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薯片、可樂、方便面、辣條(辣味豆制品零食)等深加工食品,既深受消費者喜愛,又背負著“垃圾食品”之名,讓人又愛又恨。那些包裝精美、美味可口的加工食品真的不利健康嗎?
看似語意相同的食物和食品,出現(xiàn)的時間卻有早晚之別。食物通常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分等構成,通過進食或飲用,為人類維持生命提供營養(yǎng)物質。人類則通過采集、狩獵、捕釣、耕種、畜牧等方式,獲得植物、動物、菌藻類食物。食品則是經過加工,色、香、味、形等性狀發(fā)生變化,可食用期限被延長的食物。
根據(jù)加工程度的不同,食品可分為初加工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初加工也叫做粗加工,即運用簡單的加工技術,如研磨、風干、去殼等,對食物進行初步加工。初加工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所受損失較少,便于運輸、貯藏和再加工,其商品價值通常較低。深加工也叫做精加工,指以天然食物或初加工食品為物料,運用工藝原理較為復雜,加工技術難度較大的方法進行加工。一般來講,深加工食品的商品價值較高。
也就是說,食物是食品加工的原料,經過加工的食物則屬于食品。加工后,食品接近食物天然狀態(tài)的,屬于初加工食品,如用小麥研磨而成的面粉。由一種或多種初加工食品制作而成,看不出來食物原本性狀,保質期更長的,則屬于深加工食品,如用面粉制作的面條。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食品加工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1786年,英國出現(xiàn)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面粉工廠。1829年,世界上第一個罐頭廠建成。1885年,美國將噴霧式奶粉技術應用于工業(yè)生產。面粉屬于初加工食品,而罐頭和奶粉等則屬于深加工食品。食品加工工業(yè)對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根據(jù)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數(shù)據(jù)顯示,其36個成員國中,有2200萬人從事食品和飲料生產。在歐盟國家,美國、日本,食品工業(yè)提供的工作崗位,分別占整個工業(yè)就業(yè)人數(shù)的11%、9%、13%。
對于消費者而言,深加工食品也有不少優(yōu)點。首先,可供我們選擇的食物種類更加豐富。比如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飲用無乳糖奶制品、豆乳、燕麥奶。與此同時,各種殺菌、保鮮技術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其次,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手段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比如,精煉菜籽油所含的危害心臟的芥酸成分被大大減少。更重要的一點是,流水線式的生產工藝,降低了食品的價格。由于可以便捷地買到性價比適宜的成品或半成品,人們可以大幅度減少用于烹飪的時間,有效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超加工食品是指加工程度較高,以工業(yè)化模式生產的預包裝食品,尤其是為了模仿未加工或低加工食品的狀態(tài),展現(xiàn)良好的感官特性,掩蓋最終產品的不良狀態(tài)而添加調味劑、色素、乳化劑、保濕劑、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經過氫化、水解、擠壓或油炸工藝的食品。如糖果、餅干等甜味食品,碳酸飲料,添加除鹽以外的防腐劑(如亞硝酸鹽)的肉丸、肉餅、肉腸等重組肉制品,方便面,冷凍的即食食品(如匹薩)等。
那些具有健康風險的超加工食品,多數(shù)含有比例較高的總脂肪、飽和脂肪、糖、鹽,但其維生素與纖維素的含量很低,因此其整體營養(yǎng)質量較低。它們總是出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中,人們常因為經濟實惠、美味方便、包裝吸引人而購買它們。但事實上,它們十分不利于人體健康。
近年來,在許多國家居民的日常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急劇增加。調查表明,在歐洲、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和巴西等地區(qū)和國家,人們飲食中的超加工食品熱量占每日能量攝入總量的25%~50%。2018年,英國《醫(yī)學雜志》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聲稱,超加工食品與心腦血管疾病、過早死亡等健康風險之間存在關聯(lián)。超加工食品與癌癥之間可能存在關聯(lián):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10%,整體癌癥風險增加12%,乳腺癌風險增加11%。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研究表明,通過改變發(fā)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避免約三分之一的常見癌癥發(fā)生。
現(xiàn)代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快,完全不吃加工食品似乎不太現(xiàn)實,但應控制攝入量和頻次,尤其注意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比例??偠灾谌粘I钪?,均衡飲食并豐富膳食種類,才是我們需要長期堅持的健康飲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