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珍
摘 要: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 識字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5.226
多年來,我一直在鄉(xiāng)村小學擔任低年級班主任,并任班里的語文、數(shù)學學科教學工作,對語文學科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一個好的識字能力方面,有一點小小體會:
1 字音教學:充分利用自學,加強音感
小學生學了漢語拼音之后,進入了漢字的學習,字音就不必再一個個教了。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這一工具來加快識字的速度,進行獨立認讀。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生容易讀、容易記。因為學生平時就在母語環(huán)境中生活,口語中就有相當?shù)脑~匯量。將它們遷移到書面語言中來,可以降低識字的難度。
例如,要學習一年級的“我是小學生”這五個字,是將每個字抽出來孤立地讀記效果好呢?還是讓學生指著自己理解著記好呢,答案是明顯的。除了讀記效果之外,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對學生的語感的激活也會產(chǎn)生良好的作用。在讓學生讀時,要有所強調(diào),不應(yīng)當在識字時讀音的抑揚頓挫毫不講究,到讀課文時才要求有感情,加上一些表情動作。
識字教學,在字音方面要強調(diào)自學,即在教師未上課前讓學生自己讀書,在讀課文時,自己解決生字的讀音,并把句子讀通。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發(fā)現(xiàn)共同性問題時可以及時糾正或指導。要讓學生反饋讀通的情況,盡量讓學生個別讀,強調(diào)聽的同學的任務(wù)。也可以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讓學生在讀之前有一個正確朗讀的定位性導向,讓學生對語音有一個正確的把握,有一個清晰的榜樣。
2 字形教學:想象結(jié)合書寫,加強形感
我們要重視通過及時地書寫結(jié)合想象促使學生在識字中動腦、動口、動手,增強識字的能力,發(fā)展智力,提高素質(zhì)。
2.1 象形字
入學不久的一年級新生,他們開始學的漢字,很多是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因此,象形字的教學應(yīng)該根據(jù)字的特點來進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圖形,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再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lián)系;然后綜合分析圖形、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字形、字義與字形、字義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例如教學“日” 字時,我先出示“圓圓的紅日”的圖畫,讓學生形象地掌握“日”的意義。然后進行 字音教學。由于學生有興趣,因此很快就掌握了字音。接著貼出遠古時代人們寫的“日”的卡版,這奇特的字,再次激起學生的興趣。我告訴他們這是遠古時代人們寫的“日”字,再在遠古時代人們寫的“日”的下面寫“日”,學生很快學會寫了。
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生學習“月、水、火、田、土” 等字,效果很好。這樣在課后的拓展練習中,學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通過看圖觀察,猜讀認識了“魚”、“石”、“禾”、“刀”。
2.2 會意字
會意字的教學,應(yīng)該先將字分解成幾個構(gòu)件,讓學生了解各個構(gòu)件意義,再將這些意義連綴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最后因義識形,讓學生從構(gòu)件和字的意義關(guān)系這個方面掌握該字的形體。表演識字就是把一些會意字分成幾部分,學生通過表演字的組合,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生字,培養(yǎng)了感悟能力。
例如教學“看”字時,我讓兩個學生進行表演:一人把手舉到眼睛前,遠眺前方,另一人一邊用不解的語氣問:“你怎么啦?”一邊拉那人手,而那人一動不動。這時,那人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在看呢!”說完拿起“看”的識字卡,讓同學們比較,揣摩,接著我就跟學生分析“看”字的組成:把手放在額前向前眺望。學生通過看看,評評,在笑聲中掌握了“看”字。
2.3 指事字
指事是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兩種:一種是純象征性符號構(gòu)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這類指事字很少;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基礎(chǔ)上增加提示性符號構(gòu)成的,如“刃”在“刀”加一點,表示刀口;“甘”在口內(nèi)加一點,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根據(jù)指事字字形的特點用生動的語言辨析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2.4 形聲字
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代漢字中有90%都屬于形聲字。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叫形旁(也叫義符);另一個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叫聲旁(也叫音符)。用形旁表義聲旁表聲的特點,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有效識記生字,理解字義.
如學習“跑”字,讓學生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那么,還有哪些字也應(yīng)該是足字旁的?你見過哪些字是足字旁的,他們和足有關(guān)系嗎?再出示“抱”,和“跑”進行比較,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想一想,“抱”為什么是提手旁?然后可以出示“炮”“泡”“飽”等字,說說這些字分別和什么有關(guān),讓學生猜一猜它們的字音和字義。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3 字義教學:語境中領(lǐng)悟,加強義感
字義的教學注重結(jié)合一定的語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指導學生理解字義。字離不開詞,所以字義教學和詞義教學一樣,創(chuàng)造一種語境,讓學生在這種語境下進行感悟,才能更深、更美地理解字、詞內(nèi)的韻味。
比如教“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畫什么”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復(fù)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后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么“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在具體的語音環(huán)境中,也可以同樣用比較的辦法進行同音字教學。如在教學同音字“坐、座、做、作”時,做“坐下”的動作,指著座位,讓學生體會字義的不同。“坐下”的“坐”加上“廣”字頭組成“座”,用“座”字可以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橋”等。“做”是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如,“做工”、“做游戲”等?!白鳌笔沁M行工作或活動,如“寫作”、“作品”、“假裝”等幾種意思。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義的基礎(chǔ)上,我再組織學生進行組詞或句式填空進行練習。例如:小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業(yè)。通過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坐、座、做、作”的理解。給學生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
漢字的音、形、義是緊密結(jié)合的,所以在識字教學中,不能孤立地將它們劃分開來教學。只要充分利用漢字的本身規(guī)律,結(jié)合知識經(jīng)驗,培養(yǎng)小學生一個好的識字能力教學就會有一定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