降低腦卒中患者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機率,改善其血氣指標,提高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