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廂記》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古代文學光輝的照耀下,我們從古人的戀愛、婚嫁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同時我們也應該以敏銳的眼光、睿智的頭腦去體會那些壓抑心地無法自拔的愛的艱難,去批判那些婚姻關系中的糟粕,進而去完成古代戀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企盼……
關鍵詞:中國古代;愛情與婚姻;縮影
《西廂記》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它是在綜合了元稹的《鶯鶯傳》、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的基礎上完成的。王實甫曾任陜西省令、陜西行臺監(jiān)察御史。后來由于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fā)心中之郁悶。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chuàng)作。該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講述的是書生張珙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雖然全書依舊是按照“奉旨成婚大團圓”的結構模式來寫的,但卻擺脫了元稹《鶯鶯傳》中那種大男子主義的思想,而把男女之間的戀愛公平地放置在兩個人的世界中,從而為更多的女性所喜愛。至此,生活在傳統(tǒng)世俗間的男女青年才真正體會到了愛的真諦以及愛的力量所創(chuàng)造出的那種高于倫理、超越封建婚姻觀的崇高的升華?!段鲙洝穫鬟_的不僅是人性的覺醒,更是靈魂與整個社會的碰撞摩擦出的自由的火花。可以說它是整個封建時代愛情婚姻關系的縮影。
一、 真愛貴有時、屏檻難逾越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從河畔之洲到關關雎鳩,有多少人在江南潮濕的空氣中緩緩走出,卻躲不過反復無常的情感糾結。早在詩經(jīng)時代,《蒹葭》就以意味深長的柔情傳遞出了青年男子對于美麗伊人的追求:白露茫茫,秋葦蒼蒼的意境下,癡癡地在水邊徘徊,然而“伊人”在哪里呢?她美麗的笑容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然而卻可望而不可即。跟《蒹葭》中的男子一樣,張生對鶯鶯一見鐘情,以住在普救寺為代價希望能博得紅顏一笑。然而鶯鶯畢竟是封建大家族中的閨閣女子,即便是對張生的愛如醉如癡,也無法逾越封建大家的禮俗規(guī)范,因而只能“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里愁眉淚眼?!眲≈小遏[簡》一折正恰當?shù)卣宫F(xiàn)了崔鶯鶯在愛情的十字路口所面臨的真情與虛禮之間的兩難選擇時痛苦無盡的內(nèi)心掙扎,如“開拆封皮孜孜看”,而且還“顛來倒去”地“不害心煩”,而后又“突然間忽地‘厭的早噶破了黛眉”。這種微妙的心理奧秘及其相應地展現(xiàn)出的乖訛行為都是古代深閨大戶的女子敢愛而有無法袒露愛的真實寫照。
二、 父母命媒妁言,門第自古斷姻緣
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人們的婚姻范式基本上被制定為:“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薄对娊?jīng).將仲子》中正道出了女性在父母的嚴厲約束下那種糾結苦悶的心理:“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迸宰鳛榉饨ㄖ贫认碌娜鮿萑后w,一旦婚姻或愛情中摻雜了不合正軌的因素,她們便首先成為被責備的對象,如白居易《井底引銀瓶》中就明顯帶有規(guī)勸女子遠離私奔而遵從既定婚姻規(guī)則的傾向:“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對于鶯鶯來說,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環(huán)境中,也許這種道統(tǒng)的約束會更為嚴格,這也就導致了她無法大膽地去接受張生的示愛,更談不上與張生私奔茍合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當推門第觀念下最為悲情的情侶,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無法結出婚姻的果實的,因而人們把這種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人間仙境,所以說貧賤書生張珙只有拆毀門第的柵欄才能夠獲得婚姻上的勝利。作者選擇的不是徹底打破傳統(tǒng)規(guī)范,而是通過張生入仕為官作結,成就了這段千古傳頌的唯美姻緣。這也說明了作者在寫作時的局限,但畢竟作者生活在元朝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影響深遠、名震四方的作品已經(jīng).是一個不朽的傳奇了。
三、 窈窕美人兮,君子好逑
古代戲曲作品乃至當今社會表現(xiàn)愛情的題材中,總是把“美人、君子”的模式推為第一位。自古美女配君子,因此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運用了大量筆墨來寫鶯鶯的美貌:“則見他宮樣眉兒新月偃,侵斜入鬢云邊。未語人先靦腆,櫻桃紅綻,玉椩白露,半晌恰方言?!薄扒”闼茋硣锄L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边@種模式雖然將作者的美好理想融入其中,卻也免不了有耽于偏見的缺陷。殊不知,梁鴻、孟光,諸葛、這種模式雖然將作者的美好理想融入其中,卻也免不了有耽于偏見的缺陷。君子、美人之愛看似美好,但卻往往以悲劇作結:烏江亭邊,虞姬拔劍自刎,這深情悲壯的一別,是其與項王美好愛情的終結;漢武帝金屋藏嬌,終也擺脫不了其帝王情懷,長門跪怨,是阿嬌對愛的失望與慨嘆;沈園同作《釵頭鳳》,是唐琬與陸游近在咫尺卻被禮教阻隔的衷腸互訴。世間哪有什么完美無缺?最和諧的狀態(tài)不過是“美中不足”罷了!殊不知,梁鴻、孟光,諸葛!
全劇在“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熱烈歡快地歌聲中徐徐落幕。作者正是以時代前行者的呼聲聲討封建時代的罪惡,在那束縛了人們幾千年的婚姻愛情枷鎖之外,大膽的謳歌人性的歸宿和真愛的歸屬,這不正是人之外,大膽地謳歌人性的歸宿和真愛的歸屬,這不正是人性?
作者簡介:
高嘉,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永和鎮(zhèn)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