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2020-08-02 10:52蔡典輝黃麗燕
英語學習 2020年7期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外語

蔡典輝 黃麗燕

摘 要:在“終身教育”理念倡導下,“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近三十年來外語教學界的熱門話題。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等改革措施的出臺以及近期各學校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開學等,外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問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本文從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影響因素、培養(yǎng)途徑、能力評價及科研方法等方面進行文獻綜述,厘清現(xiàn)狀,指出努力方向,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自主能力研究綜述

*本文為通訊作者黃麗燕主持的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語言測試反撥效應理論視角下的高考英語改革研究”(15BYY080)的部分成果。

引言

近年來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倡導下,“自主學習能力”(learning autonomy)不斷受到外語教育研究界的關注。McDevitt(1997)指出,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者是教育的最終目標。自主學習的概念原屬于教育哲學的范疇,起源于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外語教學界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討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Holec(1981)在其專著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將自主學習能力定義為對自身學習負責的能力,由此,這一概念正式進入外語教學領域。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國外自主學習理論研究的成果被引入國內。

進入21世紀以來,課程改革的目標逐漸轉向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便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式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吨袊呖荚u價體系》指出,學習素養(yǎng)是高考考查的三大素養(yǎng)之一(教育部考試中心,2019)。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對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十分重要,這掀起了我國外語界對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的熱潮。

本文在歸納多年來國內外關于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不足,進而展望研究趨勢,以期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內容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關于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與要素、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等方面。

1. 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與要素

除了Holec的經典定義外,其他學者也從多個維度探討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Little(1991)從心理認知的角度將自主學習能力界定為三種能力:進行評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出決策的能力和采取獨立行動的能力。Benson(1996)認為語言學習中的自主性是由三個層級的自我控制構成的,即學習管理、認知過程和學習環(huán)境。Benson(2007)還區(qū)分了語言學習中的狹義自主和廣義自主,前者只將習得語言作為終點,而后者則將其作為途徑,其終點是自我解放、實現(xiàn)人的潛能。我國學者張殿玉(2005)從內外環(huán)境交互觀出發(fā),將外語自主學習概括為學習者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結果,外部環(huán)境由教師、教學設施和學習材料構成,內部環(huán)境則指學習者的態(tài)度和能力。郭文娟和劉潔玲(2017)從學習策略角度提出,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者能在復雜多變的社會情境中自覺主動地使用一系列復雜的認知策略(如反思與批判性思維等)與非認知策略(如合作及目標管理等)解決復雜問題,進而達成各種個體及社會性的發(fā)展目標的能力。

雖然不同學者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解讀角度不同,但這些角度并不沖突?,F(xiàn)有的研究大多強調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包含多種學習行為、多因素交互影響的學習能力,受到學習者的內在意識和外部學習條件的雙重驅動。狹義而言,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是實現(xiàn)學習者的學習目標;廣義而言,其目的不僅在于實現(xiàn)個體的終身發(fā)展,也是為了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

Zimmerman關于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的研究影響最為深遠。Zimmerman(1990)指出,自主學習包含內在的自主、行為的自主與環(huán)境的自主三個方面。其中影響“內在的自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識、元認知過程、情感因素等?!靶袨榈淖灾鳌敝饕艿阶晕矣^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種因素的影響。這兩者都是與學習者的個人因素有關,而“環(huán)境的自主”主要指物質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外部環(huán)境因素。此外,近年來自主學習模式下的教師作用也受到了普遍關注。以下將具體歸納關于學習者、教師以及外在環(huán)境這三種重要影響因素的研究。

(1)學習者因素

長期以來,學者們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學習者內部。尹華東(2014)指出,內部因素的研究占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研究總數(shù)的70%??v觀學習者因素方面的研究,學者們主要通過大規(guī)模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影響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自身因素進行分析。Chan(2001)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了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態(tài)度、期望及對學習者自主的理解等。Spratt等(2002)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發(fā)現(xiàn)動機是促進學習者自主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我國學者也對中國外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意識等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研,比如《中國外語學習者自主意識分析》(戚宏波,2004),《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與研究》(李秀萍,2006)等。

(2)教師因素

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學習者自我封閉學習。何蓮珍(2003)明確指出,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沒有存在的必要,恰恰相反,教師在學習者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不少學者開始關注教師如何在自主學習實踐中發(fā)揮作用。Benson和Voller(1997)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在定期向學生提供幫助并促進學習者自我實現(xiàn)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的相關研究多聚焦自主學習中教師角色、教師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如江慶心,2006)等方面。近年來,教師信念與自主學習的關系不斷受到關注。Borg和 Al-Busaidi(2012)指出,教師對自主學習所持的觀念會影響到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劉熠和許宏晨(2018)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英語教師一致認可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但對具體實踐中如何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認識較為模糊。

(3)外在環(huán)境因素

束定芳(2004)認為,外部環(huán)境(如教學設施和學習資料)是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的保證。目前對外在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在狹義層面上對學習者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的研究,二是在廣義層面上對學習者所屬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研究。此外,近年來研究者們日漸關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外語自主學習。陳美華(2007)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相關內在要素進步更明顯,學習成果相對較好。關于文化環(huán)境因素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學界的觀點一直存在分歧。AlAsmari(2013)在沙特阿拉伯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較難開展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但Littlewood(1999)指出,自主學習的概念只適合于西方背景的看法是沒有根據的。我國學者郝欽海(2005)通過調查也發(fā)現(xiàn),東方文化倡導的群體合作理念與自主學習并不抵觸。鑒于文化環(huán)境的復雜性,自主學習能力的文化適應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Benson(2001)認為,只要給予恰當?shù)臈l件和充分的準備,缺乏自主性的學習者的自主能力是可以得到培養(yǎng)的。由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上述影響因素密不可分,對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與策略的多數(shù)研究也主要圍繞學習者、教師、社會環(huán)境三個層面展開。

(1)學習者層面

①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魏玉燕(2002)認為,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中心,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日記周記、設計調查問卷、面談、制訂“學習者合約”等形式來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意識。劉煒(2006)認為,教師可以通過講座、問卷調查等形式幫助學生盡早了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心理,明確學習目標,從而促使學習者走向自主學習。

② 培訓學習策略

語言學習是一種認知過程。許多研究者發(fā)現(xiàn)訓練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Wenden(1998)認為,元認知策略是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學習者運用元認知策略監(jiān)控、管理或評估自己的學習。我國學者王篤勤(2002)經過一學年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策略訓練能有效豐富學生元認知知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與學業(yè)成績的進步大致呈正相關。

(2)教師層面①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不少研究者進行了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王新(2007)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提出基于問題的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劉煒(2006)認為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滲透法和示范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策略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 加強教師的學習者自主信念

教師對自主學習的信念直接影響其教學理念,從而制約或促進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 Little(1995)認為,教師如果不了解什么是自主性學習者,他們就無法促進學習者自主。項茂英和鄔易平(2016)通過對高校外語教師學習者自主信念的調查,建議教師要加強學習者自主理論系統(tǒng)性學習和學習者自主信念反思,提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社會環(huán)境層面

① 建設自主學習中心

隨著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中心應運而生。Sheerin(1991)認為,自主學習中心為學習者提供了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環(huán)境。徐錦芬和占小海(2004)指出,國外和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已經建成了不少專門的學習中心。但在我國內地,已建成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高校并不多,且缺少相應的專職教師和系統(tǒng)的運作方法,更沒有和學生的評估掛鉤。因此,我國自主學習中心建設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強。

②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借助多媒體和網絡平臺來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已成為外語教育教學的趨勢。Zainuddin & Perera(2017)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自主學習技能的提高,并且對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有積極影響。陳青松和許羅邁(2006)認為,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具優(yōu)勢,但目前網絡課程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練習都是客觀題,不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產出能力。因此,全社會要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建設,在課程中增加開放性練習的比重,提高自動批改的智能化程度。羅莎(2016)結合自主學習和聯(lián)結主義理論,構建了MOOC環(huán)境下的外語自主學習模式,強調多元互動的外部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的保證。

4.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

能力是一個程度概念,有水平高低之分。因此,探究如何解決自主學習的測量及評價問題也是研究者的重要任務。

(1)自主評估

Hedge(2002)認為,自主評估是一種靈活的學習工具,自主評估材料往往同時又是語言學習材料,能幫助學習者學習語言。李靜(2006)介紹了當今國際上流行的幾種主要的自主評估工具和自主評估材料,包括學習者檔案(learner profile or portfolio selfassessment)、學習者日記(learners diary)、調查問卷(questionnaire)、項目清單(rubric)和量表(checklist) 等。

(2)自主學習能力的量表編制

在外語自主學習研究領域,一直有學者嘗試編制測量學習者自主能力的量表,以便為自主學習實踐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據。國外學者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Confessore & Park,2004)。不同文化和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習者自主條件和能力表現(xiàn)往往有所差異,因此我國學者也開始編制適合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量表。胡杰輝(2011)通過編制包含主觀意志和客觀能力兩個維度的外語自主學習能力問卷與探索性因子分析,構建了包含二維、四項、八因子的外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模型。林莉蘭(2013)隨后指出,胡杰輝對量表相關程序的因子分析或驗證還可進一步加強,進而提出了包含能力、心理和行為三維構念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概念模型,并編制了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研究結果表明,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理想的效度,其不足則在于量表主要依據學生自陳式的描述,全面性、客觀性有所欠缺。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方法與對象

1.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國內外的純理論的研究數(shù)量大大減少,實證研究的成果不斷涌現(xiàn)。這與高吉利(2005)等的綜述所提到的情況截然不同。國內的相關研究最初以思辨性研究為主,但近年來實證研究逐漸取代思辨性研究。目前國外相關實證研究進入了新階段,開始更多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在質性研究方面,國外研究者使用了諸如行動研究、人種志研究、敘事法、自傳及生活史研究等國內研究相對較少使用的方法來研究學習者自主以及教師自主。

2.研究對象

在研究對象上,尹華東(2014)發(fā)現(xiàn),學習者自主研究的研究對象以學生為主,還沒有基于教師角度的相關實證研究。但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已經開始關注學習者自主環(huán)境下的教師角色和教師信念問題(如黃敏& Bond,2018),研究對象類型正不斷拓寬。就學習者這一研究對象而言,目前已有的研究側重于普遍意義上的學生群體和大學生,缺乏對中小學生這一重要外語學習群體的研究。現(xiàn)有的少數(shù)關于中小學生外語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主題: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劉宏剛、李彥2008)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效果驗證(耿菲,2012),也缺少較為深入的研究成果。

研究不足與展望

盡管30年來,國內外對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未來繼續(xù)深入探究。

1.周期較短的靜態(tài)研究居多,周期長的動態(tài)研究較少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以周期短的靜態(tài)研究為主,只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即時的評價,缺乏后續(xù)的跟蹤調查。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是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因此短期內的研究成果可信度相對不足。未來的研究除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還應更加注重周期較長、難度較大的動態(tài)研究,如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

2.研究對象分布不均衡,尚未涵蓋各類外語學習者群體

由于大部分研究人員屬于高校教師,目前的實證研究的對象就主要集中于大學生群體上。但自主學習能力不單單是大學階段才應具備的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都需要盡早培養(yǎng),才能水到渠成。當前翻轉課堂的盛行、網絡課程資源的普及也為中小學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未來的研究要進一步關注中小學生等尚未覆蓋的學習主體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3.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視角單一,影響測評的信度和效度

由于研究者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念分歧較大,目前已編制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工具往往學理依據不足、視角單一,不具備較高信度和效度。未來的研究在評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除了采用量表外,還應運用一些質性研究工具,如行為觀察框架和訪談框架、檔案袋等,通過多渠道的數(shù)據相互印證,增加評估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此外,研究者還要進一步轉變測評價值取向,由靜態(tài)測量轉向動態(tài)評估。自主學習模式下測評的目的應轉向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我國未來的研究將繼續(xù)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自主學習評價觀和測評體系,推動學習者自主理念下的評估制度的變革。

4.對實踐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問題探討不夠,缺乏對教學實踐的有效指導

陳冬純(2006)指出,自主學習的開展在實踐中似乎出現(xiàn)了盲目的趨勢。目前國內也尚未形成一種能夠有效指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實踐的模式。因此,未來的研究要進一步關注實踐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困難及應對措施,才能為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實踐提供科學指導。行動研究將是未來進一步解決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而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手段。

結語

自從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主動式學習方式以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一直是語言教學與研究關注的熱點。在當前疫情的形勢下,線上教學的推行又引發(fā)了諸多對如何保證學生居家學習的自主性,如何把握契機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展望未來,我們可以預見外語自主學習研究將不斷深化研究內容,探討時代發(fā)展下更多與自主學習相關的影響因素,同時將進一步拓寬研究對象至中小學學生群體,并基于線上教學實踐中的困難進行一系列指導教學實踐的研究。

參考文獻

Al-Asmari, A. 2013. Practices and Prospects of Learner Autonomy: Teachers Perceptions[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3): 1—10

Benson, P. 1996. Concepts of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 In Pemberton R. et al. (Eds). Taking Control: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Benson, P. 200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NJ: Pearson Education.

Benson, P. 2007. Autonom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Language Teaching, (1): 21—40

Benson, P. & Voller, P. 1997.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Borg, S & Al-Busaidi, S. 2012. TeachersBelief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Learner Autonomy[J]. ELT Journal, 66(3): 283—292

Chan, V. 2001. 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 What do Our Learners Tell Us?[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4): 505—518

Confessore, G. J. & Park, E. 2004. Factor Validation of the Learner Autonomy Profile (Version 3.0) and Extraction of the Short for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1): 39—58

Hedge, T. 2002.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ittle, D. 1991.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k.

Little, D. 1995.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 System, 23(2): 175—181

Littlewood, W. 1999.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 71—94

McDevitt, B. 1997.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16): 34—39

Sheerin, S. 1991. State of the Art: SelfAccess[J]. Language Teaching, 24(3): 153—157

Spratt, M., Humphreys, G. & Chan, V. 2002.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Which Comes First?[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6(3): 245—266

Wenden, A. 1998.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 London: Prentice Hall.

Zainuddin, Z. & Perera, C. J. 2017. Exploring Students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Pedagogical Model[J]. 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43(1): 115—126

Zimmerman, B. J. 1990.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 Overview[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5(1): 3—17

陳冬純. 2006. 試論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J]. 外語界, (03): 32—37

陳美華. 2007. 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要素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 (03): 33—36

陳青松, 許羅邁. 2006.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網絡化外語自主學習[J].外語界,(06): 16—23

高吉利. 2005. 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 外語教學, (01): 60—63

耿菲. 2012. 中學英語課堂中學習者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 (05): 6—9

郭文娟, 劉潔玲. 2017. 核心素養(yǎng)框架構建:自主學習能力的視角[J]. 全球教育展望, 46(03): 16—28

郝欽海. 2005. 影響學習者自主的社會文化因素及其啟示[J]. 外語界, (06): 39—46; 81

何蓮珍. 2003. 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 外語教學與研究, (04): 287—289

胡杰輝. 2011. 外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基于二維模型的量表設計[J]. 外語界, (04): 12—17; 35

黃敏 & Bond, F. 2018.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師信念與教師行為的視角[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02): 57—64

江慶心. 2006. 論教師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J].外語界, (02): 10—15

教育部考試中心. 2019.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靜. 2006. 建設語言自主評估材料提高語言自主學習能力[J]. 外語界, (03): 60—65; 71

猜你喜歡
自主學習能力外語
外語有妙用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培養(yǎng)
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探析
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論形成性評價與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外語學術研究應關注應用
宜兰县| 茌平县| 雅安市| 惠来县| 乌兰浩特市| 辉县市| 本溪| 九龙坡区| 包头市| 乐昌市| 八宿县| 阿勒泰市| 黎川县| 中江县| 龙陵县| 崇左市| 鹤山市| 武鸣县| 都江堰市| 澄迈县| 东至县| 佳木斯市| 利辛县| 通渭县| 永顺县| 灵石县| 东方市| 铜山县| 天门市| 富锦市| 塔城市| 滕州市| 海晏县| 崇礼县| 莱阳市| 武宣县| 江口县| 宁南县| 大足县| 社旗县|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