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的多種形式,并從檢驗有害微生物、檢測變質食品及測試農藥殘留三個方面描述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食品檢驗;農藥殘留
引言: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的上升,運用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能較快地改善食品檢驗工作,保證食品質量。
一、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的多種形式
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的樣式較多,其主要分成三種類型,其一,檢測人員可采用免疫測定技術,其多用來檢測水果或蔬菜中的農藥殘留,在酶聯(lián)免疫方法的內部含有三種測試劑,如顯色劑、帶有酶屬性的抗原及固相抗體等。技術人員可將酶學催化反應與免疫學反應進行有效結合,借助酶促反應將其免疫反應顯示出來,該檢測技術帶有諸多優(yōu)勢,如操作便捷、特異性好與檢測速度快等。其二,生物傳感技術多用在食品添加劑的檢測中,由于生物傳感器極為敏感,可將生物物質的濃度轉變?yōu)殡娦盘?,通過研究與調查,其對細胞、微生物、抗原、抗體與酶比較敏感。該設備應用的器件為壓電晶體、場效應管、光敏管及氧電極等。生物傳感技術在分析食品質量時具有較快的速度,且該數(shù)據(jù)信息的精準程度較高,因而在該領域應用較為廣泛。其三,生物學技術也可用到生物檢測領域中,通常檢驗轉基因食品,運用PCR技術能看出此類食品的原料中是否帶有外源DNA,進而將食品種類有效區(qū)分。隨著轉基因食品的增多,人們對此類食品安全的關注,PCR技術將變得愈發(fā)重要。
二、在食品檢驗中運用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的實際應用
(一)測試有害微生物
運用現(xiàn)代生物檢測技術可適時測試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具體來說,部分食品中帶有較多的有害物質,如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等,若人們誤食此類微生物,會引起腸胃炎、皮膚感染、敗血癥與腦膜炎等多種病癥。為保證食物質量,及時檢測出其內部的有害微生物含量,檢測人員可實行酶聯(lián)分析技術,并開展實時檢測,該技術不僅有極高的精準度,其檢測效率也處在較高的水平,比如,在檢測某食物是否帶有沙門氏菌時,其檢測的精準度與敏感度都接近100%。由于多種海產品,如魚類、海蜇或蟹類等帶有較多的病原菌,消費者若吃了帶有副溶血弧菌的產品會出現(xiàn)中毒癥狀,嚴重時還會引發(fā)死亡。酶聯(lián)免疫技術能測試出海產品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同時,運用該技術還能適時掌握海產品是否存在污染現(xiàn)象。
(二)檢驗變質食品
檢驗食品品質大多采用生物傳感技術,其可測試食品內部的組織成分,借助檢驗結果可準確判定該食品是否處于變質狀況。一方面,若食品變質其內部會帶有霉菌與細菌,如非芽孢桿菌、嗜溫性菌或芽孢桿菌等,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此食物后,會出現(xiàn)嘔吐或腹瀉。運用生物傳感技術能將食品中的菌群快速檢驗出來,并采用合理方式阻斷此食品的流通。另一方面,針對水果的營養(yǎng)成分、濕度與魚的新鮮程度都能通過生物傳感技術顯示出來,讓各類食品的品質狀況更為透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也會更加放心。
(三)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
在開展農業(yè)生產時,諸多瓜果會被噴灑化學農藥,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會更加頻繁地使用農藥,無論是瓜果體內還是表面都會帶有較多的農藥殘留,消費者若長期食用帶有農藥的食品,其身體會產生多種隱患,易引發(fā)多類疾病,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威脅。當前食品檢疫部門已加大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設置嚴格的農藥殘留標準,過去測試農藥殘留的主要方式為色譜法與光譜法,但此方式難以檢測出更多種類的農藥殘留,該檢測的靈敏程度較低,因而可形成食品安全隱患。當前技術人員采用酶聯(lián)免疫技術執(zhí)行檢測工作,不但能提升測試的精準程度,還會將其內部蘊含的農藥殘留成分分析出來,其測試結果更能令人信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起到較強的保護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食品檢測工作屬長期工程,檢驗人員需改進思想觀念,運用先進的生物檢測技術,從而保障此項工作的精細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