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文
摘要:學習小組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管理形式、教學載體形式,在運用得當?shù)那疤嵯?,既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小組對提升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學習小組提升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學習小組成員自愿結合、實施無領導小組討論教育策略、鼓勵學習小組之間的合作型競賽等實現(xiàn)。
關鍵詞:學習小組 高中生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教育 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
在人類歷史上,自教育產生以來,關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討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進入工業(yè)文明時代以后,為了滿足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規(guī)?;葘θ瞬诺男枨螅逃芾?、教育方法出現(xiàn)了諸多創(chuàng)新。中小學班主任主要工作是學生的德育和班級管理,重在管,但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其思維方式和觀念已經(jīng)接近成年人,因此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應當基于這個客觀現(xiàn)實進行。筆者擔任了十幾年的高中班主任,近幾年在班級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創(chuàng)新,引入了學習小組這種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方式由“我管”轉變?yōu)椤拔覍А?。該方式實踐兩年多來,學生成績和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升,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入了新動能。
一、將學習小組引入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依據(jù)
在教育管理領域,小組學習指的是在傳統(tǒng)的大班教育基礎上,按照特定的原則和標準對學生進行分組,打亂教學組織邊界和教學資源的配置方式,從而提升教育水平、實現(xiàn)更高教育管理目標的一種組織方式。之所以將學習小組引入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塑造,主要有這樣幾個依據(jù):
1.學習小組順應“合作主義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從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產生了一種“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的新型教育模式,David、Koonts等人便是著名的倡議者。“合作主義學習”和“合作主義教學”主張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主體與多主體之間的互動、對話、交互、交往等,實現(xiàn)“學知識”“學實踐”“學會共同生活”的目的,其本質是立足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博弈,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共同進步。學習小組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本質上是“合作主義教學”的內在主張。
2.教學管理的“對話教育范式”客觀上要求引入學習小組
近百年來,管理學的范式先后從“科學主義管理范式”走向了“人本主義范式”“多元主義范式”等,這決定了教育管理學整體上也沿襲這樣的路徑在發(fā)生變革。多元主義范式下一個主要的管理模式或者說管理方向就是“對話式管理”,反映在教育管理領域就是“對話式教育管理”,這指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載體、教育資源、教育主體與客體等都可以實現(xiàn)一定的和諧對話,去實現(xiàn)大的教育整合,提升教育效果。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重新劃分教育資源、劃定教育邊界等,有利于在傳統(tǒng)大班的基礎上引入一定的競爭因素,使學生可以在自組織中實現(xiàn)對校園公共事務的管理。
二、學習小組對提升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從教育內容維度看,自我管理既是一個德育命題,又是主體性教育命題、智育教育命題、校園公共事務管理命題。對于高中生而言,自我管理實際上是學生主體與學生客體在學習、生活、實踐過程中的統(tǒng)一。將學習小組以一種恰當?shù)姆绞揭敫咧猩逃?、服務和管理,有這樣幾個顯著的影響:
1.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中的學生參與度
受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影響,高中生普遍存在顯著的“高考狂熱”心理,其學習、生活往往都是以高考為核心。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講學、學習實際上都以應試教育為導向,評價教學管理成效的核心指標就是考試成績、本科上線率,這就決定了高中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存在顯著的封閉應試、自我追逐等心理。將學習小組這種組織形式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可以打破學生原有的封閉學習邊界,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參與對話、參與管理校園事務的積極性。
2.有利于消除灌輸式教育的弊病
在我國特殊的教育體制下,長期的“權威型”文化傳統(tǒng)、集權式管理方式、應試化教育模式以及計劃經(jīng)濟思維等交織形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即“灌輸式”教育。灌輸式教育在管理方面遵循“模板化”“工程化”思維,在管理中強調統(tǒng)一性,忽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出來的是大量的應試教育“機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小組學習將學習型組織理論倡導的“自我超越、系統(tǒng)思考、團體學習、樹立共同愿景、改善自我心智模式”等步驟引入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激發(fā)了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對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的超越和創(chuàng)新。
3.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管理心理學認為,小組學習這種教學組織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干預行為,其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即提升學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應對特定任務并能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在當代素質教育背景下,掙脫應試教育體制,從知識結構上增強對學生的這種“通識教育”、核心素養(yǎng)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應對復雜生活情境、生活壓力的能力。常見的挫折教育、情感教育、正當防衛(wèi)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合作型教育等都可以穿插到這種小組學習中。
三、通過學習小組提升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陶行知認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在這一過程中,應做到“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
1.學習小組成員自愿結合
以學習興趣、人緣等為切入點的教學組織方式通常比以行政化手段劃分的教學組織方式更具效率。在學習小組的籌建、搭配中,學生為主體,自愿以興趣等為依據(jù)組建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小組的運作過程中,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原則,學生自主推舉學習小組組長,自主地開展小組學習,制訂學習計劃。
2.實施“無領導小組討論”策略
在教育學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無領導小組討論”是面試環(huán)節(jié)中一種重要的測試手段。通過制定一定的無領導小組討論規(guī)則、提供一定的教育學習案例,讓學習小組進行無領導式的討論,這一方法可以培養(yǎng)每個人的領導潛能,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超越課本知識、超越課本理論,自覺學習管理學知識、領導學知識的良好氛圍,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3.鼓勵學習小組之間的合作型競賽
按照博弈理論,人類的“合作型博弈”之進化,一方面依賴于人類文明理性的進步,另一方面則直接來源于博弈游戲規(guī)則的不斷進化,即依靠談判、妥協(xié)等形成的制度、流程、規(guī)則等,人類之間可以實現(xiàn)某種良性的合作型博弈。高中生正處于爭強好勝、血氣方剛的階段,僅將小組學習引入教育過程還不夠,必須引入合作型競賽。教師充當學習競賽的規(guī)則制定者、裁判員、導師等,不同的學習小組則在游戲規(guī)則框架內展開良性的和平競賽,進而實現(xiàn)你追我趕、互相超越、互相進步的學習氛圍,這也正是學習型組織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張明亮.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培養(yǎng)與探究——淺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 J ].學周刊,2012(6):153.
[2]安世遨.教育管理范式的歷史發(fā)展與趨勢[ J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25.
[3]黃曉萍.學習型組織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