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才
摘? 要: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基礎與保障。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文化自信的終極表現,是文化自信中最為核心的部分。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其與文化自信間的關系,充分引入傳統(tǒng)文化資源,以此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革命文化而令當代大學生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知、信、行三者合一,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當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積極培育中國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5-0183-03
Abstract: In term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Meanwhil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also the ultimate manifest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most central par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s well. During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t, and fully bring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so as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sides, they should mak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y virtue of revolution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combining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devoting to the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ctively, and cultivate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extreme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在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后,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某一國家、某一民族、某一政黨對自己所持有的文化與價值的充分肯定與自信。國家、社會、個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大層面,各層面的價值要求為:國家層面為文明、富強、和諧與民主;社會層面為法制、公正、平等與自由;個人層面的是誠信、愛國、敬業(yè)、友善[1]。黨的十九大報告內指出:必須加快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揚革命文化,從而形成具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這為大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新視域和新方向。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開展各項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全面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間的關系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文化自信是重要的基礎與保障。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文化自信的終極表現,是文化自信中最為核心的部分。這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若無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能架空而存在;若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就喪失了最核心的部分,就無法在眾多差異文化的交融沖撞中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領域中具有統(tǒng)一性。
(一)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
事實上,文化自信意味著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充分認可、肯定自身的文化價值,堅定地相信自身的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3]。文化自信蘊含三重內涵: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發(fā)展起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國的文化自信得益于漫長歷史發(fā)展中孕育的、璀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同樣以此為思想淵源,以愛國主義為代表的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沃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中國發(fā)展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部環(huán)境。社會主義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注重西為中用,汲取了西方文化中的科學、理性等合理的訴求和自由、平等、民主等價值元素,同時,摒棄了拜金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等弊端,并對其中的價值追求賦予了中國特色的新內容。
在大學生培育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動力,只有具備充足的自信,才能夠在面對各種各樣文化思潮、價值追求、利益訴求的沖擊碰撞時,才能保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定理想信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動力,迸發(fā)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的實踐活動。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自信的生命
從根本上講,文化以價值觀為靈魂。一國的文化軟實力,歸根到底說,還是由核心價值觀所擁有的生命力、感召力等決定的[4]。作為主導型的意識形態(tài)訴求,核心價值觀深刻地影響著人民的價值追求和精神狀態(tài),對全社會文化性質和社會思潮的發(fā)展起著引領與指導的作用,是文化自信形成和發(fā)展的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濃縮的形式把國家、社會、個人三大層次的價值內涵融為一體,這是當前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表達,既弘揚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又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承載著當前全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現階段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核心價值觀能夠對文化性質產生決定性作用,并對文化發(fā)展產生引領作用。從根本上講,文化自信指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肯定。只有令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高度的認同,才可以彰顯文化自覺、文化認同,并自覺將這種認同外化為行為認同,在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
(三)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領域具有統(tǒng)一性
文化自信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可以真正實踐的,不管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是革命、建設中所積淀的革命文化、先進文化,都離不開歷史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實踐活動。文化自信不但源自于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文化的過程中,還源于中國在謀求民族復興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偉大魅力和蓬勃生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所不斷匯總、反思、總結出來的,其內包含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集體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二者具有高度的實踐統(tǒng)一性。缺少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無法引領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難以成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價值取向與共同的精神追求。
總而言之,在針對當代大學生展開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令其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從而令這些文化深植于大學生的內心,得到他們的認同。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夠具備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復興貢獻自身的力量。
二、立足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十九大中,中國共產黨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應當上升到戰(zhàn)略層面,且應從當前時代背景出發(fā),以更高的標準來開展培育與踐行工作。在此過程中,我國應當以文化自覺、文化認同的視角出發(fā),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著力點,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中國共產黨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力更生的革命文化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植厚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要積極投身于各項社會建設工作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自身的力量。
(一)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以此涵養(yǎng)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強大的同化和改造外來文化的能力。在中華民族歷代生存的這片大地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這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全世界人民所共享的文化財富,在不久的將來,其將培育出更先進的文化[5]。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文化發(fā)展的綜合,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存與發(fā)展所不可或缺的沃土。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包含著大量的優(yōu)秀文化,在其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經久不衰的文化精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縱然經歷了戰(zhàn)和的多次更替,民族的遷徙融匯,始終都沒有隔斷共同的文化認同,國家民族立場的統(tǒng)一意識沒有改變,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與理想追求沒有動搖,這就是中華文化沒有中斷并得以繼承和發(fā)展的原因。春秋時期提倡“重民輕神”、“恤民為德”,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备前岩悦駷楸镜恼沃鲝埻浦亮隧敹?。韓非子指出君王當以“法”作為治理國家的主要手段、“法、術、勢”當融合起來,法家慎到主張“法者,所以齊天下之動,至公大定之制也?!眲㈨炋岢觥胺ㄜ壖榷▌t行之,行之信如四時,執(zhí)之堅如金石?!睆娬{了法律高于私人關系和個人情感,突出法律的嚴肅和崇高,彰顯出社會治理中“法治”思想??鬃犹岢觥岸Y之用,和為貴”和道家提倡“遵道以行,率禮而動,因勢利導,合乎自然”,體現了自然和諧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蘊含了孝順、愛國、誠信、明理、廉恥、正義等為人的基本道理和根本。這些思想都對歷史的發(fā)展和文化思潮的生成帶來不小的作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
在傳承與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得以構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源自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土壤,是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能割斷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積淀的精神血脈和文化根基,必須對傳統(tǒng)文化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提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積淀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內容的德育文化,自覺養(yǎng)成“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修養(yǎng),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以中國革命文化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革命斗爭的過程中,革命文化逐步積淀形成。馬克思主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指導理論,革命是其最根本和主要的內涵,其不僅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汲取全球的文明成果,是帶有突出中國特色的、具備先進性的文化[6]。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實踐中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向往和價值追求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中國革命文化既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還融合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精華,帶有深厚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底蘊,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之一。
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紅色是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革命實踐中沉淀的底色,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是中國革命意志的體現和中國革命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國謀求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提供了土壤。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孕育了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紅船精神,這是中國革命精神的基因。在紅船精神引領下,中國共產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開始謀求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并在艱苦卓越革命實踐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克服各種困難的重要力量源泉,激勵著無數革命先輩和廣大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勝利勇往直前。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國家富強、社會穩(wěn)定、人民幸福的改革發(fā)展,又涌現了雷鋒精神、女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中國航天精神等。這些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土地的踐行,是在中國建設、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智慧、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這些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構成了“中國魂”,成為了實現“中國夢”所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革命文化在本質、內涵、價值上是同根同源的,都是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優(yōu)良基因和思想精華,在發(fā)展上也是同向同行的,是與時俱進的。革命文化承載著歷史,具有其知識價值、精神價值和認同價值,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和有效載體。開展革命文化教育,可以向大學生傳遞強大的道德力量和價值觀力量,提升大學生對歷史、對世界、對價值觀的認知與理解,在歷史情境中體悟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奮斗的偉大歷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強化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擔當責任,不斷植厚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筑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
(三)以投身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信、行三者合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崩碚撀撓祵嶋H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思想之一。文化自信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一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的偉大實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此逐步內化成為人們的內在思想[2]。我國頒布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內指出:應在國民教育中融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fā)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可見,大學生要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知、信、行三者合一。知,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認知和深刻理解,大學生要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之間的關系,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凝聚民族力量、增進民族團結、實現“中國夢”的意義。信,為篤信、相信,是充分認可與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中國革命文化,將各種先進思想與理論內化,對社會主義文化有充分的自信,堅定理想信念。行,是踐行,是把內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落實到外部的各種行為中,其應當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教育結合起來,與社會生產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與實現“兩個一百年”計劃目標結合起來,主動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外化為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行為認同,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和實踐調研活動,在實踐中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社會,了解民生,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良好品質和高尚情操,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承擔起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青年。
三、結束語
在實踐領域中,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度統(tǒng)一的,文化自信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內在動力。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學生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其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面對當今社會的各種文化思潮沖擊交融,要立足于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革命文化,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形象化”“生活化”“大眾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度結合,持續(xù)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做到真學、深懂、堅信、篤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活動,堅定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參考文獻:
[1]臧豪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初探[J].學理論,2019(6):148-151.
[2]黃蓉生.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論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4(4):5-12.
[3]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4-8.
[4]石沁禾.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南京社會科學,2018(11):123-128.
[5]高文苗.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價值探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1):8-10.
[6]敖四江,郭國祥.新時代繼承革命文化的三個維度[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8,39(1):15-19.