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下列材料,選取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
一些歌曲見證了時代的潮流,也見證了個人的成長。品味歌聲中的喜悅或哀愁,感受歌聲中的成長或滄桑,總會有一些人生感悟和收獲。
在去年的某個綜藝節(jié)目中出現(xiàn)這樣一幕:音樂人張亞東在聽到年輕的樂隊成員翻唱了20年前自己作曲、樸樹作詞并演唱的歌曲《New%boy》時,熱淚盈眶。我想這個畫面足以說明這道作文題的意義與價值。
一首歌曲的誕生可能是一個偶然事件,甚至單將歌詞拎出來也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但歌曲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作為通俗文藝的一種類型,其具有極廣泛的傳播性。對大家來說,每個人心中一定都會有一首見證著自己生命故事的歌。所以這道作文題就具有了人人易寫作的基礎。
這道作文題沒有限定時代的范圍以及“個人”的所指,主人公可以是作者本人,亦可以是作者的親友長輩,一切都是因“歌”而起,貫穿始終。所以,這道作文題考查的是人文關懷,有助于寫作者親近家人、親近歷史。
材料中有幾個關鍵詞:“時代的潮流”“個人的成長”“喜悅或哀愁”“成長或滄?!薄:髢蓚€關鍵詞是由前兩個關鍵詞延伸開來的,也提示了可以寫作的內容范圍。作者可以抓住這一點進行選擇與思考。
其實,人人心里都有屬于自己的一首歌,命題人無法限定具體的寫作內容,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
1.如果這首歌是要見證時代,那么“我”是否可以查找一些資料,為之做些準備。
有的歌曲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有一定的時代背景,比如《讓世界充滿愛》《明天會更好》。如果我們能查找一下這些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能夠更好地明白其與時代的雙向作用,使文章更具有深度。
2.如果這首歌是要承載個人成長的,那我們就要思考如何寫出這首歌在一個人生命中的意義和價值。
不能簡單地只提及歌名,然后用“好聽”“歌詞寫得好”作為理由搪塞過去,而是要著重發(fā)掘這首歌對一個人的行動或思想上產生的意義。例如《真心英雄》和那個在高考考場中的“我”,《陽光總在風雨后》和那個不斷失敗但永不言棄的“我”。
3.故事該如何進行敘述?誰來講這個故事?打算用第幾人稱來講這個故事?如何安排寫作順序,使之能承載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
考慮好這些問題,再下筆才能寫出有內容的故事。
適用素材
媽媽常常為我唱的一首歌———《小草》。
運用示例
媽媽常常為我唱《小草》,這是她為數(shù)不多的幾首拿手歌曲之一。她將《小草》定位為一首兒歌。但事實上,自從我聽懂里面的歌詞大意的那一刻起,我的童年時代就終結了。小小的我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卻被這首歌告知: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只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這一認知在我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加深,讓我有點兒酸澀,我還不愿太早承認自己的平凡,承認自己沒有花香,沒有樹高,而且無人知道。孩子幼小的心靈總是易碎的,腦海里的野草給了我太多超過當時承受能力的蒼涼,那幻滅般說不清的鈍痛感在后來也總是纏繞上我的心頭。感覺有風迎面吹垮了我的城堡,我看見世界之大,看見自身的渺小,人最本能的對自然的敬畏在心頭震顫著。后來,長大了,我才真正懂得這首歌想要傳達的精神———“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痹瓉砥椒惨彩侨绱丝少F,如此隱秘而偉大。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王瑞
適用素材
張震岳———《思念是一種病》。
運用示例
敲下《思念是一種病》這個歌名的時候,我剛好把這首歌循環(huán)播放到第五遍。聲音哽咽,旋律顫抖,張震岳吸吸鼻子,說:“獻給……獻給我們愛過的人?!?/p>
現(xiàn)在的我窩在溫暖的被窩兒里聽歌敲字,但是經歷了離家住宿,體會到了一些表面看是一丁點兒問題但足夠一個傻傻的女孩消化良久的孤獨,讀了一些書,思考了一些人生問題,開始翻山越嶺追尋些什么的時候,我真的咂摸出一些少年愁滋味。再聽這首歌,腦子會閃過以前百思不得解、只留下發(fā)著小小光芒的猜測與期待的那些命題:愛,生命,思念,孤獨,鄉(xiāng)愁……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顧宸語
人未老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劉芊語
還允許放鞭炮的年代,除夕那一天總是熱鬧的。
零點鐘聲剛剛敲響,最大的千響鞭炮就會噼里啪啦響起來,緊隨其后的是小鞭炮的沉鳴,而焰火也迫不及待地沖向天際,碎裂成星星點點。小孩子舉著煙花棒畫出奇怪的圖案,父母在一旁拍手稱贊。畫質還不太清晰的電視機里,主持人揚著嘴角變化著花樣地說出一連串新年賀詞,一切看起來和諧而歡樂。最后李谷一老師走上舞臺,《難忘今宵》的旋律響了起來。于是,孩子們被大人喚回了家,看著五彩繽紛的舞臺,仿佛一瞬間整個世界都唱起來。
“青山在,人未老?!?/p>
聽完這首歌,就可以睡覺啦。
小時候聽到《難忘今宵》,只覺得是新年喜氣。慶賀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可以穿新衣,蹦蹦跳跳玩耍,隨心所欲吃各種美食,幸福而欣喜。好像只有過年的日子可以丟去所有的煩惱,告別奔忙流離,在外的人趕回到老家,無論名分地位,都是親人朋友。大鍋飯、宰雞殺魚,自家囤的糧和菜,一大家子一齊準備年夜飯。搟好餃子皮,圍著大圓桌包餃子,包好后一個個下了鍋,撈起來蘸上醬油、醋,電視機拍一拍,天線歪斜著尋找讓電視畫面最清晰的信號,整整齊齊的一家人,談天說地。春晚熱熱鬧鬧,好節(jié)目輪番上演,零點鐘聲敲響,沖去外面放起鞭炮,用凍得通紅的手揮舞起煙花棒,玩夠了正好聽到電視機里傳來熟悉的《難忘今宵》。那是真正的難忘今宵,那時的生活滿溢著希望,無論天涯與海角,共祝愿,祖國好。
可是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我們的記憶也日漸模糊起來。
認認真真看完春晚的日子,好像已經過去很久了。從什么時候開始,除夕夜被手機侵占,春晚成了背景音,小品沒有了以前的味道,歌曲也失去了記憶點。搶一個紅包比聽一首歌似乎更重要,春晚段子的熱度超過了春晚本身,期待盼望少了些,無聊乏味多了些。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潮流來了又去,年貨街上的大喇叭聲銷聲匿跡,花市的吆喝聲不再響起,剩下的只有例行的紅包和那首經年不變的《難忘今宵》。春晚的開頭永遠花哨熱鬧,結尾的歌曲卻始終如一。它提醒著孩子們成長了幾分,也提醒著成人年老一歲,它的意義早已超越春晚。孤身在外過年,它若親人般環(huán)繞,讓我們留下笑中帶淚的痕跡;盛會結尾,它包容每一次人與人的相聚,烘染起一絲希冀。
“無論新友與故交,明年春來再相邀。”
人們唱著笑著,感激今日相遇,然后各自奔向未知的天涯。
團聚的盛景像是巨大的簾幕,虛晃著亂舞,扯開的是曲終人散,然后再相聚,一年又一年。無憂無慮的小孩兒長成擔起家庭責任的大人,少時的新年再熱鬧,不愿長大、不愿老去的愿望再強烈,抵不過的終是年光似水聲。
青山在,人未老。
人未老……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選擇了《難忘今宵》這首經典歌曲,寫出了不同時代大家過除夕的景況。景況的變化其實正是時代的變化,這中間有許多情緒,比如感慨,比如滄桑,都在一首歌的背景聲中被烘托出來。文章在寫法上沒有凸顯人物,而是用一種抒情的筆調展現(xiàn)了跨越幾十年的春節(jié)狀態(tài),讀來饒有余韻。(楊蓉蓉)
又見炊煙起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朱昱旻
母親生于20世紀70年代,成長在一個擁有萬畝良田、背靠江水的南方村落。改革開放的絢麗火焰從東南沿海點燃,那璀璨的光芒雖稍稍碰觸了這個樸實村莊的一角,但這里的大部分原住民仍然靠著農耕維持生計。
母親的童年在泥潭與流水中匆匆度過。到了讀書的年紀,她就背著包騎著自行車去遙遠的鄉(xiāng)鎮(zhèn)上學了。若父母下地干活兒,全家一天的伙食就得由她負責。最開始做飯那幾年,她矮矮的個子夠灶臺特別吃力,需要把家里自制的矮木凳墊在腳下才行。妹妹在一旁遞上調味料,不知好歹的土狗卻用濕漉漉的鼻子撞板凳。油煙味和飯菜香味在廚房里交織出生活的氣息,只是那時候的她,還未察覺到她親手創(chuàng)造出的第一縷炊煙已伴著鄉(xiāng)間的微風飄向遠方。
一天傍晚,父母回來燒飯,她搬著板凳坐在家門前的空地上,望向遠方。余暉緊緊地擁抱著金色的田野,各色云霞眷戀不舍,炊煙一縷縷飛向天空,然后牽著云霞的手,消失在落幕的夕陽背后。
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炊煙飄得很遠,能飄到她父親提起過的繁華城市。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
后來,家里有了卡式錄音機,她買的第一盤磁帶就是鄧麗君的。對這首《又見炊煙》,她有著說不清的喜愛,其實也有著說不出口的情感依賴。
第一年高考,預料之中的落榜。她心知肚明,過度的期待,過遠的未來,再加上一顆沉重的心,是沒有辦法輕盈地飛出農村的。家人一致同意她再讀一年,他們相信,她的孜孜不倦,最終會換來不錯的結果。但過程總是艱辛的,第二年,失敗又一次讓她殷切的期待落空。父母沒再說什么,她憋著悶了好幾天。鄉(xiāng)里親戚勸她:“走大專也不錯,出來也算得上個讀書人,還有機會被政府分配工作。大學難考,再說考大學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那段時間,她會來到小山坡上,坐在草地上,聽著歌,看著夕陽和遠方準時升起的炊煙。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
如今我問她,第二年沒考上是什么感受呀?!皼]什么感受,就是不服。然后我就又讀了一年,不就考上了嘛?!睔q月會沖淡所有強烈的情感,僅留下回憶讓人細細咀嚼。
“你最喜歡哪首歌呀?”我問。
“《又見炊煙》。你見過炊煙嗎?”她看著我。
“沒有?!?/p>
“我見過最美的炊煙?!?p>
我沒跟她說,其實我覺得我看過炊煙。我喜歡看她騎著車從滾滾風塵中向我駛來,喜歡看她在氤氳的霧氣中端出各色佳肴,就如同看到她攜著炊煙從遙遠的村莊走來。我羨慕她能不假思索地說出她最愛的歌曲,這是一種單純而執(zhí)著的愛。一如多年前村莊的質樸,一如多年前執(zhí)著并且捧在手心的夢想,一如那些簡單但富有詩意的歲月。
“我做了個夢,夢里又見炊煙升起。”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講述了“母親的故事”。“母親”年輕時生活在農村,對于未來她有自己的理想與憧憬?!队忠姶稛煛愤@首歌成為這段經歷的背景音樂。故事的講述使用了第三人稱,這一敘述方式也讓傾聽者“我”產生了聯(lián)想與思考,豐富了文章內涵。(楊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