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采用社會心理測量法、定性比較分析法(QCA)及實驗法,依據(jù)社會學習理論、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等,在四川省成都市××小學2~5年級學生中隨機抽樣進行心理測量和調(diào)查。選取了24名小學生“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研究結(jié)論:1)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有3種類型:榜樣型;能力型;稀缺型。2)被試小學生中不同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存在差異。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行為的注意階段,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相對較大,其中:“社會關系(人際關系)”是其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行為的保持注意階段和“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行為再現(xiàn)階段,能力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明顯增大,其中“體育成績”是其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行為的動機產(chǎn)生階段,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再次增大,其中“班級職務”成為其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增大的決定性因素?;谝陨?,提出進一步培養(yǎng)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為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賦權(quán);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要加強學習體育與健康信息傳播技巧;培養(yǎng)被試小學生中的稀缺人選——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小學女生;構(gòu)建樣本小學校園人際傳播友好氛圍。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理念;理念引領者;體育影響力;體育行為;小學校園;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 807? ? ? ? ? 學科代碼:040303?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 and experiment are adopted, and based on 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random samples of Grade 2 to 5 students in XX Primary School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24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s were sele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exemplar type, capable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 and scarce type sport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2) Different types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s ” have different sports influence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en the students were learning sports behavior attention stage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 the example type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 sports influence is relatively large, Among them, social relation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s a decisive factor in sports influence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stage of keeping attention and reappearing of sport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sport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 of capability type is obviously enlarged, in which sport performanc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them to have sport influence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ports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leader increases again throug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which class position becomes the decisive factor. Based on the abov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cultivate the students were tested in the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 for the students tested in the sports and health idea leader empowerment;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 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lead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sports and healt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kills; to cultivate rare candidates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 girls with excellent sports achievements; to construct the sample primary school campu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friendly atmosphere.
Keywords:sports and health concept; concept leader; sport influence; sport behavior; primary school campu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內(nèi)外科學健身理念的認同度進一步提升,科學健身理念在傳播內(nèi)容、傳播手段和傳播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面向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途徑包括:大眾媒體傳播、組織傳播、人際傳播等,每個傳播途徑又包括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傳播內(nèi)容、傳播方法等多個維度。有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時期對體育與健康關系的認知還處于積累階段,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具有不穩(wěn)定性,易受自身外部因素尤其是“就讀學?!钡挠绊慬1]。目前,在中國的小學校園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一般是通過體育課程教學實現(xiàn),由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講解及傳播科學健身理念。從科學健身理念傳播內(nèi)容來看,小學體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一些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體育項目教學,輔助進行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知識與運動技能教學。這種以“教師”主導的單向傳播方式需對科學健身理念的接收率進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該傳播方式也能對小學生增強身體素質(zhì)起到一定理念引導作用,但是,對其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的影響程度還不明確。即中國的部分小學生了解了相關的體育項目知識和樹立了體育與健康理念,但這些小學生未必會喜歡并參與這些體育項目。
筆者在前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對體育與健康理念的認知階段,大眾媒體傳播渠道與人際傳播渠道對青少年體育參與的影響力相當。但是,在青少年體育參與行為改變的階段,人際傳播對青少年的體育影響力明顯增強,并且這種影響主要發(fā)生在青少年學生在校期間的課余時間,而并非校外時間。從前期的實驗結(jié)果來看,只接收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傳播的科學健身理念實驗組的被試青少年學生采納新體育項目的人數(shù)在實驗前、后的變化不大,而同時接收體育課上傳播的科學健身理念和課余人際傳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的實驗組的被試青少年學生采納新體育項目的人數(shù)在實驗前和實驗后變化較大[2]。針對這一研究結(jié)果,筆者提出,在體育課基礎上,充分利用青少年學生在校期間的課余時間,例如課間活動時間,通過青少年學生間的人際交流提高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效率。如果人際傳播方式可行,那么青少年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被模仿者)是否存在類型學意義上的典型特征,能否找出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的規(guī)律,不同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傳播科學健身理念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何使“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傳播的科學健身理念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這是本研究關注的主要問題。
1? ?理論依據(jù)
20世紀60年代,埃弗雷特·羅杰斯對創(chuàng)新擴散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闡釋,其認為,與社會大眾媒體傳播渠道相比較,人際傳播渠道更為重要。創(chuàng)新擴散發(fā)生在一個社會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的社會結(jié)構(gòu)對創(chuàng)新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在一個社會系統(tǒng)中,部分成員會發(fā)揮“某種理念引領者”作用[3]18-23。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班杜拉在大量實驗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其認為,人的行為,特別是人的復雜行為主要是后天習得的。社會學習要素包括:模仿者(觀察者)、被模仿者(示范者)、模仿內(nèi)容。觀察學習的全過程由4個階段構(gòu)成,即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再產(chǎn)生過程、動機過程[4]。
“二級傳播”理論由拉扎斯菲爾德提出,認為通常情況下,理念首先從某一個理念源(例如:某個人)通過媒介傳播到所謂的“意見領袖”,然后再通過“意見領袖”將理念傳播到廣大受眾[5]。
基于以上理論,本研究認為,在中國小學的校內(nèi)課余時間,小學生之間即構(gòu)成一個人際傳播環(huán)境。在“小學校園”這一社會子系統(tǒng)內(nèi)部,具備某些特征的小學生發(fā)揮了“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作用,這些“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某些方面與“意見領袖”有相似性,即其在一定條件下可對就讀學校內(nèi)其他多數(shù)學生產(chǎn)生影響,但與“意見領袖”不同的是,“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具有的影響力并非完全來自于“信源”,而更多的是來自于小學校長、班主任、家長的“賦能”。此外,在小學校內(nèi)課余時間,小學生之間的人際傳播過程可視為一個社會學習過程,其中包括3個要素:作為模仿者的小學生、作為被模仿者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以及模仿內(nèi)容——體育活動?!绑w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可通過4個階段進行評價。
2? ?研究設計
根據(jù)研究目的,將本研究的內(nèi)容分為3個方面。
1)采用社會學調(diào)查方法篩選符合研究需要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社會心理測量工具和對被調(diào)查者的定性評價是評價“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影響力的2種主要方法。筆者認為,這2種方法各有利弊,社會心理測量工具精確度高,但要求樣本量大;對被調(diào)查者的定性評價要求對樣本量進行有效控制,但對關鍵少數(shù)“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選擇將對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此,本研究根據(jù)研究問題將2種研究方法結(jié)合使用。
2)采用QCA方法確定“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類型及其特征。首先,QCA方法使用基礎是將變量先進行兩分處理,即將解釋變量和結(jié)果變量各分為2種。其次,QCA方法的分析邏輯與定量分析不同。QCA方法的分析邏輯是,假定因果關系是多樣的、復雜的、且可替代的,側(cè)重分析社會現(xiàn)象發(fā)生的多重原因,即一個原因?qū)Y(jié)果的影響同時取決于其他原因。再次,QCA方法的分析單元是條件組合,研究者以所有條件的組合作為分析的基礎,根據(jù)布爾代數(shù)算法簡化條件組合;最后,QCA方法是基于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形式邏輯推理,而不是數(shù)理統(tǒng)計邏輯推理,因此,是進行“非對稱因果關系”定性比較分析。本研究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類型學意義上的特征進行歸類,同時,本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數(shù)量較少,因此,較為適于使用QCA方法。
3)采用實驗法進一步驗證不同類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社會學習4個不同階段的體育影響力差異及引起差異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在評價不同類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時,主要分析“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不同類型的各構(gòu)成要素與“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大小的相關性,同時,采用實驗法分析其因果關系,以期找出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影響其他小學生體育態(tài)度及體育行為的規(guī)律。此外,本研究并不存在通常情況下有可能出現(xiàn)的科學研究倫理問題。
3? ?研究方法
3.1? 社會心理測量法
本研究在四川省成都市××小學2~5年級學生中隨機抽樣進行心理測量和調(diào)查。首先,在該小學2~5年級的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6個班,采用對被調(diào)查者評價的方法,由各班班主任推薦5名本班在班內(nèi)有體育影響力的學生,形成了120人的抽樣備選名單。之后,采用社會學調(diào)查法,在各班進行調(diào)查,各班全部學生對班主任推薦的人選進行投票評價,每個班級得票數(shù)最高且得票數(shù)在本班總?cè)藬?shù)中過半的學生符合實驗條件。由此,選取了24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并獲得24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社會心理測量數(shù)據(jù),24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分別來自2~5年級,平均分布在每個年級選取的6個班中,且每個班級選出的1人為該班級中調(diào)查評價得票數(shù)最高且在本班總?cè)藬?shù)中過半數(shù)的學生。調(diào)查內(nèi)容及問題見表1。
3.2? 定性比較分析(QCA)
本研究使用QCA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將前期確定的24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進行類型學意義上的分類。類型學是以事物屬性作為分類依據(jù),通過分組歸類,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邏輯關系[6]。本研究將“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確定為結(jié)果變量,將“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特征構(gòu)成要素確定為解釋變量。
3.2.1? 解釋變量及賦值
結(jié)合社會學習理論、“二級傳播”理論及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特征的相關論述,筆者根據(jù)研究對象,同時結(jié)合筆者的前期研究成果,設定了“性別”“個人形象”“其他才藝”等在被試小學生中較為具有關注度的變量,最終確定以下7個解釋變量(見表2)。在表2中的7個解釋變量中,性別、班級職務、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其他才藝由實驗對象,即“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自填問卷進行評價,其中的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以距調(diào)查日期最近一次期末成績?yōu)闇?,體育成績?yōu)椤皟?yōu)”,即評價為“優(yōu)”,“優(yōu)”以下即為“一般”;語文、數(shù)學、外語成績?nèi)珵椤皟?yōu)”,即評價為“優(yōu)”,非全“優(yōu)”即評價為“一般”。“優(yōu)”(“男”“班干部”)賦值為“1”;“一般”(“女”“非班干部”)賦值為“0”。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和個人形象評價通過班級內(nèi)無記名投票方式評價。在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回答“喜歡該同學”的人數(shù)達到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上(含70%)即認為社會關系“優(yōu)”,回答“喜歡該同學”的人數(shù)在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下即認為社會關系“一般”;回答“該同學個人形象好”的人數(shù)達到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上(含70%)即認為個人形象“優(yōu)”,回答“該同學個人形象好”的人數(shù)在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下即認為個人形象“一般”。“優(yōu)”(“有”)賦值為“1”,“一般”(“無”)賦值為“0”。
3.2.2? 結(jié)果變量及賦值
結(jié)果變量為“體育影響力”。本研究采用社會學方法,依據(jù)得票數(shù)從高到低選出24名小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并將得票數(shù)作為衡量“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的依據(jù)。得票數(shù)達到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上(含70%)者即認為體育影響力大,得票數(shù)在班級總?cè)藬?shù)70%以下者即認為體育影響力小。體育影響力大賦值為“1”,體育影響力小賦值為“0”。
3.3? 實驗法
3.3.1? 實驗對象及實驗體育項目
根據(jù)前期研究劃分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類型,每種類型選擇1名小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有幾種類型即有幾名實驗對象,實驗對象所在班級的其他學生形成1個實驗組。以每個教學班50人計算,每個實驗組的人數(shù)平均為49人。6個班形成的實驗組之間互為控制組。
本實驗選擇毽球項目作為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內(nèi)容,由各實驗組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課間自行開展踢毽子活動。在實驗過程中,各實驗組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示范同一體育項目——踢毽球,排除了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內(nèi)容不一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各實驗組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自行開展踢毽子活動,可排除體育與健康理念的固定人際傳播方式對本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3.3.2? 實驗過程
本研究中的因變量為受“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影響的其他小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自變量為“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類型,各實驗組均按照以下4個階段進行,各階段實驗時間均為15 d,總計2個月,各階段實驗結(jié)束后均進行社會心理測量,測量工具為自填式問卷,問卷問題如下。
第1階段,實驗組其他人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行為的注意。在本階段,各實驗組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課間活動時踢毽子,在此過程中觀察實驗組其他人是否注意到“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行為,有多少人注意到“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行為。社會心理測量問卷的問題為“你是否注意到該同學在進行體育運動”及“這是一種什么體育項目”。
第2階段,實驗組其他人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行為保持注意。在本階段中,“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不再出現(xiàn),此過程中詢問實驗組其他人是否還記得實驗對象開展的體育活動,是否能模仿該體育項目的動作。社會心理測量問卷的問題為“你是否還記得之前該同學進行了一種什么體育項目”及“是否能模仿該體育項目的動作”。
第3階段,“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行為再現(xiàn)(復現(xiàn)過程)。在本階段中,各實驗組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再次在課間活動時踢毽子,在此過程中觀察實驗組其他人是否參與,參與頻次是多少。社會心理測量問卷的問題為“你是否和該同學一起踢毽子”及“你大概踢過幾次”。
第4階段,實驗組其他人體育參與行為動機產(chǎn)生。本階段中,“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不再出現(xiàn),觀察實驗組其他人是否還會自行踢毽子,實驗組其他人有多少人參與了踢毽子,參與頻次是多少。社會心理測量問卷的問題為“你是否在踢毽子”“一周大概踢過幾次”。
4? ?研究結(jié)果
4.1? 定性比較分析結(jié)果
4.1.1? 真值統(tǒng)計結(jié)果
根據(jù)各變量賦值對24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進行編碼,由此得出本研究的解釋變量和結(jié)果變量的數(shù)據(jù)組合,即真值(見表3),將其作為定性比較分析的基礎。本研究選取性別、班級職務、社會關系(人際關系)、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個人形象、其他才藝作為解釋變量,用來解釋“體育影響力”這一結(jié)果變量。
4.1.2? 單一變量必要性分析
在定性比較分析中,需通過一致性檢驗和計算覆蓋率來確定解釋變量和結(jié)果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必要性和充分性的邏輯關系。根據(jù)QCA結(jié)果,如果用集合Y代表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時的集合,用X代表某一條件變量,檢驗X與Y的一致性C,分析X在多大程度上能構(gòu)成Y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計算公式為:
當一致性檢驗C的計算結(jié)果≥0.9時,判定條件X是結(jié)果Y的必要條件;當一致性檢驗C的計算結(jié)果<0.9時,X則不是Y的必要條件。計算X對Y的覆蓋率,則是分析X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釋結(jié)果Y,覆蓋率從0到1不等,越接近1說明X對Y的解釋度越高,計算公式[7] 為:
將表3中的真值導入FSQCA3.0分析軟件中進行一致性檢驗和覆蓋率計算,結(jié)果見表4。
4.1.3? 定性比較分析結(jié)果的清晰集
在定性比較分析時,無論是原因條件的賦值,還是結(jié)果條件的賦值,遵循布爾代數(shù)算法最基本的1/0劃分,這導致結(jié)果發(fā)生的各原因形成的集合和結(jié)果的集合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稱之為清晰集狀態(tài)[8]。本研究中,7個解釋變量及結(jié)果變量屬于清晰集狀態(tài)。由于“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班級職務是其體育影響力大的必要條件,所以,將表3中“班級職務”一列刪除,重新輸入FSQCA3.0分析軟件進行計算,計算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分析結(jié)果可知,覆蓋率最高的3種組合是“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體育影響力大的組合:
1)性別+社會關系+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其他才藝(0.25);性別+社會關系+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其他才藝(0.166 667);性別+社會關系+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個人形象(0.166 667);性別+社會關系+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個人形象+其他才藝(0.083 333 3)。
2)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一般+學習成績優(yōu)+有其他才藝;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無其他才藝。
3)女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個人形象一般;女生+社會關系一般+體育成績一般+學習成績優(yōu)+個人形象一般+無其他才藝。
據(jù)此,結(jié)合“班級職務為班干部”這一必要條件,本研究梳理出“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通過人際傳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大的4種條件要素組合:
組合類型(1):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有其他才藝+班干部;組合類型(2):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班干部;組合類型(3):女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班干部;組合類型(4):女生+學習成績優(yōu)+班干部。
4.2? 實驗研究結(jié)果
本研究中的因變量為被試小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及體育行為,自變量為“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類型。選擇4種“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組合類型各1人,4名小學生所在的4個班級成為本實驗的4個實驗組,依次編號:組合類型(1)對應實驗組(1);組合類型(2)對應實驗組(2);組合類型(3)對應實驗組(3);組合類型(4)對應實驗組(4)。各實驗組分別進行4個階段的實驗,在各實驗階段分別評價不同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及解釋變量與體育影響力的關系。
4.2.1? 被試小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注意的實驗結(jié)果
注意是社會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本研究將被試小學生注意“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具體化為被試小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行為的注意,即注意到“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踢毽子并進行觀察。4個實驗組在本階段的實驗數(shù)據(jù)有較大差異,其中實驗組(1)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影響的人數(shù)最多,為33人。在對“什么原因促使你注意到某同學的踢毽子行為”的調(diào)查中,該組被試小學生回答“因為跟該同學關系好”的人數(shù)占比最高,占被試總?cè)藬?shù)的64%。4.2.2? 被試小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行為保持注意的實驗結(jié)果
保持注意是社會學習過程的第2階段。本研究將對“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保持注意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具體化為能夠相對準確地口頭描述“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踢毽子行為,即“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踢毽子行為已對被試小學生構(gòu)成符號化記憶。實驗組(2)對該實驗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踢毽子行為保持注意的人數(shù)最多,為39人。在對“什么原因促使你仍然記得某同學的踢毽子行為”的調(diào)查中,實驗組(2)的被試小學生回答“因為該同學體育成績好”的人數(shù)占比稍高于其他選項,占被試總?cè)藬?shù)的29%。
4.2.3? “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再現(xiàn)的實驗結(jié)果
行為再現(xiàn)是社會學習過程的第3階段。本研究在“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再現(xiàn)時對被試小學生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具體化為能夠在教師要求下相對準確地重復“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踢毽子行為,即把記憶中的符號和運動表象轉(zhuǎn)換成適當?shù)男袨椤?個實驗組中,實驗組(2)能夠再現(xiàn)該實驗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的人數(shù)最多,為41人。在對“什么原因促使你能夠重復某同學的行為”的調(diào)查中,實驗組(2)的被試小學生回答“因為該同學體育成績好”的人數(shù)占比最高,占被試總?cè)藬?shù)的53%。
4.2.4? 被試小學生體育行為動機產(chǎn)生的實驗結(jié)果
動機產(chǎn)生是社會學習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本研究將“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對被試小學生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具體化為能夠在課間活動時間自覺重復“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即能夠經(jīng)常像“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一樣踢毽子。各實驗組中實驗組(1)持續(xù)踐行“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的人數(shù)最多,為16人。在對“什么原因促使你愿意重復某同學的行為”的調(diào)查中,實驗組(1)的被試小學生回答“因為跟該同學關系好”的人數(shù)占比最多,達到被試總?cè)藬?shù)的37%。
5? ?結(jié)論
5.1? 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有3種類型
根據(jù)社會心理測量、對被調(diào)查者評價及定性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在青少年科學健身理念傳播方面,被試“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主要存在3種類型,這3種類型的被試小學生往往具備比被試其他小學生更大的體育影響力。
第1種,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本研究認為,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特征構(gòu)成要素為“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有其他才藝+班干部”。其所具有的典型特質(zhì)為學習成績優(yōu)秀。本研究顯示,這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被試小學生更容易獲得同伴的贊揚,成為班主任在班級中樹立的榜樣。這些榜樣在諸多方面具有影響力,而不僅僅局限于體育參與,本研究將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稱為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第2種,能力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特征構(gòu)成要素為“男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班干部”。與第1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比較可知,其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后者體育成績優(yōu)秀。如果說第1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部分來源于班主任的賦予,那么第2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則主要來源于其自身運動能力和體育興趣。這些被試小學生體育興趣濃厚,體育運動能力強,通常會成為其他被試小學生自發(fā)模仿學習的對象。尤其在高年級的被試小學生中,這種自發(fā)的學習模仿行為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本研究將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稱為能力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第3種,稀缺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特征構(gòu)成要素為“女生+社會關系優(yōu)+體育成績優(yōu)+學習成績優(yōu)+班干部”。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與前2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比較,其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性別上。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被試小學女生因其數(shù)量上的稀缺性,在被試小學生中就顯得與眾不同,往往會成為其他被試小學生心目中的“另類”榜樣,本研究將這種類型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稱為稀缺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5.2? 不同類型的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存在差異
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的注意階段,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相對較大,其中:“社會關系(人際關系)”是其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這一結(jié)論與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點相吻合?!绑w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被賦予的班級榜樣在某種程度上能增強其個人魅力,這也是此類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這一階段更加引人注意、更具體育影響力的一個原因。
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的保持注意階段和“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再現(xiàn)階段,能力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明顯增大,其中“體育成績”是其產(chǎn)生體育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在運動心理學范疇,學習者對示范者體育行為的記憶保持注意依靠2個認知系統(tǒng),一個是運動表象,另一個是語言符號。運動表象將示范者體育行為以表象化的形式儲存于學習者記憶中。對于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運動表象記憶已與語言符號記憶建立起關聯(lián)。而對于那些語言符號記憶尚未健全的低年齡段小學生來說,運動表象記憶在體育技能學習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研究中,能力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具備更強的表象化體育行為的能力,即在體育參與過程中完整、準確地展現(xiàn)身體動作,因此,便成為這一階段在人際傳播中最有體育影響力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在被試小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踢毽子行為的動機產(chǎn)生階段,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再次增大,其中“班級職務”成為其體育影響力增大的決定性因素。班杜拉認為,有3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學習者作出示范者行為,其中重要他人對示范者行為的評價是主要因素之一,那些受到贊賞和鼓勵的體育行為更容易被學習者效仿[3]82-85。本研究發(fā)現(xiàn),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對被試小學生的評價往往比其他同伴給予的評價更有份量,在被試小學生看來,來自于榜樣型“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評價似乎代表班主任的態(tài)度。
5.3? 進一步培養(yǎng)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由以上結(jié)論可知,“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對被試小學生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主要由“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班級職務、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性別等因素決定,這些因素在“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進行科學健身理念傳播的不同階段中分別決定著其體育影響力的大小,因此,增強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必須強化“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班級職務、體育成績、學業(yè)成績、性別等因素的作用。
5.3.1? 為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賦權(quán)
根據(jù)本研究結(jié)論可知,當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同時具有諸多條件而獲得班主任贊賞時,其體育影響力將不僅僅來自于自身,同時還來自于班主任的“賦權(quán)”,這種“賦權(quán)”行為將強化被試小學生“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已有的體育影響力,增加其個人魅力,筆者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發(fā)酵”現(xiàn)象。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經(jīng)過“發(fā)酵”的體育影響力將逐漸擴大。通過班主任“賦權(quán)”來強化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是可行的路徑之一。
5.3.2? 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要加強學習科學健身理念傳播技巧
增強被試小學生“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體育影響力的另一個路徑是其加強學習體育與健康理念傳播技巧。根據(jù)本研究結(jié)論可知,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如果能夠在已經(jīng)具備的類型要素基礎上,再具有科學健身理念傳播技巧,無疑將進一步擴大其體育影響力??茖W健身理念傳播技巧的學習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和過程,因此,在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培養(yǎng)階段,需要充分結(jié)合其身心發(fā)展特點,盡可能選擇培養(yǎng)那些更具親和力的小學生成為“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
5.3.3? 培養(yǎng)被試小學生中的稀缺人選——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小學女生
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稀缺人選主要是指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小學女生,這類學生在低年齡段的被試小學生中占比不高,數(shù)量相對有限。因此,對這類被試小學生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的選拔和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善于在被試小學生中發(fā)現(xiàn)這類小學女生,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成為“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以增強其體育行為在同伴中產(chǎn)生的體育影響力。
5.4? 構(gòu)建樣本小學校園人際傳播友好氛圍
本研究所提出的小學校園人際傳播主要是指小學校園課間活動時間小學生之間進行的人際傳播,其中包括:傳播主體、傳播內(nèi)容、傳播方式、受眾、傳播空間、傳播時間等要素,諸要素缺一不可,其中如果本研究中的“體育與健康理念引領者”在校園課間活動期間不具備傳播時間與傳播空間,本研究所提出的在小學校園傳播體育與健康理念就無法實現(xiàn),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的小學課間活動時間還不是非常充裕,各界對小學校園人際傳播的認知也處在啟蒙階段,因此,構(gòu)建小學校園人際傳播友好氛圍還需要多方共同推進。
參考文獻:
[1]? 方程. 青少年“三位一體”體育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基于西安市的調(diào)查[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0(5):44.
[2]? 黃黎新. 創(chuàng)新運動項目特征與青少年運動態(tài)度及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2):116.
[3]? 班杜拉. 社會學習理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4]? 羅杰斯. 創(chuàng)新的擴散[M]. 5版.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153-191.
[5]? 拉扎斯菲爾德. 人民的選擇[M]. 3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7.
[6]? 劉丹青.? 語言類型學[M]. 北京:中西書局,2017:2-3.
[7]? 李豪克斯. QCA設計原理與應用:超越定性與定量的新方法[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40-49.
[8]? 毛湛文. 定性比較分析(QCA)與新聞傳播學研究[J]. 國際新聞界,2016,3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