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琪 薛 磊 楊伊帆 杜 雅 張?zhí)N珍 高 陽 王怡茗 張文顯
河北省兒童醫(yī)院整形外科,河北石家莊,050000
兒童四肢先天性大面積色素痣嚴重影響美觀,易使患兒產生自卑心理,而且大面積色素痣有惡變的可能性[1]。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用于四肢大面積色素痣切除后皮膚缺損的修復,術后皮膚顏色、質地等與周圍正常組織相近,美容修復效果良好。河北省兒童醫(yī)院整形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將外置型擴張器應用于兒童四肢先天性大面積色素痣的治療,可行性強,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30例,均為四肢先天性大面積色素痣,共34個擴張部位,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3個月~14歲。色素痣位置:上肢13例,下肢17例,面積3 cm×2 cm~15 cm×10 cm。
1.2 治療方法 I期擴張器置入術:術前根據(jù)患兒色素痣所在部位、面積、形狀、供區(qū)情況,以及擴張后皮瓣轉移方式選擇合適大小和數(shù)目的擴張器,按每修復1 cm2面積需擴張容量3~5 mL計算,選擇10~300 mL的擴張器1~3個,本組患兒共置入擴張器34個。術前評估色素痣周圍皮膚情況,其中3個選擇重復擴張,2個位于大腿,1個位于手背及腕關節(jié)處,該3個均因周圍可供擴張的正常皮膚有限,選擇3~6個月后重復擴張1次。麻醉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沿色素痣與周邊正常皮膚交界處設計切口線,切開至深筋膜淺層,緊貼深筋膜淺層鈍性分離擴張囊腔隙,一般腔隙需比擴張囊大1~2 cm,徹底止血后置入擴張囊,確定擴張囊無折疊、成角等,注射壺導管沿切口皮下潛行一段后置于切口外,術區(qū)低位放置引流管,術后2~4 d當血性引流液少于5 mL時拔除引流管,切口分層縫合。術中即向擴張囊內注水,注水量一般為擴張器容量的10%~15%。術后14~20 d根據(jù)切口愈合情況拆線。術后1周左右即開始第一次注水擴張,以后根據(jù)情況每3~7 d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視擴張囊大小及擴張皮膚情況調整,一般為擴張器容量的10%左右,注水周期為7~20周,注水完成后靜置15~20 d左右,準備II期手術。
II期皮瓣修復術:取出擴張器,分離擴張囊腔周圍纖維囊,切除周圍增厚的纖維組織,使擴張皮瓣充分舒展,以推進、旋轉等方式轉移皮瓣,根據(jù)皮瓣覆蓋情況標記出可切除的色素痣范圍,切除色素痣,將擴張皮瓣皮下減張、懸吊縫合,固定皮瓣,同時可減輕皮瓣回縮。術區(qū)放置負壓引流管,術區(qū)適當加壓包扎[2-4]。
本組30例患兒,共34個擴張器,其中3個因擴張過程中切口瘢痕處擴張囊外露無法繼續(xù)擴張而中途取出。擴張器出現(xiàn)感染10個,其中4個因感染導致擴張器外露而中途取出,其余6個經(jīng)局部換藥、沖洗或全身應用抗生素等處理后感染得到控制,繼續(xù)注水完成擴張。1個擴張皮瓣因長寬比例不合適導致遠端局部壞死,創(chuàng)面經(jīng)換藥瘢痕愈合,術后配合外涂抗瘢痕藥、彈力套、激光等抗瘢痕治療手段,隨訪半年,愈合處瘢痕發(fā)紅、稍增厚,未出現(xiàn)牽拉變形等。其他皮瓣成活良好,術后隨訪3個月~1年,所有皮瓣質地、顏色與鄰近正常皮膚相近,患兒外觀得到很大改善,家長滿意。
例1,女,3歲。右小腿色素痣3年。查體見右小腿后側黑色斑片,約7.0 cm×4.0 cm。I期小腿色素痣上方埋入1個70 mL圓柱形外置型擴張器,擴張10周,總注水量200 mL。II期于擴張皮瓣上下兩端設計切口線,將擴張皮瓣充分展開的同時形成向病損區(qū)的平行推進皮瓣。術后予外涂抗瘢痕藥物、加壓套、激光等綜合抗瘢痕治療,隨訪半年,效果滿意(圖1)。
1a:術前色素痣情況;1b:擴張完成后;1c:II期手術完成后,切除色素痣,設計推進皮瓣修復缺損;1d:術后3個月,皮瓣成活良好,顏色、質地與正常皮膚相近,縫合口瘢痕處于生長期,發(fā)紅,但無明顯增生;1e:術后6個月,皮瓣顏色、質地與正常皮膚一致,瘢痕稍增寬
例2,女,4歲。發(fā)現(xiàn)右上臂色素痣4年入院,查體見色素痣位于右前臂內側肘窩下,約7.5 cm×6.5 cm,I期分別于色素痣上方及外側各埋入1個30 mL及50 mL圓柱形外置型擴張器,擴張16周,總注水量分別為90 mL及120 mL。II期手術與兩擴張皮瓣兩端設計切口線,形成兩個推進皮瓣,上方的皮瓣修復內上方病損區(qū),外側的皮瓣修復外下方病損區(qū)。術后配合外涂抗瘢痕藥物、加壓套、激光等綜合抗瘢痕治療,隨訪3個月,家長滿意(圖2)。
2a:術前色素痣情況;2b:擴張完成后;2c:II期手術后3天,術區(qū)換藥見皮瓣成活良好;2d:術后3個月,轉移皮瓣顏色較正常皮膚偏深,觸之稍硬,瘢痕發(fā)紅,未見明顯增生
兒童先天性色素痣一般出生即發(fā)現(xiàn),位于四肢的色素痣直徑超過2.0 cm的往往無法一次性全部切除,可稱為大面積色素痣[5,6]。如何修復大面積色素痣切除后的皮膚缺損,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兒童整形外科的一個問題。分次切除僅適用于皮膚較松弛部位的色素痣治療,對于四肢活動部位皮膚張力較大,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期手術切口瘢痕增寬明顯,且殘留色素痣會隨患兒生長發(fā)育快速生長,導致剩余色素痣無法繼續(xù)切除。皮片移植有較好的修復效果,但受供皮區(qū)有限且同時將遺留永久性瘢痕組織。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用于大面積色素痣的治療,術后轉移皮瓣顏色、質地與周圍正常組織相近,明顯優(yōu)于植皮,可達到功能和美學的雙重效果。
有文獻將擴張器應用于兒童先天性面部巨痣,效果可靠[7,8]。四肢受皮膚血運及活動等的影響是擴張器感染發(fā)生率最高的部位,所以擴張器在四肢的應用相對較少[9,10]。根據(jù)筆者經(jīng)驗,一旦擴張區(qū)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皮溫升高、疼痛等癥狀,即為感染早期表現(xiàn),此時需及時停止擴張,必要時可回抽出部分擴張囊內液體,保持擴張皮膚為松弛狀態(tài),患兒口服或靜脈應用抗生素,必要時給予局部換藥或經(jīng)外置導管口行囊腔沖洗可有效控制感染,待感染消退后繼續(xù)注水擴張治療,不影響治療效果[11,12]。且注射壺外置可明顯減輕注水時患兒的疼痛不適感[13]。本組30例患兒,共34個擴張部位,其中10個于擴張期間發(fā)生感染,經(jīng)局部處理及全身應用抗生素后6個感染消退,其中4個擴張器感染加重導致無法繼續(xù)擴張而中途取出。分析原因與患兒身體情況及家庭衛(wèi)生條件等明顯相關,同時,筆者發(fā)現(xiàn)患兒上呼吸道感染時擴張區(qū)容易出現(xiàn)感染,所以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較重或肺炎等時需要暫停注水擴張,考慮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期患兒抵抗力較低有關[14]。
嬰幼兒期四肢埋置擴張器,家長往往比較擔心會不會造成患兒四肢骨骼的永久性凹陷或彎曲。本研究中對年齡較小患兒進行擴張器埋入前及取出后X線光片檢查,大部分僅造成埋置區(qū)肌肉或骨頭的局部暫時性凹陷,一般在擴張器取出后半年到1年凹陷均可恢復正常,未見因擴張器壓迫導致四肢骨骼彎曲現(xiàn)象(圖3)。
3a、3b:擴張囊注水前左小腿脛腓骨正側位圖;3c、3d:注水完成之后左小腿脛腓骨正側位圖(該患兒3個月,注水時間為13周,注水后未出現(xiàn)脛腓骨彎曲變形現(xiàn)象)
兒童因皮膚薄、皮下軟組織少,配合性差、術后不易制動等問題導致并發(fā)癥較成人多,且四肢是全身各處并發(fā)癥最高的部位,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并發(fā)癥一直是我們臨床工作的重點,除了嚴格篩選適當?shù)牟±?,術前合理設計擴張部位、擴張器型號、數(shù)量,術中精細操作,盡量減少出血,分離層次清楚,注射壺沿皮下潛行一段后穿出皮膚之外,術后家長細心看護,避免磕碰、搔抓等同樣重要[15,16]。
綜上所述,我們將外置型擴張器應用于兒童四肢大面積色素痣安全、可行性強,術后配合外涂藥物、激光、加壓等綜合抗瘢痕治療,可最大限度減輕瘢痕,美容修復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