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用戶體驗及運動追蹤的可穿戴設備創(chuàng)新設計

2020-09-02 06:43張淼綦曉倩李詠梅
設計 2020年14期
關鍵詞:工業(yè)設計用戶體驗

張淼 綦曉倩 李詠梅

摘要:通過對現(xiàn)有可穿戴運動設備的調查和分析,突破現(xiàn)有的記錄步數(shù)和跟蹤睡眠功能,旨在打造一套針對街舞、輪滑等街頭運動及瑜伽、舞蹈的新的運動方式。從開放、娛樂、創(chuàng)新、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fā),重新定義一套可穿戴運動設備,包括戴在手腕、腳踝上的運動姿態(tài)追蹤設備以及放在地面上的動態(tài)追蹤攝像機,二者結合實現(xiàn)高精度的動作和姿態(tài)捕捉;重新定義交互方式和反饋形式,增強運動過程中人與機器的互動。

關鍵詞:工業(yè)設計 可穿戴運動設備 交互方式 運動追蹤 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7-0122-04

引言

微電子、計算機和現(xiàn)代無線通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可穿戴設備具有許多新特點,更強的計算能力、更大的存儲空間、更高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更小設備規(guī)格、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加友好的人機交互能力等[1],通過內部集成傳感器進行數(shù)據(jù)讀取、輸出,并可通過無線方式傳送給其他電子設備以進行評估。日益發(fā)展的全民健身和大數(shù)據(jù)時代到來,為人們的運動體驗和健康監(jiān)測帶來更多可能性[2]。Weast等[3]提出一種具有電子數(shù)據(jù)存儲的運動表現(xiàn)監(jiān)視和跟蹤設備;Einarsson[4]提出一種通過佩戴柔順物品進行反饋的可穿戴設備;PonsMoll等[5]基于相機圖像,提出在室外環(huán)境中對滿足任意方向或位置運動約束的高難度姿勢進行采樣;He等[6]提出可穿戴式身體傳感器網絡;Shull等[7]進行可穿戴傳感系統(tǒng)應用于臨床環(huán)境中的步態(tài)分析;Gravina等[8]討論基于身體傳感器網絡的問題和優(yōu)勢,關注其在人類活動識別中的應用;WongC等[9]進行可穿戴傳感技術在生物力學的研究,可在自由生活環(huán)境中持續(xù)、長期地監(jiān)測運動學和動力學。然而,目前可穿戴運動產品的體驗依然較為單一[10],很多運動手環(huán)只能夠實現(xiàn)記步、睡眠跟蹤以及通知提醒等基本功能,很難為其他以技巧和動作要領為主的小范圍運動愛好者,如街舞、傳統(tǒng)舞蹈、瑜伽等,帶來更實用的功能和豐富的體驗。

一、現(xiàn)有可穿戴運動設備分析

可穿戴設備可定義為一種小型電子設備,通過傳感器進行數(shù)據(jù)讀取、輸出,這些數(shù)據(jù)可通過無線方式傳送給其他電子設備以進行評估。過去幾年,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大幅增長,主要用于健康監(jiān)測、人機交互、教育教學工具。

(一)材質分析

可穿戴運動設備一般情況下由可穿戴主體(包括傳感器)和固定帶組成,這兩部分材質的運用決定了佩戴是否舒適、是否貼膚、是否輕薄透氣以及成本。如圖1所示,是對市面上現(xiàn)有產品在材料運用上的概括和歸納。表1是對不同材料的特點分析。

(二)調節(jié)方式分析

進行可穿戴產品設計,不單單是對產品形態(tài)以及結構的研究,同時還要考慮到適用人群。使用者的身體差異導致每個人的手腕粗細不等,因此,需考慮固定帶的適配度,尺寸、調節(jié)方式、固定方式等,以保證滿足大多數(shù)用戶需求,如表2所示。

(三)可穿戴產品形態(tài)分析

如圖2所示,現(xiàn)有可穿戴產品形態(tài)大多數(shù)以跑道形、圓形、長方形以及圓角方形為基礎形態(tài)。在這些形態(tài)的基礎上,對造型進行等距或者不等距圓角處理、基礎形態(tài)拼接處理、突起或凹陷處理、弧面處理、分件處理以及紋理處理等,使可穿戴件造型各異,呈現(xiàn)給用戶一種或運動、或輕薄、或科技的視覺感受。

(四)可穿戴產品交互方式分析

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不同的交互方式影響著用戶和設備之間溝通效果,影響著用戶使用反饋。不同的交互方式有著各自的特點以及不足,圖3是10種常見的交互方式,表3是對這10種交互方式的分析。

二、可穿戴運動設備用戶分析

用戶體驗設計,以人為中心,從生理、心理需求出發(fā),讓用戶參與到設計當中來。在用戶體驗設計過程中,需考慮用戶的感覺需求、交互需求、情感需求、社會需求、自我需求"1。針對現(xiàn)有可穿戴產品以及其他運動設備在運動領域上的缺口,將用戶定位為對街舞、滑板等街頭文化較為熱愛、更喜歡自由開放的運動形式,或喜歡在閑暇之余玩跳繩、毽子等傳統(tǒng)運動設備,并能從中獲得樂趣的年輕人。根據(jù)用戶定位,對2名街舞愛好者、1名舞蹈專業(yè)學生、1名瑜伽教師、1名瑜伽愛好者進行實地訪談,了解并分析用戶需求,將所得信息歸納整理,建立需求模型,如圖4所示。

通過模擬使用情境、頭腦風暴等方法,對可穿戴運動產品的使用步驟和過程進行分析,建立用戶行為模型,見表4所示。找出用戶在不.同場景中行為方式的差異及潛在問題,總結使用群體多種需求模式,提出解決方案。

調查發(fā)現(xiàn),用戶在使用可穿戴設備運動或者學習一項新技能時,經歷從新手到熟練的過程,分別對應初學階段、練習階段、互動階段。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滿足用戶的基本功能需求、實用、認知、可用性等,還要從行為和情感層面出發(fā),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保證豐富的滿足、愉悅、安全、沉浸感,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體驗方式。

三、可穿戴運動設備創(chuàng)新設計

(一)運動姿態(tài)追蹤技術

常用的運動姿態(tài)追蹤軟硬件技術主要有IMU慣性測量單元[12]、DepthCamera深度攝像機[13]以及傳統(tǒng)攝像頭和OpenCV(OpenSourceComputerVisionLibrary)結合技術[14]。雖然這些方法得到了一定研究,但在實際設備應用中還存在一定問題。

由于加速度原始數(shù)據(jù)存在誤差,系統(tǒng)無法積分出準確的速度[15]導致IMU慣性測量單元存在動作識別不精準,無法獲得準確的運動狀態(tài)及位移信息[16]等問題。DepthCamera深度攝像機雖然可以實現(xiàn)三

維空間內的距離探測,完成位置和運動的推算[17],實現(xiàn)對多人、簡單動作的有效識別[18],但對于多層次的空間信息識別能力有限,重疊關節(jié)的前后位置分辦效果不好,多人環(huán)境下無法有效區(qū)分用戶,且造價昂貴。基于傳統(tǒng)攝像頭和OpenCV結合技術的像素計算量一般較大,且需要被追蹤對象特征明顯,如穿著色彩鮮艷的服飾。

為了較好地實現(xiàn)對人體運動姿態(tài)的追蹤,本文用OpenCV框架輔助下的IMU原始數(shù)據(jù)的積分和追蹤計算技術。IMU原始數(shù)據(jù)雖然無法實現(xiàn)六自由度(三個正交方向的位移和三個姿態(tài)角)的追蹤,但借助計算機視覺OpenCV圖像分析技術去判斷每個動作及關節(jié)運動的起止時間點,可以保證多人情形下運動姿態(tài)的精準識別。

(二)可穿戴運動設備結構設計

新型可穿戴運動設備由地面跟蹤主機和可穿戴扣子兩部分構成??纱┐骺圩佑捎脩襞宕?,地面追蹤主機放置在活動區(qū)域的側面或中央。

1.主機設計

通過對現(xiàn)有可穿戴運動設備的調查和分析[19],主機采用圓滑造型設計[20],配合重心調節(jié)結構,實現(xiàn)360°地面旋轉追蹤。整體采用塑件材質,中間層為硅膠套,硅膠套處的塑件可拆卸清洗,同時保證旋轉的平穩(wěn)性。前面板與硅膠套、后蓋高度之比為3:5:2,材質的視覺比為1:1,符合形態(tài)美學法則黃金比例。主機置于地面時,斜邊與地面夾角成40°,在保證整體造型美觀的基礎上,能夠提供最佳拍攝視角。

后蓋采用開合操作,對齊后旋轉;后蓋缺口設計便于放置充電線,并在連接外部設備后能夠保證主機的正常旋轉;后蓋缺口形狀與主機側面斜度保持一致,造型整體感強。整體造型及結構如圖5所示。

4個可穿戴扣子可放置在主機后蓋中的底座上,保證產品的整體性及外出便攜性。底座上帶有充電觸點,室外運動時可快速完成充電操作。充電座側面分別是主機開關按鈕、USBTypeC接口、提帶元素設計,如圖6所示。

2.可穿戴扣子設計

可穿戴扣子殼體由金屬外殼和塑料外殼組成,如圖7。固定帶選用布料材質,末端放置一卡扣,實現(xiàn)固定和調節(jié)功能。

四、穿戴運動設備功能實現(xiàn)

地面跟蹤主機的外殼包括前面板1.與前面板聯(lián)結的塑料套2.包裹塑料套外壁的硅膠套3.后蓋4.前面板內部安裝鏡頭5.鏡頭與主板總線連接。前面板內部鏡頭的外圍設有交互區(qū)域觸控元件6.該元件搭載有環(huán)狀排布的貼片式LED和電容觸控電路的印刷電路板,以此實現(xiàn)與用戶的交互。當?shù)孛孀粉欀鳈C轉離正面位置時,環(huán)狀排布的貼片式LED的“亮、滅序列”隨即向前移動,保證用戶看到的仍然是直立的交互界面。塑料殼體之間的分件處,設有發(fā)聲原元件7.該發(fā)聲單元可播放音頻,并借助線性振動單元向用戶傳遞節(jié)奏信息。在硅膠套內的主殼體內側安裝有平衡配重調節(jié)機構,由步進電機驅動并繞軸線旋轉。

用戶在使用時,地面追蹤主機自動檢測到用戶即將接觸影像傳感器的邊界或者運動到畫幅之外時,會自動驅動平衡配重調節(jié)機構的步進電機、帶動平衡配重向用戶運動趨勢的方向運動,使機體向用戶所在的方向滾動,進而使用戶重新回到影像傳感器畫幅中央,保證追蹤功能的正常工作,如圖8。

后蓋內有充電座8、充電/視頻輸出接口9、電源開關10,當可穿戴扣子電量耗盡時,用戶可打開后蓋,將可穿戴扣子插到充電座上,地面跟蹤主機即將自己的電能輸出給扣子;主機電量耗盡時,將電纜插在后蓋內的充電接口上即可,如圖9所示。

可穿戴扣子的殼體由金屬外殼11和包裹的塑料外殼12組成,殼體底部設有用于連接在身體上的鈑金環(huán)以及連接結構13,在金屬外殼內部設有電池和搭載有慣性測量單元、全向天線、充電觸點、線性振動單元的電路板,在塑料外殼12的左側包裹部分內部設有充電觸點和全向天線。而慣性測量單元可采集用戶手腕和腳踝位置的運動趨勢,結合地面追蹤主機的鏡頭畫面,還原出其關節(jié)動作,并通過不同的振動反饋樣式向用戶傳達“動作是否標準”等指引信息。

該裝置可同時滿足多人互動模式,每名用戶分別佩戴一枚可穿戴扣子,地面追蹤主機自動將佩戴有可穿戴扣子的人識別為參與者,并為其提供互動功能,圖10為樣機制作及測試。

結論

針對街舞、瑜伽、跳繩等小范圍運動方式,重新思考運動情境和可穿戴類產品的關聯(lián)性,進行模塊化、創(chuàng)新型產品設計,突出輔助運動功能及實時追蹤功能,讓使用者沉浸在更加放松有趣、自然的互動體驗中,為可穿戴運動產品設計構建了一種新的使用場景、交互形式和思路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強,李桐,于洋等面向可穿戴設備的數(shù)據(jù)安全隱私保護技術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2018,55():14-29.

[2] Iervolino R, Bonavolonta F, Callari A. A wearable device for sport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monitoring(C I/2017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asurement and Networking (M&N) .IEEE, 2017: 1-6.

[3] Weast A B, CobbettJR, Crankson K, et al. Wearable device assembly having athletic functionality: U.S. Patent9, 011, 292(P] .2015-4-21.

[4] Einarsson P. Wearable device having feedback characteristics: U.S. Patent 8, 657, 772(P .2014-2-25.

[5] Pons -Moll G, Baak A, GallJ, et al. Outdoor human motion capture using inverse kinematics and von mises- fishersamplingI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EEE, 2011: 1243-1250.

[6]He D, Chan S, Guizani M. User privacy and data trustworthiness in mobile crowd sensing [J]. IEEE WirelessCommunications, 2015, 22 (1) : 28-34.

[7] ShullP B, Jirattigalachote W, Hunt M A, et al. Quantified self and human movement: a review on the clinical impact of wearable sensing and feedback for gait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J]. Gait & posture, 2014, 40(1): 11-19.

[8] Gravina R, Alinia P, Ghasemzadeh H, et al. Multi- sensor fusion in body sensor networks: State -of the-art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J]. Information Fusion, 2017, 35: 68 -80.

[9]Wong C, ZhangZQ, LoB, et al. Wearable sensing for solid biomechanics: Areview [J]. IEEE Sensors Joumal, 2015, 15 (5) : 2747-2760.

[10]鄒月輝,譚利.我國體育用品智能化發(fā)展研究——以可穿戴式運動產品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4.

[11]綦曉倩,張倩,薛水晶,蔡政,韓金杉新零售創(chuàng)新模式下智能醫(yī)用柜設計[J].包裝工程,2019,40(04):52-58.

[12]任剡,房建成,許端,等光纖陀螺IMU全溫三方位速率/一位置標定及分段線性插值補償方法[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3(1):51-55.

[13]肖寒君.基于深度傳感器的手勢追蹤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

[14]吳曉陽.基于OpenCV的運動目標檢測與跟蹤[D].杭州:浙江大學,2008.

[15]仇立杰,彭四偉.基于MEMS傳感器的三維空間運動軌跡提取方法[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6,33(9):292-295.

[16] Madgwick S O H, Harrison AJ L, Vaidyanathan R. Estimation of IMU and MARG orientation using a gradient descentalgorithm[C]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habilitation robotics. EEE, 2011: 1-7.

[17]張金釗,張金鏑,孫穎.X3D互動游戲交互設計:可穿戴式交互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18]龐小月,郭睿楨,姚乃坡等體感交互人因學研究回顧與展望[J].應用心理學,2014,20(3):243-251.

[19]張宇希,張宇紅,曹恩國,李世國,張寒凝,蔣曉辦公空間智能空氣凈化加濕器設計研究[J].機械設計,2015,32(06):11-1210

[20]馮豫韜,程光,邱兆熊視障群體快速收發(fā)力訓練器的設計研究[J].機械設計,2019,36(01):134-138.

猜你喜歡
工業(yè)設計用戶體驗
基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工業(yè)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基于用戶交互式體驗下的APP版式設計研究
高校藝術類產品設計專業(yè)學生“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研究
手機閱讀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鮮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發(fā)展研究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yè)設計中的運用
基于產業(yè)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yè)工業(yè)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模式再造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戶體驗的電商平臺界面管理影響因素研究
茌平县| 绍兴县| 黄梅县| 项城市| 宁城县| 华坪县| 三明市| 桃园县| 宜章县| 定日县| 石家庄市| 益阳市| 巫山县| 谢通门县| 涞源县| 新河县| 木兰县| 海阳市| 洪泽县| 高邑县| 页游| 韩城市| 天等县| 兴安盟| 尚义县| 乐亭县| 白玉县| 明光市| 博客| 铜梁县| 西丰县| 黔江区| 阿拉善左旗| 滦南县| 康平县| 兖州市| 正宁县| 铜鼓县| 蕉岭县| 洛扎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