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興 韋佩青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形態(tài)不斷地發(fā)展進步,教育事業(yè)也越來越受重視了。因此,初中地理的教育也進入了新課程的改革中。新課改是指依據(jù)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的宗旨,目的是應新時代的要求,培養(yǎng)出不僅專業(yè)知識過硬,動手實操能力強的全方面優(yōu)秀的人才。因此,新課改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革新了教學方法,同時暴露出傳統(tǒng)教學的不良之處,并能讓教師對此加以修正規(guī)范。
關鍵詞:教學分析;初中地理;新課改
引言:
地理是一門將世界或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人文要素相結合學科,在初高中階段被定義為文學科目,在大學是一門理性學科。很多人認為,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很簡單,就是日常知識的介紹,日常百科書里都有體現(xiàn),所以不重視初中地理。其實并不是如此,初中地理不僅是地理常識的綜合概述,它具有系統(tǒng)性的理論概念,邏輯嚴謹?shù)睦碚撏评?。因此,初中地理源于日常生活,有遠離日常生活。
一、運用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是一項與生活密切相關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不能夠給學生帶來清晰的認知,易使學生陷于混沌,讓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由于在新課標理念的不斷地滲透中,在教學方式不斷地革新下,教學者逐漸探索出新的教育方法——生活化教學方式。什么是生活化教學呢?顧名思義,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把實際生活搬到課堂里,把教學融入到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新式教學方式【1】。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手段,會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發(fā)主動地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七年級地理《民族》這一節(jié)內容教學中,教師把《愛我中華》這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鳛榍腥朦c,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然后提問,“同學們,從歌詞里,你們知道了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了?”學生回答后,在詢問學生有沒有帶紙幣,如果帶的話,請拿出來觀察。提問學生,“紙幣上除了漢字是不是還有其他文字,你們知道那是哪個民族的嗎?”這一問題不僅解決了教學問題,還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一舉兩得。
很多人都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動力去探尋,去挖掘這件事的真諦。人的興趣大部分來源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教學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必要手段。只有讓學生對地理感受到親切,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充分掌握地理常識以及超過常識的理論概念。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提高課堂效率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高效課堂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有限的課堂上,教師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后,讓學生較高效益地獲得知識。也可以這樣說,高效的課堂教育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可能。因此,很多學校都在教室里安置了多媒體設備,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新式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既符合新課標改革下的教學新理念,又能從多種感官刺激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集中精神聽課,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2】。例如,在《祖國的首都——北京》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截取一段北京近代變化的片段,像六七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的北京變化、零八年奧運會前后的北京變化,讓學生深刻感受,進而沉浸到課堂學習中。
沃倫·巴菲特曾說過,“在我看來,能做好事情的人并不是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這句話在強調,效率比力度更能影響事情的成敗。所以說,高效的課堂效率能夠讓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中事半功倍,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時間里獲得最大效益。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堂壓力、課后的負擔,讓學生高質量的獲得知識。除此以外,采用多媒體教學還能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從多方面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進而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
三、分組合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潛力
偉大的毛主席曾說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huán)境,都將會向我們投降?!边@是告誡人們要懂得團結,懂得合作。某一部分人卻不以為然,認為和別人一起學習將會浪費他們的時間,別人會竊取他們的知識。殊不知,正因為這種人自身的狹隘使得他們難以成長突破。如果存在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想法,讓他們明白“互利共贏,共同成長“的合作學習目的。
例如,在初中地理《“白山黑水”——東北三省》這一節(jié)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組,分別負責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為東三省各自所在中國的地理位置;歸納地形、氣候、洋流、民俗特色;總結各地區(qū)的異同點等,所有內容以PPT的形式呈現(xiàn),然后每組派一名同學進行講解。最后,教師對每組的綜合表現(xiàn)進行評分,優(yōu)勝者給予獎勵。
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除此以外,還能讓學生之間相互欣賞,促進學生的友誼和諧,從而使班級具有強有力的凝聚力,便于教師管理學生和班級。
總結:
簡而言之,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初中地理的教學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良好的數(shù)學基礎教育,為學生的知識儲備、思維拓展都有極大的幫助,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地理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其它的能力,讓學生多方面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桂芝. 基于新課改下初中地理興趣教學的微探[J]. 新課程學習(中)(1):34-35.
[2] 杜華明. 新課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用圖利用分析[J]. 學生之友(童花果),2011(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