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墨翟是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本文以介紹墨子和墨家學派的教育思想為主要內(nèi)容,從墨家學派的思想道德教育、勤儉節(jié)約教育、自然科學教育及學習態(tài)度教育四個方面對墨子的教育思想做了初步的探索。通過主動性原則和量力性原則對墨子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討墨子教學方法的普遍價值和啟發(fā)意義,實現(xiàn)培養(yǎng)適合時代的“兼士”或“賢士”的教育目的。
【關(guān)鍵詞】 墨子;教育思想;兼士;賢士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0-0090-02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詳,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根據(jù)歷代學者的考證研究,他是春秋末戰(zhàn)國初人,時代略晚于孔子,他的籍貫文獻記載不一,一般認為是魯國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科學家等、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家學派在春秋戰(zhàn)國那樣一個戰(zhàn)亂頻仍的時期迅速站穩(wěn)了腳跟,并且借助這個舊秩序崩壞,新秩序未立的權(quán)力真空時代,將一大批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具有相近思想和追求的人物聚集起來,成為了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支。
由于墨子的思想反映了社會中下層的愿望,因而受到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的擁護和歡迎,從而與儒學一道,被并成為“世之顯學”,又有“墨翟之言盈天下”之稱。墨子的主要觀點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等。由于秦漢以后儒學興盛,墨學則無法適應(yīng)中央集權(quán)政治的需要,因此逐漸衰落。根據(jù)《漢書·藝文志》,漢代《墨子》尚存七十一篇,今本則為《墨子》五十三篇。且不但篇章有亡佚,傳抄中的訛誤也有相當大的數(shù)量。盡管篇秩不全,版本舛誤眾多,但從《墨子》中,我們?nèi)阅芄芨Q墨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墨子的教育目的
墨子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所謂“兼士”,從而實現(xiàn)精英治理政治的目的。墨子認為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優(yōu)化社會治理的方法因此,他對教育非??粗?,希望借助推行教育,來建設(shè)一個人人具有互助精神的理想社會。墨子理想中的“兼士”或“賢士”有一定標準,即所謂的“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認為這樣的人才不但在內(nèi)在德行上敦厚淳樸,還要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現(xiàn)力,即所謂能言善辯,并且這種人不能只是徒有其表,在自身理論知識上還必須有真才實學。這顯然是一種理想化的追求,反映了春秋時期廣大底層群眾對于賢者的理想和認識。
二、墨子的教育內(nèi)容
按照前輩學者的研究,墨學雖有一定的空想成分,但其又是先秦諸子百家中最為看重實踐的學說之一,因此其涉及的教育內(nèi)容非常豐富,涉及道德、邏輯、語言、生產(chǎn)勞動及其技能、科學技術(shù)、軍事、數(shù)學、幾何、力學、光學等諸多方面,可以說,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科學史、軍事工程學和邏輯學,《墨子》一書都是必備的參考資料。這里我們只選取其中幾個方面來考察其教育內(nèi)容。
(一)思想道德教育
墨子非常看重德行。他提出“今若有能以義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從而將德和義放在了一個用以治理天下,使得萬民敬服的位置上,由此可見他對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看重。而他又將這種對于道德的追求,具體到了自己的“兼愛”觀中,他托言古代圣王,提出“堯舜禹湯文武焉所從事?曰從事兼,不從事別。兼者,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亂小家,強不劫弱,眾不暴寡,詐不謀愚,貴不傲賤。觀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無所不利,是謂天德。聚斂天下之美名而加之焉,曰:此仁也,義也,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者也。不止此而已,書于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后世子孫。” ①認為只要“兼愛”,統(tǒng)治上層就能夠不相攻伐,普通民眾就不會恃強凌弱,以眾欺寡,處于智商、身份優(yōu)勢的一方就不會欺凌弱勢群體。認為這樣的“兼愛”之行“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無所不利”。墨子的“兼愛"思想是一種樸素的平等觀的思想,但這種思想在整個封建社會明顯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個人主義在當時社會如日方中,所謂“兼愛”只會被看作是社會下層群眾的一種自我麻醉。但從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角度來看,“兼愛”始終是人類道德追求的一個目標。
(二)勤儉節(jié)用教育
墨子非常看重節(jié)儉。他提出:“故雖上世之圣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無凍餓之民者何也?其力時急,而自養(yǎng)儉也。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罹兇餓甚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jié)也?!?②認為人力有所限制,天時有所難測,即使是那些賢明的君主治理的時代也不可能永久的風調(diào)雨順(這種觀點已經(jīng)有了唯物主義的雛形)。但是在遭遇災(zāi)荒的時候,圣王治下的百姓為什么沒有發(fā)生“凍餓”?墨子認為這就是節(jié)儉的功勞,只有在擁有財富的時候具有憂患意識,節(jié)儉以備不時,才能夠在災(zāi)荒來臨時有備無患。
(三)學習態(tài)度教育。
墨子對于學習本身要很多論述,甚至對于教學引導(dǎo)也非常不拘一格,如墨子勸弟子學習的故事:“曰:汝速學,當仕汝。弟子學期年,就墨子責仕。墨子曰:汝聞魯人?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長子嗜酒不肯預(yù)葬,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當為兄沽酒。葬訖,就四弟求酒。四弟曰:子葬父,豈獨吾父也?吾恐人笑,欺以酒耳!今不學,人自笑子,故勸子也。遂不復(fù)求仕?!?③為了引導(dǎo)學生學習。墨子不惜欺騙弟子,保證他的仕進之途。而當?shù)茏訉W有所成,希望他實踐諾言的時候,墨子則以寓言開解,告訴弟子“今不學,人自笑子”,從而讓學生明白學習和自身的密切關(guān)系,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學習的對象上,墨子也非常不拘一格,他認為學習的對象可以是“鄉(xiāng)長”,也可以是“天子”“國君”,只有是善言善行,就可以去學習,不必拘泥于對方的身份,同時要注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錯誤,這樣就能達到“治”的目的。
(四)自然科學教育
墨子的科學成就被眾多學者稱贊。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由于墨子出身社會下層,其受眾也大多社會地位較低,因此他的理論中有著大量非常實用的自然科學知識。從墨子一書的內(nèi)容來看,他不但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墨家邏輯,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故、理、類,還在力學、幾何學、代數(shù)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是當時諸子所望塵莫及。
墨子精到地闡述了經(jīng)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動”與“止”的定義。關(guān)于杠桿原理,亦提出了“重”、“權(quán)”(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他提出的“端”、“尺”、“區(qū)”、“穴”等概念,經(jīng)學者研究,大致相當于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此外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guān)于“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元。在這幾個方面,墨家科學與作為西方近代科學種子的古希臘科學不僅極為相似,而且處在相當?shù)乃缴稀?/p>
三、墨子的教學方法
墨子在吸收和借鑒其他諸子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主動教育
儒家傳統(tǒng)的教育觀主張教師應(yīng)該等待學生來進行提問,然后再進行引導(dǎo)性的教育。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認為等學生自己思考后再來提問效果最好。而提出“非儒”觀點的墨子顯然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贊同儒家這種消極等待的教育方法。而是主張主動教育。他認為更合理的方法應(yīng)該是“雖不扣必鳴”——即使人們不來請教,教師也應(yīng)該主動地上門去教。既然教師所掌握的學識是好的,是有利于學生和社會的,那自然應(yīng)該主動去進行講授,從而能使得整個天下都能夠得到這種好的教育。從這個角度講,墨子的這種大眾性的教育觀較之偏向精英教育理念的儒家是有著更現(xiàn)金的社會性的。
(二)量力而行
墨子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學生學習中應(yīng)遵循了量力性原則。他認為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無法面面俱到所以就應(yīng)該量力而學。“二三子有復(fù)于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國士戰(zhàn)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 認為一個聰明的人必須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來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這種觀點比西方近代量力性原則的提出早了兩千多年。
總之,墨子豐富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理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今夭學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注釋:
①②③(清)孫詒讓、孫啟志點校:《墨子閑詁》,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8頁,第204-205頁,第648頁。
作者簡介:
郭小莉,女,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先后在中小學、大學等單位從事學生管理等工作,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