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楠 管云霞
摘 要:在人的教育中,小學的教育至關重要。而漢字則是炎黃子孫的母語,是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在小學語文中,有聽、說、讀、寫四種學習方法,本文針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與寫兩種學習方法進行敘述并結合教學案例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引言
合理的運用讀與寫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自主思維和動腦能力,學生在閱讀書籍時腦海中還會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同步加工,從而分析理解作者在文化中通想要表達的具體思想。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將讀與寫相結合,能夠極大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對以后的生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
1.符合學生表達的需要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fā)育還不夠完全,對于閱讀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在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并不能準確地掌握閱讀的含義,這就需要老師充當學生閱讀的引領人,帶領學生走進閱讀的世界[1]?,F(xiàn)如今,盡管小學生的閱讀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甚至會出現(xiàn)閱讀之后不知道文章描述了什么,對于書中內容也是囫圇吞棗,并不能理解所呈現(xiàn)出來的情感。少數(shù)小學生對于讀書的興趣感是十分濃厚的,但即使是反復對一本書的內容進行閱讀也會出現(xiàn)沒辦法理解文章內涵的情況發(fā)生,正如之前所講,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大腦的閱讀區(qū)域還不夠健全,并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新課標下將小學語文的讀與寫相結合,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加強閱讀水平,從而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更深追求。
2.符合新課標改革的需要
讀與寫是一個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的存在,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延伸,小學生能不能寫出東西以及寫出什么東西都是與他讀多少書決定的。小學生之所以被要求閱讀書籍文章是為了開闊自身視野,陶冶情操還能夠增加人生閱歷,自傳歷史中的名人經歷或多或少都會促進小學生思維上的成長。但是,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育中并沒有將讀與寫相結合,學校只知道將二者分開,卻不清楚這樣做反而會起到了反面效果,并不利于小學生的語文培養(yǎng)。而在新課標下教師通過將小學語文讀寫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小學生在閱讀時學會寫作的方式方法,還能在寫作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水平。因此,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讀寫結合尤為重要。讀與寫就像小學生遨游在語文海洋的雙翼,只有同時發(fā)展,另其共同發(fā)力才能向著更高的天空飛去。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結合教材,以讀代寫
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要結合教材,以讀代寫。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就連教學的順序都大相徑庭,這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小學生對于語文的好奇以及積極性。新課標下老師可以通過對教材的熟知程度改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還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2]。由于小學語文課本中內涵較多,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對文章進行熟讀,從而增強學生對于人物的代入感,閱讀之后教師在讓學生談談對于所讀人物的感想,并在學生提出自己看法后加以改正或補充,幫助學生更快理解文章所想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少年閏土》,當扮演閏土角色的學生念到:“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不算偷的?!保處熆梢宰寣W生暫停閱讀并詢問同學們?yōu)槭裁撮c土會這么說,等到最后教師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到,這是因為鄉(xiāng)下農民性格淳樸,種植在地上的瓜是不會有人故意來偷吃的,最多也只不過是趕路的外鄉(xiāng)人口渴忍不住摘一個吃罷了。
2.拓展閱讀,打好基礎
在小學語文中所記錄的文章和古詩文都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每一篇名作的背后都有一段或為人津津樂道或心酸凄苦的往事,因此,在進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時應當注重拓展閱讀,為之后的閱讀寫作打好基礎。通過對于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生可以了解作者寫文章的背景,從而更深層度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悲與喜,并且結合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加以使用,最終變?yōu)閷W生擅長的習作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除此之外,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還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確保學生看的書對自身發(fā)展有益,對樹立正確三觀有作用,只有對學生未來有著良好促進作用的才能被選讀。另外,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將覺得能用在寫作或者有道理的名言警句記錄下來,以此來增加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量。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首唐代詩人賀知章著作的《回鄉(xiāng)偶書》,在進行學習前學生可以提前對賀知章的寫作背景進行提前學習,知曉這首詩是其晚年之作,在86歲時寫下了這首緬懷家鄉(xiāng)的、感慨歲月變化的作品以此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重視技巧,適度點撥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除了傳授相關知識外還要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引導。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從教師那里不僅僅學會了如何去閱讀,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寫出符合自身寫作風格的作品。教師在進行文章講授的過程中,針對一些理解水平較其他人強或者思維反應迅速的學生時可以告知其閱讀文章的重點方法,也就是找重點,但這會在極大程度上破壞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感,出現(xiàn)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作品其作用不應是單純用來應付各種考試,而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增長人生閱歷。在學習完文章后學生應當根據(jù)對文章的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綜合寫作,在由教師進行更改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比如在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名為《伯牙絕弦》,在進行學習后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其寫成白話文文章,以此來加深自己對于《伯牙絕弦》的印象[3]。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基礎,而小學語文教育在這一階段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方式沒辦法跟上時代的變化,隨著新課標的教育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讀與寫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寫作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教育對于當代小學生的文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譯浠.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15):95-95.
[2]劉曉英.基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7(12).
[3]李曉梅.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7(1).
作者簡介
楊柳楠(1982.08—),女,漢族,籍貫:吉林長春,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管云霞(1977.09—),女,漢族,籍貫:吉林長春,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