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束東萊國學冬令營培訓已有一月之久,但學習時的很多場景仍歷歷在目,冬令營培訓的種種教育思想也回蕩在腦海,究其原因,大概是這所學校和學校里的人給我?guī)淼臎_擊與震撼太強大,以至于我念念不忘,心向往之。借用這一季“中國成語大會”里傅老師的一句話:“錯過的人,并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只有沒錯過的人,才知道錯過的人錯過了什么?!蔽覜]錯過,幸甚至哉!
關鍵詞:教育思想;行禮;尊重;國學;讀書
一、初入學堂,感慨頗多
課前每人要排隊有序進入教室,我也尋著前人的“足跡”一步一移的走著四方步,待所有人都站定,全體肅立、靜心,向孔老夫子行三拱拜禮,向本堂講師行三拱拜禮,學兄之間互拜,方可坐下。禮節(jié)的繁瑣讓我不得不問,有必要嗎?先生接下來的話有力的回擊了我,行禮是為了表示一種尊敬,現代的課堂上已經忽視了這種尊敬,更加的去強調一種平等,沒有強調“師”的重要性,而教師自身也漸漸忽略了這個問題,所以導致現如今學生求學態(tài)度的改變,變得不尊重老師,也不尊重知識。
先生說國學入門一定要從蒙學開始,而蒙學的學習要從“三百千”開始,我們翻開了《三字經》、《百家姓》。跟著先生初次吟誦經典,有兩種感觸,一是作為語文老師的羞愧,自己對于三字經的前半部分還算熟悉,但是讀到后半部分就很生澀了,更不要提釋文解義了;二是在吟誦的過程中明顯感覺自己的氣力不足,感慨古人讀書如此費力勞神。
一上午的課程結束,到了用餐時間,在排隊去往餐廳的路上,幾位外地老師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了《朱子治家格言》,那份執(zhí)著與投入讓我疑惑,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力量吸引著他們,國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餐廳里的孩子們年齡差距很大,但即便很小的學生也在忙著刷碗,他們之間互幫互助,看著很是和諧。飯菜都吃得干干凈凈,真正做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二、再入學堂,由衷敬畏
先生講到了《千字文》,感嘆古人的智慧登峰造極,每一句都引經據典。我也暗地里感慨,先生究竟讀過多少書,能對其中的典故信手拈來,能把典故中的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能高屋建瓴的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對我來說望塵莫及,回想自己這些年,真是虛度光陰。
“三百千”中有一部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千家詩”,而千家詩的吟誦是比較難掌握的。先生談到自己初學吟誦時的眾多艱辛,有時在路上奔波時拿了四個MP3,反復聽反復練,直到印入腦海、深入骨髓。之所以這么投入的學習吟誦,這么急切的想把吟誦傳承下去,是因為上過私塾、會吟誦的老先生已經年邁體衰,如果后繼無人,這種屬于中國的特有文化將瀕臨消失。先生每天、每月、每周、每年都對自己有計劃有要求,每月要讀多少書,每部經書要念多少遍、念到什么程度、寫多少遍,都要在省身日志中每天總結記錄,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我對這種治學的精神深表嘆服。
古琴課上的婁老師更是風光無限,年紀輕輕就已經一身才氣,古琴那種特殊的音色把我們帶到了古人的高雅境界中,婁老師一開唱更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古人撫弦而歌的生活多么幸福,難怪孔子周游列國陷入困境時仍然弦歌不輟,原來精神世界的富足高于一切的物質享受。
三、念念不忘,心向往之
離別之時,每位老師都對這次培訓做了小小的總結,表達著這幾天國學學習帶給自己的思辨與感觸。幾位外地教師不辭辛勞的求學,對國學推廣的執(zhí)著精神,讓我看到了這些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我在想,是什么樣的信仰,使得這些老師們那么多年,如此心甘情愿的投入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這么賣力的去做這些事情,還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
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李先生,或許是羨慕她那淵博的知識,或許是敬重她的浩然正氣,亦或許是敬仰她那做學問的謙卑。她是一個有理想、有胸懷、有抱負、有擔當的人,在談及她的國學事業(yè)時,我感受到先生內心的篤定和平實,有一種中流砥柱的姿態(tài)和氣度,這才是我要真正去學習和做到的。
用李先生的話說,這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參考文獻:
[1]何友華. 國學,提升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修養(yǎng)之根[J].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2019,(07):62-63.
[2]范海霞,胡艷秋,鐘典. 國學在師范生課程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04):104-109.
[3]于涌. 中學國學教育中儒家人文精神的傳承[J]. 繼續(xù)教育研究,2018,(09):102-105.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理工學校 張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