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平
(蘇州星影光亮文藝工作室,江蘇蘇州215000)
地處蘇州市吳中區(qū)越溪的城皇山道院向為江南道教宮觀之一,有“吳中第一觀”之譽。該道院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間,興盛于清乾隆時期,毀于民國初期,2002年由吳中區(qū)道教協(xié)會籌資重建,主要供奉太乙真人、玉皇大帝、三清天尊等。從乾隆三十六年(1771)開始,道院還供奉著一位名醫(yī)徐靈胎,至今已有近250年。
徐靈胎,本名徐大椿,后更名大業(yè),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徐氏的祖上是南宋之初從江西遷到浙江嘉善魏塘的,明代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遷蘇州吳江南麻村,再遷西蒙港。徐靈胎的祖父徐25歲時,始遷居吳江縣城的西門下塘。康熙十八年(1679),43歲的徐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至京都入史館參與纂修明史,官職相當于地方上的七品官。
徐靈胎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生于吳江縣松陵鎮(zhèn)西門下塘之毓瑞堂。他的父親徐養(yǎng)浩,號莼江,又字直方,字養(yǎng)潔,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中的“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句。徐養(yǎng)浩16歲隨父徐進京,后被選拔進國子監(jiān)讀書,肄業(yè),為國子生。“國子生”顧名思義,就是國家之子,一般是皇親國戚王公重臣之子弟,除此之外,就是民間極端俊異者。徐養(yǎng)浩在當時也算個后起之秀,國家棟梁之材。
徐靈胎從小聰明過人,20歲考中秀才。他探研易理,好讀黃老與陰符家言,凡星經、地志、九宮、音律、技擊、句卒、嬴越之法,無不通究。僅道情一項,就有道情曲詞《樂府傳聲》《洄溪道情》等書傳世,與當時“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齊名天下,有“南有板橋,北有靈胎”的說法(后裔口述)。因家中三個弟弟患病而亡,老父悲悼而病,需要長年服藥。靈胎在為父親遍請名醫(yī),經常配藥的過程中,漸漸對醫(yī)理產生興趣。家中所有醫(yī)書他朝夕翻看,久而久之就了解了醫(yī)道,他還廣求博采,通了醫(yī)理。從此他立志替人治病。經他看的病人“難易生死,無不立辨,怪癥痼疾,皆獲效驗”,因此他的名聲日隆。
據《石湖志》記載,他醫(yī)術高明,宅心仁厚,為貧困百姓義診施藥,聲譽遠播。有一年瘟疫流行,日死數(shù)人,群心惶惶不可終日。他擬出一張預防瘟疫的草頭方,以既普通又價廉的藥材,推廣附近村民服用,以致越溪一帶竟抵御了瘟疫的侵襲。當?shù)厝藢λ芨屑ぃ鸱Q其為“阿爹”(蘇州話為長者、祖父、爺爺)。
乾隆二十五年(1760)九月,大學士蔣溥病,請徐靈胎進京診治,68歲的徐靈胎生病,沒有立即成行。次年正月,皇上下旨命其赴京,并由撫軍陳公護送到京城,徐靈胎一路上病體漸漸好轉。乾隆帝以其誠實、學問又優(yōu),留他在太醫(yī)院供職,并請他入宮為太后治病。徐靈胎將太后的病治好了,乾隆皇帝大悅,贊道:“博學多才紹炎黃,良師大儒入朝綱?!?/p>
在京期間,徐靈胎前后六次為皇室治病,多次奉旨替大臣貴人治病,忙得不可開交。給皇家看病,都是以跪膝作步進偏殿,切脈叫請脈,出殿背脊不能朝皇上,而是只能跪著倒退出殿,萬一跌下就是對皇上不忠,不忠就是欺君之罪,甚至是招滿門抄斬。于是徐靈胎請刑部尚書秦蕙田轉奏皇上,說他年老體弱,不能再為朝廷效力。次年五月初四,乾隆允徐靈胎回歸故里。
載譽歸里的徐靈胎厭倦應酬,向往有一個清靜的地方著書立說。他尋訪到當時屬吳江管轄、今屬吳中越溪境內的畫眉泉,覺得環(huán)境幽雅,就筑室其間,并取名為“洄溪草堂”“半松書屋”,過起隱居生活。據《畫眉泉記》稱:“緣此泉離姑蘇臺只二里,吳王游覽于此,嘗取水應宮中之用,此泉之所以得名畫眉泉也?!毕鄠鲄峭醴虿顢y西施避暑姑蘇臺,聞知附近山中有一泓清泉,晶瑩明澈,西施取此潔凈之泉水,梳妝畫眉,并供宮中美人梳洗,施黛描眉,后人遂稱此泉為畫眉泉。
《徐氏醫(yī)書八種》
袁枚聽說徐靈胎隱居在洄溪草堂,先后于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五年兩次到畫眉泉見他。袁枚在《徐靈胎先生傳》中提到了畫眉泉之勝:“先生隱于洄溪,矮屋百椽,有畫眉泉,小橋流水,松竹紛鋪。登樓則太湖奇峰,鱗而羅列,如兒孫拱侍狀。先生嘯傲其間,望之疑真人之在天際也。”可見這里的環(huán)境是多么的優(yōu)美。
徐靈胎在此孜孜研求,取古人之智慧,集自身的經驗,先后成書十余種。如《內經詮釋》《醫(yī)學抉微》《蘭臺軌范》《藥性本義》等。他還寫下《畫泉眉記》,記述當時畫眉泉的情景,文雅約而義簡賅。他逝世后,這些文章由他兒子榆村收藏,于嘉慶二年(1797)請葉逢金根據記憶中的情形繪成了《畫眉泉圖》。這些徐靈胎的手跡和圖畫,現(xiàn)均保存在上海醫(yī)史博物館。
有一年,蘇州地區(qū)發(fā)生了瘟疫,來勢洶洶,迅速擴散,城鄉(xiāng)百姓大批病倒。原來,上一年發(fā)生了海嘯,近海數(shù)萬名流民死在蘇州,大量尸體埋在山腳下,等到第二年夏天來到的時候,暑熱蒸發(fā),把濕腐之氣蒸騰上來,人只要被熏到就很容易生病。重者不治而亡,因此死者數(shù)千人。
官府雖組織許多醫(yī)生施藥救治,卻收效甚微。隱居在畫眉泉的徐靈胎得知官府未找到對癥之藥,疫病仍在不斷擴散,急得夜不能寐。他憑著長期積累的經驗,研制提煉出一種特效藥丸,內含清涼芳烈藥物,如鮮菖蒲、澤蘭葉、薄荷、青蒿、蘆根、茅根等。
當時,徐靈胎是從吳江來隱居的,他擔心官府不了解他,沒人相信他,不肯推介他的藥丸,誤了除瘟疫救人的大事,苦苦思索了幾天,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仿徐靈胎故居復建的洄溪草堂
畫眉泉附近有座城皇山,山上有座道院,老百姓遇到災難都到道院里求仙。他平時信道,自號“洄溪道人”,城皇山道院是他常去之地,這次為了救百姓,他帶著自制藥丸,干脆在道院住了下來,一住就四天,到了農歷十月十八日城皇山廟會這天,四鄉(xiāng)的信徒涌入道院進香。徐靈胎向信眾宣布說:“天快亮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純陽仙師,他告訴我,今日云游到了城皇山上,見百姓遭受瘟疫的災難,十分不忍心,欲借著我的手救治病人。純陽仙師說完了,就把葫蘆里的藥丸倒在我的床上,并告訴了藥方。我頓時就驚醒了,一看床上果然有一堆藥丸。鄉(xiāng)親們哪個想要,我免費給你們?!毙磐絺円宦犑前讼芍坏膮渭冴柕南伤?,便紛紛討要,徐靈胎帶上山的幾百顆藥丸一轉眼就散完了。
討到“仙藥”的鄉(xiāng)民們回到家中,讓病人服下藥丸,很快藥到病除。徐靈胎的名聲一下子傳了出去。傳到官府耳中,官府不敢怠慢,立即將徐靈胎請去,按照他的方子,命全城的大小藥鋪連夜生產藥丸,分送百姓服用,很快控制瘟疫。徐靈胎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月,皇帝因中貴人有病,第二次征召徐靈胎到京師。年已79歲的徐靈胎當時正臥病在床,他認為自己身體已衰,如進京,不一定能活著回家,但地方官員上門促他進京,“巡撫司道,到門速駕”,只能強起進京,隨行還帶著棺材以防不測。直到臘月初一才抵達京城。抵京的第三天,徐靈胎就去世了。臨終前叮囑兒子:“徐門后代永不做御醫(yī),愿為民醫(yī)?!庇肿髁艘环骨暗膶β?lián)“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皇上深表哀惜,贈儒林郎,賜金歸葬。袁枚《徐靈胎先生傳》這樣記載:“上以中貴人有疾,再召入都。先生已有七十九歲,自知衰矣,未必生還,乃率其子爔載楄柎以行,果至都三日而卒。天子惋惜之,賜帑金,命爔扶櫬以歸。”
第二年十月,葬于吳中越溪畫眉泉附近的黃字圩,并添建了亭子。然而徐家連年不利,家人以其墓地地勢低洼,遂重新?lián)竦?,于乾隆五十七年?792)遷葬到吳江大境字圩新阡,即今吳江區(qū)江陵街道凌益村外烏金浜畔。1984年,吳江縣重建牌坊,加高封土,墓地擴為2畝,四周植樹,有四柱三門牌坊,橫額“名世鴻儒”。墓聯(lián)之一即徐靈胎自撰的“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二是“書傳四海萬季利濟在人間,魂返九原滿腹經綸埋地下”。
徐靈胎在畫眉泉住了十年,他在這里救治百姓,雖然他的墳遷走了,但這里的百姓仍然深深懷念著他。純樸的越溪百姓為他建祠,其祠就成了城皇廟里的一處供奉地,此山亦稱為“城皇山”。這里香火一直十分興旺。當?shù)厝诉€將他和夫人的像一起放在刻龍貼金的精美神龕案內,龕前案上擺上鮮花。神像旁邊還有“王阿爹”,是一組三尊神像,中為一戴六合帽(俗稱瓜皮帽)的青年人坐像,即為王阿爹,左右分坐著其父母神像,王阿爹神像前還放一藥箱。廟里人說,王阿爹主要是采藥的,那么,這里既有醫(yī)神,又有藥神,兩旁還有衙役打扮的彩塑像,其中有一還手拉著一匹馬,好像時刻準備著陪神醫(yī)出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