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剛 陳俊 蔡小東 陳潤昌
2019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現場決賽于11月25日在株洲落下帷幕。來自全國的996件參賽作品經網絡初評和現場決賽,中、高職組共產生一等獎94個。
大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考察教學團隊針對某門課程中部分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目標達成、進行反思改進的能力。
比賽要求教學團隊在完成教學設計和實施之后,撰寫1份教學實施報告。筆者團隊以中職數媒專業(yè)核心課程《三維動畫設計軟件應用》中材質章節(jié)內容開展教學組織活動,經過省賽、國賽遴選,最終在總決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實施報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作品梳理總結、凝練與提升,是對教學設計的全面反思。對參加類似教學比賽和日常教學的設計都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教學總體設計
(一)教學內容說明
1.內容地位
《三維動畫設計軟件應用》是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yè)核心課程。本組課選用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三維動畫設計軟件應用》第六章材質章節(jié)內容,并結合行業(yè)特色教材《CINEMA 4D R17完全學習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相關章節(jié)內容進行重構。
材質表現是由建模到動畫實現的關鍵部分,對動畫效果的展現起重要作用,為后續(xù)動畫制作提供材質效果的技能儲備。結合影視動畫制作員的崗位能力要求,以培養(yǎng)能勝任中小型傳媒企業(yè)影視動畫制作崗位人才為目標,制定本組課內容。
2.內容設計
本組課以企業(yè)三維動畫場景制作任務為主線,針對場景中典型材質進行制作表現,結合燈光和貼圖的知識進行設計,將教學內容分解、重組為“顏色紋理、塑料材質、玻璃材質、陶瓷材質、金屬材質及整體效果優(yōu)化”6個教學模塊,以對接影視動畫制作員崗位工作,整體效果及任務分解如圖1所示。
3.內容邏輯關系
本組課在基于崗位需求及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上,任務由顏色紋理設置、典型材質表現到作品的整體效果優(yōu)化遞進提高,同時根據學生接受知識及學習興趣的特點,將知識與技能分布于不同教學任務中,由基礎到復雜、由粗略到精細(見圖2)。讓學生通過任務完成獲得成功體驗,充分感受設計的興趣、設計的優(yōu)美,進而達到享受設計的快樂,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與提升素養(yǎng)的統(tǒng)一結合。
(二)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yè)二年級學生(見圖3)。學生通過前導課程的學習,基本熟悉了軟件的操作,具備一定的設計基礎,掌握了燈光的基礎知識。中職生,對新事物感興趣,喜歡動手實踐,思維活躍,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分析材質特征的方法與作用。
(2)掌握材質編輯器的應用原理及設置方法。
(3)掌握整合燈光、貼圖知識進行材質表現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使用材質編輯器對典型材質效果進行制作。
(2)能對影響材質細節(jié)的燈光、環(huán)境等進行設置。
(3)能將典型材質表現的方法思路延伸用于其他材質制作。
素質目標:
(1)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精神,增強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3)增強影視動畫制作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匠精神與勞動意識。
(三)教學策略
1.教學理念
本組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用基于崗位需求的能力遞進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課前自主探究學、課中互動交流學、課后拓展提升學”的模式,開展“虛實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2.教學方法
本組課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任務驅動、仿真模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3.教學組織
課前: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自主探究學習,采用自制簡易VR眼鏡感知材質特點,完成預習任務。
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任務,學生應用VR虛擬仿真和3D環(huán)物軟件感知任務作品特征,結合預習知識,采用討論、頭腦風暴、小組探究等形式分析完成任務。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企業(yè)點評和平臺測評等方式多元評價,達成教學目標。
課后: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拓展提升學習,完成實踐任務,師生通過平臺互動(見圖4)。
(四)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各信息化技術,采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資源發(fā)布和學習全過程的數據采集,運用VR虛擬仿真實做前感知、做中比對、做后驗證,運用VR資源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制作微課實現課前預習、課中助學、課后助學,3D環(huán)物軟件(Fyuse)快速對實物三維掃描分享,運用課堂管理系統(tǒng)同步展示教師操作。讓信息服務與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更高效、有效。
(五)教學評價設計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學生、教師、企業(yè)導師共同參與的多元教學評價。平臺系統(tǒng)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并按學習時長、測試、課堂參與度等類型數據分類。教師、學生、企業(yè)導師通過平臺對學生作業(yè)進行評價,最終形成以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為基礎的過程性評價。學生互評、教師和企業(yè)導師點評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形成綜合性評價,構成了可記錄、可分析、可反饋的多元智能評價體系(見圖5)。
二、教學實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