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發(fā)柱
講,形聲,繁體字從言,從冓?!皟凇币鉃椤芭鲱^”“當面”?!把浴敝浮罢f話”?!把浴迸c“冓”聯(lián)合起來表示“當面說話”。其本義為“面對面交談”,引申義為“和解”“解說”“商議、商討”“講習”等。
無論是本義,還是引申義,講,并非貶義。很多情況下,“講”是一種美好的情景。如:“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講于三國之兵,乃退”(《戰(zhàn)國策·秦策》);“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隙以講事也”(《左傳·隱公五年》)。
“講”與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主要取“講解、傳授”之義?!稘h書·夏侯勝傳》:“始,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敝v授法是最重要、最基礎的教學方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對講授法意義的理解已經異化,以至于許多人談“講”色變。
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是不敢講的。有時候,哪怕用一個詞、一句話就可講明白的問題也不講,轉而去問?!懊Τ脰|風放紙鳶”,“紙鳶”指什么,不就是學生常見的風箏嗎?學生不懂,換一個詞語講就可以解決。教師不直接講解,生怕背上講的“罪名”,于是反復追問:誰見過紙鳶?猜猜紙鳶是什么?學生都說沒見過,也猜不到,教師出示孩童放風箏圖,問“這些孩童在干什么”,學生一齊回答“放風箏”。教師滿懷期待地問:“風箏就是詩中的什么?”類似的問,真讓人感到心慌!長久不敢講,使得有的教師不會講了——不會組織語言,不會闡述觀點,不會提示要求和方法,只會提問和指名回答。
講,果真那么讓人害怕,那么不值得堅持和發(fā)揚嗎?
我常常想起自己的老師。我的學生時代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師們在課堂上的精彩講解。我的小學語文老師畢業(yè)于武漢大學中文系,打成右派后下放到小學教書。他常常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古詩,一首詩講一節(jié)課,我們聽得如癡如醉。我們班上的同學至今對古詩頗感興趣,恐怕與這位老師善講古詩有關。高中語文老師是名散文家,他言語不多,但一語驚人。他分析秦牧的《土地》,角度新穎,透析深入,至今,我還沒有見到與之可比的解析。1980年前后,宜昌師專中文系的實力據說可以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的中文系相比。教授們在課堂上一個比一個講得精彩,不僅中文系的學生愛聽,學校其他系的學生也紛紛跑來旁聽,以至中文系上課,我們天天要搶座位。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及研究已經40年。老實說,40年來,我從來沒有避諱過講。記得執(zhí)教《十里長街送總理》,我開課就講,講文章的起筆“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講得滿臉淚水,滿腔憤怒。
2020年春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逼迫我們開展網上教學。網上教學期間,我組織了六個內容的教學。我和學生約定:每個內容,我講20分鐘左右,學生認真聽,聽后按要求自己去讀和練。下面是講三年級《荷花》時,我的講稿。
馮老師教你學語文
——讀《荷花》
同學們好!葉圣陶的《荷花》是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選作課文的時間已經很長了,是老課文,也許你們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上小學時都讀過這篇課文。為什么能成為老課文?說明它經典。讀經典的老課文,我們一定要仔細。
《荷花》描寫的是葉圣陶在荷花池邊的所見所感。文章很短,只有310個字,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一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荷花,讓人神清氣爽,百讀不厭。
文章先寫花香?!耙贿M門就聞到一陣清香”,這句話不足為妙,妙的是后一句話:“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趕緊”“跑”讓我們感受到荷花之香——不是一般的香,香到醉人的程度,所以才趕緊跑。
再寫花態(tài)。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形態(tài)的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笔裁礃拥拇髨A盤?“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薄鞍ぐD擠”把荷葉擬人化了,我們仿佛聽見荷葉在互相戲語:不要擠我,我也沒地方了。怎么“冒”?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池面一片碧綠,毫無空隙,中間冒出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我們仿佛又聽到了荷花的戲語:哇,終于出來了,多美的世界??!冒出來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三個“有的”囊括了冒出來的荷花的全部情形,特別是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含苞怒放,多么有動感!
接著寫花姿。和寫花態(tài)不一樣,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花的姿勢,而是變換一種表達方式,由直接寫“觀”(觀察到的)變換為間接寫“感”(感受到的)。“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反正就是美。“如果……真了不起”進一步強化美——簡直太美了,連畫家都畫不出。
最后寫花舞。和寫花姿又不一樣,作者竟然把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風起時,翩翩起舞;風停時,和蜻蜓、小魚竊竊私語。
文章結尾寫道:“過了……看荷花呢?!笔孜埠魬?,頗有俏皮之感,頓生情趣。
如何閱讀這篇課文,我有如下三點建議:
一,多讀,最好能把課文背下來。同學們,學語文沒有很多訣竅,最好的訣竅是多讀、多寫。要多讀一點書,多背一點經典的文章。有時候,我們可能對文中的一些詞、句不理解,不要緊,先把文章背下來,背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边@是學語文的寶貴經驗,我們要好好傳承。
二,邊讀邊想象。一是要一邊讀一邊看看作者是怎么想象的,如作者說“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就是作者的想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想象,這樣想象有什么好處,要琢磨琢磨。二是要一邊讀一邊把作者描寫的語言(即“話”)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把話變成畫是理解一篇文章,特別是以寫景為主的文章的好方法。如課文第一自然段,雖只有兩句話,透過這兩句話,我們頭腦里可以想象出一幅畫面:文中的“我”奔向池邊的畫面。如果我們能把話變成畫,就會越讀越有味道,讀著讀著就把文章理解了。
三,注意體會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我為什么希望同學們把課文背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本文的語句非常優(yōu)美生動。怎么體會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同學們閱讀時,注意畫出你覺得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然后體會這個句子寫的是什么、優(yōu)美生動在哪兒。比如剛才說的這個句子寫的是荷葉,作者通過擬人手法,不僅寫清楚了荷葉的形態(tài),而且表現(xiàn)了荷葉的動態(tài),動感十足。為了加深體會,你還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多交流,也是學好語文的好方法。
謝謝同學們,再見!
六個內容的教學結束后,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了一個小測試。測試結果讓我十分高興,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了教材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有的學生家長向我反映:我的講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不僅對學習本內容有益,對學習其他內容也有幫助。
我沒有一味給講唱贊歌的意思,我想表達的是:講,并不那么可怕,課堂上,教師適度講一講是可以的。我主張教師課堂上的講,在時長上要嚴格控制,絕對不能一講到底。在要求上,要精講,講在關鍵處;要精心組織語言,盡可能講得精彩,有吸引力;講、聽、做要有機結合。講、聽、做,從教學的角度說,本來就是一個有機體——只講不聽,白講;只聽不做,白聽,也白講。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但愿我們能理智地對待各種教學方法、行為,擇其利,避其害,使教學改革更加健康,更有品質。
(作者單位:宜昌市西陵區(qū)教科院)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