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志,艾金長,諶俊玲,張婉妮,謝春茂
(湖南省岳陽市中醫(yī)院,湖南 岳陽 414000)
乳腺癌術后的并發(fā)癥中,上肢淋巴水腫是臨床上最常見、最嚴重同時也是最難治療的并發(fā)癥,術后上肢水腫的發(fā)生率約為4 %~21 %,且發(fā)病率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加,術后2 a后發(fā)病率可達到9 %~28 %,80 %的患者會在2 a內出現[1],可表現為上肢手臂不同程度的腫脹、乏力、疼痛及出現焦慮等癥狀,嚴重的上肢水腫可導致外觀異常和上臂肢體活動受限。目前西醫(yī)主要以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為主[2~3],但各種方法效果不理想,具有難治愈、易復發(fā)等特點。中醫(yī)藥在治療乳腺癌上肢水腫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尤其中醫(yī)外治法具有簡便廉驗特點[4],本研究基于中醫(yī)定向透藥聯合電針進行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湖南岳陽市中醫(yī)院腫瘤科就診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治療組患者年齡38歲~69歲,平均(48.5±6.4)歲;病程2個~37個月,平均(16.5±8.9)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35歲~67歲,平均(47.3±7.2)歲;病程3個~35個月,平均(15.8±9.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考張保寧主編《乳腺腫瘤學》[5]中乳腺癌術后并發(fā)癥上肢淋巴水腫診斷方法:使用上肢周徑測量法作為主要測量手段,在腕橫紋上10 cm、肘橫紋上10 cm作為測量點測量雙側上肢的臂圍,患肢周徑超過對應健側部位2 cm,即可診斷為上肢水腫。
①30歲≤年齡≤70歲;②病理確診為乳腺癌;③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后同側上肢腫脹患者;④自愿受試,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好的患者。
①孕婦、哺乳期期婦女、極易過敏體質者;②腫瘤轉移、淋巴結轉移者,深靜脈血栓者;③伴心、肝、腎或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的原發(fā)疾病者;④患肢局部皮膚存在斑疹、丘疹、紅斑、瘡疹、外傷、潰爛者。
予以中醫(yī)定向透藥聯合電針治療。自擬基本方:柴胡10 g、乳香15 g、沒藥15 g、郁金10 g、威靈仙15 g、細辛10 g、水蛭8 g、桂枝10 g、蟾皮10 g、羌活10 g、黃芪30 g。上述藥物加水濃煎過濾后取藥液60 mL。取藥墊4塊,每塊均勻噴灑15 mL藥液。再將藥墊分別放置于患肢前臂及上臂伸屈兩側面,采用四川科儀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NPD-4AS型中藥定向藥透儀進行治療,選擇10級~20級小電流,治療1次/d,30 min/次。電針治療每日1次,低頻脈沖電流,選斷續(xù)波,每次30 min,穴取合谷、曲池為一組,外關、肩髃為一組,另一組為臂臑、阿是穴。配合功能鍛煉,共治療2周。
選取多層棉布制成規(guī)格為30 cm×20 cm大小的2個袋子,每個袋子裝入芒硝300 g,在患側上肢前臂與上臂分別圍敷一藥袋,并將其固定,每次圍敷1 h,每日2次,連敷2周,配合功能鍛煉。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患肢臂圍值、肩關節(jié)活動度、自覺腫脹的V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表評分。①患肢腫脹程度測量值:由指定人員用軟尺測量治療前后患側腕橫紋上10 cm、肘橫紋上10 cm 的臂圍。②患肢VAS自覺腫脹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患者根據自己的腫脹感對照“標尺”上0-10分級程度給出自己的腫脹分值。③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參考孫燕院士主編《內科腫瘤學》[6]中腫瘤病人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分?;颊哂谥委熐昂髮OL量表中的各項進行打分,生活質量滿分為60分,生活質量越高,得分越高。④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度,采用測角器測量患者患側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四個方向的活動度。
上肢周徑大小變化療效評價標準,根據《乳腺癌綜合診療學》[7]判定標準,以治療后患側與健側周徑差值較治療前差值的減少程度為指標。有效指數=(治療前患側上肢臂圍-治療后患側上肢臂圍)÷(治療前患側上肢臂圍-治療前健側上肢臂圍)。顯效:有效指數減少≥75 %;良好:50 %≤有效指數減少<75 %;有效:25 %≤有效指數減少<50 %;無效:有效指數減少<25 %。
采用SPSS 20.0 for windows版本進行數據統(tǒng)計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及組內計量資料分別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3.4.1 兩組患者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綜合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治療前后患肢腫脹程度測量值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腫脹程度測量值比較
從表2對前臂上臂腫脹程度比較,提示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3.4.3 兩組治療前后VAS自覺腫脹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VAS自覺腫脹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表3表明,主觀癥狀、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3.4.4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對患肢肩關節(jié)活動度范圍比較,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黃×,女,52歲,因“右側乳腺癌術后14個月,伴右上肢腫脹5個月”入院。術后病檢提示:右側浸潤性導管癌,伴右側腋窩淋巴結轉移3/9,已予化療6個療程,右胸及腋窩放療1個療程。術后8個月出現右上肢腫脹,活動障礙。入院查體:右側乳腺已切除,右胸可見陳舊性手術疤痕,右側腋窩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右上肢腫脹明顯,腕肘橫紋上10 cm臂圍分別是34.7 cm、30.4 cm,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受限,入院診斷為:乳腺癌術后伴右上肢淋巴水腫。予中醫(yī)定向透藥聯合電針治療,并結合功能鍛煉。治療當天患肢脹痛減輕,治療1周患肢腫脹減輕,皮膚出現皺紋,治療2周后患肢腕肘橫紋上10 cm臂圍分別是28.9 cm、25.1 cm,腫脹較前明顯減輕,活動范圍較前增大,脹痛感消失,療效顯著。
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屬于中醫(yī)學“脈痹”“水腫”范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逢U述病機十九條就提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中醫(yī)學認為,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腺癌術后脾胃氣虛,久病情志不暢致肝氣郁滯,木郁乘脾,肝脾不調,加之手術切割,脈絡受損,瘀血阻滯,水濕輸布失常,水濕停留,溢于肌膚,引起腫脹,水濕阻滯氣機運行,又能進一步使營血運行受阻,從而加重氣滯血瘀,血瘀則化為水。水濕與血瘀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故本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脾胃氣虛為本,水濕,瘀血,氣滯為標。治療上應予健脾益氣,活血祛濕。中醫(yī)外治法在治療上具有簡便廉驗特點,借助現代診療設備,充分發(fā)揮藥物局部治療作用,具有見效快、副作用小之特點。中醫(yī)理論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行則水行”。方中黃芪健脾益氣;柴胡、郁金疏肝理氣活血;乳香、沒藥活血消腫止痛;桂枝、威靈仙溫經通絡止痛;水蛭活血化瘀消癥;蟾皮拔毒攻堅,消腫止痛;羌活、細辛祛濕散寒止痛。全方共奏益氣祛濕、消腫止痛、行氣活血之功,再通過中醫(yī)定向透藥治療儀進行治療,使藥物直達病所,直接發(fā)揮局部治療作用,聯合電針治療,具有疏通經絡、加速氣血運行、促進藥物吸收、解痙止痛等功效,從而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上臂前臂治療前后腫脹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患者治療后主觀疼痛癥狀、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生活質量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P<0.05)。這表明中醫(yī)定向透藥配合電針可明顯改善患者腫脹程度,增加患側淋巴回流,減少淋巴水腫,從而改善患肢活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組能有效地將中藥外用與現代設備相結合,根據傳統(tǒng)經絡腧穴理論,合理運用電針療法,使中藥快速地滲透到皮膚深處,且在病灶處直接發(fā)揮藥物功效,療效顯著,易于操作,在治療期間未見嚴重不良反應。本方法安全有效,為中醫(yī)外治本病開辟了一條新的診治思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