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芬
[摘 ?要:國家全面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落后的地區(qū)閑置的勞動力,大量涌向各沿海特區(qū)或經濟較發(fā)達的大中城市,造成留守在家的兒童便成了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要是我們不能妥善處理與解決這種問題,對于留守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身兼小學班主任的教師不僅要時刻關注留守學生動態(tài),還得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上加以關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留守學生;關愛策略]
據社會調查我國當前留守在家的中小學生占比較多,尤其是那些較偏遠、貧困的農村小學留守學生數量龐大,作為班主任要是平時對這個群體關心、照顧不足,很容易就使這些學生心理產生障礙,影響其學習與健康的成長。201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大教育部門和學校關愛保護力度”的要求。小學班主任作為教授留守兒童學科知識、幫助兒童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啟蒙者,應積極發(fā)揮自身關鍵性的作用,盡心盡力地關愛留守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一、了解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
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做到關愛留守學生呢?第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班級里留守學生的日常動態(tài),留意他們學習上及思想上的變化。通常來說,這些小學生因自己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家庭不完整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和孤獨。留守生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成績差,學習動力不足,缺乏父母指導和監(jiān)督,學習普遍不夠自覺;二,自卑感強,安全感差,因與父母分離缺乏關愛與呵護,心里普遍缺乏安全感與較為自卑;三,行為習慣較差,因大多由祖父輩照顧,老人管教能力有限,對孩子疏于引導。
二、梳清留守生問題加強引導與教育
留守小學生由于缺乏關愛,在行為和心理上存在著許多問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有的學生行為習慣較差,作為班主任就需要使學生認識到這種行為習慣對自己現在或將來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從而幫助其積極改正,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再比如,一些學生自卑感較重,班主任就需要在學習中多關心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建立起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只要班主任針對學生的個體情況予以引導教育,就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促進留守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家校合一助留守生健康成長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幫扶機制,親子分離對小學生心理和情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期,家庭的引導與陪伴至關重要。因此,班主任要積極與家長配合,共同關注留守學生,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首先,班主任要與其現有監(jiān)護人取得聯系,使現有監(jiān)護人能夠真正履行自己的監(jiān)護責任。比如,教師與學生的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取得聯系,做好祖父母及外公外婆的工作,指導這些老人們管理學生,使老人們認識到照顧學生生活的重要性,并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心,使他們在心里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對孩子們有效關愛與監(jiān)管,可以規(guī)范留守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另外,班主任要積極與學生的父母取得聯系,并留下他們的電話號碼,一旦學生出現問題,要能夠及時與其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共同商定學生管理策略。
四、點燃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留守學生的心理多是自卑的,他們長期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缺少父母的引導與教育。他們的內心是不成熟的,也是脆弱的。留守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都不夠,時常感到無助和孤單。鑒于此種情況,作為班主任就要用自己的激情和熱心點燃學生,使學生能夠對生活和學習重新充滿希望,積極面對各種挑戰(zhàn),從而逐漸強大起來。要實現這種教育效果,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多開展一些關于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學生認識到,即使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自己依然可以得到周圍人的關愛,這種愛有教師的,有同學的,有親人的……班主任還要引導留守學生認識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使留守學生從心里關心、熱愛自己的父母,從而鞭策自己積極生活,努力學習,以回報父母的辛苦養(yǎng)育。要多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樣,他們的心理才能夠平衡,從而健康發(fā)展。
另外,班主任要多開展一些有趣而充滿激情的活動,比如演講活動、文藝活動等,多鼓勵留守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己,多給他們以肯定,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自身的強大。在課下,班主任要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各種興趣,比如和他們一起踢球、做運動等,使他們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濃濃的愛。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留守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點燃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最后,還可以借鑒南都公益基金、“寸草安心”專項基金等社會公益團體在學校設置心理問詢點的模式,鼓勵社會公益機構或專業(yè)的志愿者深入偏遠學校,幫助留守兒童疏導心理和情感上的各類問題。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現階段小學留守學生是一個廣大的弱勢群體,他們在思想、生活和學習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班主任要多關心他們,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多對他們給予幫助,要能夠使他們真正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內在的熱情,使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克服困難,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對于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朱青山.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N].江蘇教育報,2020(06).
[2]袁野.愛的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J].神州,2019(35):117.
[3]馮麗麗,萬曉春,陳敏,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J].才智,2020(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