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第四中學 劉 偉 孫存波
基于“線上教學”的實踐案例,闡述了“線上教學”可借鑒的實效性做法,結合實踐體驗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融合,提出了可參考建議;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倡導應用驅動,以課堂為主陣地落實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厘清“線上教學”的要點,落實“家校共育”,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
“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到課程內容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與組織者的作用,“線上教學”的關鍵,一是落實好“自主學習”導學案的擬定,二是做好推送優(yōu)質微課或直播精講。
擬定基于“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經(jīng)歷“自主學習”來造就。課程內容的設計基于助力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基于學生認知水平與生活經(jīng)驗的情景,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的過程中去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夠真正學進去,從而達到想學、愿意學、自覺學的效果。
設計案例一:如在學習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一節(jié)“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時,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設計為:找一支撐物與薄硬紙板架起如圖所示的斜面,再找一易拉罐(未開罐的更好)代替小車,在水平面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和直接用桌面,模擬“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
(1)實驗注意事項:讓同一易拉罐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目的是使易拉罐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這種研究法叫_______。
(2)實驗中同一易拉罐在_______表面上運動的距離最長,表明它在該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
(3)假設水平面絕對光滑,易拉罐不受任何阻力,則它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運動。
本實驗設計通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物動手活動,進一步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實驗,能從形象直觀的物理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通過現(xiàn)象分析,能總結相應的物理規(guī)律或結論。適當挖掘生活資源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設計案例二:在學習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二節(jié)“滑輪及其應用”時,設計如圖。
(1)將圖(a)中滑輪組拆解后如圖(b),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是組成滑輪組的_____滑輪部分,其掛重物的部分為組成滑輪組的滑輪部分,它們是通過____根線連接在一起的,并在圖(a)中標出線的起點與終點;(2)仿照圖(a)從線的起點處,用一筆將圖(b)的滑輪組組裝起來;(3)如圖(c)將線的起點固定在動滑輪部分,線應固定在何處,你能用一筆將滑輪組組裝起來嗎?畫一畫,試一試。
本設計是通過信息技術獲取課本上的圖(a),再處理拆解為圖(b),進一步改編為圖(c),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直觀地了解滑輪組的組成,進一步理解滑輪組的概念,又能突破滑輪組繞線的難點。這樣的設計還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滑輪組各部分的聯(lián)系與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降低了認知與理解的難度,能引領學生更好地落實“自主學習”,通過教學來看取得了良好的助學效果。
推送優(yōu)質微課或直播精講。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時長最好控制在20 分鐘左右。切忌講解面面俱到,學生已經(jīng)學會的不愿意聽,學不會的不要講??傊盐找粋€原則: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講解,把不會的、一知半解的、存在疑惑的地方幫助學生弄明白,讓學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只有這樣的微課或直播課,才能持續(xù)吸引學生,讓學生有獲得感。
指導家長落實“家校共育”,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在整個疫情“線上”學習期間,很多教師都要求家長督促、監(jiān)控學生學習,其實很多家長的管理是有問題的,多數(shù)家長僅僅關注孩子的“學習的形式”,只要孩子老老實實趴在書桌前,他們就安心,只要孩子玩一會,家長就督促其去學習,甚至大吼大叫,時間久了,孩子就不聽了,甚至反抗。如果家長不轉變觀念,繼續(xù)強硬管理,就會發(fā)生沖突,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教師要引導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審視問題:一是孩子的問題多數(shù)是家長與家庭問題的“影子”,家長要從審視自身與家庭問題方面解決孩子的問題;二是要從關注孩子成績、學習形式,向關注孩子的習慣、品行等方面轉變;三是不要一味地只想著管控孩子,更要學會放手。這不僅僅是疫情期間的問題,也應是我們今后工作中需要長期關注、跟進指導的問題。
二、努力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
掌握一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網(wǎng)絡優(yōu)質資源,對于“線上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今后教學所必備的技能,它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掌握相關軟件的實用技能,助力導學案、PPT 課件設計。我在學案編輯、PPT 課件設計過程中,通常借助圖片獲取與修改編輯軟件,如“畫圖”“Photoshop CS6”“截圖軟件”等,這些軟件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獲取想要的圖片,并能對圖片進行相關的編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圖片非常便捷,能夠進一步提高導學案、PPT 課件的設計效果。
二是掌握相關軟件的實用技能,助力微課錄制、直播授課設計。網(wǎng)絡資源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質素材,掌握一定的視頻獲取與編輯軟件的實用技能,對教師的微課錄制、直播授課設計等都會有便捷而高效的作用。常用的視頻獲取方式有兩種:一是借助軟件直接下載,如“稞麥綜合視頻下載”“維棠”等。在本次疫情“線上教學”期間,我借助這些軟件,把“國家中小學網(wǎng)絡云平臺”上的相關視頻課程資源下載加以剪輯,為“線上教學”提供了便利,增強了教學效果;二是借助軟件獲取不能直接下載的視頻資源。臨沂市智慧教育云平臺提供的“暢言教學通”里的“錄課”“Apowersoft 錄屏王”等都是非常簡單而實用的錄屏軟件。通過這種方式,我從“濟南空中課堂云點播”和“學測星”中獲取大量的視頻片段,在“線上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掌握相關軟件的實用技能,編輯所需視頻資料,精準落實教學設計。在我使用過的視頻編輯軟件中,“EDIUS 6”是最好的一款,將該軟件與“格式工廠”結合使用,基本能夠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一切視頻效果。如今我通過這兩款軟件編輯了“每日一題”或“每日一講”,時長2-3分鐘,每天推送一個片段給學生,深受學生喜歡。
四是掌握相關軟件的實用技能,錄制學生所需的微課。利用錄屏軟件可以錄制微課,在本次疫情“線上教學”期間,我發(fā)現(xiàn)“微課通”這款軟件非常好用,使用方法簡單,最關鍵的是在講解的同時,可以寫一寫、畫一畫,讓教師的講解更直觀,思路更清晰,并且能夠呈現(xiàn)給學生,進一步達到微課的高效、便捷、優(yōu)質的效果。
一、用簡單的心態(tài)看待“線上教學”的效果,正確認識學習
學習是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習的途徑是多樣化的,“線上學習”僅僅是一種形式,沒有這種條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學習,“線上學習”感覺效果不佳,也完全可以另辟新徑。但不管哪種途徑,只要有成效,學生感覺適切的就是“好的”,不要把問題想的太復雜。我們之所以要選擇,是追求學習效果“最大化”的需要,也是契合自己心理預期,避免焦慮的需要。
我認為,學生不愿學習課本,哪怕借助“居家學習”讀上一兩本有意義的書籍,也是不錯的選擇;學生不愿閱讀,哪怕借助“居家學習”練一手行如流水的硬筆書法,也是不賴的選擇;學生不愿書寫,哪怕借助“居家學習”能練就把家務活做的井井有條,也是正確的選擇;學生不愿做家務,哪怕借助“居家學習”能管控好自己的時間,做到起居有時、飲食有節(jié),也是可以的選擇?;诖?,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轉變思維,正確指導課本內容學不進去的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二、要用好“疫情”教科書,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疫情是一本內容豐富生動的教科書,要讓學生們從中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更好地發(fā)展生命;學會珍惜、從容、感恩、擔當、責任……需要每一個用心的教育工作者用好這本教科書,開發(fā)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課程。
在復學伊始,我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編輯了“國家中小學網(wǎng)絡云平臺”上的相關視頻資源,制作了《復學第一課》,其內容包括“防疫常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愛與感恩”“以愛之名,向陽而生”“疫情之后,如何做好開學心理準備”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教會學生要從自己做起,保護環(huán)境、維護自然平衡,面對疫情要科學做好自我防護,胸懷感恩之心,敬畏自然、敬畏規(guī)則、敬畏責任、敬畏真情,同時,指導學生做好疫情之后的開學心理準備與調適。這一視頻為全校班主任的復學第一課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班主任結合視頻,通過暫停適時講解,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著眼當下,總結“線上教學”經(jīng)驗,讓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成為新常態(tài)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要鞏固深化這次線上教育的教學成果,下一步進入常態(tài)化了,學校正常開學以后,不能把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成果丟掉,要進一步保護好、發(fā)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線上”教學為原有的“線下”教學帶來了很多啟迪,也提供了諸多新的突破口。廣大教師應主動思考,積極研究,創(chuàng)建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新樣態(tài),并使之成為教學新常態(tài)。
著眼當下,提振學生學習信心。教學效果的好與壞,最終通過學生學的程度加以反映,學習效果的好與壞,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學生。由于疫情超長假期,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甚至產(chǎn)生了心理問題,懼怕學習,不想學習或有輟學的想法。要解決這些問題,需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導學生要面對現(xiàn)實、正視問題。首先要做好“線上教學”學情摸排,通過測試真正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對教師有的放矢的教學是很重要的;對學生不公布成績、不排名,但不等于讓學生“掩耳盜鈴”,要讓學生認清自己的真實水平,提出補救的措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決心與幫助的溫暖,提振學習的信心。
二是教師要以“基礎知識”為切入點,落實學科教學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重塑學生學習信心。學生往往因為學不會而焦慮,而人在焦慮煩躁的時候,是記不住,學不進的。為學習新知識,學習者需要具備與此相應的基礎知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主張在設計教學時,要進行任務分析,逐級找到各個知識點的基礎和前提,實際上就是針對這種知識基礎而言的?;A知識會影響到新知識的學習,復學后的教師要以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知識為切入點,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心理條件反射。讓學生在心情比較平靜的狀態(tài)下,體驗學習的高效狀態(tài),感受到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前不會的習題現(xiàn)在會了,進一步提升積極情緒,在不斷嘗試成功的過程中提升自信,學生會感覺自己變得聰明,并且感覺學得不累。寄宿制學校可以借助周末或假期,借助“線上”落實基礎知識,尤其非寄宿制學校借助“線上”落實基礎知識,是便捷、實用而又高效的。以基礎知識落實,鋪平新知學習之路,營造積極的心理條件反射,這是解決厭學的根本,并且這種條件反射是可以后天建立的,以此來逐漸影響學生,提振學生的學習信心。這也為我們解決學生厭學、輟學提供了新思路。
總結“線上”教學經(jīng)驗,延續(xù)好的做法,讓“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成為常態(tài)。一是教師要重新審視原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研究哪些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針對性、實效性,研究哪些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學習變得更直觀、更有思維可視性。如在物理教學中,很多課堂中不能演示實驗的在網(wǎng)上能找到視頻,沒有視頻的也能找到相關的圖片,這些資源都能形象、直觀地展示物理規(guī)律的生成過程,有益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學中我下載的洋蔥物理視頻資源,深受學生喜歡且效果頗佳,尤其是章節(jié)復習課,讓有關實例、實驗,形象、生動地走進課堂,大大增加了教學信息量,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取這些教學資源要注意其科學性、嚴謹性,存在問題的資源不要選取。
二是讓好的“線上”教學經(jīng)驗落地生根。在本次疫情“線上”教學期間,教師提升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力,掌握了信息技術軟件的實用技能,感受到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便捷與高效。這僅僅是個開始,教師應增強自己的信息技術敏感性,不斷吸收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讓技術與教學真正融合起來,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如“釘釘”或“微信小程序”里的“每日交作業(yè)”等,能夠便捷地評閱學生的客觀題作答情況,并能對學生的作答即時作出分析,給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提供科學的參考。有時,我根據(jù)學生作答分析,將相關題目錄制微課講解,每個微課3 分鐘左右,及時推送給學生,避免了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等到下堂課去解決,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時效性,并且學生還可以隨時進行反復觀看,這種方式不但學生很喜歡,而且效果也非常顯著。
在疫情期間,我們還借助便捷的平臺實現(xiàn)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間的可視化、即時的互通交流,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方式提供了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在不受時空限制的條件下,指導學生學習、實施線上檢測、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隨時家校溝通、即時教學研討、精準的教學分析等方面都提供了新思路,新辦法。
三是要厘清“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關系?!熬€上教學”雖然有些凸顯的優(yōu)勢,但代替不了“線下教學”。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確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機制創(chuàng)新”的基本方針。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落實應用驅動、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關鍵所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將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討、堅持責任。
“線下教學”所營造的濃厚學習氛圍、教師的現(xiàn)場指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師生與生生間的感情流動等,這是“線上教學”的弱勢。我們要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讓“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同生共長,結伴而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作為目前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其效果已經(jīng)顯現(xiàn),其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越性得到教師的認可。只要大家共同為之去探索、去開發(fā)、去實踐,我們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燦爛,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全面實現(xiàn)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