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瑞明
摘要:在我們國家不斷迅猛發(fā)展及進步,我國對于教育信息化設計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的不可替代性也日益凸顯。論文通過對在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學生的基礎差異和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提出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和思想,以及具體實施措施和條件,經過課堂驗證,對方案進行完善,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深化,從而提高職業(yè)教育的理念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視角下;語文課堂;個性化;學習策略
引言
在時代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國家的教育思想持續(xù)地更新和完善,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多樣性為學生引入知識內容,讓學生與計算機進行交互,拓展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提供更加開闊自由的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高質量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其更好地學習知識內容。
1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信息化社會的不斷推進,大量電子產品被人們接受,信息化教學資源越來越多,信息技術推動了職業(yè)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職業(yè)院校的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智慧職教、云班課等教學平臺和軟件,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學習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視頻、圖片等資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師生通過微信、郵件、留言板等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互動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育信息化視角下的語文課堂個性化學習策略
2.1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學定教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過程主要圍繞教師“教”,教師演示講解,學生模仿操作,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漸減退,學習興趣及意識也逐漸淡薄,阻礙了學生成長。而在引入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語文個性化學習中,教師切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學習需要,充分設置微課的內容,注重主體教學從教師的“教”轉變成學生的“學”,課堂上再根據學生對于微課的內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展開交流探討,從而突破重難點,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也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胃口”設置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和探索,科學合理地“以學定教”。信息技術對教學起作用的核心之處就在于隨著傳媒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瞬間將萬千師生連接在一起。例如,在翻轉課堂教學前,教師可將開發(fā)的微課程視頻等學習資源推送至學生微信端,供學生自主學習和檢索。學生可實現(xiàn)隨時、隨地的學習,并可與教師進行實時交流。而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及時了解學情。針對學生的困惑,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等手段虛擬出接近真實的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使一些深奧的或者只能靠想象去理解的東西變得淺顯易懂。微課視頻錄制、在線教學互動平臺、開放課程平臺等越來越成為教學的常態(tài),信息技術已不再是簡單的多媒體課件或IT實驗設備等進行教學的輔助手段。
2.2增加語文課堂信息量,開闊學生的眼界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物聯(lián)網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行業(yè)引入“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日益發(fā)展普及所帶來的利好條件,為語文教育提供更為廣闊的教學空間,從而來增進補益?zhèn)鹘y(tǒng)教育的方式及進程,同時也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開拓機遇與可能。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年齡和興趣點,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制造教學情境,在教學中給學生增加信息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閱讀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育講堂中,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不能與學生進行交流,導致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不能表達出來,使學生形成思維的障礙,使課堂的氛圍沉悶壓抑。
2.3增強感悟釋放心靈,采用個性化閱讀方式
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個性得到釋放,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這是語文教學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全身心參與,帶動語文教學全過程,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教師有意識地逐步地在最大限度保留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他們用“正確”方式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鮮明個性。古人說“文貴自得”,現(xiàn)代人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有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自從有了課堂教學,閱讀就是獨立的、個性化的心理過程和認知行為,任何強加于這個心理過程和認識行為之上的過程和行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都是不討學生喜歡的、令人生厭的教學過程和行為。如:教學《一夜的工作》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生:作者何其芳是后來的,凡事講究先來后到,這說明總理做事講原則。生: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總理每天十分繁忙,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他批示。這只是一篇講話稿,我覺得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當務之急,故而放在后面。接著,教師通過播放PPT,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周總理慈祥的面龐、工作時的場景出現(xiàn)在同學們的面前。老師讓同學們面對總理的畫像,仿佛總理就在我們的面前,讓學生用深情的語言對總理說說心里話。生:辛勞啊!工作繁忙!夜以繼日!生:新中國剛成立,不計其數的事情等著總理去安排、處理,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年的戰(zhàn)爭,一窮二白,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當然不會鋪張浪費了。由上可見,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學生身臨其境,思維得以充分激發(fā)、語言變得極其豐富,個性化閱讀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4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堂檢測的個性化評價
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課堂檢測的個性化評價為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布置創(chuàng)設條件,激勵集體成長個性,也為后進生的學習建立了信心。例如,制作課堂檢測統(tǒng)計分析表,讓分層教學更加有效,作業(yè)的分層布置也更趨于合理?!墩Z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一)識字與寫字,明確指出: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針對識字與寫字目標,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依據組內學習情況,自行制作單元字詞識記測試評價,以備每周字詞整理測試用。在測試結束后整理出易錯字、易混淆字、形近字等數據信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指正和指導,積累總結學習經驗,促進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后進生的學習品質和個性成長,讓他們在集體學習中獲得自信人格,從而呈現(xiàn)出他們特有的個體成長狀態(tài)和學習可能,在課堂上及時以生生互評、師評等方式生成鼓勵評價,不斷激勵群體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語文個性化學習中的優(yōu)勢,能優(yōu)化初中語文課堂個性化學習,深化語文課堂改革,從而全面提高語文個性化學習質量,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娥.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個性化學習的有效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
[2]曾本凱.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個性化學習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上),2018(1)
[3]梁玉龍,朱月富.淺談開展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9(1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