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杜少卿與金雯青比較研究

2020-09-10 07:22程靜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4期
關鍵詞:儒林外史

程靜

摘? 要: 杜少卿和金雯青分別是《儒林外史》和《孽?;ā分械闹饕宋铩T诮Y構上,他們都是書中的主線人物,且行動上都有求新求變的沖動,但是二者也有很多不同。盡管兩部書都是以科舉制度為主要背景,但是杜少卿表現為對科舉的主動超越,而金雯青則一生都局限于科舉之中,無法自拔。前者熱心于救世,表現為反對科舉;后者則潛心于功名,沉浸其中而不自覺。前者在人情交往中,體現出難得的魏晉風度和人間真情;后者卻囿于人事,虛情相待。通過對這兩個形象的比較,可以看出兩部作品不同的悲劇本質,杜少卿更多的表現為超越禮教,超越科舉,但是最終超越而不可得,所以給人無限的感慨;金雯青更多表現的是在新舊沖突的文化背景中,不能夠超越自我,超越時代,所體現的是一種隨波逐流的悲哀。

關鍵詞: 杜少卿;金雯青;《儒林外史》;《孽?;ā?/p>

中圖分類號: I20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04-0010-06

《儒林外史》與《孽?;ā窂膯柺乐两瘢嚓P研究不勝枚舉,研究的角度也都很獨特新穎,對于本文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研究《儒林外史》的文獻有很多,包括對文本的研究。王平的《〈儒林外史〉的文本構成與意義詮釋》,從制度層面與精神層面揭示八股取士與功名富貴對文人士子的摧殘,改造社會的理想無法實現之后,作者只能寄希望于市井奇人。

王碩的《〈儒林外史〉的文化解讀》,從中國傳統(tǒng)的儒釋道文化的角度對《儒林外史》做了全方位的解讀。王菊艷、周斌《從杜少卿的形象看〈儒林外史〉對儒家理想人格的思考》,則側重于挖掘杜少卿身上蘊含的儒家理想人格—— “內圣外王”的統(tǒng)一。李漢秋的《〈儒林外史〉泰伯祠大祭和儒家思想初探》,以泰伯祠祭祀活動為出發(fā)點,將遺賢感舊與禮樂崩壞聯系起來,為儒家思想探尋新的出路。陳美林的《20世紀〈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顧》,從文本思想意蘊,藝術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技巧及人物描繪等方面,對20世紀以來的諸多文章論著做了回顧總結。

對人物的研究。戴莉、潘海全從平居豪舉慷慨俠義、淡薄名利漠視權貴、尊重女性獨樹一幟三個方面對《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形象作了深入分析,主要體現他藐視錢財為人慷慨的性格。張莉姍在《〈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新論》中,認為杜少卿并非“儒林敗類”,而是“封建貳臣”。李偉的《論杜少卿的“多余人”形象》,分析了造成他“多余人”的身份與地位的原因,是性格使然,他既是社會的反叛者也是時代的覺醒者。這些文獻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儒林外史》的思想內涵與人物塑造作了深入研究,為本文的展開提供了思路。

對《孽?;ā返难芯恳膊辉谏贁?,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分析文本的思想內涵。郭志芳的《〈孽?;ā刀嘀匾馓N探析》,認為《孽?;ā肥且磺┦牢娜说谋?,充滿了諷刺性與狹邪色彩,甚至與歷史小說都有一定相似性,并非僅僅論述其譴責意義。董偉巖的《從〈孽?;ā悼赐砬迨咳巳烁竦碾p重性》,著重描繪了晚清文人與傳統(tǒng)知識分子之間顯著的區(qū)別。

雷蕾在《〈孽?;ā抵薪瘀┣啾瘎∶\解讀》一文中,將末世狀元金雯青的悲劇命運概括為時代、制度、文化的悲劇,他的意義在于揭示封建文化的發(fā)展脈絡,批判末世文人的愚昧無知,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探索。蔣郁蔥在《從〈孽?;ā等宋锝瘀┣嗫赐砬逯R分子狀態(tài)》一文中,認為金雯青是晚清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矛盾性格是一種普遍現象,是處于封建末世的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時代心理發(fā)展變化的必然結果。

其中,也有不少人把兩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王麗珍在《士人形象與文化追尋》一文中,以《儒林外史》《孽?;ā贰秶恰窞槔?,探討了士人形象演變的文化意義,可以說已經將士人形象演變與作家文化理念剖析得很透徹了,對本文的研究大有裨益。

因此,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對杜少卿與金雯青作比較研究,首先論述其相同點,即結構上書中的主線人物,行動上都有求新求變的沖動。其次落腳點在于二人似同實異,有超世與順世之別;二人的悲劇內涵不同,有真名士與假名臣之分。最后予以概括,本文雖然是兩個人物的比較,但實際是兩本書的思想蘊涵的辨析。

一、杜少卿與金雯青人物形象概述

《儒林外史》出現于18世紀中葉,是諷刺小說的精品?!度辶滞馐贰返淖髡邊蔷磋麟m出身于科舉世家,但由富貴轉入貧困的生活使他對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的個人經歷,讓他對儒林士子的腐朽生活更加厭惡摒棄,進而認識到科舉制度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由此極盡諷刺之能事,同時也致力于探求理想人士。

對于《儒林外史》的結構,魯迅曾評:“雖云長篇,頗同短制?!比珪墓适孪鄬Κ毩?,前面故事的主要人物可能到后面就銷聲匿跡了,而新出現的人物又在后面的故事中承擔著主要角色,基本上都是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杜少卿是作者濃墨重彩的主角,也是書中的主線人物。杜少卿的出場是在莫愁湖高會結束之后,一亮相便是一個扶危濟困、不吝錢財的形象。作者以他為主線展開敘述,批判科舉制度對人的戕害,贊賞他淡薄功名,致力于追求理想人士。

《孽海花》被稱為譴責小說,作者曾樸決心以小說敷陳大義來解放民眾的思想。在第一回中,作者寫道,“三十年舊事,寫來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愿爾早登覺岸?!闭f明作者構思的是三十年的大時間線,是發(fā)生在社會這個廣闊背景之下的,他看到民眾在受苦,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光明道路。

金雯青是反映一定歷史時期本質和規(guī)律的人物典型,作者以他為主線人物,把許多散漫的事件串接起來整體布局,描寫了清末同治初年到甲午戰(zhàn)爭30年間的諸多真人真事,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囊括在內,是一幅廣闊的畫卷。

全書慣用補敘的方式將各個小故事串聯起來,書中的人物大多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點染而成的,例如:威毅伯影射李鴻章、梁超如影射梁啟超等,由于作者非常熟悉這些人的生活,因此寫得很具有感染力,諷刺之情也溢于言表。

杜少卿是知識分子覺醒的代表,他敢于反抗封建權威,不受封建禮教約束。在當時,對于《詩經》的解說,朱熹的批注被看作是絕對權威,然而杜少卿卻大膽提出質疑,他的解說就完全顛覆了朱熹的定義。在他看來,《溱洧》之詩沒有絲毫的淫亂色彩,只是在講夫婦一同出游的故事。

對于沈瓊枝以賣文度日,別人把她當作“江湖之盜”,杜少卿卻不以為然,在他眼中,能夠將富貴榮華視如土芥是一件極為可敬的事,士大夫尚且做不到,而沈瓊枝絲毫不為所動,這更值得贊揚。封建社會對待女性極為苛刻,而杜少卿的這一番言論卻完全沒有世俗的偏見,看到女性追求獨立,他是非常敬重的,并且能夠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幫助她們,這更能說明杜少卿就是一個求新求變的人。

晚清社會發(fā)生了劇變,西學東漸日盛,傳統(tǒng)儒學逐漸衰微。金雯青是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典型,不曾睜眼看世界。文中第三回寫到,宴席之間,眾人談笑風生,說的無非都是些西方的政治文化。金雯青在一旁默聽,卻茫然無措,暗自慚愧。而后他出使各國,前后經歷了20多年,這期間社會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救亡圖存的變法思想廣泛傳播,使得他茅塞頓開。在“談瀛會”上的金雯青主動與同僚議論,言談之間皆為天下大勢。毫無疑問,金雯青的思想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禁錮,但是出使國外的經歷也使他被動地去學習西方文化。

二、科舉籠罩下的人生選擇

相對于以血緣親疏和門第出身來選拔人才,科舉取士無疑是巨大的進步。隋唐開創(chuàng)以至宋朝高度重視,“學而優(yōu)則仕”成為萬千讀書人的畢生目標,科舉考試也是寒門士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到了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不斷強化,文字獄興起,實行更為嚴酷的八股取士制度,它成為統(tǒng)治者控制、籠絡人心的重要手段,讀書人的思想已經完全被禁錮,其弊端也日益顯露。整個社會都處在科舉制的籠罩之下,無人能夠幸免。然而,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同的。

(一)主動超越科舉與一生局限科舉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中,王冕傳來一聲驚心動魄的呼喊“一代文人有厄”,這句話引出了小說的主題。王冕是一個淡薄功名,講究“文行出處”的人,杜少卿也是如此。他對自己的學問品行有極高的要求,對科舉有清醒的認識。

文中第三十四回寫道,杜少卿聽說縣里老爺要來拜訪,趕忙裝病,打發(fā)差人回絕。在聽說此事作罷之后,他為自己能馳騁天地之間不必終身陷于泥淖污渠而不勝歡喜。朝廷征辟有大好仕途,杜少卿卻唯恐避之不及,是因為他看到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不與污濁之人為伍,就是主動超越科舉的表現。

科舉制度的弊端是逐步顯露的,但是它對人性的毒害是有跡可循的。士子是封建社會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他們的言行對社會有巨大的影響力。清朝末年,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之下,國門被迫打開,大量新生事物涌入,沖擊著中國的傳統(tǒng),舊時文人一時間茫然無措。金雯青是狀元出身,是舊式社會知識分子的最高代表,在馮桂芬的引導之下,他意識到需要改變自身以適應時代,但是缺少主動性。出使國外是學習西方的大好機會,但他一有時間便閉門讀書,考證史料,從不應酬。侍妾傅彩云學洋文、懂交際,占盡風頭,而他一個堂堂狀元,欽封的使臣卻淪為配角,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

金雯青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社會的變化沖擊著他的思想,在出使國外的幾年中,他意識到要去了解新事物,但這卻是在官位上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個體生存的發(fā)展,是一種被迫的選擇,他的人生是一直籠罩在科舉的思想局限之中,沒有超越,對于新事物的學習理解是相當膚淺的,他是完全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這種“用”,他也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的,比如作為公使幾年,仍舊在家著述,想的是傳統(tǒng)的“三不朽”,而不是真的睜眼看世界。他的一生都未曾逃脫科舉的桎梏,然而他的這種做法也是當時正經歷文化動蕩與嬗變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普遍選擇。

(二)熱心救世與潛心功名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蔚然大宗,既追求內在修養(yǎng),也注重外在事功。它曾激勵中國士人永葆兼濟天下的熱情。杜少卿所處的時代,科舉被捧上神壇,人們視科考為人生的必由之路,終極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祿。

然而杜少卿的做法卻與此相反,他不愿舉身赴科考,最終移居南京,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放棄了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他始終是憂國憂民的,他有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杜少卿支持以道德教化來重塑社會風氣,雖然自己所剩銀錢并不多,但是聽說修泰伯祠是為了讓人學禮樂,助政教,隨即捐了三百兩銀子用于修繕。由此可見,表面上放蕩不羈,拒不入仕的杜少卿追求的也是道德教化,熱心于救世。

《孽?;ā纷掷镄虚g充滿了一種危機意識,在第一回中,作者講述人們的心酸血淚,并期待他們能早日從危難中解脫出來。書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儒林士子更是不在少數,他們熟讀四書五經,時而詩酒唱和,時而交談國事,壯志滿滿。他們能真切地認識到危機即將來臨的現實,但是國家岌岌可危之時,缺乏的不是高談闊論,而是實際行動。

金雯青是末世狀元,本應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但是他潛心功名,明哲保身。在出使德國之際,他高價購得到了一幅中俄交界圖,傅彩云勸他不要上當,他卻極力反駁,將這地圖視為寶物。這種行為有維護國土的成分在,但是他的主要目的是文人間的相互炫耀,內心希望得到地理學家稱贊,以此名垂千秋,然而最終適得其反,使國家白白喪失了幾百里土地。在國家危難之際,他沉浸于功名富貴,念念不忘的是舊學,想的是傳統(tǒng)的“三不朽”,根本承擔不了救民于水火的重任。這正是幾百年前的《儒林外史》中所深刻批判的陳腐思想。

(三)真情與虛情

杜少卿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他講求傳統(tǒng)美德,尊重孝道,待人至誠。作者還賦予了杜少卿瀟灑自由、任性而為的風采,這是魏晉名士的常態(tài)。所謂魏晉風度就是通過不仕歸隱,放蕩不羈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從而保持人格內心的純潔,追求自我舒適。

魏晉名士注重本性后的真情流露,尤在男女之情。杜少卿正是如此,他時常不顧世俗的眼光,一邊牽著娘子的手,一邊拿著金杯,去清涼山上游玩,路上的行人遇到他們皆目眩神迷、不敢仰視。杜少卿與老妻、友朋、同道之間的關系讓人感覺到是俗世中難得的清流。這種任性而為,瀟灑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正是魏晉名士的常態(tài),也是杜少卿真性情的體現。

反觀金雯青真是偽君子。在看到南昌報喪的電報時,金雯青當著眾人的面號啕大哭,拋開“為國自重”,決定連夜趕回蘇州奔喪。此處真是一個孝子??!然而他混慣了熱鬧場,耐不住寂寞,與朋友相聚時,宴席間便與傅彩云勾搭,事后言道:“做這件事于心不安,外面議論又可怕得很?!彼械接谛牟话驳脑蚓谷皇呛ε聞e人議論,內心卻沒有因為自己有悖人倫而感到絲毫羞恥。前后對比,真是一個偽君子。情場上,他娶妻納妾,既向往兩情相悅又無法抵擋情色的誘惑。

金雯青撞破彩云與阿福的丑事,沒待訓斥,卻被自己的小妾逼得啞口無言,真是顏面何存啊。他視女子為玩物,但又甘心被傅彩云多次欺騙,最終還命喪黃泉。他本來具有棄舊從新的大好機會,但是主動拒絕了,龜縮在傳統(tǒng)的文化套子中難以自拔。金雯青道貌岸然之下,既非真正的孝子,也不是好丈夫、好官員,他在靈魂之中已經深刻地被科舉制度所代表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所污染。

(四)真名士與假名臣

“士”即為讀書之人,“名士”即為“有名之士”,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威望。魏晉時期是名士盛行的時代,他們是超然物外的真名士,影響了后世無數文人騷客。然而明清之際,假名士橫行,一大批知識分子弄虛作假,想要得些華而不實的名聲。

《儒林外史》刻畫了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可以稱作是封建社會的一面照妖鏡。書中名士甚多,有華而不實的假名士匡超人、杜慎卿等人,更有一些樸實無華的真名士如虞育德、杜少卿等人。杜少卿是作者不惜筆墨贊揚的理想人物,他出身于功名富貴之家,但是對科舉功名不屑一顧,裝病辭官,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露出對科名官位的不屑。

從家庭層面上講,他尊重妻子,時常仿魏晉風流攜妻游山;反對納妾,評其傷天害理;注重孝道,親身侍奉婁老爹。從社會層面上講,他尊禮重道,希望能夠借助儒家的禮樂教化改變社會風氣,顯示了對“禮”與“仁”的崇尚。同時也投射出杜少卿希望通過對泰伯的祭祀來矯正世俗之弊的愿望。杜少卿既有傳統(tǒng)的儒家美德,又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權威,追求“文行出處”,是真名士自風流。

《孽?;ā啡亩汲錆M著對封建科舉制度的質疑,寒窗苦讀數十載的士子只會考試、聚會、喝花酒。歷代知識階層都是文化政治變更的敏感承受者和自覺創(chuàng)造者,然而《孽?;ā分械摹懊俊钡男睦韯t與常人有很大不同,更為復雜。金雯青能夠看到中西文化的差距,但是由于舊有思想的禁錮,他看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他的所作所為時常自相矛盾。在暴露清王朝的腐朽、譴責封建社會罪惡的同時,作者曾樸也在苦苦探索著整個民族的新出路。因此對于進步的革命者,作者則是萬分贊美。作者認為民主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它即將取代沒落腐朽的封建專制,但這顯然是金雯青做不到的,他沒有兼濟天下、為國為民的情懷,也做不到修身養(yǎng)性、獨善其身。他本應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但是國難當頭只會茫然無措,就是一個假名臣,這是對封建制度的最大諷刺。

三、悲劇本質辨析

儒家學派是封建社會的蔚然大宗,其思想影響了中國古代絕大多數的知識分子,他們以傳統(tǒng)儒家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然而隨著西風東漸,儒學不再被高度重視,依附于科舉而生存的傳統(tǒng)士子處于淪陷狀態(tài),卻又不甘心沉淪,物質與精神都無所依托,因此,他們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尾。

吳敬梓以不虛美、不隱惡的評判標準,以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儒林士子為原型,對科舉士子的面貌做了不同程度的描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薄度辶滞馐贰肪褪且徊恐S刺之作,與此同時也蘊含著悲劇意蘊。

《儒林外史》注重于對整個文人世界精神思想的揭露和探尋,而不只是細致刻畫每一個人物的形象與命運,書中描寫的活動甚多,泰伯祠祭祀尤為盛大。在祭祀泰伯的活動中,杜少卿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見證了祭祀大禮,最終也經歷了泰伯祠凋零,賢人君子風流云散的結局。

在第四十八回中,閑齋老人曾評:“看泰伯祠一段,凄清婉轉,無限憑吊,無限悲感,非此篇之結束,乃全部大書之結束?!边@是早期閱讀者真實而深刻的感受,而我們今天讀到描寫泰伯祠蕭條凄清景象的一段,也不覺傷心至極,悲傷于泰伯祠的凄涼,乃至悲痛于傳統(tǒng)儒學漸趨衰微的態(tài)勢。

《儒林外史》中存在著令人捧腹大笑的情節(jié),也存在著如魯迅筆下阿Q一樣的小人物,作者對這些人充滿了同情,同時也以諷刺的手法表達對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科舉制度的不滿。

作者并非以批判為目的,他的批判沉重而痛苦,他是希望以這種方式來探尋理想出路,尋求解決的辦法。祭祀泰伯的活動中寄寓了作者的儒家思想,杜少卿是整個過程的見證者,他的悲嘆就是作者的悲嘆。毫無疑問,《儒林外史》是一曲時代的悲歌。

清末民初之時,封建專制的弊端已完全顯現,隨著民族危機加重,傳統(tǒng)的道路已行不通了,這意味著傳統(tǒng)士子群體必須做出全新的選擇,然而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很難完全擺脫舊有的儒家思想的影響?!赌鹾;ā分械娜宋镄蜗螅褪巧钤谶@一背景下的民眾。

曾樸在敘寫人物的時候表現出了濃重的文化反思的意味,對于人物的塑造,并非只注重形似,而是深入剖析人物內心,這就使得文本的悲劇意蘊尤為濃厚。而金雯青就是這封建末世可悲的狀元。

一方面,他摘取了“狀元”桂冠,深諳四書五經、詩詞文賦,是傳統(tǒng)士大夫的典型;另一方面,“西風東漸”,中西文化激烈地交流碰撞,他開始接觸新思想,學習新文化。他在與朋友交談時,萌發(fā)了學習西方文化的愿望,但當走出國門之后,他依然不知所措,固步自封,還不如自己的侍妾游刃有余。

國家已經大廈將傾,一批有識之士希望能重舉義旗,救亡圖存,這時革命黨人陳千秋準備起事,孫波改組青年會為興中會,但是由于走漏風聲,起義失敗了。讀到此時,感覺一切希望都破滅了,不禁悲從中來。封建王朝風雨飄搖,時代潮流猛烈沖擊,而知識分子茫然無措,革命起義最終也失敗了,《孽?;ā肪褪且徊繒r代的挽歌。

杜少卿所處的時代,科舉制度方興未艾,只是初現端倪,他看清了科舉制度毒害人性的現實,但是也只能反求諸己。于杜少卿而言,他深處科舉功名橫行的社會,但是能夠守住內心的純潔,憂國憂民又狂放不羈,他始終在離世與入世之間轉換。

所謂“超世”,就是指意境超脫于俗世,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并非是完全的不問世事,而是要對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杜少卿不愿入朝為官是因為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他敢于批判朱熹批注,尊重女性,反抗正統(tǒng)權威,他也曾希望禮樂教化能夠改變社會風氣,希望能盡己所能將社會引入正途,然而未能成功,他是時代的批判者,與眾人格格不入。

金雯青所處的時代,科舉制度已日暮途窮,弊端無法掩蓋,國家政治動蕩,社會思潮急劇變化,再加上西方文化的侵入,使人茫然無措。作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最高代表,他有求新求變的沖動,有學習新文化的愿望,但是當出使國外,真正接觸新事物時,他又躊躇不前,閉門造車。

他的一生都在社會浮沉,隨波逐流,這是一種順世的體現。所謂順世,就是能夠融入社會,順應社會的要求,與常人無異,能看到社會的變化,也會對社會不滿,想著反抗社會,但是不會轉化為實際行動。金雯青正是這類人的代表,他是時代的順應者,在社會激流中沉淪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苦難是無法化解的,有些困境是無法走出的,我們既想要物質的滿足,又追求精神的超越,這就陷入了矛盾。

追求物質滿足需要我們順世從俗,尋求精神超越要求我們超然世俗,這種在人生困境中所做出的選擇是極其痛苦的。莊子的超越與順世都包含著深深的悲愴與蒼涼。在特定社會背景下,杜少卿與金雯青由于內心的追求不同,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都帶著濃郁的悲劇意味。

參考文獻:

[1]王平.《儒林外史》的文本構成與意義詮釋[J].明清小說研究,2012,(3).

[2]王碩.《儒林外史》的文化解讀——以儒釋道文化為中心[D].渤海大學,2012.

[3]王麗珍.士人形象與文化追尋——以《儒林外史》《孽海花》《圍城》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07.

[4]王菊艷,周斌.從杜少卿的形象看《儒林外史》對儒家理想人格的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1997,(4).

[5]平惠善、葉崗. 儒林士子的分途嬗變——杜少卿、杜慎卿比較論[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4).

[6]劉瑞平.賈寶玉與杜少卿形象之比較[J].中國文學研究,1993,(4).

[7]李偉.論杜少卿的“多余人”形象[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9,30(7).

[8]李俊江.夾縫中的彷徨——論杜少卿的理想[J].古代文學,2017,(18).

[9]李漢秋.歷史上的《儒林外史》評論[J].社會科學輯刊,1984,(2).

[10]李漢秋.《儒林外史》泰伯祠大祭和儒家思想初探[J].江淮論壇,1985,(5).

[11]李漢秋.《儒林外史》匯評匯校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吳超平.奧涅金與杜少卿的比較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1,(5).

[13]吳敬梓.儒林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陳美林.20世紀《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顧[J].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4).

[15]陳美林.《儒林外史》研究三題[J].明清小說研究,2002,(1).

[16]張夢瑩.魏晉風度見諸文,放達不羈寄深情[D].曲阜師范大學,2016.

[17]張雨良.《儒林外史》的悲劇意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18]張莉姍.《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新論[J].人民論壇,2010,(17).

[19]尚慧萍.末世狀元的悲劇——析《孽?;ā分魅斯瘀┣嘈蜗蟮奈幕馓N[J].名作欣賞,1998,(5).

[20]桂琳. 《儒林外史》《紅樓夢》與魏晉風度[J].中國文學研究(研究生論壇),2001,(4).

[21]郭志芳.《孽?;ā范嘀匾馓N探析[D].青島大學,2010.

[22]蔣郁蔥.生于末世運偏消——從《孽?;ā啡宋锝瘀┣嗫赐砬逯R分子狀態(tài)[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5).

[23]曾樸.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4]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5]董偉巖.從《孽?;ā房赐砬迨咳巳烁竦碾p重性[J].昆明學院學報,2014,36(4).

[26]雷蕾. 《孽?;ā分薪瘀┣啾瘎∶\解讀[J].大眾文藝(文藝評論),2017,(1).

[27]褚婉玉.超越與順世:夾縫人生的無奈抉擇——論莊子的處世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8]戴莉,潘海全.平局豪舉絕世風流——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形象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4(1).

猜你喜歡
儒林外史
單寶塔詩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倫理理想論析
清代優(yōu)貢制度下的“辯才”
從《儒林外史》來看明清科舉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儀”一詞考釋
淺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諷刺藝術
從匡超人的形象變化看《儒林外史》的主題
儒林中的“美”與“丑”
從《儒林外史》看科舉制度下學儒的生存百態(tài)
試談小說情節(jié)素材的文本解讀價值
福清市| 五峰| 合川市| 当雄县| 启东市| 华池县| 遂平县| 涿州市| 开平市| 东乡| 龙山县| 腾冲县| 海原县| 廊坊市| 垫江县| 阳西县| 绵阳市| 长沙市| 通江县| 美姑县| 蕲春县| 蚌埠市| 铜陵市| 芜湖市| 伊宁县| 永定县| 平泉县| 乌恰县| 平陆县| 翁源县| 瓦房店市| 呼图壁县| 灌阳县| 和田市| 巴里| 涞水县| 桂平市| 石柱| 芦溪县| 乌拉特前旗|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