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現
有一種美好,喚醒了我
◎楊云帆
準備了數月的競賽意外失利。我撫摸著鮮紅的分數,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不想再重拾那曾寄托著希望,如今只剩下痛苦的書本,是的,我想放棄了!可當這個念頭閃過腦海時,我的眼前又朦朧了……
我又依稀看見了那棵古老的榆樹滄桑聳立的影子,任由風雨侵襲都巍然不倒,宛如一道正氣浩然的風景線。
仿佛今年十月的秋風再次吹起,我踩著滿徑黃葉,裹著一路的泥香,姍姍而來,跟著爺爺匆匆的腳步聲踏進這片熟悉的村莊,叩響了記憶之門。
那一刻,我看見了我家鄉(xiāng)下的小院。
我看見了一座低矮破舊的老屋立在面前,炊煙從屋后升騰,如一條扯不斷的白綾,緩緩爬上一棵樹的高枝,并將它無聲包裹。這高大挺立的老榆樹一下子吸引了我,粗大的樹干遮住了半邊屋頂。秋風掃過,這老榆樹上的幾片黃葉無論被蕭瑟的秋風如何撕扯,始終固執(zhí)不落。爺爺嘆息道,說這棵樹在他小時候就有了,這么多年,依舊生生不息。
爺爺匆匆走到榆樹下,撫摸著那合抱粗的樹干,盡管樹皮已脫落了大半,但從樹梢上的綠色,分明可以感覺到生命的勃發(fā)。爺爺告訴我,曾祖父在世時說:“沒有浩然正氣節(jié),哪有一身忠厚膽?”每當說這句話時,他總會背對他們,面向榆樹,像一個自豪的老夫子教導著學生,還拄著他老舊的拐杖,然后若有所思,喘息不已。他說,多少個年頭了,一切都在變,唯有這老榆樹永遠不變,永遠陪伴著他。
曾祖父早去了——我僅見過他三面。他雖已隨風逝去,可他的美好精神依舊長留,讓我這位后人能清醒、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浩然正氣,他堅定而又執(zhí)著的信念就像這棵古樹一般,風再大,雨再猛,也吹不倒!
思緒收回來了。我雖談不上“浩然正氣”,但作為曾祖父的后代,“老榆樹”的后代,又怎能遇見困難就退縮,輕易被困難打倒呢?重拾書本,那一行行字深深印在我心中。我抬起頭,已經分不清赫然出現在眼前的,究竟是挺直高聳的老榆樹,還是樹下曾祖父蒼老而挺立的背影……
老榆樹和曾祖父的美好喚醒了我,讓我懷揣信念,在“浩然正氣”的路上疾步向前。
●升格指導
一、選擇合理的寫作順序
我們知道記敘文常見的寫作順序有三種,那就是順敘、倒敘、插敘。采用怎樣的寫作順序,一定要根據文章的需要,千萬不可逢到寫作就把要寫的事情一下子推到讀者面前,絲毫看不出作者在結構上的巧妙構思。比如這篇習作采用倒敘的寫作順序,看上去可以起到點題和設置懸念的作用,但是不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敘述的過程中把第一段所記敘的內容,用插敘的形式來呈現呢?一旦使用了這種寫作順序,不僅可以充分表現曾祖父、祖父對老榆樹的堅守,更能表現他們對生活、對信念、對生命的堅守。這樣安排,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充實,更豐滿。
二、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這篇文章是一篇寫實的文章,更是描繪作者自己成長過程的文章。雖然文章用不少筆墨寫老榆樹、曾祖父、祖父,但是有一點必須搞清楚,那就是文章最后的著眼點,必須落在寫自己上,否則就犯了構思不成熟,立意不完善的作文通病。我們必須厘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好文章的敘事線索?;谶@樣的分析,我們不妨對文章的結構進行重新構思,按照“樹—人—我”的線索來完成。這樣修改不僅可以使文章的脈絡清晰、層次清楚,而且使文章的情感得以一步步升華。
●升格呈現
有一種美好,喚醒了我
◎楊云帆
還是那個小院。
還是那座低矮卻干凈的老屋。
還是那棵陪著小院,倚著老屋的老榆樹。
高大的樹冠,早已經遮住了半邊屋頂,樹上的那幾片黃葉,看上去要掉,卻始終倚護著樹枝,不愿從老樹身邊離開。
從我記事開始,老榆樹就一直這樣茁壯著,茂盛著……我已經記不清這棵老榆樹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只知道記憶中的老榆樹始終堅強地生長著。
不知什么時候,爺爺已經站在我的身旁。爺爺突然發(fā)話了:“孩子,你知道這榆樹多大年紀了嗎?”
我不知道爺爺想要告訴我什么,但是我很好奇:“爺爺,我不知道哇!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比我大,不會還比爺爺大吧!”
“那當然,在我記事的時候,這棵樹就有了,這么多年了,經過無數的風雨,它依舊生生不息,你的曾祖父也同樣擁有如此頑強的精神。”爺爺緩緩開口。
從爺爺口中得知,這棵樹在曾祖父小時候就有了,一如我的曾祖父,盡管經歷過干旱、饑荒,甚至戰(zhàn)爭……但他從未向命運屈服,帶著全家,一直頑強地生活著。在他晚年,他仍放不下這棵老榆樹,經常要爺爺扶著他來到老榆樹下。想到曾祖父對老榆樹的牽掛,我不禁感慨:世界一直在變,唯獨老榆樹不變,始終陪伴著曾祖父。
爺爺的一番話,不禁把我的思緒拉回到幾天前的一次比賽。那一次,我沒能夠繼承曾祖父的精神。那一次,面對困難,我膽怯了。
眼看琵琶獨奏的總決賽已經近在眼前,我對強化訓練了三個月的琵琶演奏曲目早已經是十拿九穩(wěn)。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當我抱起琵琶,站上那承載著我無限希望的舞臺,望著那黑壓壓的觀眾席以及前排一字排開、正襟危坐的評委們,我的大腦一下子“停機”了,腦中一片空白……練過無數遍的《春江花月夜》就這樣被我“糟?!绷?。
看著父母失望的眼神,聽著同伴成功的歡呼,望著心愛的琵琶,我淚如雨下,那時的我再也不想抱起這把跟隨我多年的琵琶。
“孩子,你在想什么呢?”我的回憶被爺爺的話打斷。
爺爺似乎也看出我的心思,拉著我的手,指著老榆樹說:“孩子,一棵看上去沒有生命的老榆樹尚能如此,人不應該更是如此嗎?”
爺爺的一番話,讓我明白了他今天一直跟著我的原因。
是??!作為曾祖父的后代,“老榆樹”的后代,我又怎能遇見一點兒困難就退縮?又怎能輕易被困難打敗呢?
我抬起頭,看一眼爺爺,再看一眼老榆樹,我已經分不清,出現在我眼前的,究竟是挺直高聳的老榆樹,還是樹下蒼老而挺立的曾祖父……
老榆樹堅強不屈的美以及曾祖父對待生活的堅持已經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中,也教會了我該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去面對生活。
爺爺轉過身,看著我笑了。
我對著爺爺笑了。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我又一次站在了總決賽的舞臺上,同樣的曲子被我演繹得精彩絕倫,觀眾被我的彈奏折服,只是舞臺被安排在老榆樹下。
在老榆樹下,還有我的爺爺和曾祖父。
升格啟示
升格文最大的亮點就是結構的巧妙安排,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記敘順序的重新安排
升格文采用插敘的記敘順序,使得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層次更加鮮明,在順敘的過程中插入一段自己參賽的經歷,這樣的插敘,使得文章的內容更加突出,情感更加豐富,人物形象也更加充實,更加豐滿。
二、文章結尾的合理設計
這篇文章題目中的“喚醒”是一個重要的點題處,這個詞不同于“喚起”,因為在完成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寫出“醒”,否則,從嚴格意義上講,就是跑題。作者以一個“夢”的形式收尾,很好地表現了“喚醒”的主題。
三、文章線索的巧妙滲透
原文用不少篇幅寫了老榆樹,這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升格文在關于老榆樹的處理上更加明晰、合理,那就是作者打破了原先的寫作思路,不僅把“樹—人—我”作為文章的敘事線索向前推進,同時更是作為文章的情感線索凸顯作者思想意識被喚醒的過程。
(陳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