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段麗萍,趙貝,王燕飛,吉雅圖,敖登高娃,佗拉,劉俊猛
(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后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巴彥淖爾 巴音寶力格 015543)
包蟲病是由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所引起的人與動物共患寄生蟲病[1]。細粒棘球絳蟲的成蟲寄生在犬、狼、狐貍等食肉動物小腸內,人和牛羊等草食動物為中間宿主,通過食入被細粒棘球絳蟲孕節(jié)或蟲卵污染的食品和飼料、草場及水源后而感染,在肝臟、肺臟等器官內發(fā)育為包囊,引起嚴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疾病。由于棘球蚴的生長力強、體積大,其不僅可壓迫周圍組織,使之萎縮、功能障礙、生長發(fā)育受阻、生產性能下降,而且極易造成繼發(fā)感染,特別是蚴體包囊發(fā)生破裂,引起過敏反應,并可導致死亡,因而給人畜生命安全帶來威脅[2]。因此,棘球蚴病是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3-5]。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萬~300萬人患包蟲病,至少有 100 個國家存在包蟲病疫情。包蟲病在我國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流行較為嚴重,2011年包蟲病患病人群上升到70萬,因家畜死亡和臟器廢棄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10億元[6]。2013年,該病已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被列為重點防控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之一。同時,包蟲病也是直接導致我國西部廣大農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7]。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我國衛(wèi)生部、農業(yè)部十分關注包蟲病的防治,農業(yè)部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衛(wèi)生部將其列入丙類傳染病。2009年農業(yè)部、衛(wèi)生部將其列入人畜共患病防控名錄。2010 年吳德榮等[8]報道了新疆阜康地區(qū)棘球蚴感染情況,發(fā)現農牧民、學生、家畜和犬的感染率分別為 0.10%、2.80%、15.54%和4.23%,其中未成年學生的感染率與直接接觸未驅蟲的犬密切相關。烏拉特后旗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確定的34個包蟲病重點防控旗縣之一。在2015年以前,由于多種原因尚未進行包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也未開展過有組織的防控工作。為了貫徹實施全國包蟲病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guī)劃(2016—2020)和自治區(qū)關于《畜間包蟲病防治技術方案(試行)》的通知,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從2015年開始在全旗開展犬、羊、駱駝感染狀況的流行病學調查,并且根據包蟲病在烏拉特草原感染和傳播的特點,系統開展防控研究,旨在有效降低家畜包蟲病的感染率,保障人畜安全。
以嘎查(1)“嘎查”是牧區(qū)旗縣“村”的稱呼。(村)為單位,采集新鮮犬糞,統一編號,采集當天在冷藏條件下及時送實驗室,置液氮中(-196 ℃)冷凍7 d,取出室溫下解凍,然后取其1 g,加樣品處理液1 mL, 置室溫下30 min,然后3 000 r/min 10 min,取上清4 ℃保存?zhèn)溆谩?/p>
以嘎查(村)為單位,按比例選擇高危羊群(無主犬和狼、狐貍活動頻繁區(qū)域),從中隨機選取羊頸靜脈無菌采血,分離血清,4 ℃保存?zhèn)溆谩?/p>
犬細粒棘球絳蟲抗原檢測試劑盒和羊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
所用疫苗為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由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生產批號:2016008-1,2017007。
烏拉特后旗轄區(qū)內共有6個蘇木(2)“蘇木”是牧區(qū)旗縣“鄉(xiāng)”的稱呼。(鎮(zhèn))、50個嘎查(村),其中前達門蘇木、獲各琦蘇木、潮格鎮(zhèn)屬于純牧區(qū),巴音鎮(zhèn)、呼和鎮(zhèn)、烏蓋蘇木為半農半牧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5年共組成6個包蟲病普查小分隊,分別對6個蘇木(鎮(zhèn))、50個嘎查(村)所有牛、羊、駱駝、家(牧)犬的飼養(yǎng)數量、飼養(yǎng)方式等進行入戶調查,并登記制作電子檔案,同時分別對飼養(yǎng)的牛、羊、駱駱開展抽樣檢測,并于2016年至2019年繼續(xù)開展調查檢測。
1.5.1 犬糞抗原檢測
2015—2019年分別采集50個嘎查(村)犬糞便390、300、450、450、505份進行抗原檢測。檢測方法采用ELISA法,即用犬細粒棘球絳蟲抗原檢測試劑盒,由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批號:Eg-Ag20181201E。該試劑盒是以雙抗體夾心法檢測犬糞便中細粒棘球絳蟲抗原。試驗前將犬糞樣放入液氮凍存1周做滅活處理(如1.1所述),在抗細粒棘球絳蟲特異性抗體包被的微孔板中加入處理過的樣品,通過酶標記、顯色反應等過程,最后用酶標儀讀取數值,判定結果。
1.5.2 羊抗體檢測
2015年,尚未進行包蟲病疫苗免疫前,從上述50個嘎查(村)采集羊血510份,分離血清,檢測感染抗體;2016—2019年連續(xù)4年進行包蟲病疫苗免疫,因而,只能檢測免疫抗體。檢測方法全部采用間接ELISA法。試驗選用羊包蟲病抗體檢測試劑盒,由北京世紀元亨動物防疫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批號:Eg-Ab2018016E,用以檢測動物血清樣本中的包蟲抗體。方法是先將樣品稀釋,與包被板結合,然后加入單克隆抗體酶標記物,進行顯色反應,用酶標儀讀取數值,判定結果。其反應原理是:將待檢羊血清加入包蟲抗原包被的微孔板中,若待測樣本中沒有包蟲抗體,抗包蟲單克隆抗體酶標記物則直接與微孔板上的包蟲抗原結合,加入顯色液后在酶作用下產生顏色反應;若樣本中存在包蟲抗體,則與微孔板上的包蟲抗原結合,抑制了抗包蟲單克隆抗體酶標記物與包蟲抗原的結合,使顯色反應受到抑制,最后通過酶標儀測定顯色反應的強弱,定性檢測待測樣品中的抗包蟲抗體。
1.5.3 屠宰環(huán)節(jié)病變臟器檢查
對轄區(qū)內綠野、游牧、友聯、青山4家屠宰企業(yè)進行牛羊駱駝棘球蚴感染情況調查,通過肉眼觀察和觸摸方式,詳細檢查屠宰動物的肝臟、肺臟表面有無囊狀物或硬結,對眼觀有泡狀物的,用剪刀剖開,察看內部有無囊壁(外囊和內囊)和囊液樣結構,一旦發(fā)現病變,立即追蹤溯源,并對病變臟器進行無害化處理[9]。牛羊駱駝棘蚴感染率(%)= 感染數/檢查數×100%。
1.6.1 犬只管理
對全旗有主犬拴養(yǎng)或籠養(yǎng)管理,對流浪犬進行撲殺,并做無害化處理。由旗農牧局、市場監(jiān)管局及執(zhí)法局協同完成。
1.6.2 犬驅蟲
從2016年開始對所轄區(qū)域的有主犬,每月第1周進行集中驅蟲,藥物選用誘食性吡喹酮。對驅蟲后3 d內所產生的糞便無害化處理,犬驅蟲全程在旗疫控中心監(jiān)督并參與下完成。
1.6.3 羊免疫
2016年對呼和鎮(zhèn)、獲各琦蘇木、巴音前達門3個蘇木(鎮(zhèn))的所有存欄羊用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進行免疫;2017—2019年連續(xù)3年對全旗轄區(qū)內所有存欄羊進行疫苗免疫,所用疫苗為羊棘球蚴(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頸中部上三分之一皮下注射1 mL。
1.6.4 消毒滅源
建立月消毒制度,即每月1—7日由村級防疫員監(jiān)督,農牧民對自家的棚圈、臥盤用2%的可佳(亞氯酸鈉)或5%的戊二醛進行消毒。
1.6.5 宣傳教育
每年在全旗春秋2次防疫工作部署會議上對所有防疫員、檢疫員、養(yǎng)殖犬戶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以圖文并茂、蒙漢雙語宣傳材料進行廣泛宣傳教育。
烏拉特后旗所轄潮格鎮(zhèn)、獲各琦蘇木、巴音前達門蘇木3個純牧區(qū)共有牧民1 128戶,牛、羊、駱駝全部放牧,牧民一般每戶平均放牧羊500只左右,放牧牛20余頭,駱駝40余峰,犬1條。半農半牧區(qū)的巴音鎮(zhèn)、呼和鎮(zhèn)、烏蓋蘇木養(yǎng)殖戶共有2 573戶,牛羊圈養(yǎng)和放牧相結合,一般每戶牧民平均飼養(yǎng)牛5頭左右、羊100只左右、犬1~2條。具體見表1。
表1 烏拉特后旗牛羊駱駝及犬存欄數調查
對全旗發(fā)現的流浪犬全部進行撲殺,從2015年至2019年共撲殺流浪犬890條;同時對牧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有主犬全部栓養(yǎng)或籠養(yǎng)。4年間累計無害化處理犬糞便達448噸。
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全旗各蘇木(鎮(zhèn))和嘎查(村)共發(fā)放驅蟲藥(吡喹酮片)201 972片。其中,2015年轄區(qū)內共驅蟲犬4 668條,年驅蟲3次,累計使用驅蟲藥(吡喹酮片)15 546片;2016年轄區(qū)內共驅蟲犬4 954條,年驅蟲12次,累計使用驅蟲藥(吡喹酮片)61 280片;2017年轄區(qū)內共驅蟲犬5 154條,年驅蟲12次,累計使用驅蟲藥(吡喹酮片)62 284片;2018年轄區(qū)內共驅蟲犬5 003條,全年驅蟲12次,累計使用驅蟲藥(吡喹酮片)62 024片;2019年轄區(qū)內共驅蟲犬4 969條,年驅蟲12次,累計使用驅蟲藥(吡喹酮片)62 357片。見表2。
表2 2015—2019年各犬驅蟲統計
犬驅蟲后糞便檢測結果顯示其陽性率呈現下降趨勢,即平均陽性率由2015年的11.03%下降到2019年的0.79%。其中,巴音鎮(zhèn)從7.69%下降到了0;呼和鎮(zhèn)從16.92%下降到1.33%;潮格鎮(zhèn)從9.23%下降到1.11%,前達門蘇木從9.23%下降到1%;獲各琦蘇木從13.85%下降到1.18%;烏蓋蘇木從9.234%下降到0,表明驅蟲效果顯著。詳見表3。
表3 2015—2019年犬驅蟲后糞抗原檢測效果
2015年檢測犬糞抗原390份,陽性43份,陽性率11.03%;2016年檢測犬糞抗原300份,陽性31份,陽性率10.33%;2017年檢測犬糞抗原450份,陽性33份,陽性率7.33%;2018年檢測犬糞抗原450份,陽性17份,陽性率3.78%;2019年檢測犬糞抗原505份,陽性4份,陽性率0.79%。上述結果表明,陽性率呈下降趨勢。
2016年對轄區(qū)內部分蘇木(鎮(zhèn))實施疫苗免疫,即呼和鎮(zhèn)免疫26萬只羊,前達門蘇木免疫18萬只羊,獲各琦蘇木免疫18萬只羊,3個蘇木鎮(zhèn)共免疫羊62萬只;2017年秋季對轄區(qū)內所有存欄羊126.1萬只全部實施免疫;2018年免疫羊83萬只;2019年免疫羊85萬只,4年累計免疫羊356.1萬只。見表4。
表4 2016—2019年各蘇木(鎮(zhèn))羊包蟲病免疫情況 萬只
2.6.1 采用ELISA法進行檢測
試驗設陰性和陽性對照各1孔,臨界對照3孔,用酶標儀讀取450 nm處的吸光(A)值。即陰性對照A值>0.8,陽性對照A值<0.5,試驗成立,否則試驗失敗。結果判定標準:樣品A值>臨界對照A值的平均值,判為陰性;樣品A值≤臨界對照A值的平均值,判為陽性。
2.6.2 疫苗免疫后抗體合格率的判定標準
樣品A值≤臨界對照A值的平均值,判定為免疫合格,即判定標準與陽性判定標準相一致。
2.6.3 疫苗免疫后抗體合格率
由于2015年尚未進行疫苗免疫,從6個蘇木(鎮(zhèn))采集羊血510份,常規(guī)分離血清,用ELISA檢測感染抗體,結果陽性52份,陽性率為10%,由此表明羊自然感染包蟲病后血清中可檢測出感染抗體;從2016年對轄區(qū)內部分蘇木(鎮(zhèn))實施疫苗免疫;2017—2019年對轄區(qū)內所有存欄羊全部進行疫苗免疫。其中,2016年共檢測呼和、獲各琦、前達門3個蘇木(鎮(zhèn))免疫后羊血清426份,抗體合格率為72.07%;2017年共檢測990份,抗體合格率為75.05%;2018年共檢測885份,抗體合格率為81.02%,2019年共檢測925份,抗體合格率為83.69%。見表5。
由表5可知,除2018年烏蓋蘇木免疫合格率略有下降外,其他蘇木(鎮(zhèn))的免疫合格率均呈上升趨勢,即由2016年的72.07%上升到2019年的83.69%。
表5 2016—2019年羊抗體檢測情況
常年對羊、牛、駱駝集中到轄區(qū)內4個屠宰場進行屠宰,集中屠宰占全旗屠宰動物的90%,牧民自宰食用動物僅占總屠宰量的10%左右,而且自宰動物的病變內臟通過宣傳教育后的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以上,杜絕了食用、亂認及飼喂犬的現象。在此期間共檢疫牛羊駱駝內臟7 896套,檢出病變臟器729套,全部進行實施無害化處理。
2015年檢查牛、羊內臟2 621套,檢出病變臟器310份;2016年檢查牛、羊內臟729套,檢出病變臟器68份;2017年檢查牛、羊內臟571套,檢出病變臟器36份;2018年檢查牛、羊內臟541套,檢出病變臟器17份;2019年檢查牛、羊內臟547份,檢出病變臟器12份。見表6。
此外,2015—2019年共檢查駱駝肝、肺2 890套,檢出病變臟器286份。其中2015年檢查541套,檢出病變臟器97份;2016年檢查633套,出現病變臟器90份;2017年檢查512套,檢出病變臟器45份;2018年檢查597套,檢出病變臟器32份;2019年檢查577套,檢出病變臟器22份。見表6。
表6 牛羊駱駝包蟲病感染內臟檢查統計
由表6可看出,羊的內臟病變檢出率由2015年的11.88%下降到2019年的2.37%;駱駝的內臟病變檢出率由2015年的17.93%下降到2019年的3.81%;牛未檢出病變內臟。
2015—2019年全旗共發(fā)放消毒液亞氯酸鈉16 000 L、戊二醛8 000 L,由村級防疫員對可能污染的場地進行消毒,最大限度地殺滅環(huán)境中的細粒棘球絳蟲蟲卵,累計消毒面積334 000 m2;按照消毒標準要求,地面浸濕度必須至少達到3 cm;同時撲殺流浪犬890條,全部做無害化處理。
從2015年開始,全旗共培訓80 000人次,發(fā)放宣傳材料30 000余份,同時還做到了驅蟲有詳細記錄、明白卡進嘎查(村)所有牧民戶,免疫有記錄,驅蟲有影像,形成了各級政府重視、廣大牧民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控的局面。
通過采取犬管理驅蟲、羊免疫、屠宰檢疫與病變臟器無害化處理、健康教育與宣傳培訓“四位一體”的綜合防控措施,犬、羊、駱駝的感染率從2015年的11.03%、11.88%、17.93%分別下降到2019年的0.79%、2.37%和3.81%。率先達到了國家和自治區(qū)確定的2020年犬感染率低于1%、羊感染率低于5%的穩(wěn)定控制標準。
包蟲病是國家17種優(yōu)先防控的動物疫病之一,也是自治區(qū)重點防控的動物疫病[9]。按照國家和自治區(qū)對包蟲病防控的要求,烏拉特草原通過應用推廣“四位一體”的綜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成果,由此表明包蟲病是可防可控的。
犬是棘球絳蟲的終末宿主,在棘球蚴的傳播中發(fā)揮了源頭性的作用。只有加強對犬的管理,通過“犬犬投藥、月月驅蟲”和對驅蟲后的犬糞進行無害化處理,才能消滅傳染源,從源頭上控制包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10]。
應用包蟲病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防控包蟲病是目前較為適用的方法,烏拉特草原通過對轄區(qū)內的羊連續(xù)3年進行疫苗免疫,使包蟲病的病變臟器檢出率明顯下降,由此表明該疫苗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11]。研究制定符合烏拉特草原包蟲病防治實際狀況的綜合防控措施,即犬管理驅蟲、羊免疫、屠宰檢疫與病變臟器無害化處理、健康教育與宣傳培訓即“四位一體”綜合防控措施,并在生產中應用推廣。
通過對牧民包蟲病防控知識知曉情況調查表明,在2015年之前,由于廣大農牧民對包蟲病防控知識了解的較少,防控意識不強,病變臟器隨意丟棄、喂犬,造成包蟲病不斷擴散蔓延[12]。本項研究通過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培訓,使得牧民群眾對包蟲病的知曉率由2015年的15%提高到2019年的97.5%;同時對自食羊病變內臟的無害化處理意識也相應提高。此外,無論是屠宰企業(yè)還是牧民自宰,一旦發(fā)現病變臟器要全部銷毀。要求屠宰企業(yè)要建臺賬,專人負責;牧民自行屠宰發(fā)現病變臟器要上報所在蘇木獸醫(yī)站,并且要派專業(yè)人員負責監(jiān)督銷毀,同時要留下影像資料。
通過對屠宰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使病變臟器全部得到了無害化處理,徹底切斷了本病的傳播途徑。
用于牛、駱駝的包蟲病免疫疫苗目前仍尚未研發(fā)上市,只能采取“檢測/診斷→淘汰/隔離”的方式來進化牛群和駱駝的包蟲病[13]。
烏拉特后旗北部3個純牧區(qū)蘇木(鎮(zhèn))與蒙古國接壤,邊界線長達195 km,該區(qū)域狼、狐貍出沒頻繁。因此,對野生動物狼、狐貍的活動規(guī)律及行動軌跡的調查,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
通過本次試驗與研究,我們認為對包蟲病的防控,首先要抓住循環(huán)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才能開展有效防治。因為細粒棘球絳蟲生活史需要經歷2個宿主,3個階段,對中間宿主牛羊棘球蚴病,在未確診個體患病時開展逐只防治,將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對犬實施成蟲期前驅蟲,將病原控制在終末宿主體內,既可減輕對外界環(huán)境的污染,又能降低牛羊的感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包蟲病的防控需要廣大牧民和政府的共同參與,因此要建立長效防控機制。一是加大包蟲病防治的財政專項投入和政策支撐[14];二是普及包蟲病知識,開展高危行為干預,監(jiān)管屠宰流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三是進行犬登記建檔并加強對流浪犬的管理,檢查犬包蟲病的感染情況,及時銷毀病犬,定期驅蟲;四是禁止自行屠宰牛羊行為,實行定點屠宰,將檢出的病變臟器做無害化處理,嚴禁犬進入屠宰場;五是實施廣泛、深入、系統的健康教育、宣傳培訓,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要讓廣大牧民充分了解哪些是不安全的高危行為并自覺轉變,以提高自身的保護意識;六是兒童與學生是包蟲病的易感人群,在課堂內要進行包蟲病防控的系統教育,規(guī)范衛(wèi)生行為,通過學生帶動家庭,實現“小手拉大手”。
目前,烏拉特后旗在防控包蟲病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諸如局部地區(qū)仍有感染、各級防控機構的基礎條件較差、邊界線長、野生動物狼與狐貍活動頻繁以及經費不足等,仍需進一步系統研究和解決。其次,在檢測手段上應盡快研發(fā)PCR檢測技術,以彌補ELISA檢測技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