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走向臺前

2020-10-12 14:06:25孟凡青
古代文明 2020年4期
關鍵詞:參政

提要:從腓力二世時期到繼承者時期,再到安提戈努斯王朝的滅亡,在馬其頓王國參政最明顯的女性人物當屬奧林匹婭斯。作為王后,她從隱居幕后到走向臺前的參政經(jīng)歷,不僅是時代使然,也是其權威不斷提升的展現(xiàn),然從中亦反映出君主制統(tǒng)治下王室女性參政的局限性與依附性。古典著作家對奧林匹婭斯相關記載所流露的偏見,既有自身敘事傳統(tǒng)的影響,也是他們忽視馬其頓歷史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

關鍵詞:馬其頓王國;奧林匹婭斯;參政;古典著作家

DOI:10.16758/j.cnki.1004-9371.2020.04.003

在希臘化時期各王國,王室女性參政頻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與此時期君主制的確立密切相關,君主制下王室女性作為王室家族的重要成員,對政治的參與難以避免。具體到馬其頓王國,參政最顯著、影響最深遠的王室女性為腓力二世的王后奧林匹婭斯(Olympias)。然而,在大多數(shù)古典著作家的筆下,常常把她與陰謀或殘酷相連,如普魯塔克(Plutarch)在談及奧林匹婭斯時,認為她造成了腓力三世的智力不全;波桑尼阿斯(Pausanias)更認為她殘忍地除掉了腓力二世的最后一位王后克萊奧帕特拉(Cleopatra);而且?guī)缀跛泄诺渲骷揖J為她與腓力二世之死有關。

本文基于紛繁的史料勾勒奧林匹婭斯的參政歷程,并結(jié)合相關研究成果揭示君主制下王室女性參政的局限性與依附性,從中也可看出古典傳統(tǒng)對希臘化時代女性參政的蔑視。

一、隱居幕后:腓力二世時期的參政

近現(xiàn)代學者在研究腓力二世時期奧林匹婭斯的參政時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并沒有資料顯示她在當時的王宮中起重要作用”;有學者卻指出,“腓力二世與奧林匹婭斯結(jié)婚后忙于征戰(zhàn),遠征時把大權留其掌管”。但從現(xiàn)存史料中可辨識出她在當時的地位與影響,如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喀羅尼亞(Chaeronea)戰(zhàn)勝希臘聯(lián)軍后,在奧林匹亞建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圓形紀念神廟腓力皮烏姆(Philippium),內(nèi)有腓力二世父母——阿敏塔斯三世(Amyntas Ⅲ)和幼律狄克一世(Eurydice Ⅰ)、腓力二世、奧林匹婭斯和亞歷山大5個雕像。奧林匹婭斯作為7位王后之一而單獨位列其中,足以證明她的突出地位。

據(jù)文獻記載,奧林匹婭斯的早期參政主要表現(xiàn)在為兒子亞歷山大爭奪王位繼承權。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娶馬其頓貴族阿塔魯斯(Attalus)的侄女克萊奧帕特拉后,這種爭奪更為明顯。克里奧帕特拉不僅年輕,而且結(jié)婚不久就懷有身孕,奧林匹婭斯感到若腓力二世再有其他兒子降世,對亞歷山大的繼位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為克萊奧帕特拉畢竟是血統(tǒng)純正的馬其頓人。腓力二世雖有7位王后,但包括奧林匹婭斯在內(nèi)的前6位都是非馬其頓人,常受到馬其頓貴族的輕視,她們所生繼承人也被認為不合法,包括亞歷山大在內(nèi),。這從亞歷山大與阿塔魯斯的爭吵中亦可看出:

阿塔魯斯在侄女的結(jié)婚喜宴上喝醉,他邀請在座的馬其頓人向神祈禱,希望腓力和克萊奧帕特拉生出“合法的”繼承人。亞歷山大被他的話所激怒,說道:“混蛋,你認為我是私生子嗎?”并把酒杯投向阿塔魯斯。腓力拿起劍,站起身來要攻擊亞歷山大,但由于惱怒和酒力而滑倒在地。

誠然,阿塔魯斯暗示亞歷山大為私生子有故意貶低之嫌,因為腓力二世的最后一位王后是他的侄女,作為侄女的監(jiān)護人,這樣說自然對他有很大的益處。然而,在當時亞歷山大是唯一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人。腓力二世雖有多位王后,但只有亞歷山大和阿里戴烏斯(Arrhideaus)兩個兒子,阿里戴烏斯智力不全,由此亞歷山大成為首選的王位繼承人。這從腓力二世一直對他的有意培養(yǎng)亦可看出:首先,腓力二世在亞歷山大年幼時就十分關心他的教育,先聘請摩羅西亞的李奧尼達斯(Leonidas of Molossia)作為他的老師,之后又聘請亞里士多德對他進行指導。其次,在腓力二世遠征拜占庭和佩林托斯(Perinthus)期間,他讓亞歷山大留守主持國政,這一時期亞歷山大還平定了米迪(Meadi)的叛亂,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再次,在喀羅尼亞戰(zhàn)役中,亞歷山大曾率軍作戰(zhàn),戰(zhàn)功顯赫,之后又和安提帕特(Antipater)一起出使雅典。更為明顯的是,如前所述,腓力二世在奧林匹亞建立了一處圓形神廟,亞歷山大的雕像與祖父、父親的雕像并列其中,以此來表明馬其頓王室的延續(xù)性和長期性。但此時腓力二世為何站在阿塔魯斯一邊指責兒子?這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其一,亞歷山大的過激行為(將酒杯投向阿塔魯斯)引起了腓力二世的憤怒。在此局面下,腓力二世若支持自己的兒子,一定會招致阿塔魯斯和其他將領的抱怨,這對他領導和駕馭部屬將十分不利;其二,腓力二世的最后一次婚姻同樣是政治婚姻,他與克萊奧帕特拉結(jié)婚,主要是希望阿塔魯斯在未來的東征波斯中對自己忠誠不二和奮勇殺敵,因此,在當時的情形下腓力二世指責自己的兒子也就不難理解了。

亞歷山大因這次宴會上的羞辱以及與父親的爭吵最終遠走伊利里亞。查士丁在記述此時奧林匹婭斯的反應時表示她為維護兒子的繼承權,不僅離開了馬其頓,而且返回家鄉(xiāng)后鼓動弟弟攻擊腓力二世。但根據(jù)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她的弟弟并沒有這種實力,一是他在腓力二世的支持下才登上王位;二是此時馬其頓兵強馬壯,軍事實力要比摩羅西亞強大得多。當然,腓力二世深知此刻與亞歷山大僵持對自身不利,所以在科林斯人德瑪拉圖斯(Demeans)的勸說下,雙方關系很快得到調(diào)和,亞歷山大和伙友(εταιροι)返回馬其頓。然而,據(jù)普魯塔克記載,此后不久,在奧林匹婭斯和伙友的鼓動下,亞歷山大與同父異母的哥哥阿里戴烏斯又發(fā)生了“奪婚事件”,使腓力二世再次憤怒,不但對他當面進行訓斥,還流放了其伙友托勒密(Ptolemy)、哈帕魯斯(Harpalus)等人。依目前的資料來看,這次沖突只有普魯塔克保留了相關信息,關于奧林匹婭斯參與其中的細節(jié)并不清晰??梢哉f奧林匹婭斯兩次涉入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的爭端,都與兒子的王位繼承有關。當然,這種爭執(zhí)的深層根源主要是馬其頓王位繼承制度的不完善,此時馬其頓并不存在長子繼承制,王位繼承權只是在王室男性中傳承,但時常處于“流動性”狀態(tài),在一夫多妻制和多個男性繼承人并存的情況下,對王位的爭奪就不可避免。在此之前,馬其頓也不乏王后為子爭奪王位的先例,正因腓力二世母親幼律狄克一世在政治上的強勢,得以讓三子相繼登位,排斥了其他王后對王權的覬覦。在王位競爭中,王后與兒子是天然的同盟,兒子能否繼任直接關系到王后將來的地位和榮譽,因此,奧林匹婭斯參與其中亦在情理之中。

為兒子爭奪王位繼承權是奧林匹婭斯在這一時期參與的重要政治活動,這也導致了他們母子與腓力二世的裂痕。但在即將遠征波斯的背景下,腓力二世為免后顧之憂,再次緩和了與奧林匹婭斯母子的關系,把女兒克里奧帕特拉嫁于奧林匹婭斯的弟弟——摩羅西亞國王亞歷山大(Alexander of Molossia),但他卻在女兒的婚禮上被刺身亡。正因奧林匹婭斯母子與腓力二世在繼承權上的多次沖突,所以他們也被懷疑為行刺的主謀之一,后世學者也常依此作為奧林匹婭斯參政的有力證據(jù),在此有必要進行分析。

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被侍衛(wèi)波桑尼阿斯所殺,這在很多古典文獻中皆有記載,是他一人所為,還是另有主謀,至今未有定論。對于此事件主要有三種假說,即“波桑尼阿斯情殺說”、“波斯人主謀說”和“奧林匹婭斯母子主謀說”。

關于“波桑尼阿斯情殺說”,腓力二世被侍衛(wèi)波桑尼阿斯刺殺身亡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波桑尼阿斯的確怨恨腓力二世,問題的關鍵是,他們之間的矛盾是否是他行兇的主要原因。據(jù)查士丁記載:

波桑尼阿斯曾為腓力二世的同性戀人,后來腓力二世又愛戀于另一位波桑尼阿斯,這使前者心中十分不悅,因而對后者進行嘲諷。第二位波桑尼阿斯為馬其頓貴族阿塔魯斯的屬下,受到侮辱后為證明自己的勇敢而戰(zhàn)死沙場。阿塔魯斯決定為自己的屬下報仇,所以對第一位波桑尼阿斯進行了虐待。第一位波桑尼阿斯請求腓力二世為自己伸張正義,但訴求并未得到實現(xiàn),為此一直怨恨腓力二世,所以在他女兒的婚禮上將其刺殺而死。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和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均認為波桑尼阿斯刺殺腓力二世是個人行為。亞里士多德指出他并不是有什么野心,而是懷有私恨,志在復仇而已。狄奧多羅斯認為波桑尼阿斯懷有難以平復的怨恨,渴望進行報復,不僅是對侮辱自己的阿塔魯斯,而且還對未替自己出面的腓力二世。但據(jù)史料記載,阿塔魯斯侮辱波桑尼阿斯大約發(fā)生于公元前344年,為何后者8年之后才對腓力二世進行報復?依照常理,波桑尼阿斯最該報復的應是阿塔魯斯。而據(jù)查士丁記述,波桑尼阿斯在謀殺成功后逃跑時,門口還有接應他的馬匹,這又讓人感到這并非他一人所為。

“波斯人主謀說”主要是基于當時政治形勢的考慮。因腓力二世已做好東征波斯的準備,并且派遣大將帕米尼奧(Parmenio)率領1萬兵力進入小亞地區(qū),波斯國王為了阻止他的東征,借波桑尼阿斯之手將其謀殺。由于這次婚禮規(guī)模宏大,希臘大多數(shù)城邦都會派人參加,波斯人可以借此進一步威懾希臘城邦,以減少他們東征的激情,使其放棄或推遲東征,因為在公元前337年的科林斯會議上,希臘諸邦已宣誓追隨腓力二世遠征波斯。波斯人在希臘和腓力二世的王宮中布滿間諜,很容易知道波桑尼阿斯對腓力二世的怨恨。破壞腓力二世的東征一直是波斯人的圖謀,亞歷山大在給大流士三世(Darius Ⅲ)的回信中寫道:“你幫助佩林蘇斯(Perimhus)城邦危害我的父親(腓力),還曾指使陰謀家刺殺了他?!钡铝_伊森認為:林賽斯提斯(Lyncestis)兄弟被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收買,一方為得到波斯人的幫助奪取馬其頓政權,一方為阻止腓力二世的東征,他們共同策劃了此次陰謀,波桑尼阿斯只是他們秘密計劃中盲目無知的工具。從古典文獻的記載來看,亞歷山大一直認定波斯人是刺殺父親的主謀,在腓力二世葬禮的當天,他處決了參與此次陰謀的林賽斯提斯人阿拉拜烏斯(Arrhabaeus)和赫羅米涅斯(Heromenes),而阿拉拜烏斯之子涅俄普托勒穆斯(Neoptolemos)后來也逃亡波斯。因此,“波斯人主謀說”得到不少學者的贊同,但仍有一些學者對此持有異議,認為這是亞歷山大的有意宣傳,目的是為自己的東征增添有力的借口。

“奧林匹婭斯母子主謀說”認為,奧林匹婭斯為使兒子盡早繼位,借波桑尼阿斯之手刺殺了腓力二世。據(jù)查士?。↗ustin)記載:

奧林匹婭斯和兒子對此(指繼位爭吵之事)惱羞成怒,他們引誘訴求沒有被滿足的波桑尼阿斯做了這件極為邪惡的事(指刺殺腓力二世)。在整個事件中,奧林匹婭斯為謀殺者備好了逃跑所需的馬匹,當她得知國王被殺后,迅速來到現(xiàn)場,做她應該做的事情,但到晚上,卻為波桑尼阿斯載上王冠……并且每年都為其獻上祭品。

而據(jù)普魯塔克的記載,當時多數(shù)人的看法是奧林匹婭斯激起了波桑尼阿斯的怒火,鼓動他采取行動;也有傳聞說當遭受侮辱的波桑尼阿斯在腓力二世最后一次婚禮后,向亞歷山大哀嘆自己的命運時,亞歷山大向他吟誦了《美狄亞》(Medea)里的詩句:“岳父、新郎與新娘?!币源税抵感履锉O(jiān)護人阿塔魯斯、新郎腓力二世和新娘克萊奧帕特拉應該被殺。

根據(jù)上述兩位古典作家的記述,再依據(jù)腓力二世去世后奧林匹婭斯母子的各種行為,不少學者認為即使兩人不是刺殺腓力二世的主謀,也與此事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是腓力二世被殺后最大的受益者。從此,亞歷山大成為馬其頓的國王,率領希臘一馬其頓聯(lián)軍進行東征,創(chuàng)立了名垂千古的功業(yè),而奧林匹婭斯于兒子東征期間,在馬其頓本土掌有重要的政治權力,并且殘忍殺害了腓力二世的最后一位王后克萊奧帕特拉,發(fā)泄了一直以來的怨恨。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他們母子不可能主使波桑尼阿斯刺殺腓力二世:第一,奧林匹婭斯不可能在自己女兒和弟弟的婚禮上謀殺丈夫,因為這樣會為自己的家族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損家族的聲譽,而且這次馬其頓歷史上最隆重的婚禮本身就是為了恢復她的榮譽。第二,奧林匹婭斯母子不可能在婚禮上冒如此大的風險,他們完全有機會在私下里除去腓力二世,而且若馬其頓人知道本次謀殺是他們所為,根本不可能接受亞歷山大成為馬其頓國王。馬其頓歷史上盡管王室內(nèi)弒君事件不斷發(fā)生,但是還沒有出現(xiàn)過子弒其父的情況。此外,從查士丁和普魯塔克的著作來看,他們習慣于記載一些似是而非的軼聞趣事,在腓力二世被殺的當天晚上,奧林匹婭斯似乎不可能為波桑尼阿斯戴上王冠,并且每年為其獻祭??幔‥.D.Carney)認為,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腓力二世被殺當天,并不能確定奧林匹婭斯是否在馬其頓。

總體而言,奧林匹婭斯在腓力二世時期的參政并不明顯,部分緣于阿塔魯斯的自私與挑釁。阿塔魯斯污蔑亞歷山大為私生子完全沒有根據(jù),因為腓力二世的母親幼律狄克一世也非馬其頓人,馬其頓人卻從未懷疑過腓力二世為私生子,他們認定繼承人是否合法的依據(jù)是國王而不是王后,這也可解釋亞歷山大去世后,他和粟特人羅克珊娜之子被部將推為國王的原因。懷疑奧林匹婭斯是腓力二世之死的幕后真兇似乎也難以成立,但自此以后她獲得了更多參政機會則是不爭的事實。

二、逐步深入:亞歷山大時期的參政

王室女性在兒子統(tǒng)治時期要比在丈夫統(tǒng)治時有更大的影響,這在奧林匹婭斯身上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東征,奧林匹婭斯留守后方,這一時期她不僅通過信件對兒子施加政治影響,還不時參與希臘大陸的事務,可以說此時她在參政領域和參政程度上都有很大的推進。

具體而言,在公元前330年奧林匹婭斯返回摩羅西亞之前,她對外代表馬其頓,成為國家的象征。這從她和女兒的名字共同出現(xiàn)于谷物接受者的名單中可得到明顯體現(xiàn):在一則銘文中顯示,希臘遭受糧荒期間,從昔蘭尼(Cyrene)運往希臘城邦的谷物中,奧林匹婭斯得到72600麥地姆諾斯,雅典收到100000麥地姆諾斯,克萊奧帕特拉和阿哥斯(Argos)、拉里薩(Larissa)、科林斯(Corinth)一樣均收到50000麥地姆諾斯,其他城邦收到1000—15000麥地姆諾斯。糧荒期間谷物運往希臘城邦的目的是保證這一期間谷物價格不致過高。但是,在這一接收名單中,只有奧林匹婭斯和克萊奧帕特拉是人名,其他則均以城邦名字出現(xiàn)。布萊克維爾(C.W.Blackwell)根據(jù)希臘城邦發(fā)生糧荒的時段和兩人名字的出現(xiàn)認為,這次接受谷物的時間應在奧林匹婭斯返回伊庇魯斯之前,因為若她和女兒同在伊庇魯斯(Epirus),該地則收到122600麥地姆諾斯的谷物,而馬其頓沒有收到任何谷物,顯然不符合邏輯。從中可推測出奧林匹婭斯代表馬其頓,而克萊奧帕特拉代表伊庇魯斯,這樣谷物接受的時間應為公元前330年之前。由此來看,在公元前334年至前330年之間,與留守攝政安提帕特相比,奧林匹婭斯對外更能代表馬其頓,是王室的象征。這與腓力二世出現(xiàn)在各種盟約中一樣,她的名字就代表著馬其頓王國。

有關亞歷山大統(tǒng)治時期,古典著作家對奧林匹婭斯參政記述最多的是她與攝政安提帕特在政治上的爭端。阿里安記載他們利用書信相互向亞歷山大告狀,安提帕特直言奧林匹婭斯“性情粗魯,脾氣暴躁,愛管閑事,干擾他的政務,作為亞歷山大的母親,實在太不應該了”。奧林匹婭斯則向兒子抱怨安提帕特“驕傲自大,待人接物極其狂妄無禮,甚至把賜給他高位的恩人都忘了”。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亞歷山大在東征初期不可能為了自己的母親而壓制安提帕特,因為他需要安提帕特穩(wěn)固后方,輸送兵員,抑制希臘人的反抗,況且自己繼位時曾得到安提帕特的大力支持。對此,從古典著作家到近現(xiàn)代學者大多批評奧林匹婭斯權力欲望強烈,干擾安提帕特的政務,其中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由于他們之間分工不明而引起的。哈蒙德(N.G.L.Hammond)等學者則認為她與安提帕特之間分工明確,并未處于敵對狀態(tài),并認為奧林匹婭斯具有“監(jiān)國”(ροσταστα)頭銜。依據(jù)此后的史實來看,“監(jiān)國”這一稱謂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亞歷山大去世后,在公元前323年的巴比倫分封協(xié)議中,克拉特魯斯(Craterus)曾被攝政佩爾迪卡斯(Perdiccas)授予“監(jiān)國”稱謂,然而,他當時并未獲得重要的政治權力,艾林頓(R.M.Errington)更認為“監(jiān)國”這一頭銜直到繼承者時期才出現(xiàn)。由此觀之,亞歷山大東征后,留守于馬其頓的奧林匹婭斯并不具有任何政治職位,她仍是依據(jù)自己的崇高地位與王室身份進行參政。

總體而言,此時奧林匹婭斯與安提帕特的爭執(zhí),是亞歷山大默許與限制的結(jié)果。一方面對于母親的政治參與,亞歷山大常常抱以默許的態(tài)度,因為她畢竟是自己東征時在馬其頓的代表,所做的一切都是從自身的統(tǒng)治和利益出發(fā)。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安提帕特與奧林匹婭斯之間分工不明是亞歷山大有意而為之,目的是使他們相互制衡,更有利于自己在東征中遙控馬其頓。普魯塔克也曾記述,面對安提帕特對母親的不滿,亞歷山大說道:“安提帕特不知道,母親的一滴眼淚,可以抹去一萬封像他這樣的信?!绷硪环矫妫蔡崤撂氐匚恢匾?,馬其頓人又不允許自己被女性統(tǒng)治,所以亞歷山大并不愿母親干預政務,對她持續(xù)的干政十分氣憤,還曾偶爾說出“因為母親懷了他十個月,硬要自己拿出一大筆錢作為代價”。這些皆反映出亞歷山大對母親參政的兩面態(tài)度。當然,狄奧多羅斯等古典作家均記載兩者的爭執(zhí)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后果,不僅使安提帕特最終被亞歷山大解職,還須前往巴比倫領罪,前者因擔心被懲罰,借兒子之手毒殺了亞歷山大。關于亞歷山大去世的原因在此不便展開論述,但是公元前323年安提帕特被革職,克拉特魯斯已率軍前往馬其頓取代他的職位則為事實,從中可看出奧林匹婭斯的參政已產(chǎn)生持續(xù)的政治影響。

自公元前330年成功平定斯巴達的反抗后,安提帕特在希臘和馬其頓的威望空前提升,此時亞歷山大的東征軍已經(jīng)進入中亞和印度地區(qū),對希臘和馬其頓的影響相對減弱,又因這時奧林匹婭斯的弟弟在意大利戰(zhàn)死,其女兒正在故土擔任攝政,因此,奧林匹婭斯選擇返回家鄉(xiāng)。許多古典學者在分析她此時回國的原因時,均認為與安提帕特的爭端有關,馬卡迪(G.H.Macurdy)更認為由于亞歷山大對母親的限制,而使她返回摩羅西亞,讓妹妹克里奧帕特拉返回馬其頓。

從返回家鄉(xiāng)到亞歷山大去世這一段時間,雖不清楚奧林匹婭斯在摩羅西亞的具體參政內(nèi)容,但她對希臘大陸的政治仍有參與,不時通過控制多多納神諭所來提升自身的聲望和影響。在希臘城邦和馬其頓地區(qū),并不排斥女性對宗教活動的參與,法律也規(guī)定父親和丈夫應為女性提供參與節(jié)慶所需的花費,因此,多多納神諭所悠久的傳統(tǒng)與在希臘城邦中廣泛的影響,希臘—馬其頓人對婦女參與宗教的支持,以及這一時期它被奧林匹婭斯母女所控制,都為她們利用宗教,拓展自身影響創(chuàng)造了條件。據(jù)許珀里德斯(Hyperides)記載,大約公元前330年,雅典人希望修復多多那神諭所的女神雕像,派遣使節(jié)并奉獻祭品,奧林匹婭斯卻向雅典人寫信抱怨,神廟所在地屬于她的領土,雅典人干涉其中是很不恰當?shù)?,但是她卻向希臘地區(qū)的德爾菲神廟獻上金冠。對外的宗教參與可被看作外交的一部分,可以說,奧林匹婭斯恰當?shù)乩米诮滔蛲庹故玖俗约旱臋嗤?/p>

當然,返回家鄉(xiāng)后,她涉入引渡哈帕魯斯(Haoalus)事件是明顯的一次參政行為,也是她向希臘大陸展示影響的又一例證。哈帕魯斯是亞歷山大的重要伙友,被任命為財務官,他卻奢侈揮霍,因擔心受到懲戒,不止一次逃跑。公元前324年他攜帶5000塔蘭特再次潛逃,并沿途糾集了6000人的雇傭兵。雖然他在試圖進入雅典時被拒絕,但最終還是被允許進入。隨后,共有三批使節(jié)要求“引渡”哈帕魯斯,分別為安提帕特、奧林匹婭斯和菲羅克塞努斯(Philoxenus)所派。奧林匹婭斯參與其中的重要原因有二:首先,她在希臘城邦中一直尋求建立自己的權威和聲望,哈帕魯斯來到雅典是對其權威的一次嚴重挑戰(zhàn),因為雅典政客中素有反馬其頓的潮流。況且阿塔魯斯攜有豐厚的資金和數(shù)量可觀的雇傭兵,將更助長雅典人的反抗意識。其次,引渡哈帕魯斯也是亞歷山大的愿望。在這三批使節(jié)中誰若成功引渡,必會引起亞歷山大的好感,這也是奧林匹婭斯盡力參與其中的另一重要緣由。盡管三批使節(jié)最后都未達到目的,但通過此次外交參與,表明奧林匹婭斯當時并沒有把自己的參政范圍囿于摩羅西亞一地。

綜上所述,亞歷山大東征期間,奧林匹婭斯在馬其頓本土的參政時間雖不長,只有短短4年,但返回家鄉(xiāng)后,擔任攝政的同時仍不時向希臘大陸展示自己的影響。與前相比,她的參政已較為深入,參政目的主要是維護兒子的統(tǒng)治。此時她作為王室家族的象征,的確樹立了自己的威望,其女婿去世后,雅典曾派使節(jié)進行哀悼,把她的召見看作神的邀請,毋容置疑,她獲得這些聲望的背后更多是亞歷山大的影響。

三、走向臺前:繼承者時期的參政

亞歷山大去世時,他的孩子還沒有出生,而兄長阿里戴烏斯又存在智力問題,這為蟄伏于家鄉(xiāng)數(shù)年之久的奧林匹婭斯又提供了更多的參政機會。為維護王室利益,她不得不走向臺前,參與權力爭斗,相比而言,奧林匹婭斯在這一時期的參政最為明顯。

兒子的離世,使奧林匹婭斯失去了強有力的靠山,為獲得外援,起初她選擇利用女兒的婚姻來不斷尋求代理人。首先,她打算把女兒克萊奧帕特拉許配給與王室有淵源,且為弗里吉亞(Phrygia)總督的繼承者萊奧那圖斯(Leonatus),卻因他在鎮(zhèn)壓希臘人的反抗時被殺而作罷。其次,她又把聯(lián)姻的目光投向當時的攝政佩爾迪卡斯(Perdiccas),然而,他之前已答應與安提帕特之女尼卡亞(Nicaea)聯(lián)姻,盡管奧卡塔斯(Alcetas)堅持讓哥哥與尼卡亞結(jié)婚,但佩爾迪卡斯在優(yōu)美尼斯(Eumenes)的勸誡下,并沒有拒絕與克萊奧帕特拉的婚姻。這使他和安提帕特的矛盾迅速激化,并引發(fā)了第一次繼承者戰(zhàn)爭,這次婚姻也因佩爾迪卡斯在攻擊埃及時被殺而破滅。此后,克里奧帕特拉被繼承者安提戈努斯(Antigonus)軟禁于薩爾迪斯(Sardis)十余年,并被其謀殺。顯然,此時奧林匹婭斯的聯(lián)姻策略并不成功。

奧林匹婭斯不斷為女兒尋求聯(lián)姻,當然是為了尋找一個強有力的繼承者作為支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與王室聯(lián)姻也是繼承者確立自己合法地位的需要。這一時期繼承者也盡可能的與王室或亞歷山大建立聯(lián)系:如優(yōu)美尼斯憑借擁有亞歷山大的帳篷,來抑制不聽從自己指揮的東方聯(lián)軍;托勒密更是利用誘騙的手段把亞歷山大的靈柩運往埃及,來代表自己是亞歷山大事業(yè)的真正繼承人。再者,奧林匹婭斯不斷尋求聯(lián)姻,也有遏制安提帕特并與其競爭的意圖。如前所述,她與安提帕特沖突不斷,視后者為最大政敵。何況此時安提帕特為獲得有利地位,也讓女兒與諸位繼承者聯(lián)姻:幼律狄克(Eurydice)嫁于托勒密一世(Ptolemy Ⅰ);菲拉(Phila)先嫁給繼承者克拉特魯斯,又嫁于安提戈努斯之子“攻城者”德米特里(Demetrius Poliorcetes)。不難看出,安提帕特與奧林匹婭斯的較量中,在利用女兒進行政治聯(lián)姻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此時對奧林匹婭斯產(chǎn)生直接威脅的是馬其頓另外兩位王室女性——庫娜涅(Cynane)母女,她們的出現(xiàn)大大促進了奧林匹婭斯對當時政治的參與。如果說奧林匹婭斯母女以尋求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作為后盾,希望涉入當時的政治來維護王室的利益,那么,庫娜涅母女則直接選取智力不健全且剛被繼承者推為國王的腓力三世(Philip Ⅲ)作為聯(lián)姻對象,來謀取自己的政治利益。至于她們?yōu)楹芜x擇腓力三世,可能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腓力三世智力低下,庫娜涅之女艾達(Adea)與其成婚后,可以獲得更多的參政機會;二是亞歷山大的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Alexander Ⅳ)是他與羅克珊娜(Roxana)之子,在一定意義上具有一半的波斯血統(tǒng),并不能獲得一向排斥波斯人的繼承者全力的支持。而艾達與腓力三世若有男性繼承人出生,兩人一為腓力二世之子,一為阿敏塔斯四世(Amyntas Ⅳ)之女,皆是王室成員,更能代表王室,也更能獲得馬其頓將士的支持。庫娜涅母女所追求的婚姻雖然導致了庫娜涅的被殺,但是使艾達與腓力三世聯(lián)姻成功,這為她的參政鋪平了道路。

從艾達此后的參政活動來看,她也具有極強的權力欲望和不俗的政治謀略。在佩爾迪卡斯因攻打埃及被謀殺后,艾達就挑戰(zhàn)剛被舉為帝國攝政的培松(Pithon)和阿里戴烏斯(亞歷山大的將領,與腓力三世同名),首次展示了她的政治熱情。當馬其頓人打算讓安提帕特成為帝國攝政時,艾達卻利用士兵對傭金的不滿,鼓動士兵反抗安提帕特,使他陷入重圍。最后,安提帕特去世,波利培康(Polyperchon)成為帝國攝政,但其能力和威望都遠在前任之下,這又給她了參政的機會,她不僅使丈夫腓力三世成功擺脫波利培康的控制,而且為對抗這位攝政,還擅自任命卡山德(Cassander)為攝政,并與其結(jié)為同盟。艾達不斷挑戰(zhàn)兩任攝政,當然是希望取而代之,這也是她冒險聯(lián)姻的目的。

這一時期,奧林匹婭斯再次參與當時的政治源于波利培康以保護亞歷山大四世名義對她的邀請,她思慮再三,并為此咨詢優(yōu)美尼斯,表明她的審慎態(tài)度。在前往馬其頓途中,她與腓力三世夫婦在埃韋阿(Euia)相遇并展開決戰(zhàn),這被稱為馬其頓歷史上第一次女人之間的戰(zhàn)爭。據(jù)阿塞奈烏斯記載,雙方交戰(zhàn)的結(jié)果是艾達由于軍隊倒戈而遭到失敗,最終被奧林匹婭斯處死。奧林匹婭斯和腓力三世夫婦同屬阿基德王室成員,雙方力量本來微弱,為何不能同心協(xié)力維護王室利益,反而兵戎相見呢?這可從兩點進行解釋:其一,通過阿基德王室的政治斗爭可知,亞歷山大在東征前,為避免艾達之父阿敏塔斯四世篡奪王位,造成后方不穩(wěn),已將其謀殺,這不免造成庫娜涅母女對奧林匹婭斯母子的仇恨。其二,奧林匹婭斯和艾達都有極強的權力欲望,也難以形成合力,因此,馬其頓很難容下兩個像奧林匹婭斯這樣的人。

但是,奧林匹婭斯處死腓力三世夫婦后,到達馬其頓又對卡山德家族進行瘋狂報復,是她這一時期參政的重大失誤。她大肆屠殺卡山德兄弟及其朋友一百余人,不僅造成了馬其頓人的恐慌和對她的反感,使人們想起安提帕特臨終時的遺言:“馬其頓不可落入女人之手。”這也引起了卡山德的迅速反撲。奧林匹婭斯未能阻止他的進軍,最終選擇帶領孫子亞歷山大四世和一些王室女性逃往皮德那(Pydna)。她之所以前往此地,是希望從海上獲得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的幫助,因為此時她仍有兩個最親密的盟友,一是亞歷山大的將領優(yōu)美尼斯,一是堂弟伊庇魯斯國王埃阿喀德斯(Aeacides)。然而,奧林匹婭斯的希望很快破滅,一方面,此時優(yōu)美尼斯在安提戈努斯的追擊下,不斷向亞洲東部撤退,之后因士兵出賣而被殺;另一方面,當埃阿喀德斯率軍前往幫助她時,同樣遭受了士兵的背叛,士兵不僅發(fā)動政變將他流放,而且與卡山德進行結(jié)盟??傊?,外來支援的缺失加速了奧林匹婭斯的失敗。

奧林匹婭斯最終的結(jié)局是被卡山德處死。關于她的被殺,多位古典著作家有不同的記述,不論是波桑尼阿斯記載她被帶到仇人面前,被石擊而死,還是查士丁和狄奧多羅斯記述馬其頓人開始并不敢將她殺害,最后才被為討好卡山德的馬其頓人刺殺而死。其中的細節(jié)并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她在軍事上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注定難以逃脫失敗和被殺的命運。

綜上可知,在亞歷山大去世后,奧林匹婭斯為了維護馬其頓王室的利益和延續(xù),審慎地參與到當時的政治斗爭之中,但因條件所限和自身的不足終難擺脫失敗的命運??梢哉f在缺少強有力男性的支持下,女性的參政是很少獲得成功的,從中也反映出女性參政的局限性和依附性。

四、結(jié)語

從公元前357年嫁于腓力二世到公元前316年被殺,奧林匹婭斯涉足政壇達40年之久,經(jīng)歷了從幕后到臺前的演變,之所以有如此歷程,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第一,這是她維護自身王室家族利益的需要。亞歷山大去世后,盡管他的遺腹子和同父異母的哥哥作為家族中僅有的兩個男性被舉為國王,但是奧林匹婭斯深知他們面對繼承者對帝國的瓜分,難以對王室進行有效維護和延續(xù),所以才有了利用女兒婚姻尋求靠山涉足當時的政治之舉,目的是增加王室中強有力的男性成員。第二,在繼承者時期,庫娜涅母女的出現(xiàn),艾達與腓力三世的聯(lián)姻,都對亞歷山大四世的王權帶來了空前的挑戰(zhàn)??梢哉f雙王治下,王權逐漸向腓力三世一方傾斜,這與奧林匹婭斯期望孫子作為唯一國王的意愿完全背離,因此,她不得不冒險走向臺前,直接參與到當時的帝國政治中。第三,公元前317年,奧林匹婭斯在馬其頓最大的政敵安提帕特已過世,這減少了她直接參政的屏障,同時亞歷山大被安提帕特之子毒死的傳聞,也不可避免地會激起她為兒子“被害”而復仇的愿望。此時卡山德遠征伯羅奔尼撒半島,在馬其頓缺少強有力的對手,都為她走向臺前提供了便利和條件。

縱觀奧林匹婭斯的參政經(jīng)歷可看出她不乏政治能力。一方面,掌握策略。當兒子和丈夫在繼承權上發(fā)生爭執(zhí)后,她與兒子保持一致,最終逼迫丈夫妥協(xié)。另一方面,進退有度。雖然她有較強的權力欲望和無限的雄心,但并未盲目奪權,不知進退。公元前330年前后,她適時返回家鄉(xiāng)。面對波利培康的邀請,并未立刻動身,均表明了她的穩(wěn)重與謹慎。她在參政中雖具政治謀略,不時得到士兵的支持,但仍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自腓力二世以來,馬其頓君主制雖得到很大的發(fā)展,但王室權威還很微弱。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時期,國王的權威都不時受到挑戰(zhàn),亞歷山大去世后,王室權威迅速衰落,奧林匹婭斯勢單力薄,更難對繼承者進行有效駕馭。二是在繼承者時期這個混亂的時代,軍事實力成為取得勝利的唯一保障,而此均掌握于部將之手,奧林匹婭斯雖深知其重要性,希求通過聯(lián)姻來獲得,卻徒勞無功,所以在缺少軍事實力的情況下,她的失敗難以避免;三是從奧林匹婭斯自身而言,她首開馬其頓王后之間謀殺的先河,并對卡山德家族進行血腥報復,她的暴行在馬其頓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對她的統(tǒng)治十分不利,在失去馬其頓人支持的情況下也注定了她的失敗。當然,這些也常常是王室女性參政的共性局限。

奧林匹婭斯的參政盡管以失敗而告終,但對當時及后世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從古至今人們在記述亞歷山大時期的歷史時,對她都不乏記載。當然,古典著作記述她時所表現(xiàn)的偏見,有其深刻的文化淵源。因為它們大多由古希臘人或者深受古希臘文化影響的羅馬人所寫,而非馬其頓人所書。馬其頓所實行的君主制,與希臘城邦民主格格不入,這種公私不分的政治制度,被希臘人視為令人厭惡的政體,女性參政更被看作自私的體現(xiàn)。古典作家對男性與女性在政治上的雙重標準,使他們在記述奧林匹婭斯時,亦常流露出對她的不滿。再者,有關奧林匹婭斯原始文獻的殘缺不全或部分史料的惡意編造,不僅使古典著作家對其難以進行全方位地勾勒,也給他們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問。加之奧林匹婭斯的嗜殺,深受世人的詬病,更使他們對其參政難有好感??陀^上講,在馬其頓君主統(tǒng)治的背景下,作為王室家族的一分子,奧林匹婭斯在王室利益受損時參與政治便無可厚非了,這是希臘化時代君主政體下的常見現(xiàn)象?,F(xiàn)代學者對奧林匹婭斯的參政研究,也應回到當時的歷史現(xiàn)實中去。

[作者孟凡青(1984年—),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吉林,長春,130024;

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9日]

(責任編輯:陰元濤)

猜你喜歡
參政
齊國女性參政研究
理論觀察(2021年7期)2021-12-04 18:09:43
穹頂之下她們的人生意義
顏回之樂
新型女職業(yè)農(nóng)民的特質(zhì)及面臨的挑戰(zhàn)
基于農(nóng)村婦女黨員的農(nóng)村基層自治管理探討
貴州農(nóng)村婦女參政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
湖南農(nóng)村婦女參政問題研究
紹興后期高宗對中樞體制的調(diào)整——以湯思退再次“兼權”參政為中心的考察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11
家庭性別角色分工與婦女參政
——基于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
為誰參政?
——參政婦女的社會性別意識分析
敖汉旗| 名山县| 吴忠市| 岫岩| 吉隆县| 襄樊市| 甘孜| 寿宁县| 尼勒克县| 罗平县| 临邑县| 麻江县| 东乡| 灵石县| 五莲县| 铜山县| 上栗县| 松滋市| 兴义市| 疏勒县| 华亭县| 旺苍县| 连州市| 平度市| 沅陵县| 常州市| 澜沧| 文昌市| 五河县| 古蔺县| 同江市| 纳雍县| 涿鹿县| 双峰县| 永宁县| 奉化市| 大丰市| 东阳市| 扶余县| 广宗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