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素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和挑戰(zhàn)。新教材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從以玩樂為主轉向以學習為主,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新課標提出一年級編寫教科書的思路是“保護兒童天性,做好幼小銜接”。從兒童的天性出發(fā),結合新教材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找準教學方法,將會使這個過程更容易。
關鍵詞:尊重;一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習之旅
1.故事融入課堂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故事可以說是每天陪伴幼兒左右的。大多數(shù)幼兒園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故事。進入小學后,拼音教學就顯得枯燥無味了。但是,如果我們能巧妙地利用每一課的插圖,遵從學生的天性,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編故事進行導入,那么將會給課堂增添不少生趣。
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第八課,教學內容是翹舌音“zh、ch、sh”,這是一個教學難點,一些孩子經(jīng)常會咬不準音。一節(jié)課下來,有些孩子就會感覺特別沮喪。剛好,這一課配了插圖,是小動物們在上課的情景。插圖里面有蜘蛛,小猴子在織毛衣,刺猬在吃蘋果,這些元素里都包含了翹舌音。因此,導入時,讓學生去編故事。孩子的世界是純凈的,他們常常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學生每個稚嫩的聯(lián)想都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也引來課堂的陣陣笑聲。編故事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活躍了氣氛,老師也可以借此契機,聽聽學生翹舌音的發(fā)音情況,這樣在稍后的課堂中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再者,表達能力本身就是語文學科的培養(yǎng)重點。讓學生在課堂中多講故事,對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2.歌聲飄入課堂
語文課堂上,讀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多讀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重復的朗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生多遍朗讀后,我們可以給課堂增加一些動人的旋律。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消除疲勞。在一年級的教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課文本身就是一首歌的歌詞,比如《上學歌》《小兔子乖乖》。當旋律響起的時候,學生都來了精神,而動人的旋律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印象?,F(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資源也非常多,在喜馬拉雅等類似的手機App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的音頻資源,有很多的古詩詞都被唱了出來。比如,一年級上冊出現(xiàn)的古詩詞《詠鵝》《江南》《畫》都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相應的音樂資源。課堂上播放這些音樂資源,活躍了氣氛的同時,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課后也更愿意主動唱起課堂上聽到的這些古詩詞歌曲,那么背誦古詩詞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3.游戲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游戲屬于新鮮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在游戲中,簡單易玩的游戲實際上更受歡迎。
“開火車”就是一個學生百玩不厭的游戲。通常由老師準備要過關的內容,由學生按一定的次序依次過關,當安排參加游戲的學生都成功過關,那么火車便成功開過山洞,如果中間有學生沒能過關,那么火車便脫軌,需要重新啟動。脫軌的火車在學生心目中是不完美的,他們絕不允許有脫軌的火車出現(xiàn)。因此,當老師提示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是“開火車”的時候,學生溫習要過關的內容會特別認真,從而推動他們去快速記憶。而如果是“開火車”的升級版“開火車比賽”,也就是一組為一列火車,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更刺激的一件事情,注意力可以說是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當然,同一個游戲不能不停地被使用,不然就會失去新鮮感。因此,我們需要多準備幾個不同的游戲,以延長每個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每節(jié)課都能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我們準備的游戲里,也不能是每個游戲都是高度刺激,不然也會讓學生長期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這樣也不利于學習。要知道,游戲只是我們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真正把知識學到心里還是需讓心靜下來。
4.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多媒體是生動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如果單單是三尺講臺、一本書、一支粉筆,我們能展現(xiàn)的內容不但少而且無趣。多媒體就能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里的《日月明》,要求學生指導會意字“合二字三字之義,以成一字之義,使人觀之而自悟”的構字特點。如果單單靠老師用嘴巴去解釋,或者在黑板上書寫演示,不但增加了理解的難度,而且不容易引起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一課我們通過課件的動畫去演示字的組成,學生就能快速地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而且生動的動畫展示也是一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模式。
一年級上冊的課文《比尾巴》通過對話的方式介紹了6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但是,事實上,“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等,學生未必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而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或者圖片展示,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對比和了解的同時,多媒體上生動的動物也能吸引學生更多的注意力。
多媒體除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多媒體上的識字游戲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走迷宮,在迷宮里展示不同的詞語,從迷宮口開始,學生每讀對一個詞語,游戲里的小動物就會往前走一步,直到學生把所有詞語讀對,小動物就能走出迷宮。當小動物走出迷宮那一刻,學生的臉上都是掛著笑容的。他們用笑容告訴老師,這種方式是他們所喜歡的方式。既然學生喜歡,學習目的也就達到了,那就是皆大歡喜了。
二、結合學生特點,抓好課堂細節(jié)
1.課堂常規(guī),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升上來,幼兒園里的氛圍可以說和一年級有著很大的差別。因為幼兒園里沒有文化課知識的教學任務,課堂上為方便游戲,一般很少會在學生面前擺放桌子。升上一年級以后,學生固定了座位,桌面也需要擺放課本、文具。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那么將會給老師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教學阻力。但是,學生并不會自己學會怎么去對待桌面的課本、文具,所以我們需要告訴他們課堂常規(guī)。
新學期開學第一個星期,我就集中精力讓他們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課前把書擺放在桌子左上角,筆要放在筆袋里,筆袋放在書本旁邊,小手要放好。怎么翻書,怎么在寫完字后擺放好東西這些細節(jié),我都手把手地教會每一個學生。在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時,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把節(jié)奏放慢一點,耐心一點,確保他們都明白了。一個星期下來,我在課堂上就不再需要煩惱他們沒做好課前準備了,也不需要在讀完書、寫完字的時候一遍遍提醒他們要收拾好東西認真聽課,課堂效率無形中就提高了很多。當然,每個老師的上課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在課堂常規(guī)方面,肯定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是,對于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的學生,耐心地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我認為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2.課堂口令,讓課堂秩序井井有條
在與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六七歲的孩子對節(jié)奏感強的語言會更敏感。即使是一年級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也是比較多的,聽、講、讀、看、寫、討論等。在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轉換中,如果沒有固定的形式進行轉換,一年級的學生很多都不能迅速轉換課堂環(huán)節(jié),這樣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拖慢教學進度。
在一年級上學期,我會沿用學生在幼兒園里的口令,比如,“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不說話”“請坐好——我坐好”。一是這些口令朗朗上口,二是他們在幼兒園時已經(jīng)比較熟悉,因此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了,課堂秩序井井有條的效果就很自然達到了。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我則會逐步把課堂口令改成詩歌接龍模式。當我需要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時,我會朗誦他們學過的某一首詩的前一句,他們就會接上下一句。當然,剛開始時,需要提醒他們朗誦,眼睛就要一邊集中在老師身上,并且要調整好坐姿。當他們慢慢熟悉了詩歌接龍的口令模式后,我就能快速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并且能通過口令去熟記所學過的詩歌,真是一舉兩得。
3.課中調整,驅除學生的疲勞
小學階段,一節(jié)課是40分鐘。這40分鐘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集中精神是沒問題。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的專注力并不能堅持40分鐘。那么,為了達到高效的課堂效率,在課中,我們必須進行調整,才能讓一年級的學生在下半節(jié)課專注起來學習。
但是,課中調整的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不然學生厭倦了,也就達不到驅除疲勞、活躍氣氛、提高專注力的效果了。
我有時會帶他們唱唱歌,有時會帶他們站起來做做全身操,有時會玩擊鼓傳花之類的游戲。但是,進行課中調整要注意時機,不然就會中斷課堂節(jié)奏。一般來說,我會在完成書寫作業(yè)的時候進行課中調整,或者兩個課堂環(huán)節(jié)之間關聯(lián)性相對較小的時候進行調整。
三、巧妙布置課堂作業(yè),提升教學效果
語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一年級上學期,學生要學會寫一句話。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因為剛開學時,他們會寫的字并不多,讓他們寫不太現(xiàn)實??墒?,等到他們把拼音掌握好了,字也有不少會寫了再開始練寫話,已經(jīng)是大半個學期以后。怎么能夠今早讓他們鍛煉寫話的能力?我會利用每節(jié)課課前5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輪流進行口頭日記。一開始,口頭日記的句型非常簡單:今天,我在哪里干什么。不要小看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句型,再加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語言特點,他們表達起來,很容易就會讓句子“缺手缺腳”——不完整。只要他們出現(xiàn)了這種問題,我都會及時進行糾正。一年級的孩子非常“小八卦”,最高興的是可以聽聽別人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聽得特別認真,再加上我的即場指導,他們的語感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表達越來越規(guī)范,我也會逐漸增加口頭日記的難度。這樣,等到他們真正開始寫話的時候,已經(jīng)能把句子寫得非常規(guī)范。我們就是這樣輕松又快樂地讓一年級的學生獲得寫話的能力。
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學,加強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加強了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對于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準確把握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保護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關注每個教學細節(jié),多想辦法,讓他們在玩中學,帶著興趣去學,這樣我們將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