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崢奇
摘要:舞蹈作品《胭脂扣》作為一個極為出色的當代舞作品,其中融合7古典舞的元素與現代舞蹈的編創(chuàng)理念,這種結合方式使整個舞蹈顯得極為新穎。本文通過了解舞蹈作品《胭脂扣》簡介,著重分析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創(chuàng)作思維,以供參考。
關鍵詞:舞蹈作品;《胭脂扣》;創(chuàng)作思維
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創(chuàng)作靈感便是香港電影《胭脂扣》,舞蹈家劉巖在表現該舞蹈時,將古典舞元素充分融合在現代舞的編創(chuàng)過程之中,這種跨越物種的表現形式與創(chuàng)作方式,為整個舞蹈帶來了極為動人的魅力。本文的主要內容便是對其創(chuàng)作思維進行分析,從動機、技法與環(huán)境三個角度著重探究其藝術性。
一、舞蹈作品《胭脂捫》簡介
舞蹈作品《胭脂扣》是著名舞蹈家劉巖女士的作品,也是第六屆全國舞蹈大賽的金獎作品?!峨僦邸肥且粋€長達七分鐘的單人舞舞蹈作品,刻畫了一個無助、有情的女人在紛亂復雜的社會中最終成為行尸走肉的悲劇故事。劉巖本身對于這個人物形象的情感以及內心把握的極為精準,她的舞蹈動作也和人物風塵女子的身份極為契合,她也在刻畫人物的同時,將其中蘊含的情感利用肢體動作傳達給了觀眾,使這個有深度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了舞臺之上。
該舞蹈主要塑造了“如花”這個風塵女子的人物形象,整個舞蹈動作將“如花”的回憶、對十二少以及愛情的憧憬、最終絕望的現實緊密連接,為觀眾帶來極為震撼的視覺享受與心靈沖擊。
二、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刨作思維
(一)動機
動機是指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思想意愿,而舞蹈的創(chuàng)作動機本身便來自己自然、來自于生活,來自與人世間的角角落落。編導人員在對自然或生活中的某一物品、現象進行觀察后發(fā)覺自身心理上的失衡,為了追求內在平衡而產生了創(chuàng)作的動力,一般清況下,舞蹈的創(chuàng)作動機便是編導本身,當然,有時也存在例外,而舞蹈作品《胭脂扣》便是例外之一。
從動機的角度對舞蹈作品《胭脂扣》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發(fā)現,該舞蹈本身的動機性顯得較為模糊。這個舞蹈之所以會被納入到創(chuàng)編進程之中,主要是因為舞蹈家劉巖為了參加比賽而找到了我國著名的舞蹈編導老師張云峰先生,在經過兩人的商討磨合與演員的刺激下,最終呈現出了這樣一份美麗的答案。這個例子說明,舞蹈創(chuàng)作的思維方式會受到外在動機的影響,最終將其轉化成為內在動機,而間接的創(chuàng)作起因也會逐漸轉化成為直接原因。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創(chuàng)作過程屬于缺乏性動機,因為缺少愛渴望被愛,卻因為愛而不得最終以悲劇收尾,這便是舞蹈作品《胭脂扣》的主要劇情。該作品在進行創(chuàng)編過程中,主要是以即興的方式得到創(chuàng)作靈感,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能夠將構思好的舞蹈靈感以較高的效率轉化成為舞蹈作品。
(二)技法
從技法的角度對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創(chuàng)作思維進行分析,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一件事情:創(chuàng)作與技法之間并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利用舞蹈的技法盲目堆砌試圖創(chuàng)作舞蹈作品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行為。技法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整個舞蹈的動作流暢順暢,保證整個舞蹈中語言的表達方式更為豐富,使整個舞蹈的空間調度趨于多元化發(fā)展。舞蹈作品《胭脂扣》使用的便是A+B+C的形成進行舞蹈形式的構建,作為一個充滿情緒的舞蹈,“如花”是一個有情有義、勇敢無畏的女人,為了愛情舍棄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但是最終卻被無情的現實徹底的擊敗。舞蹈作品《胭脂扣》的主題動作是立半腳尖,在A段部分,舞蹈演員利用細碎基礎的步伐連接幾個平轉,主要是為了表現“如花”想到與戀人十二少甜蜜戀愛時心中的急迫與羞怯,但是受到父母禮教與社會階層的束縛,他們的感情受到了影響,這一部分的內容,舞蹈演員基本上都是用表清、手臂擺動以及跳躍等方式展現的。至于一些高難度的下腰、控腿、旋轉,都是為了展現主人公在整個故事中的情緒變化。一開始夸張的行走姿勢,是為了展現一個風塵女子的生活常態(tài),之后的各種高難度動作,是為了展現女主與愛人在感情與生活中苦苦糾纏,最后殉情的模樣,而到了結尾階段,女主角發(fā)現自己并未看到一起殉情的愛人,回到“人間”尋找僥幸托生的愛人,最后以一個扭曲的姿勢,展現了一個混亂的社會中底層人民唯一的出路一可憐的死亡。這些都是對于舞蹈技法的應用。
(三)環(huán)境
舞蹈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主要分為內外兩部分,“內”是指內心環(huán)境,“外”是指外部條件。在結合香港電影《胭脂扣》、《花樣年華》等作品后,編導人員可以根據自己創(chuàng)作的目的以及常年創(chuàng)作的經驗,將舞蹈作品《胭脂扣》的時代背景設定更為完善,從其中提取出構成外部環(huán)境內容的重要元素,成為整支舞蹈在表現過程中的必要元素。在整合出了這些內容之后,編導人員便可以利用舞者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條件創(chuàng)造出飽滿的舞蹈形象與動作。舞蹈作品《胭脂扣》選擇旗袍作為舞蹈服裝,使具有極為特殊的目的性,就是為了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紙醉金迷的浮華亂世之中,打破時間與空間帶來的束縛,為觀眾帶來更為真切的體驗,使觀眾的全部情感與之發(fā)生共鳴。例如舞蹈中舞者對角色“如花”這個人物舉止行為的塑造,從行走到跳躍,還有她拿著精美的手提包的小動作,都能更好地將人們帶入到舞蹈設定的背景之中,也能讓人們清楚地意識到,
“如花”這個角色,是香港的一位精致、優(yōu)雅、從容卻具有風骨的風塵女子。
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動機、技法與環(huán)境是舞蹈作品在進行創(chuàng)作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構成要素,因此,在分析舞蹈作品《胭脂扣》時,筆者也主要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探討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創(chuàng)作思維。自改革開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沖擊使中國文化藝術遭遇繼承與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因此,在舞蹈創(chuàng)作方面,應當積極向舞蹈作品《胭脂扣》學習,從融合、滲透、借鑒的角度將不同的舞種結合在一起,使其進發(fā)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也能為我國的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新的發(fā)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