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純
【摘? ?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性內(nèi)容和主體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永恒的話題,也是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80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對學生文字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終形成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已成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和核心。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無論是課堂氣氛、師生互動,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手法等都處于一種相對嚴肅的、封閉的、機械的模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知識單向接受狀態(tài)。
此外,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使用較為固定的教學形式,而且很少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這種單一的、乏味的、缺少互動的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的意識。標準單一、語言平淡、毫無感情的教學評價既無法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還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這種從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講解新內(nèi)容、分析課文到鞏固練習的教學模式,既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情感,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保護想象力、提升參與度。
二、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因素
1.教師的因素。“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但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深入鉆研教材、不進行獨立思考,沒有進行嚴格認真的教學方法設計,上課時過分依賴教學參考資料,甚至簡單地將教學參考書的內(nèi)容讀給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實效性就必須認真深入地鉆研教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法。
2.學生的因素。雖然“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已提出很長時間,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考試形式的“堅定不動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權(quán)威并沒有得到改善,學生仍舊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從表面上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但實際情況卻是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完全取決于教師講什么、怎么講,學生完全被教師領著走,既不主動提出問題和見解,也不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路徑探究
1.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和要求。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任何優(yōu)秀的教學活動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指引。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以講解課文為目標,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不僅面面俱到,而且教學內(nèi)容多次重復,學生閱讀數(shù)量雖然很多,但閱讀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就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準確把握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從整體上進行規(guī)劃,吃透教材,把握教學的訓練點,加強教學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評賞文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工具書閱讀、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但并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怎樣使用教材,怎樣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準確深入地解讀課文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研讀課文時要從普通讀者、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三個角度把握教材的語言特點和人文內(nèi)涵,即要從編者的角度整體把握教材;以讀者的身份用心讀好每篇課文;以教師的身份尋求知識間的聯(lián)系,感悟和揣摩學生的感悟,尋找與學生的情感共鳴。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描寫周恩來總理工作辛勞、生活簡樸的《一夜的工作》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讓學生把握和體會文章的主旨:抓細節(jié)和重點詞語來感悟總理的勞苦。課文開頭寫總理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了報告,但雜志社要發(fā)表這個報告時,總理卻還要再次審閱,總理審閱報告時不是簡單的瀏覽,而是一句一句地看,邊看邊畫邊思考,由此可見總理認真的工作作風。文中還寫道,總理一夜要看完擺放在他寫字臺上的一疊厚厚的文件,這該是多么的辛勞。此外,還可以通過對比、抓關鍵性句子來體會總理的簡樸。總理辦公的地方是當年攝政王住過的房子,但里面只有極其簡陋的一些擺設,這與高大的房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忙碌到深夜的總理的“消夜”只是一杯綠茶、一小碟數(shù)得清顆粒的花生米,這些都充分說明總理生活的簡樸。
靈活運用教材,大膽探索。教而不研沒有深度,研而不用沒有效益??茖W安排內(nèi)容,做到長文短教。有些小學語文課文內(nèi)容較長,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教師就應當抓住文章的重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現(xiàn)實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遠離學生生活,因而變得無聊乏味。采用引入童話式的情節(jié)、制造沖突懸念以及查閱相關資料內(nèi)容等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教材。
3.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的反映。重視情感體驗是新課標對閱讀的基本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建構(gòu)意義和創(chuàng)造意義的主體,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應當允許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做有個性的理解,甚至是“突發(fā)奇想”地對文本內(nèi)容另做設計,這樣才能改進傳統(tǒng)閱讀煩瑣分析的弊端。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有很多,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jié)。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更是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