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射洪:明代井鹽生產(chǎn)工藝再度創(chuàng)新的發(fā)祥地

2020-07-18 15:57張學君
文史雜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井鹽射洪縣射洪

四川井鹽生產(chǎn)遠肇秦漢時期開鑿的、類似漢畫像磚的大口淺井,中間經(jīng)歷了千余年的艱苦探索。到北宋慶歷、皇祐年間(1041—1053)創(chuàng)造的“卓筒井”工藝,使古老的井鹽生產(chǎn)技術發(fā)生了重要革新,成為中國鑿井技術從大口淺井向小口深井過渡的標志。[1]但是“卓筒井”工藝在其發(fā)展初期是有不少缺陷的,例如鉆鑿方法簡單,固井措施不力,無法有效解決井下隨時發(fā)生的事故;采鹵動力受人力限制等,影響了鹽井加深和采鹵能力。明代后期,在鹽業(yè)政策相對緩和的歷史條件下,出現(xiàn)了井鹽生產(chǎn)工藝的再度創(chuàng)新。這次創(chuàng)新發(fā)生在盛產(chǎn)食鹽的射洪縣。

一、郭子章與《鹽井圖說》

要解開這次井鹽生產(chǎn)工藝在明代后期發(fā)生再度創(chuàng)新的歷史情節(jié),首先得從晚明學人郭子章談起。因為沒有那時任四川督學的郭子章對井鹽生產(chǎn)工藝再度創(chuàng)新產(chǎn)生的濃厚興趣,就沒有機會對這一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場進行實地考察和敦促縣人繪撰《鹽井圖說》的沖動,我們今天也就無法知曉這次井鹽生產(chǎn)工藝創(chuàng)新究竟比宋代“卓筒井”工藝有哪些進步,它在人類深井鉆探和采鹵工藝的演進中有何獨特貢獻。值得關注的更深一層問題是,郭子章作為四川主管學校教育的官員,為何對發(fā)生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無聞的“灶丁”“井匠”的整治鑿井、采鹵工藝有那么高的興趣?促成他實地考察這些打井采鹵新工藝蘊含的趨動性精神力量在哪里?這里,我們得用剝筍的方法,層層揭示其真相。

郭子章,江西泰和人,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2]萬歷十年(1582年)任廣東潮州知府,四年后調(diào)任四川督學。此后數(shù)十年,其遷浙江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蜀楚軍事,與湖廣川貴總督李化龍合力剿平播州楊應龍叛亂,徹底鏟除盤踞播州八百余年、世襲二十九世的楊氏土司。他還多次平定貴州苗、瑤起義,以軍功授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其輾轉撫按大吏、肩負重大征伐活動,宦歷可謂豐富多彩。他至67歲時告老還鄉(xiāng),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去世。

郭子章天資聰明,自幼勤奮讀書,視野廣闊,無書不讀,絕不局限于科舉制藝,因此一生著述宏富。據(jù)其七世孫郭子仁在清光緒七年(1881年)所做統(tǒng)計,當時存世的郭子章著作就有92種、約數(shù)百卷之多,包括:《粵草》十卷、《蜀草》七卷、《晉草》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黔草》二十一卷、《閩草》十六卷、《浙草》十六卷、《閩藩草》九卷、《養(yǎng)草》一卷、《苫草》六卷、《傳草》三十四卷,以及《平播始末》《豫章書》《豫章詩話》《圣門人物志》《阿育王山志》《馬記》《劍記》《六語》《易解》《郡縣釋名》等,均載《四庫全書總目》。至今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室收藏著郭子章著作11種,均系萬歷、天啟年間刻本。這些著作包羅萬象,從他宦歷所及地區(qū),到他領兵征戰(zhàn)所指;從其習易心得,到圣門人物;從各省風土民情,到郡縣地名沿革;從兵器戰(zhàn)馬到文學詩詞,皆有涉獵,足見郭子章的研究、創(chuàng)作領域十分廣博。

值得注意的是,數(shù)年粵海宦歷,使郭子章有機會接觸到晚明東漸的西學。當時正值利瑪竇和羅明堅等羅馬教廷使者得到肇慶知府王泮支持之時。他們在當?shù)亟⒘藗鹘袒?,并翻譯和印刷了世界地圖。[3]郭子章不僅刊刻了利瑪竇等傳入的世界地圖,還撰寫了《山海輿地全圖》的序文一篇,介紹歐洲地理知識(后載入《黔草》一書中)。這是他與一般皓首窮經(jīng)的士大夫的最大區(qū)別。他重視新知識、新學問。

在這種背景下,萬歷十四年(1586年)任四川督學的郭子章,自然對四川獨特的鹽礦地質理論、機械鑿井和開采鹽鹵工藝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在過射洪時,同縣令馬驥(字明衡)及士子岳諭方考察了井鹽生產(chǎn)工藝創(chuàng)新的發(fā)祥地——四川射洪縣井鹽產(chǎn)區(qū),實地調(diào)查研究,不辭辛勞。他“三問灶丁、井匠,頗得其詳。顧命岳諭方記之,諭方前為圖,后記其事,末言苦在灶丁,利入商囊,征輸告急,勢必流徙,則庶幾仁人言哉?!盵4]他高度贊賞岳諭方最后總結的幾句話,表明他有為民請命的人道情懷。他的《鹽井圖說序》揭示了射洪井鹽工藝創(chuàng)新的哲理。

二、《鹽井圖說序》揭示了哪些富有哲理的問題?

郭子章對岳諭方創(chuàng)作的《鹽井圖說》十分欣賞,次日到潼川府(治今三臺縣),余興未盡,便立即召集府學諸生圍繞鹽井和井鹽展開富有哲理的自由辯論,其論辯話題則成為他《鹽井圖說序》的主要內(nèi)容。

郭子章以督學身份與府學諸生討論井鹽問題,問答雙方都嚴肅認真,涉及與鹽井相關或不相關的諸多問題。郭子章首先舉出杜甫《鹽井》詩“負鹽出井此溪女”[5],指出歷來引者誤解為四川鹽井生產(chǎn)實況。他以在四川見到的鹽井采鹵的實際情形,來糾正歷來引者的錯謬。他說:“古井百一,竹井十九”。古井是類似漢畫像磚那樣的大口淺井,明代已經(jīng)十分稀少,僅占1%;竹井就是北宋時期出現(xiàn)的“卓筒井”,已占鹽井總數(shù)90%以上。在竹井產(chǎn)生之初,蘇軾就注意到:“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知?!盵6]稍后的陸游也說:“蜀食井鹽,如仙井、大寧,猶是大穴;若榮州,則井絕小,僅容一竹筒,真海眼也?!盵7]郭子章在現(xiàn)場對竹井做了實際考察,發(fā)現(xiàn)他從未見過的井上器物:

竹井者,形大如竹,僅可容竹也。其鑿之甚艱,其入之甚深,汲之甚苦。至于鐵釬、漕釬、刮筒、吞筒等制,纖悉俱備。竊意古先圣人創(chuàng)此以活西氓;不然,蜀距海遠,安所得鹽而食之?

郭子章認為,“竹井”是以大楠竹筒作井腔導管,只能容納稍小的汲鹵竹筒出入井腔。開鑿竹井是十分艱難的過程,汲鹵過程也困苦不堪。無論是古井,還是“竹井”,都采用機械汲鹵,不存在鹽工出入井中采鹵的可能。開鑿竹井所用工具、器物也不斷增加,“纖悉俱備”。他感念“古圣先賢”發(fā)明這么多工具、器物讓本土蜀人不致淡食,得以生存,表達發(fā)自內(nèi)心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否則,距海遙遠的蜀人從何得到食鹽?他憑著自己的豐富閱歷,進一步談到自己在各省食鹽產(chǎn)地所見不同鹽類開采鹽鹵方式的差異:

晉中鹽池,出鹽可食;東南海濱,民汲海水,甫入鐺成鹽;乃蜀井之勤且苦如此!四方食之者,誰知夫所自出?而司鹽者,奈何見晉、齊、越之易,而以概蜀之艱也。

他認為,自然界食鹽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山西天然鹽池,涼曬結晶即可食用;東南沿海取之于海水,涼曬結晶就可成鹽;唯有蜀中之鹽鹵深藏地下,不經(jīng)過艱難開鑿鹽井和繁復辛勞的人力采鹵程序,是不可能得到食鹽的。那些管理井鹽的官員,只知橫征暴斂,置灶丁、井匠生死于不顧;不去思考海鹽、池鹽成鹽之易,蜀地井鹽開鑿鹽井之難、采鹵之艱辛。如此深入細致、關心民瘼的分析,是許多尸位素餐的官員從來沒有意識到的。

對諸生提出鑿井中發(fā)現(xiàn)的咸與淡的物理屬性問答,郭子章的回答也頗為有趣。

諸生問:“鑿井者,淡先咸后,奚也?”予曰:“宇內(nèi)凡清輕者多居上,重濁者多居下。淡猶清也,故出咸上。山之形高于江河,江河之形高海,故山與江河之水淡,而海獨咸也。

從郭子章的回答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確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衡量不同物質的輕重沉浮,接近于現(xiàn)代四川鹽礦地質學,含有合理的因素。根據(jù)現(xiàn)代鹽礦地質學的研究,對于四川盆地來說,井深數(shù)十丈,得到侏羅系淺層黃鹵;百丈以上可達三疊系咸鹵。

或又問:“井淺者,五六十丈而淡出;深者,百丈而咸出。語稱地博厚,總之不出土、石、沙、水四物。乃云天包水,水承地,奚也?”予曰:“難言也。子思子曰:地振河海不泄,則水在地內(nèi)。而宋儒乃謂水在地外,是地泛泛然,若舟楫之浮江海也,不得名重濁矣。議者徒見日夕而西入,朝而東出,遂謂日與天俱從地下輪轉,而不知古者蓋天無是說也。豈王充捉火不見之喻理合?然與日月,陰陽之精也。夕而西沒,朝而東升,非西入轉而之東也。[8]

這段問答從鹽鹵蘊藏的深度到宇宙萬物之相互關系,與歷代儒家學說的論證一樣,缺乏博大精深的觀察和論證,以誤證誤而已。四川盆地原本是溝通古地中海與印度洋的內(nèi)海鹽湖,經(jīng)過若干地質年代的沉積,最咸的濃鹵沉積在中生代三疊系巖層,距地表1000米左右;較淡的黃鹵沉積在中生代侏羅系巖層,距地表600米左右。但是,由于地殼運動產(chǎn)生的斷裂、褶皺變化,各地鹽鹵蘊藏深淺有差異。像射洪、蓬溪、遂寧這樣的產(chǎn)區(qū),黃鹵距地表要比川南地區(qū)埋藏得較淺一些,比較容易開采。因此,最先得到開發(fā)的是淺層黃鹵出露的地帶。

至于序中談到的方士用便溺煉制“秋石”;日月出沒周期,受到傳統(tǒng)思維局限,多屬臆測,順理成章而已?!尔}井圖說序》雖然算不得科學之文,但郭子章答疑中確有科學成分,反映出晚明西學的影響。這場省府督學與潼川府諸生的自由問答錄,即為日后的《鹽井圖說序》。

三、《鹽井圖說》揭示了射洪井鹽生產(chǎn)工藝的再度創(chuàng)新

時任射洪縣令的馬驥,成為接待省府督學大員郭子章的地方官。隨同他們一起去馬家溝產(chǎn)區(qū)考察的岳諭方,是當?shù)啬軐懮飘嫷奈娜恕?/p>

《鹽井圖說》刊行[9]于世不久,即被顧炎武編纂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曹學佺編纂的《蜀中廣記》分別轉錄了它的文字部分。原來明末四川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戰(zhàn)亂,原刊本《鹽井圖說》已蕩然無存,幸賴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曹學佺《蜀中廣記》轉錄原文,《鹽井圖說》的文字部分才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今天所見《鹽井圖說》的內(nèi)容。我們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射洪縣井鹽產(chǎn)區(qū)引領的井鹽生產(chǎn)工藝出現(xiàn)了在竹井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其大要有四方面:

(一)鹽礦地質知識的積累

開鑿鹽井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鹽礦地質知識,才能找到有鹽鹵富集的巖石層位。秦蜀守李冰開鑿“廣都鹽井諸陂池”,全賴他有一定鹽礦地質知識,《華陽國志》說他“識齊水脈”[10],就是能識別埋藏地下鹽鹵的地形、地貌。李冰之后,巴蜀地區(qū)先民爭相仿效,尋找鑿井地形、地貌,成為堪輿家的熱門路數(shù)。他們善于觀察鹽礦附近的地理形勢、山脈構造、河流走向等,總結出鹽礦地質構造的一些地形、地貌特征,如漢代楊伯起就是一位有鹽礦地質知識的堪輿家。他溯江至臨江縣,“謂人曰:江北二三里間,安得有寶氣耶?……至深山,見白鹿飲泉,曰:寶氣在此矣。土人從所指處鑿磐石而得鹽泉?!盵11]其時又有俗諺云“三牛對馬嶺,不出貴人出鹽井”[12],“兩溪夾一梢,晝夜十八包。”[13]。它們無不反映出埋藏地下鹽鹵之處的地形、地貌特征。岳諭方《鹽井圖說》記載井匠選擇井位:“凡匠氏相井地,多于兩河夾岸、山形險急,得沙勢處”為宜。這些都是井鹽生產(chǎn)者長期開鑿鹽井的經(jīng)驗積累,屬于現(xiàn)代地質勘察隊的野外調(diào)查范疇,由此說明在晚明鹽井鉆探工藝中,鹽礦地質知識業(yè)已普及。

(二)鉆井技術的新突破

《鹽井圖說》談到開鑿鹽井,重在選擇井位。開井口時,要“不計丈尺,以見堅石為度,而鑿大小竅焉。”鑿井器具,宋人用“圜刃”,晚明鑿井器具增加,“大竅,大鐵釬主之;小竅,小鐵釬主之?!辫F釬造型也有變化:“釬一也,大釬則有釬頭,扁竟七寸,有輪鋒,利穿鑿。”鑿井機械也比“卓筒井”完善,“興井曰牝口,旁樹兩木,橫一木于上,有小木滾子,以火掌繩釬末,附于橫木滾子上,離井六七步為一木樁,糾火掌篾而耦舂之,滾竹運釬,自上下相乘矣?!本硠t“掌釬篾,坐井口旁,周遭阛轉,令其竅圓直?!本撑c“滾竹運釬”的傳動機械密切配合,在釬頭起落瞬間巧妙調(diào)轉其位置,避免因遭遇特殊巖層導致井腔歪斜。制漿工藝,“初則灌水鑿之,及二三丈許,泉蒙四出,不用客水,無論土石,釬觸處俱為泥水。”這些也是現(xiàn)代鉆井技術的組成部分,說明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工藝有承先啟后的繼承關系。

(三)固井技術的加強

岳諭方《鹽井圖說》說,選擇井位后,灶丁、井匠要“鳩工立石圈”,這是宋代“卓筒井”所未見記載的?!白客簿本粚Ч苡镁拗瘢ㄩ瘢?,射洪晚明新鑿鹽井用“木竹”。新井開鑿到二三十米深,“見紅石,巖口大竅告成”,“木竹,取堅也;刳木二片,以麻合其縫,以油灰釁其隙?!眻杂驳哪玖媳染拗窨箟毫?、耐腐蝕性能強,在金屬導管發(fā)明前,是井鹽生產(chǎn)者在開鑿鹽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新。堅木比楠竹抗壓、耐腐,不僅延長了鹽井的壽命,而且增大了井腔,可以容納更大的汲鹵筒進出,也必然提高了鹽井的產(chǎn)量,效益倍增。

(四)井上機械更加完善

鹽井開鑿工程完畢后,就要建造汲鹵機械,“厥工既就,始樹樓架,高可似敵樓。上為天滾,有轆轤聲,制筒索汲水,……而樞軸則管于車床也。床橫木為盤,盤有兩耳,作曲池狀,左右低昂逆施;左揖地右伸,右揖地左伸。循環(huán)用力,索盡筒出,咸水就灰笆拔水,而煎燒有緒矣?!边@種汲鹵機械比“卓筒井”有很大改進。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井腔變大,汲鹵筒直徑也增大,提鹵機械需要的動力相應增大了,于是就開始從人力轉變成畜力,“轉轆轤者,蓋三人為之,力厚則制牛車,車狀大,力益而功倍也。”尚未進入工業(yè)社會的晚明時代,傳統(tǒng)井鹽生產(chǎn)工藝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應當是巧奪天工的發(fā)明了。

四、射洪縣引領井鹽生產(chǎn)工藝變革的原因

射洪、蓬溪、遂寧、中江、南部等產(chǎn)區(qū),地質上屬于侏羅系地層的淺層黃鹵,含鹽量依地質層位有存在差異,鹽鹵距地表數(shù)十丈,易于開采?!跋趟货?,可得鹽一十五斤,淡薄水數(shù)斛,僅得其半?!盵14]明初將全省57處井鹽產(chǎn)地歸并為五大產(chǎn)區(qū),“川北射洪、蓬溪、舊名華池場”[15]。秦漢以來,這一代地下淺層鹽鹵都曾使用挖掘方式開鑿的“大口淺井”生產(chǎn)食鹽。宋代開創(chuàng)“卓筒井”后,古老大井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民間采用卓筒小井采鹵,但仍有大井持續(xù)生產(chǎn)。

據(jù)文獻資料統(tǒng)計:射洪縣在明萬歷以前,已經(jīng)開鑿鹽井2319眼,[16]是全省開鑿鹽井最多的縣之一。官府管理華池場的鹽課司設在潼川州治西30里。[17]在擔負課額方面,屬于中等水平,但延續(xù)一二百年之后,舊有鹽井“井老泉枯”,鹽井所在的地下沉積的鹽鹵已經(jīng)枯竭。

有明以來,也與歷代封建王朝一樣,將鹽課與田賦都視為國家主要財政收入,將二者等量齊觀:“田賦宜養(yǎng)農(nóng)夫,鹽課宜養(yǎng)灶丁”[18];明確農(nóng)夫與灶丁各自的義務:“灶丁煎辦鹽課,即是民戶私田交糧?!盵19]但是,鹽井與農(nóng)田不同,日久“井老泉枯”或資源枯竭,然而課額卻不會隨之而減輕。日積月累的積欠,使灶丁無法生存,只好逃亡。射洪縣是川北井鹽重要產(chǎn)地,也是積欠課稅多、灶丁逃亡多的產(chǎn)區(qū)。

解決灶丁賦稅積欠、家破人亡問題的根本辦法在于改革。明隆慶二年(1568年),四川鹽業(yè)政策出現(xiàn)寬松,允許井鹽產(chǎn)區(qū)“灶丁多開小井,以補塌井逃丁之數(shù),不必加增(鹽課)?!盵20]但是,新井不能開鑿在與廢棄舊井的同一地質層位上,必須尋找新的鹽鹵儲藏位置,而且必須開鑿更深、更經(jīng)久耐用的鹽井。比原來的鹽井深,才能開采到深層的咸鹵。因此,客觀形勢迫使射洪縣井鹽產(chǎn)區(qū)在宋代“卓筒井”生產(chǎn)工藝的基礎上再度創(chuàng)新,使從事鹽業(yè)生產(chǎn)的灶丁、井匠在淘汰舊井之后,能夠開鑿出更深、更耐用的鹽井,開采出濃度更高的鹵水。這一是彌補歷年舊井積欠;二是讓灶丁、井匠都得到實惠,收益增加。這種以新井補舊欠的辦法,也暫時解決了井老泉枯、欠稅逃亡的社會悲劇。

注釋:

[1]張學君等:《我國宋代井鹽鉆鑿工藝的重要革新——四川卓筒井》,《文物》1977年第12期。

[2]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百《職官·題名》。

[3]「美」夏伯嘉:《紫禁城里的耶穌會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頁。

[4]清嘉慶《射洪縣志》卷二《輿地·山川》。光緒《射洪縣志》卷五《食貨》亦轉載此序文。

[5]《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八之二十三,中華書局,1980年版。

[6]蘇軾:《東坡志林》卷四《鹽井用水鞲法》,參見《蘇文忠公全書》卷七十三《蜀鹽說》。

[7]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

[8]以上引文都見于清嘉慶《射洪縣志》卷二《輿地·山川》。

[9]郭子章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督學四川,史稱他“能文章、精吏治”。他與射洪縣令馬驥、士人岳諭方考察井鹽產(chǎn)地,見到創(chuàng)新的井鹽生產(chǎn)工藝,十分驚奇,當即命岳諭方詳細繪制《鹽井圖說》,“諭方前為圖,后記其事”。郭子章贊賞岳諭方創(chuàng)作的圖說,特為他作序,《鹽井圖記》遂得以刻板印行。

[10]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

[11]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十九《忠州》。

[12]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八十二《云安軍》。

[13]清同治《忠州直隸州》卷一《山川》。

[14]明正德《四川志》卷二十五《經(jīng)略·鹽課》。

[15]彭遵泗:《蜀故》卷三《鹽政》。

[16]張學君、冉光榮:《明清四川井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頁。

[17]張學君、冉光榮:《明清四川井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頁。

[18]《明實錄 洪武實錄》。

[19]張萱:《西園聞見錄》卷三十六《鹽法后》。

[20]《萬歷會典》,轉引自《四川鹽法志》卷三十九。

附記:射洪陳子昂研究會謝德銳會長協(xié)助查證嘉慶二十五年修訂本《射洪縣志》,同時復制了郭子章《鹽井圖說序》。在此謹致謝忱。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猜你喜歡
井鹽射洪縣射洪
射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五力”齊發(fā) 拓寬就業(yè)扶貧路
射洪市:保居民就業(yè) 穩(wěn)發(fā)展大局
硅化木保護保育方法探討與實踐——以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為例
有“鋰”有利“鑄”特色
射洪農(nóng)商銀行 成都宣講“創(chuàng)富升級”
射洪縣機電提灌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射洪縣“十三五”農(nóng)業(yè)機械化發(fā)展對策
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
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
涪江射洪打鼓灘電航工程即將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