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云
(北海市社會福利院福利醫(yī)院,廣西 北海 536000)
流浪精神患者是一類流落街頭,無經濟來源無生活保障,屬于特殊群體,且患有精神疾病[1]。容易在多種精神病癥狀下,隨著癥狀隨時發(fā)生多種不可預測的暴力行為,對公共設施造成破壞,并危害他人安全。近年來流浪精神病人問題已經逐漸引起臨床關注,隨著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加,流浪漢數量出現一定的增長趨勢[2]。本文通過分析200例流浪漢精神病人救治情況,報道如下。
將200例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時期救治的流浪精神病人進行研究,納入標準:(1)均確診為精神病患者;(2)實施完整實驗室、影像學檢查;(3)在我市已經調查流浪超過半年;(4)近期內病情無變化者。排除標準:(1)有嚴重的陽性癥狀,不能配合調查者;(2)存在嚴重內科疾病者。其中男性142例,女性58例,年齡為29~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54±6.47)歲。
所有患者在收治我院后,進行全身檢查,首先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外傷,并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提高患者住院的舒適度,同時改善患者衛(wèi)生情況。為患者理發(fā)剪指甲,換上舒適的衣物。并將病房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加與患者的交流,并根據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護理措施,消除患者心理障礙。在進食前,積極觀察患者用餐習慣,避免出現暴食的情況,建立良好用餐習慣。入院后完善相關常規(guī)檢查,包括體溫、血壓、血糖等,再深入進行相關生化、影像學檢查。
在入院后,與干預1周后使用BPRS量表評定指標:思維障礙、缺乏活力、焦慮抑郁、敵對猜疑,分數越高患者治療效果越差[3]。日常生活力量表(ADL),表共有14項,各指標相加獲得總分,總分量低于16分為完全正常,最高為64分[4]。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中精神分裂癥或疑似精神分裂癥42.50%、精神發(fā)育遲滯18.00%、情感性精神病或疑似情感性疾病27.00%、其他精神障礙12.50%,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精神疾病分類(n=200)
所有患者中消化系統疾病及營養(yǎng)不良24.00%、皮膚軟組織損傷29.00%、心血管疾病34.50%、骨折12.50%、傳染性疾病18.00%、外傷性疾病31.50%、其他12.50%,見表2。
表2 所有患者合并軀體疾?。╪=200)
干預后所有患者BPRS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PRS、ADL評分(n=200,,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PRS、ADL評分(n=200,,分)
組別 思維障礙 缺乏活力 焦慮抑郁 敵對猜疑 ADL評分干預前 4.09±1.09 3.11±1.04 2.09±0.65 3.09±0.45 30.33±5.57干預后 6.98±1.21 5.85±1.11 2.99±0.54 3.78±1.02 24.11±5.22 t-25.096 -25.475 -15.062 -8.753 11.52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目前流浪神經病問題已經不斷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嚴重威脅了社會安定與公共衛(wèi)生。由于這類患者長期在外流浪,缺乏生活上的照料,在精神疾病外,會合并其他疾病,整體治療較為困難,對臨床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壓力[5]。且大多流浪神經患者并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在入院后病情復雜,生活環(huán)境惡劣,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在住院后甚至無家屬陪同,對患者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本文通過分析我院200例流浪精神病人救治情況,結果顯示:所有患者中精神分裂癥或疑似精神分裂癥42.50%、精神發(fā)育遲滯18.00%、情感性精神病或疑似情感性疾病27.00%、其他精神障礙12.50%。所有患者中消化系統疾病及營養(yǎng)不良24.00%、皮膚軟組織損傷29.00%、心血管疾病34.50%、骨折12.50%、傳染性疾病18.00%、外傷性疾病31.50%、其他12.50%。干預后所有患者BPRS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200例患者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合并了多種內科疾病,大多無法正確描述自己的癥狀,反應較為遲鈍,使得整體治療工作開展困難[6]。目前這類患者的救治,除了有家屬的愿意承擔外,其余均由政府出資保障,提供了專項的財政撥款,體現了政府對這類患者的關懷與重視;并制定規(guī)范的救治管理,由專人進行負責,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救治環(huán)境。
綜上所述,對于流浪精神患者需要實施良好的救治,并根據患者合并的疾病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與護理措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