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忠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能夠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喚起學生熱愛祖國的熱情和為祖國獻身的精神,是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研究、不斷摸索適合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積累經驗,不斷把愛國主義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具體化,讓愛國主義真正融入到體育教學中。
[關鍵詞]體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方法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的光榮傳統(tǒng),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以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認真研究、不斷摸索適合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積累經驗,不斷把愛國主義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具體化,讓愛國主義充分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一、體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
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由于它內容多,范圍廣,牽涉到情感、行為和禮儀等各個方面,在教學中要尋找正確的教育途徑。
1.發(fā)揮教師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進行肢體行為上的指導教學,教師通過一系列的示范動作,鍛煉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的體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情感、道德觀和價值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體育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榜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潛意識中影響學生,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的體育教學中。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個性心理進行訓練,切實做好通過體育項目活動讓學生了解到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愛國主義情懷。如在長跑項目中,讓學生明白只有經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戰(zhàn)勝困難,才能達到增強體質及培養(yǎng)自身堅毅品質的目的。這種自發(fā)的、自覺形成的思想,對青少年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形成有著積極作用。
3.優(yōu)選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要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性和學生身心等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具體形象化的引導教育,選擇課堂教學內容 時,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其中。在隊列練習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和集體主義意識;在跳遠、長跑等練習時,要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頑強精神。在教學時,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增加體育游戲,培養(yǎng)學生樂觀、開朗、陽光的性格,時刻讓學生牢記愛祖國、愛人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
二、按年級進行不同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愛國主義信念的確立,愛國主義行為的養(yǎng)成,是一個通過教育逐步形成的過程。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要在各級各類學校一以貫之,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則應針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體現(xiàn)出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層次性。初中三個年級的體育教材有連續(xù)性,也有層次性,體育教師一般也都是隨年級任教,這就為教師探索同一教學內容、不同層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條件。
以足球教學為例:七年級學生應了解足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八年級要求學習腳內側撥球和拉球技術,九年級學習頭頂球、運球技術,三個年級的教學要求層次分明,逐步加深。在教學中只有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七年級剛開始學習足球時,利用半節(jié)課時間介紹足球的發(fā)展概況,介紹我國古代足球的發(fā)明,宋朝時期的宮廷蹴鞠,《三國演義》中高衙內如何玩兒足球,說明古人玩球的方法和今天的足球規(guī)則基本相同,從而證明我們的祖先發(fā)明這種游戲比歐洲要早幾百年。同時聯(lián)系到古代的賽馬、射箭、賽龍舟等體育競技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早的創(chuàng)造出來的,讓學生從心底里滋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學習足球知識的興趣。
八年級利用足球比賽中間休息時間滲透我國近代足球發(fā)展的曲折歷程。20世紀一百年間中華民族貧窮落后,任人欺辱,任人宰割,受盡恥辱,弱國無外交,弱國同樣沒有體育之地。由此引導學生不忘國恥,增強民族自尊心,激起學生為雪國恥而奮發(fā)的斗志。
九年級面臨畢業(yè)與升學,增強自信心非常必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體育事業(yè)飛躍發(fā)展,雖然男足只有一次沖出亞洲,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和精神,卻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女足叱咤世界足壇,女排、國乒、游泳、體操、跳水都擠身世界前列。從一塊獎牌也沒有到國旗一次次在世界體壇連續(xù)升起,足以說明中華民族不是“東亞病夫”。中國國力的強大,體育事業(yè)相應強盛起來,中國人有能力、有信心成為世界體育強國。用這些實例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強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決心。
三、以榜樣的力量激勵愛國情感
習總書記在《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強調:“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薄拔覀円邠P愛國主義旋律”“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存崇敬?!睘槊褡宓慕夥拧业母粡姸鴬^斗獻身的人是民族英雄;為祖國的體育事業(yè),為中華民族挺起腰桿兒而奮力拼搏的體育健兒,同樣是我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以他們?yōu)榘駱邮菒蹏髁x教育的鮮活教材。
提前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收集整理體育英雄事跡,在室內體育課上學生自愿發(fā)言,講述自己掌握的體育英雄事跡。有的講女排五連冠,有的講陳月玲、陳定、劉紅永奪奧運桂冠的事跡,還有的學生能把國乒第一人容國團的事跡詳細地介紹,并將“人生難得幾回拼”的豪言送給同學們。最難得的是有的同學介紹女排隊長朱婷捐資兩千萬為家鄉(xiāng)小學修村路的事跡,并加上自己的感想,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一堂室內課就是一次傳遞正能量、展示進取心、高歌愛國情的展演。利用班級墻報,展示學生收集的體育英雄的照片,一次展示60張個人、集體的英雄照片,郎平躍起扣殺、李寧飛躍鞍馬、鄧亞萍急救險球等,英雄的光輝形象同學們看在眼里,激發(fā)了他們?yōu)閲鵂幑獾臎Q心。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可以從電視和手機中獲得大量的直觀信息,充分利用影像給學生直觀感受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利用室內課給學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體育節(jié)目,播放女排奪冠、孫楊爭雄、國乒完勝的情景,讓學生激動不已。同學們有的高喊“加油”,有的鼓掌,有的站起來、跳起來歡呼,他們鼓動的是勇氣、表達的是崇敬、抒發(fā)的是豪情。愛國主義教育就是這樣在一次次活動中進行,在一幕幕影像中受益,在一張張照片中聯(lián)想,在一場場演講中升華。通過多種形式、多條渠道的影響滲透愛祖國、愛人民的純真之情,必然在思想中積淀,形成巨大能量,促進其健康成長。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傳達愛國情懷
游戲是學生比較偏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在中學體育教材中,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jié),又有對抗和競爭,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教育要根據(jù)游戲的內容和特點切合實際進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戲的思想內容,又不牽強附會。教師對游戲的選擇要準,滲透要實,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練法”等,創(chuàng)作出一定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如在教“沖過火力網”這一游戲時,教師可先用收錄機放一段密集槍炮聲的錄音,接著對學生講,今天我們都來當一次解放軍,為了保衛(wèi)祖國的安寧,奪取戰(zhàn)斗的勝利,我們要機智勇敢地沖過敵人的“火力網”,在播放的槍炮聲中做游戲。還可以通過講英雄人物故事,介紹英雄人物事跡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做學生很投入,愛國主義情操在游戲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華。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體育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感受和體驗。中學生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只要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恰到好處地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于教學之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敬榮.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J].文教資料,2006,(15) .
[2]李文秀.體育教學中如何貫徹德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2,(30) .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