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青 安明 宋歌
摘 要:近年來跨境電商將規(guī)模不斷擴大,相關人才缺口巨大,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也應與時俱變,通過改變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等方法,最終培養(yǎng)出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yè)人才。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基礎設施的完善,跨境電商將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把全球貿易帶入一個新的無國界貿易時代。而根據《2019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80%的跨境電商企業(yè)存人才缺口,2020年3月初,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2020年版)》中,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新設的51個專業(yè)之一。在此背景下,大力培養(yǎng)跨境電商專業(yè)人才,加快我國貿易結構轉型升級,也已然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本文將融合跨境電商的特點,首先對現(xiàn)有《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現(xiàn)狀與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其次再給出具體改革優(yōu)化措施,促使教學質量提升。
一、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的新變化
(一)交易平臺的轉變
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中,交易的賣方一般是在生產規(guī)模與銷售規(guī)模上都具有一定實力的生產商,或是委托的外貿公司進行洽談交易,而跨境電商中,賣家可以是實力雄厚的出口企業(yè),也可以是小型的電商賣家,他們都依托于電商平臺,在平臺上進行B2C交易,由于平臺的介入大大節(jié)省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這無疑是跨境電商較之于傳統(tǒng)貿易形勢最大的優(yōu)勢。
(二)交易流程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通常要經過多次洽談,在充分了解對方的規(guī)模、信用,以及資本實力之后再通過貿易術語進行交易,在此過程中需要雙方詢盤、發(fā)盤、還盤、簽署交易合同等大量的貿易單據。而在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只需要通過平臺進行磋商,雙方的信用、商品的質與量都由平臺來做保障,這大大地簡化了交易過程,提高了交易效率,真正實現(xiàn)了無紙化交易過程。
(三)物流過程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物流運輸過程中,貨物往往比較多,所以船運是最實惠的運輸方式,這就導致運輸時間比較長。但跨境電商的物流運輸過程中,貨物是通過國際物流配送公司或郵政包裹的方式進行配送的,這樣大大地節(jié)省了運輸時間,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
(一)課程理念陳舊
目前大多數高校在國貿專業(yè)的教學中都沒有一個新的科學教育理念,沒有做到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具體體現(xiàn)在多年來國際貿易的方式發(fā)生了許多變化,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卻沒有變化,還是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實務部分以案例和雙語講解為輔,并沒有加入跨境電商的部分,且實訓部分內容陳舊,學生畢業(yè)后不能直接就業(yè),入職后還需要實習實踐,即課程理念不能與現(xiàn)有的國貿人才市場,以及跨境電商發(fā)展需求達成有機的結合。
(二)教師隊伍缺乏經驗
一個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課程,需要老師擁有一定的實務基礎,再根據國際貿易的流程進行教學,但目前該課程的代課老師構成基本是博士畢業(yè),且缺乏工作經驗的。在跨境電商部分更是缺乏實操經驗,難以駕馭這部分的授課。
(三)講授方式陳舊
目前國內高校的本科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仍是傳統(tǒng)講臺式傳授知識的授課模式?!爸乩碚?,輕實踐”的教學方法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1](黃新波、劉毅力、郭昆麗,2014)。本課程也是如此,雖然多數高校在授課過程中加入了實踐環(huán)節(jié),但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案例為導向,缺乏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學到理論后卻不能及時地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加以鞏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2](杜紅梅、胡梅梅,2016)。
(四)教材、實訓軟件有待更新
從市場上的教材可以看出,本課程的教材仍沿用學科體系,注重知識倉庫的搭建,而忽視了工作流程的邏輯思維[3](袁林,2019)。這導致學生在學完課程之后,雖然學到了許多專業(yè)術語,但仍對國貿的工作感到一定的距離感,難以實際應用。實訓軟件的介入,部分緩解了這個問題,但這對授課老師的教學要求就進一步提高了,許多老師缺乏使用軟件的經驗,導致教學效果甚微。加之“跨境電商”這一新國貿形勢的出現(xiàn),使得書面教材和實訓軟件雙方面都有待更新提高。
(五)缺少跨境電商部分的知識整理
作為國際貿易中的“黑馬”跨境電商在全球都發(fā)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市場需要更多的專業(yè)人才,要求國貿專業(yè)培養(yǎng)掌握傳統(tǒng)國貿理論與跨境電商基本知識的高校人才,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作為最重要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卻缺少此部分的內容,因此需要從理論和實訓兩方面都要相應補充跨境電商部分的內容。
三、《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
(一)課程目標重新定位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和外貿職業(yè)能力的高校學生,要求學生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熟悉傳統(tǒng)國際貿易流程,又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業(yè)務的應用型國貿人才。
(二)強化教師隊伍
針對教師實踐能力弱,軟件操作生疏等問題,系部應組織本課程代課老師進行集中學習,針對常用的國貿ERP軟件進行培訓;定期要求代課教師去企業(yè)實踐,實踐時間可算作課時,這樣才能提高老師的積極性;每學期邀請企業(yè)導師給學生講解國貿實踐中一些實際案例與操作;最后針對跨境電商平臺單獨邀請企業(yè)導師對老師進行培訓講解,了解跨境電商的幾大平臺(例如:速賣通、敦煌網、亞馬遜等)操作。
(三)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講授方式上要改變原有的“滿堂灌”,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成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而老師可以扮演評委、裁判的角色,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這些互動只需要軟件的介入就可以解決。戴子剛[4](2008)認為,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實踐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一種形式,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見效快等特點,而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內容情景化的可行性較高,恰好適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具體有以下三種方式:
(1)教學案例法。例如在講貿易術語開始前,將案例背景告知給學生,在講完貿易術語的理論部分后,讓同學們自己思考如何選擇術語,然后將FDB、CFR與CIF三種術語背后的結果分別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不同的立場得到不同的結果,這樣用一個真實的案例就能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
(2)角色扮演法。例如模擬一個出口口罩的案例,將學生3—5名變成一組,分別按照外貿流程扮演進出口商業(yè)務員、國內供應商、報檢員、報關員、運貨員、保險員、單證員、銀行業(yè)務員與海關業(yè)務員,學生在執(zhí)行案例操作時,教師可以通過后臺觀測到學生的操作是否合理,并加以指導。
(3)模擬平臺法。在跨境電商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購買使用模擬平臺系統(tǒng)(例如速賣通模擬平臺),也可以直接在其平臺上注冊賣家、買家賬號,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尋找商品供應商,讓學生在平臺上真實售賣,這樣不僅能夠快速地學以致用,還能夠真實地與買家磋商,體驗真正的貿易過程。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本課程的教學評價可以分為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里應結合學生的出勤情況、實踐情況、軟件操作能力與作業(yè)成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比重可占總成績的40~50%;考試成績可以包括期末筆試成績的卷面分數和實訓案例的得分情況進行計算,比重可占總成績的50~60%,一些在實訓大賽(例如:POCIB全國外貿從業(yè)能力大賽、全國跨境電子商務技能競賽等)中得獎的學生可以酌情給予分數獎勵,但不超過10%,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鼓勵學生以賽促學,學生參加比賽不僅可以獲獎,還可以得到課程分數上的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參加此類競賽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五)教材與時俱進
教材應結合當前形勢,與時俱進,結合時事熱點,加入當前比較熱門的內容,如中美貿易戰(zhàn)、“一帶一路”經濟帶、跨境電商的崛起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分析應用。
四、結語
當前社會電子商務發(fā)展勢頭迅猛,外貿企業(yè)的形態(tài)與經營方式也在與時俱變??缇畴娚倘瞬啪o缺,作為為社會提供有用人才的應用型大學,有義務也有必要為企業(yè)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人才,作為國貿專業(yè)最重要的核心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通過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多元化教學評價、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手段,提升學生在其就職崗位上的競爭力,最終培養(yǎng)出跨境電商背景下符合市場需要的優(yōu)秀的外貿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新波,劉毅力,郭昆麗.關于提升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機制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11):208-210.
[2]杜紅梅,胡梅梅.《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1(12):197-198
[3]袁林.跨境電商環(huán)境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重慶交通職業(yè)學院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yè)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04):191-192.
[4]戴子剛.論情景模擬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764.
基金項目:201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課題“基于跨境電商平臺的國貿綜合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研究”(201901139026);2016年齊魯工業(yè)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產融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保險專業(yè)為例”
作者簡介:夏志青(1986—),男,山東濟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宋歌(1986—),女,山東濟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
*通訊作者:安明(1965—),男,山東濟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