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慧 劉麗 任艷
摘 要: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自身發(fā)展實際構建新型教育模式。當下部分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專業(yè)技能不足,融媒體本身對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受阻。本文從分析獨立學院思政教育的目的及意義入手,結合其教育的特點,分析當下思政教育現狀,探索出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舉措:加強思政教育專業(yè)隊伍建設、構建“多維一體”的融媒體思政模式、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科技的高速發(fā)展,進一步促進了融媒體時代的推進。在媒體發(fā)展的潮流中,自然會影響到時代前沿的大學生群體,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學生特點,部分獨立學院沒有充分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工作,較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自制力較弱的獨立學院學生放松學業(yè),進而影響專業(yè)學習與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融媒體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又充分滿足了學生信息獲取的偏好,為改革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也提供了方向的參考。
一、融媒體時代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意義
(一)融媒體時代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融媒體有利于拓寬思政教育的方式,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價值觀。獨立學院大學生可以通過融媒體渠道獲取學習資料,在平臺上自由發(fā)表言論,或進行信息的傳播。這將導致學生對融媒體有著高度的粘性,為思政教育方式的拓寬提供了基礎條件。獨立學院的部分群體還具有鮮明的特性:家庭背景優(yōu)越、特立獨行、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自尊心強,自控能力薄弱,面對這些共性,傳統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經無法契合新的形勢需求,學生對思想傳播和信息獲取有了新的現代化的需求。網絡是一個多資源共享平臺,各類信息雜糅,獨立學院的大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還缺乏成熟的判斷觀念,網絡平臺中各類信息充斥,負面信息易對獨立學院大學生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價值觀偏離。因此,在這一融媒體時代,更需要加強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加強融媒體資源平臺的內容監(jiān)管,利用融媒體平臺幫助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二)融媒體時代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是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在融媒體時代下,各類新媒體平臺為思政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便利的平臺與資源。彌補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單一形式。二是順應時代要求,突破教育時空限制。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既是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帶來的福利,也是獨立學院大學生展現才華的渠道之一。對學生的教育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媒體平臺,突破時空限制,使思政教育更好的傳播。三是促進教育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以引導為主,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順應融媒體時代發(fā)展潮流,進一步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
二、融媒體時代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獨立學院學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專業(yè)“融媒體”人才
融媒體技術有其復雜性、專業(yè)性、時效性,這使得缺乏專業(yè)技術知識的思政工作者較難掌握各類最新消息,這一結果主要體現在無法及時關注時下熱點,信息傳遞、推送較為滯后,對于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想引導通過微信平臺或其他新媒體交流平臺滲透較少。
獨立學院對守好學生思想陣地、傳遞主流價值觀有著重要的責任。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會,同時也對工作者的網絡媒體平臺使用能力和專業(y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高速發(fā)展,微信、微博、抖音等逐步取代傳統媒體成為在大學生中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這一結果給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開辟了新的渠道,不再受時間、地域限制,傳授方式也從思政工作者的授課傳授轉向網絡媒體平臺的分享,思政工作者除了理論、科研精專外,還需在融媒體平臺上多下功夫,從而能夠更好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輔導員等思政工作者應及時了解各類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熱點新聞,通過對公眾號推送、微博熱搜、抖音熱門等內容平臺的學習,不斷提升個人融媒體相關的媒介技能,在思政公眾號的管理與編輯工作中,使用新穎的排版設計、流暢的視頻剪輯等融媒體采編技術對學生關心的,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熱點事件進行提煉、撰稿并及時發(fā)布傳播,從而做到內容既與學生關系密切又有傳播熱度。目前獨立學院的思政工作者使用融媒體平臺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間,獨立學院也應注重加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體技能培訓。
(二)媒體融合發(fā)展不足
思政教育過程中,校園的融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不足,教育重點分散。目前,獨立學院思政教育工作大多仍通過理論課教學、講座報告、社會實踐活動等傳統形式進行,這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融媒體潮流下,對思政教育新形式上的需求,致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與反饋的效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部分高校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近幾年不斷增加新媒體的建設,已經展現了一定的積極成果,然而,媒體專業(yè)化程度不高,與傳統媒體融合不足,信息內容整合欠缺,致使在形成多維一體的教育實踐中,仍存在許多不足。校網、校報、廣播、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釘釘、抖音等多種載體構建了豐富的校園媒體平臺,但是因不同的載體隸屬于不同部門或社團團體,故而各部門間容易形成阻礙,使得不同載體之間缺乏聯動融合。彼此之間的新聞共通、宣傳共享存在不足,新媒體沒有進行良好的資源整合,將導致新聞視角重合,重復用力等問題的出現,極易造成發(fā)展受限,反而影響了融媒體的壯大發(fā)展,導致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未起到應有的效果。
(三)學生信息辨別能力不足
獨立學院大學生普遍存在思想尚未成熟,信息辨別能力不足,對問題的分析和認識能力有限等現象,這使他們在面對社會敏感熱點時,較容易受到影響。如今伴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類新興媒體在形式與數量上呈現幾何式增長,一度進入惡意競爭、野蠻生長的階段,部分媒體為搏眼球,更是不惜犧牲新聞內容的深度與真實性,自媒體等平臺信息生產的低門檻性、信息傳遞的自由性更加劇了這一現象。部分媒體以增加點擊率為誘因,生產的一些“不負責”的內容在網絡上傳播時,極易對這部分學生造成消極影響,導致其思想偏差,產生極端思想,形成偏離正道的三觀。對學生的學業(yè)、心理、輿情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是嚴重的危害。
三、融媒體時代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舉措
(一)加強獨立學院思政教育專業(yè)隊伍的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開展,需要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作為補充,但獨立學院在發(fā)展中出現的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在客觀上決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不利局面,面臨著眾多挑戰(zhàn)。正因如此,獨立學院要充分利用融媒體時代的資源優(yōu)勢,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能力和新媒體技能。在招聘中,從具有思政教育能力和一定媒體素養(yǎng)的人員中選拔,組建一批有較高媒體素養(yǎng)的獨立學院思政教育工作隊伍。
網絡媒體既要講究時效和熱點,又要關注內容的真實與深度。然而,與專業(yè)媒體相比,高校媒體平臺在如何寫細、寫深、寫好上仍有不少欠缺,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思政課改、學風報道仍存在一定困難。通過專業(yè)培訓,有效提升工作者的媒體靈敏嗅覺,增強新聞的挖掘技巧;利用“先進師生個人”、“優(yōu)秀團干”等具體事例和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們喜聞樂讀;從契合地域、學生主題的視角開展新聞工作,借助熱點話題吸引師生閱讀等手段,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潛移默化的效果;創(chuàng)新符合當下主流價值觀的“有意思”的內容,提高平臺的影響力,實現媒體平臺與學生高效互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形成融媒體平臺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方向,通過積極健康的媒體形象,更好的完成思政教育。
(二)構建“多維一體”的融媒體思政模式
一是思政課維度進行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思政教育,發(fā)揮課堂教學優(yōu)勢。融媒體將各類媒體平臺融合在一起,進行資源整合,思政教育應充分發(fā)揮媒體作用,以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課內的講授與課外的實踐共通,形成貼近學生生活的傳授方式。課堂內容應充實,種類豐富的學習,如:課堂掃碼互動、現場問卷調查、現場實驗等,內容新穎,更具有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校內外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校園內“多維一體”融媒體教育形式,強化校園文化,加強師生間交流,推動校園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是在十大育人維度加強思政教育,把思想引領貫穿教育全過程,全方位,促進形成十大育人體系的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全媒體時代是個大趨勢,媒體融合發(fā)展是篇大文章。”國家重視教育的發(fā)展,并持續(xù)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為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為適應融媒體互動性強、傳播自如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應進行適當地創(chuàng)新,將原有的以“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逐漸轉變?yōu)橐浴耙龑А睘橹鞯慕逃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接受主流思想,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融媒體時代發(fā)展之際,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轉變課堂模式,因材施教,以適應時代發(fā)展。
(三)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本質上來看就是跟人打交道,學生是思政教育的基礎與核心,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教書育人的成長規(guī)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簡介:于明慧,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學院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劉麗,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學院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任艷,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學院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毛健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與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5):103-104.
[2]周瀾濤,任暉.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8(28):90-91.
[3]李帥.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新模式的探討[J].青春歲月,2016(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