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青義,謝向東
(1.福建農林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2.寧德師范學院 數學系,福建 寧德 352100)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擴大人類科學的范圍,推動人類知識的增長,引領新的經濟繁榮。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1]。正如大數據領域的權威專家舍恩伯特曾說:“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
實變函數論是當今高校數學及有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已經成為現代分析不可缺少的理論基礎。然而不幸的是,這門課程的名聲似乎欠佳。不少學過實變函數的學生,除了留下“抽象,晦澀,難懂”的印象外,收獲不多。一種為分析數學帶來如此簡化的理論,竟然被當作一種復雜得令人難以理解與接受的東西,這值得我們深思。事實上,實變函數論的課程教學在主要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關鍵定義的比較,主要結論的類比與推廣3方面面臨現實困難。
一方面,實變函數論的許多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許多重要結論異常深刻,而為得到這些結論所需要的理論知識準備與推演當然也不簡單。因此,問題在于:實變函數論的基本內容應當以何種形式提供給初學者,又以何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些重要的結論,做到舉一反三。另一方面,很多定理比較晦澀,不知道其主要含義,應用起來比較困難。為此,作者從特例的角度,對一些經典結論進行說明[2-6]。
據我們所知:無論是測度還是Lebesgue積分的基本概念,都免不了某些復雜的構造過程。這些對于訓練有素的分析數學研究者固然不難,但對初學的本科生而言,卻令人望而生畏。有關測度與Lebesgue積分的基本結果,其描述也不困難,但具體到如何靈活方便的應用,也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本文就《實變函數論》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從大數據的角度,探討一些關鍵概念與定義的比較,對一些經典定理進行特例分析,使得學生能夠較快地進入《實變函數論》的核心領域,事半功倍地掌握這門分析課程。
大數據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基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與存貯,分析形成觀察,從而推動事物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現階段,探索運用大數據技術優(yōu)化實變函數的教學內容,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通過對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所生成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提取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選擇。實變函數是以集合作為研究對象,在集合上定義測度,再建立了可測函數的概念,從而定義Lebesgue積分。
在集合論中,Cantor三分集合是一個很重要的反例。其構造就很有特色,與其類似的有四分集合。其構造如下:將閉區(qū)間[0,1]刪去居中的長度為0.25的開區(qū)間,剩下兩個閉區(qū)間,在每個閉區(qū)間中,再刪去居中的長度為的開區(qū)間,如此繼續(xù)下去。所有永遠刪不去的點所作成的點集記為E,即為四分集。這兩個實例說明:P分集是可以實際構造出來的,同時這種集合是可以用數具體表達的。
在測度論中,外測度與測度是一對很容易被學生混淆的概念。其實,在19世紀最先出現外容度的概念,隨后C.Jordan建立了可測集的容度定義[2],而后在1914年由F.Riesz升華了測度論的思想[3],直接從積分出發(fā),導出了整個測度理論。同時,C.Caratheodory進一步發(fā)展了外測度理論,導致了測度的完備化[4]。由此可見:測度與外測度是兩個互相關聯(lián)的概念。簡單地說:通過包含一個集合的任意開集的體積的下確界,定義了集合的外測度;通過外測度與Caratheodory條件(滿足外測度的可數可加性)[5-6],定義了一個集合的Lebesgue測度。
可測函數是一個讓人費解的定義,其證明更是體現了數學分析的一般思路。這里,主要用到了簡單函數,示性函數與一般函數。具體說來,先證明這個結論在簡單函數上是否成立,然后推廣到示性函數[5]。最后證明在一般函數上該結論是否成立。這在Lebesgue積分的定義過程中,有非常精彩的應用。
雖然Lebesgue積分有許多優(yōu)點,但不能否認,Lebesgue積分本身仍然有不足之處。我們把它與其他經典的積分學,如隨機積分,進行比較。
1.Lebesgue積分與Riemann積分的主要區(qū)別[7-9]:其一,定義的方式不同,導致了可積函數的類型不同:Lebesgue積分的可積函數的范圍擴大,使得可積函數從連續(xù)函數推廣到可測函數;其二,Lebesgue積分降低了積分與極限交換順序的條件;其三,Lebesgue積分的可測函數空間是完備的,而Riemann積分的可測函數空間是不完備的??梢钥闯觯琇ebesgue積分是Riemann積分的一種推廣。
2.Lebesgue積分與隨機積分的一些區(qū)別[10]:其一,定義的方式不同:前者定義在一般的可積函數空間,而后者定義在概率空間上,且定義方式與Riemann積分類似,因而可積函數的類型也不同。其二,定義的種類不同:前者只有一種定義方式,而根據對隨機項的Riemann和的不同定義方式[11-12],后者目前常用的有兩種定義:Ito積分與Stratonovich積分。
總之,可在這這些突出問題上,爭取有一個較清晰的比較。首先,對于基本概念,簡化或者回避一些復雜的構造,盡可能地與Riemann積分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異同點,改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感受,提高學生的接受效率。并從教學過程的大數據分析中,得到其他需要強化的知識點。
可以積極利用教學大數據,從多維度優(yōu)化課程的主要結論,同時可以持續(xù)地,實時地為我們提供第一手資料,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時的作業(yè),討論,提問,資料查詢等學習行為大數據,得到了如下一些主要結論的優(yōu)化方案。
命題1.Lebesgue定理中,mE<+∞的條件不能去掉。
以下這個特例驗證了命題1成立。
例1:取函數列
Fubini定理得到了比Riemann積分論中要求更少的結論。以下一些實例說明Fubini定理在應用上更簡便。
Fubini定理有一個推論如下[2]:
命題2.若f(x,y)在Rp+q=Rp+Rq上可積,則
其中,n=p+q,p,q,均為正整數。
命題2的逆否命題同樣是真命題。
命題3.若至少有一個不存在,或者都存在但不相等,則f(x,y)在Rp+q=Rp+Rq上積分不存在。
以下例2說明:用命題3驗證比用定義驗證要更簡潔。
例2:如果,x∈(0,1),y∈(0,1),則f(x,y)在E1={(x,y);0<x<1,0<y<1}上是不可積的。
證明:(1)可以用定義證明是不可積的。
事實上,如果令E=(0,1)×(0,1),A1={(x,y)∈E1,,則對任意的(x,y)∈A1,總有。于是可得
因此,f(x,y)在E1上積分無界。同樣可以證明:f(x,y)在E1上不可積。這與Fubini定理并不矛盾。
(2)利用命題3很方便驗證結論是成立的。其實很容易計算出:
命題2的逆命題為:
命題4.若都存在而且相等,則f(x,y)在Rp+q=Rp+Rq上不一定可積。
以下例3說明:函數的累次積分存在且相等,函數有可能是不可積的。
例3:如果
則f(x,y)在E2={(x,y);-1≤x≤1,-1≤y≤1}上是不可積的,但兩個累次積分都存在且相等。
證明:反證。假設f(x,y)在E2上是可積的。則f(x,y)在E2的子集A2=[0,1]×[0,1]上也是可積的。從而應該存在有限積分。但是,當x≠0時,我們可得而函數F(x)在[0,1]上不可積。從而與假設矛盾。
以下例4說明:函數的累次積分存在且相等,函數有可能是可積的。
例4:如果,則f(x,y)在E3=[-1,1]×[-1,1]上是可積的,且兩個累次積分都存在且相等。
實變函數是現代分析的基礎,學生在從古典數學到這種以集合論與測度論為基礎的分析學,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學習形式不斷出現。實變函數作為一門古老的理論學科,應該依托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挖據與分析,深入找到自身面臨的問題,精準地找到對策。
當前,高校課程大數據建設在數據基礎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大都依賴人工方式。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切實提高實變變函數的教學效果,是教學改革的一項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