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濤
(河南省周口市傳染病醫(yī)院感染科 周口466000)
肺結核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強、預后效果差等特點。 中醫(yī)學將其歸于“肺癆”范疇,咳嗽、胸痛、咯血以及發(fā)熱等癥狀是其主要表現(xiàn),極大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 中醫(yī)認為,該病是因正氣不足而被癆蟲感染所致,因此臨床治療肺結核主要采用治癆殺蟲以及補虛培元的基本原則[2]。 西醫(yī)治療肺結核易出現(xiàn)皮膚瘙癢以及皮疹等副作用,部分患者甚至發(fā)生肝腎功能受損等嚴重并發(fā)癥[3]。 中醫(yī)治療肺結核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故本研究探討百合固金湯+生脈散加減方在肺結核中的臨床價值。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86 例肺結核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 例。 對照組男24 例,女19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4.7±2.3)歲;病程1~19 個月,平均病程(12.5±0.6)個月。 觀察組男25例,女18 例;年齡26~69 歲,平均年齡(44.8±2.4)歲;病程2~20 個月,平均病程(12.4±0.5)個月。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強化期: 利福平(國藥準字H44022114),口服,0.45~0.60 g/ 次,日一次空腹頓服;異煙肼(國藥準字H21022350),口服,0.3 g/次,日一次空腹頓服;吡嗪酰胺(國藥準字H32024122),口服,1 g/ 次,1 次/d;乙胺丁醇(國藥準 字H21022349),口服,按15 mg/kg 劑量(單日最高不大于2.5 g),1 次/d;上述用藥方案持續(xù)2 個月。 繼續(xù)期:利福平+異煙肼,用法用量同上,持續(xù)治療4 個月。 給予常規(guī)方式治療:腎上腺色腙片(國藥準字H32023286)口服,2.5~5.0 mg/次,3 次/d;止血芳酸(國藥準字H43021565)靜脈滴注,0.3 g/次,1 次/d。中小量咯血者: 口服卡巴克洛(國藥準字S19994009),5 mg/次,3 次/d;靜脈滴注溶于250 ml 0.9%氯化鈉溶液的止血芳酸0.4 g,1 次/d。 大量咯血者: 在此基礎上靜注垂體后葉素(國藥準字H31022259)15 U,1 次/d。 連續(xù)治療4 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百合固金湯+生脈散加減方治療。百合固金湯組方:百合5 g、當歸9 g、生地黃30 g、白蒺藜9 g、蟬衣6 g、苦參9 g、生石膏30 g、荊芥9 g、甘草6 g、知母9 g,水煎煮,1 劑/d。生脈散加減方組方:五味子10 g、麥冬15 g、人參10 g;伴驚厥及夜臥不寧者,加用合歡皮、炒酸棗仁、夜交藤等;伴胸悶及心口疼痛者,加用蒲黃、丹參、五靈脂等;伴心悸不安者,加用茯苓、石菖蒲、柏子仁等。 水煎煮,1 劑/d,連續(xù)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 (1)不良反應情況。(2)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乏力、低熱、盜汗、消瘦等癥狀。(3)臨床療效。顯效:盜汗、低熱等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陰性,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消失;有效:盜汗、低熱等癥狀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陰性,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病灶被吸收;無效:上述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總有效=顯效+有效。(4)免疫功能:兩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3 ml 靜脈血,離心10 min,取上清液, 選擇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tǒng)進行檢測CD3+、CD4+、CD8+及CD4+/CD8+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5.35%(41/4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4.42%(32/43),差異顯著(χ2=10.691,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 差異不顯著(P>0.05); 治療后, 觀察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指標比較(±s)
組別 n CD3+(%)治療前 治療后CD4+/CD8+CD4+(%)治療前 治療后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3 43 41.51±3.78 41.62±3.70 61.82±5.61 48.18±4.87 27.93±2.55 28.04±2.60 48.83±5.04 35.29±4.51 40.34±4.46 40.52±4.37 26.59±3.36 35.82±4.05 0.69±0.03 0.69±0.04 1.84±0.15 0.99±0.20
2.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低熱、盜汗、消瘦、乏力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組別 n 低熱 盜汗 消瘦 乏力觀察組對照組43 43 9.21±0.73 15.35±1.37 9.68±0.92 15.80±1.63 9.51±0.84 14.87±1.49 10.16±1.55 16.33±1.72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肺結核是臨床中最為多見的結核病類型,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患者往往伴有低熱、消瘦、咳嗽以及咯血等表現(xiàn),具有病情遷延難愈、病死率高等特點[4]。 目前,我國仍屬于結核病發(fā)生率較高的國家。 西醫(yī)治療副作用較多,且長期服用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因此在臨床中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5~6]。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7~8],中醫(yī)藥治療肺結核可有效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于病灶的快速吸收及復發(fā)率低等,因此近年來,中醫(yī)治療肺結核成為研究的熱點。
肺結核為中醫(yī)學“肺癆”范疇,古醫(yī)著《素問·玉機真臟論》記載:“大骨枯槁……胸中氣滿,喘息不便”,認為該病主要是因正氣不足而使癆蟲入侵肺部而引起,主要病機以陰虛為主,治療時采用滋陰降火、抗癆殺蟲的原則[9]。 百合固金湯來源于《醫(yī)方集解》,組方包括百合、生地黃、苦參、知母以及白蒺藜等,可養(yǎng)陰潤肺、清熱化痰。方中百合具有養(yǎng)陰安神、清心潤肺之效,可發(fā)揮鎮(zhèn)咳祛痰等作用;生地黃具有清熱、滋陰、生津等作用,主治口干咽燥、壯熱神昏等癥狀;當歸能夠活血化瘀、潤燥滑腸,有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并有抗癌以及抗氧化功效[10];生石膏有發(fā)揮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主治肺熱心煩、喘咳口渴等癥狀;知母具有滋陰潤燥之功,與生石膏配合可有效治療喘咳口渴等癥狀;蟬衣可發(fā)揮祛風熱、利喉、止痙等作用,主治風熱感冒、咽干喉痛等癥狀;荊芥具有祛風涼血之效,主治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白蒺藜則可祛風解郁,主治頭痛風熱、皮膚瘙癢等癥;苦參可發(fā)揮清熱祛濕、利尿消腫的作用,主治便血、濕瘡、濕疹等癥;甘草具有補氣清熱、鎮(zhèn)痰止咳等作用。諸藥合用,具有清熱潤肺、祛痰止咳的功效。 生脈散來源于《醫(yī)學啟源》,方中人參具有補氣、益肺、生津之效,主治氣短乏力、內熱消渴等癥狀;麥冬可清肺止咳,主治干咳、口渴等癥狀;五味子具有斂肺止咳、澀精止血等作用。 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yǎng)陰、斂陰止汗等功效?,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肺結核患者常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 主要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抑制體內T 細胞及單核細胞的生長增殖; 而機體免疫能力貫穿于結核病全程, 所以增強機體免疫力對于治療肺結核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觀察組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標改善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百合固金湯+生脈散有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免疫抑制狀態(tài);觀察組癥狀改善時間以及總有效率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百合固金湯+生脈散有利于縮短病情的恢復時間,增強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百合固金湯+生脈散可有效治療肺結核,有利于加快病情康復,增強患者抵抗力,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